目前國家25萬億基建來臨,普通人如何把握住機會?

縱橫廣告-徐飛


我們國家釋放25萬億基建的信號,意味著中國在國際社會進入強勁經濟增長週期,吸引外資參與,同時也具有調動國內民間投資積極性的作用。對於傳統行業,普通人可能進不去,但是對於新概念和新技術,普通人的機會在哪裡?

一、資本市場的發展,25萬億的鉅額投資將促進相關產業和企業的發展,並將持續很長一段時間,這將會在資本市場上得到充分體現。今年年初,5g、大數據、人工智能等領域的股票和基金一直在穩步攀升,屢創新高,此時強力推動相關項目扎堆落地,是引導技術研發與突破的重要基礎。但這只是個開始,美國高科技產業支撐了10年的牛市。

二、普通人不要害怕新技術,要積極面對。技術的發展確實會淘汰一些工作或行業,就像電子商務衝擊了傳統的線下業務一樣,但同時也會創造許多新的行業,比如淘寶店主、自由職業者、自媒體、網絡紅人等等。他們也是普通人,但當科技改變我們的社會和生活時,他們已經踏入了一個陌生的領域。我們不能理解技術,但我們不能迴避它,我們不能失去對變化的關注和敏感。永遠記住,技術不是與人類競爭,而是為人類服務,要學會利用技術,為我所用。

三、未來培養內容輸出和整合能力非常重要。傳統經濟是以企業為核心組織經營的,未來經濟將以知識產權為中心,可以是機構,可以是更多的個人。隨著信息化、智能化水平的不斷提高,大規模生產和服務將向碎片化生產和服務發展。未來,社會將是一個物質生產豐富的世界,文化和內容創造將越來越稀缺,人類服務將越來越昂貴,擁有技能、內容輸出和服務輸出的人就像水中之魚,可以遊刃有餘。

四、新基礎設施的發展方向與傳統產業緊密相連。毫無疑問,新的基礎設施將創造巨大的新發展機會,這將會使所有的普通人受益,一夜暴富將不再是夢,而可以成為現實。


百元理財


首先先請大家瞭解一下這25萬億基建項目具體是什麼。

有些不瞭解內情的人會以為,基建就是基礎建設,像修鐵路,修公路,修橋樑之類的建設項目。我想說你要是這麼想就錯了,現在所說的基建已經大不同從前了。

現在的基建不是指傳統的房地產,公路橋樑建設,而是指互聯網基建,像有人工智能,5G,智慧交通,工業互聯網等以科技為中心的建設。


而這些項目都是需要相關專業知識與技術的,不是每個人都能參與的,與老基建不同。所以作為普通人要想有抓住機會,就得多學習科學知識,掌握相關技能,才能投入到這場建設當中。

至於要想炒股這方面就安上面所說的幾個概念去選相關的公司股票就可以了,但是還是奉勸大家,股市的錢不是那麼好賺的,把自己當下的工作做好,用閒餘時間提高自己的專業技能才是上上策!


勇往直前阿坤


根據最新的數據,基建計劃已不止25萬億了,已經超過34萬億,並且在2020年的投資計劃達7萬億,遠超過當年的“四萬億”,為什麼密集推出龐大的基建投資計劃?主要是為了應對疫情對經濟帶來的影響,通過投資基建,可以迅速拉動全產業鏈發展,穩定就業,拉動經濟增長。

對於普通人來說說,如何把握住機會?

我覺得最好的辦法就是通過資本市場投資來參與時代的機會,如果自己實際去參與大基建,你有足夠的資金嗎?有足夠的資源嗎?難不成大家去工地上搬磚,分享大基建的紅利?我覺得這不現實,我們應該通過資本間接去分享時代的紅利,投資優質有潛力的上市公司。

此次34萬億的基建計劃,以當年的國“四萬億”有很大的不同,當年經濟處於高速發展階段,傳統基礎設施還不夠完備,資金主要投向房地產、修路等項目,這是“老基建”,現在中國經濟發展已經步入轉型的關鍵期,更重要的是“新基建”。

所謂新基建,重點在於一個“新”字,與“老”基建相對應,新基建主要著力於為未來科技創新進步提供支撐的新型基礎設施建施。

新基建主要包括5G基站建設、特高壓、城際高鐵和城市軌道交通、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大數據中心、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這七個方面,我們可以重點圍繞新基建的方向,去尋找行業中的龍頭公司進行投資,讓優秀的上市公司為我們賺錢。


財經宋建文


我必須給“25萬億”潑一盆子冷水了!先不要被“25萬億”唬住!先冷靜的認識一下“2020新基建”:

1.“25萬億”不是在2020年一年內完成的,只是一個“計劃”的總規模,全部完成需要很多年,今年的項目總額預計在4-5萬億內。

“25萬億”相對於2019年的“27萬億”、2017年的“45萬億”來說還是降低了。只是當年沒有引起足夠的關注度而已,所以不用過度解讀“25萬億”這個數字,別忘了我國的稱號是“基建狂魔”。

2.基建對於我們普通人來說機會並不是很大,普通人想要參入進去很難。今年新基建的短期目標是為了對沖疫情對經濟的影響,穩定就業,穩定宏觀經濟。長期目標是為了提高新興行業的競爭力、釋放經濟增量。

3.在乘著基建的東風“把握機會”之前,先多考慮一下“風險控制”。雖然本次基建項目是傳統基建和新項目基建的綜和體,很難引起“存款貶值”和“樓市過熱”,但是短期來看對普通人的“錢袋子”有“收縮”的效果,因此普通人還是多考慮一下如何預防“貶值”的問題。

4.2020年基建屬於“新基建”並非傳統意義上的“傳統基建”。回想2008年的基建,大多圍繞“傳統基建”項目,比如鐵路線、公路線、城市間高鐵輕軌的建設。而本次新基建的主角是“新基建”,包括5G、新能源新材料、智能製造等。“新基建”是需要專業人才專業技術的,不是每一個人都能參與進去,也不是每一個人都能找到“盈利點”。

傳統基建只是新基建的“周邊”,例如5G發射塔建設、高新技術產業園建設、新材料新能源“發電廠”建設等。

總結

因此我的建議是先冷靜下來,不要被“25億元”的龐大數字唬住,當前疫情防控之際,說句不好聽的,“不賠錢就相當於賺錢了”。先把握好當下,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有能力有資金的前提下多關注一下5G、新能源新材料、人工智能、智能製造等領域的基金和股票就可以了。

評論點贊,腰纏萬貫;關注老劉,越來越牛。


中年老劉聊財經


不管是之前的4萬億,還是這次各省累計的25萬億,都是刺激經濟,提高老百姓的生活水平。不同於之前的4萬億,這次的是中央提出的新基建,關鍵字是新。

新華社北京3月4日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3月4日召開會議,研究當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穩定經濟社會運行重點工作。 “會議強調,要把復工復產與擴大內需結合起來,把被抑制、被凍結的消費釋放出來,把在疫情防控中催生的新型消費、升級消費培育壯大起來,使實物消費和服務消費得到回補。要選好投資項目,加強用地、用能、資金等政策配套,加快推進國家規劃已明確的重大工程和基礎設施建設。要加大公共衛生服務、應急物資保障領域投入,加快5G網絡、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進度。要注重調動民間投資積極性。 ”

這段話非常有深意,也能夠體現出這些錢要花在什麼地方。

題主要把握機會話,那麼肯定要在這些方面找尋機會。

我簡單理了一下,總結出如下相關信息:

  • 第一,智能家居

本次疫情,讓非接觸變成流行詞,智能家居同時也符合消費升級,讓老百姓的生活更加智慧更加便捷。這裡面的機會其實還是非常巨大的,中國目前多少家庭還是在用傳統的家居照明,可以深挖,找出機會。

  • 第二,智慧交通

如今在交通基建項目中,智能化技術如智能安防系統、智能停車系統等應用越來越多,很多基建項目本身及配套項目中弱電智能化系統早已成為標配,由此帶來的市場空間非常巨大。

  • 第三,智慧建築

智能建築行業發展潛力極大,被認為是我國經濟發展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產業,其產業帶動作用更是不容小覷。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所有的新建商業大樓基本上無一例外,都是智能建築;智能安防、智能停車、智能出入控制、智能照明、智能辦公……都是標配!

  • 第四,5G建設

5G建設正在如火如荼建設中,根據VIAVI最新發布的《5G部署現狀》研究報告,截至2020年1月,全球已有34個國家的378個城市部署商用5G網絡。韓國是5G部署城市數量最多的國家,已成功覆蓋85個城市;其次是中國,有57個城市可使用5G網絡。相信在這邊新基建的推動下,中國將很快成為5G部署城市最多的國家。

  • 第五,特高壓輸配電

新基建的最起碼保障,現在的各種智慧智能設備都離開電,所以電是新基建的基本保障。

  • 第六,新能源車充電樁


這個是發展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基礎建設,技術更新迭代非常快,一輪一輪的迭代,機會也會非常大。

  • 第七,數據中心

相關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IDC市場規模達到1560.8億元,同比增長27.1%,遠高於世界平均水平(約11%),增長潛力十足,成長空間較大。

  • 第八,公共衛生領域

這次疫情催生出的巨大行業。

梳理一下最近幾年的信息,我大概總結出了新基建大概有9個方向,5G基建、特高壓/電力物聯網、高鐵/軌道交通、新能源汽車/充電樁、雲計算/數據中心、工業互聯網、車聯網、超高清、物聯網。

這些都是未來會有大量資金投入的方向,作為普通老百姓,實力充足的可以選擇投資實業,實力小點的可以選擇投資自己熟悉領域的股票或者基金,都能把握這次新基建的大機會,沒什麼好說的,幹就完了。


週期與擺鐘


在每次遇到經濟困難的時候,基建投資都是必不可少的拉動經濟增長、維護經濟穩定的重要手段,也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那麼,基建投資對普通人有什麼機會呢?筆者的觀點是,有機會就會不大;有好處,好處不多。

首先,就是就業機會增多了。毫無疑問,疫情對就業的影響是比較大的。因此,基建投資能夠有效彌補就業的不足,增加普通人的就業機會。

其二,可以增加普通人的投資機會。我們所說的普通人當然不是工人,而是投資者。他們可以在基建投資中分得一杯羹。儘管量不會大,但總是機會。

第三,可以帶動一些行業的發展,給這些行業的員工提供更多就業和收入增加的機會。


譚浩俊


此次基建不僅包括鋼鐵、水泥、煤炭、工程這些老基建,也包括5G、智能電網、工業互聯、智慧城市、醫療等新基建。作為普通人,我們很難直接去投資這些基建項目,那麼有什麼途徑去參與並把握這次機會呢?

個人認為買新基建或老基建相關的上市公司股票、或基建類基金會是不錯的選擇。畢竟普通人很難直接去投資基建項目。

股票或基金投資門檻比較低,幾千塊就可以投資了,如果對股票有一定研究的可以選擇股票;如果沒有那就買基金,選擇基建比重較大的基金就好了。基金由專業的基金經理管理操盤,省心省力!


傑哥說創業


今年由於疫情影響,國家的經濟肯定會受到比較大的衝擊,在保GDP的大前提下,國家所有可能,或者說最直接的辦法就是搞基建。那作為我們普通人應該如何把握這個機會呢?第一,可以從事基建方面的工作;第二,可以銷售基建相關的產品;第三,如果自己本身有穩定的工作,可以在證券市場購買基建板塊就指數基金或者個股。希望對你有用!


王子燕青


縱觀“新基建”的七大領域,無一例外都是屬於技術高度密集型和資金高度密集型的行業,普通人要想直接參與,簡直是臆想。但不妨從技術+資金兩大維度,間接參與,也有大機會!

1.資金維度;

“新基建”是未來20年我國經濟繁榮發展的基石,是大趨勢。萬億元強勢推進,將是這7大行業高速發展的絕佳機會。而一個行業的“黃金髮展期”,必然伴隨著一批行業內頂級龍頭公司的崛起。

這就是普通人參與“新基建”的機會——價值投資;跟隨趨勢,擁抱龍頭上市公司的成長。

10年之前,百萬億資金開閘放水,進入了基建和地產行業,同時也開啟了地產行業的又一個“黃金十年”。

以“新基建”中的特高壓為例:

新規劃的“7交5直”,帶來約1800億的投資,這就意味著在未來的2-3年的時間裡,特高壓核心設備領域中的龍頭上市公司的業績將會持續釋放。

2.技術維度

行業的利好,作為行業的從業者一定會受益。房地產市場“黃金二十年”,也讓無數房產中介發家致富,號稱是“三年不開單,開單吃三年”。

本輪的“新基建”,其實也是如此。至於如何把握“風口”,想必作為受益行業的從業者應該比我更清晰。

“風口”已至,你準備好了嗎?


益趣財經


首先,25萬億的概念需要清楚,不是特指2020年實施的,而是總的規劃;

其次,25萬億規劃當中,當前各地基建並未增加多少,只不過時間提前了;

第三、對於企業來說,有了更多的項目機會。對於普通人來說,或許機會在於增加了就業;

第四、注意的是此次基建非傳統老基建,而是補充基礎基建、推進新基建建設。

具體來看:

1、所謂的“25萬億”,其實僅是一個重點項目投資規模,而且還是很多媒體統計的。這只是一個“計劃”項目規模,其中包括前一年已經開工需要繼續建設的、今年計劃開工建設的、甚至處於備案審批階段的項目總規模。而且這些投資規模並不會在2020年一年內全部落地,很多項目需要未來多年建設。例如河南省2020年列出了3.3萬億的重點投資項目,但僅僅在2020年一年內完成的投資計劃只有8372億,只有總規模的1/4左右。

2、實際上,如果按照總計劃規模進行比較,今年公佈的計劃項目規模不僅沒有增加,還有所減少。我們統計了雲南、四川、福建等11個省市2020年公佈的重點項目投資規模,總計約27.68萬億,相比2019年公佈的27.74萬億,還減少了500多億。此外,很多地區是加快了項目推進的節奏,目的是應對經濟下行的壓力;

3、很多項目有了規劃,而且也加快了節奏,那麼就需要很多熱人力和物力。對於企業來說,意味著會有很多的項目投資機會,各處去招投標,而普通人來說,是增加了就業的機會,可以多出去找活兒幹。

4、傳統基建發力的同時,“新基建”會成為未來穩增長邊際發力的主要方向。

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主要是指與高技術產業相關的基礎設施,重點領域在5G、工業互聯網、人工智能、雲計算、大數據等多方面。同時,“加大城際交通、物流、市政基礎設施等投資力度”,並“補齊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短板,加強自然災害防治能力建設”。所以,更廣義的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還可以包括軌道交通、環保建設等補短板領域。

因此,現在的基建已經不是傳統的老基建,比如公路、鐵路、機場等,而是補充傳統基建的基礎上,推進新基建的建設,促進經濟的穩定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