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屋環遊記》:以愛情為底色的探險童話,講給孩子,也講給大人

《飛屋環遊記》是第82屆奧斯卡最佳動畫長片獲獎作品。該影片是美國皮克斯動畫工作室和迪士尼聯合制作的動畫長片,由彼特•道格特、鮑勃•彼德森共同執導,上映後在全球創造了高達7億美元的票房佳績。至今,豆瓣評分仍保持著9.0分的好成績。

電影講述退休氣球銷售員卡爾,在妻子艾莉去世後,與小男孩羅素一起開啟飛屋冒險之旅的故事。但它並不是一場單純的冒險故事,在冒險背後又融入對愛情、親情、夢想的懷想與探討,由此引發觀眾的情感共鳴,與觀眾達成共情關係。


《飛屋環遊記》:以愛情為底色的探險童話,講給孩子,也講給大人

對於優秀的影片,我們不應該浮於表面的理解,而應該深入的探討其背後的審美意蘊和現實價值。今天這篇文章,我們就從電影的敘事結構、藝術手法和主題呈現三個方面,由淺入深逐層解讀這部影片:

01

敘事結構:“經典好萊塢電影”敘事結構,層次分明,脈絡清晰,受眾面廣

《飛屋環遊記》在票房和口碑上的雙贏,在一定程度是因為影片在敘事結構上採用了“經典好萊塢電影”敘事結構。

①什麼是“經典好萊塢電影”敘事結構?

“經典好萊塢電影”敘事結構是一種常規的經典敘事結構,它遵循因果相連的線性結構。

《美國電影藝術史》一書中說:

“在情節設置方面,“經典好萊塢電影”都要建立初始情景的範型,其特點是初始情景要先遭破壞,後予恢復,實際上是遵循了一條基本的編劇原則:安寧—擾亂—鬥爭—平定。”

通俗的講,就是我們常說的“開端—發展—高潮—結局。”

這種電影敘事結構採用線性延展的方式,逐層展開故事,因果環環相扣,脈絡簡單,條理清晰,比較容易理解,因此受眾面廣。

②“經典好萊塢電影”敘事結構在《飛屋環遊記》中的運用

《尋夢環遊記》中採用了這種經典的敘事結構,來講述老人卡爾探險之旅的前因後果。

  • 開端:童年時的卡爾和艾莉因有共同的冒險夢想而相識,共同的愛好使他們陪伴長大並結成了夫妻。婚後,他們夢想一起去南美洲的“天堂瀑布”探險。
  • 發展:直到艾莉去世,夢想也沒能實現。獨居的卡爾在拆遷和搬進養老院的雙重壓力下,用氣球墜起房子,開啟了飛屋探險之旅,同行的還有小男孩羅素。這是電影的轉折,也是影片進入高潮的前奏。
  • 高潮:卡爾和羅素在即將到達瀑布時遇到了大鳥凱文,以及卡爾兒時的偶像——探險家蒙茲,蒙茲是大反派,想要抓凱文。卡爾和羅素為救凱文與蒙茲展開了“大戰”,這是故事的高潮,也是探險主題的高潮。
  • 結局:打敗蒙茲後,他們最終到達了“天堂瀑布”,卡爾按照承諾把房子搬到了“天堂瀑布”旁邊。並和羅素成了忘年交。至此,故事結束。

結構為“骨”,《飛屋環遊記》的“骨”脈絡清楚。電影以夢想為主題,以老爺爺卡爾飛屋冒險的前因後果為敘事線索貫穿全篇,而愛情這個始因也一直做為隱線穿插在這場探險之旅中。在易於理解的同時,又不斷帶給觀眾溫暖和感動,喚起觀眾的情感共鳴。

02

藝術手法:3D技術帶來的視覺特效和色彩刺激,與渲染氣氛的聽覺語言完美融合,共同推動故事情節發展

《飛屋環遊記》之所以能取得口碑和票房的雙贏,除了延續了“經典好萊塢電影”敘事結構以外,還在於它在電影藝術創作手法上做出了創新和發展。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①視覺特效:3D技術的初次使用,帶給觀眾耳目一新的觀影體驗

《尋夢環遊記》採用3D技術,在視覺特效上的創新首先帶給觀眾一種視覺真實感。

比如,電影中卡爾用一束大大的五顏六色氣球把屋子吊起,這些氣球在不同的天氣環境中呈現出了不同的動態。晴天時,緩緩平移,陰雨對流天氣時擺動強烈,這種差距帶給觀眾強烈的真實感。而這種真實感,就是通過3D技術的應用來實現的。

其次,3D技術的運用可以拉進觀眾和電影的距離,使觀眾有置身其中的感覺。

比如,當卡爾和羅素到達南美洲時,生機盎然的叢林,美輪美奐的“仙境瀑布”,形態怪異的山岩以及羽毛豔麗的鳥兒,在3D技術的呈現下都變得十分逼真,如在眼前,給觀眾一種身在其中的奇妙感覺。

《飛屋環遊記》:以愛情為底色的探險童話,講給孩子,也講給大人

3D技術的使用,使電影畫面變得生動逼真,給觀眾一種置身其中的感覺,從而拉進了觀眾與影片之間的情感距離,使觀眾的注意力完全投注在電影的畫面和情節中,情緒跟著情節起伏而起伏,從而帶給觀眾一種耳目一新的觀影體驗。

②色彩刺激:色彩的明暗變化刺激視覺,推動情節發展

《飛屋環遊記》中的色彩運用,與人物的年齡性格之間有著緊密的關係,在暗中起到了加深情感真實,推動情節發展的作用。

比如,電影中童年時期的卡爾,服裝以亮色為主,寓意著兒童的活力;成年後,服裝以淺藍和白色為主,寓意著生活的恬靜和美好;而老年的卡爾服裝以深色為主,寓意著喪妻之後,獨居生活的寡淡孤獨。

羅素的服裝也是以亮黃色為主,這與他兒童的身份和話多的特點高度契合;影片中的動物,善良的凱文羽毛豔麗、正派小狗逗逗的顏色也是亮色的,而反派的小狗都是深色的,給人一種兇惡的感覺。

著名攝影師斯托拉羅曾說:

“色彩是電影語言的一部分,我們使用色彩表達不同的情感和感受,就像應用光和影象徵生與死的衝突一樣。”

《飛屋環遊記》中的色彩運用便很好的詮釋了這句話。影片裡的色彩變化,符合電影情節發展的需要,與情節相輔相成;而正反派角色的色彩對比,則在暗中給觀眾一種心理暗示,起到了“提前告知”情節、渲染情緒的作用。

③聽覺語言:背景音樂渲染氣氛,推動情節,引導觀眾情緒走向

《飛屋環遊記》在獲得最佳動畫長片獎的同時,還一舉摘得了第82屆奧斯卡最佳配樂獎。影片中的配樂堪稱動畫電影配樂的典範,對渲染氣氛,推動情節發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飛屋環遊記》全片共使用了50段配樂,基於卡爾老年追夢的題材設定,影片中的配樂大都輕快質樸,給人一種溫柔平和的感覺。

尤其精彩的一段,是卡爾回憶和艾莉婚後生活的那四分鐘,配樂《往後餘生》,全程沒有對白,只用畫面和配樂就將那種相愛相守的幸福詮釋的淋漓盡致。

這一段不僅是影片最佳片段,甚至被網友們評為“在電影歷史上最最甜蜜,最最讓人傷感的4分半鐘”。

配樂的使用,對情節的發展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同時它又大大渲染了影片的氛圍,增強了電影的感染力,將觀眾的情緒推向高潮。

03

主題呈現:由愛情承諾衍生出的探險童話,既講給孩子聽,也講給大人聽

單純的探險之旅未免落入俗套,皮克斯工作室的精明之處就在於,用一場以愛情為動力背景的老年人探險之旅去講故事,中間又讓小男孩羅素加入旅程,既鼓舞了孩子,又感動了大人。

①講給孩子聽的探險童話

《飛屋環遊記》的導演彼特•道格特說:“幻想和冒險永遠是人類的天性。”

這種天性往往在孩童時期表現的最純粹,因為孩童時期人的天性是未經世事打磨的。這部影片設置了一顯一隱兩層主題。顯性主題冒險,一方面就是為了呼應孩子們未經打磨的天性。

從孩子的視角看,卡爾老爺爺和小朋友羅素乘坐氣球吊起的飛屋環遊冒險,是符合他們的想象世界的,也許很多孩子都曾做過這樣的設想。


《飛屋環遊記》:以愛情為底色的探險童話,講給孩子,也講給大人

而卡爾和羅素為了營救大鳥凱文,在飛艇上和兇惡冒險家蒙茲、以及他那群惡狠狠的狗進行搏鬥,這些場景在孩子們眼中是非常酷的,既符合他們的設想,又在某種程度上呼應了他們心中的英雄夢。

從這個角度來講,《飛屋環遊記》是拍給孩子看的探險童話。它啟發了孩子的想象力,鼓舞了孩子的勇氣,呼應了孩子心中的英雄夢。

②講給大人聽的愛情童話

網上有一條熱評說:“皮克斯的口袋裡裝滿了美好,既有送給孩子的,也有饋贈大人的。”

在《飛屋環遊記》中,皮克斯饋贈給大人的,是一場關於愛情的童話。


《飛屋環遊記》:以愛情為底色的探險童話,講給孩子,也講給大人

童年時的卡爾、艾莉

這場愛情童話在影片一開始就鋪展開,小時候的卡爾懷揣著對於冒險的熱愛,遇到了有著同樣興趣的艾莉,他們因興趣相識,又因興趣結為伴侶。

婚後,他們搬進相遇時的房子,開啟幸福的生活。但兒時相約去南美看“天堂瀑布”的夢想並未因為年齡的成長而淡忘,於是他們開始存一筆“探險基金”。

但是車胎破了,腿受傷了,房子被樹砸壞了……生活中的瑣事迫使他們將“探險基金”存了取,取了又存,一直都沒能去看成“天堂瀑布”。但所幸還能一起坐在廳堂讀書,一起爬上山坡野餐看夕陽。

日子就在艾莉一次次幫卡爾系領帶時流逝,轉眼他們老了,卡爾看到艾莉小時候的照片,想起童年的承諾,偷偷去買了兩張去南美的機票,想要給艾莉個驚喜,沒等去成艾莉便去世了,只剩卡爾孤零零一人……

電影中只用了四分半鐘就講完了他們漫長而又短暫的一生,全程沒有任何對白,只用畫面和背景音樂就打動了無數的觀眾,而這四分半,也被觀眾稱做:

“在電影歷史上最最甜蜜,最最讓人傷感的4分半鐘”。

《飛屋環遊記》:以愛情為底色的探險童話,講給孩子,也講給大人

結婚時的卡爾和艾莉

孩子們不懂愛情,不知生死, 而大人們卻為他們恬淡的點滴生活感動。世事紛擾,這種簡單純粹的愛情,過於難得,因此珍貴。

後來,卡爾的飛屋探險之旅,也是為了完成對艾莉的承諾,他帶著他們共同的房子,裝著他們共同的回憶,前往南北,把房子安置在了“天堂瀑布”旁邊。

“願得一人心,白首不分離”,世間難有這樣純粹的感情,皮克斯用童話的方式向大人們講述了一次。

結語:

《飛屋環遊記》上映至今,好評如潮,這一方面源於皮克斯工作室獨具匠心的打磨,也源於它獨特的審美意蘊和跨時空的現實意義。

這部源於愛情的探險童話,既鼓舞了孩子,又感動了大人。《小王子》中有一句名言:“每一個大人都曾經是個孩子,只是我們忘記了。”通過對這部影片的解讀,希望我們都能拾起童心,守護好心中的美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