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老困局:我帶父親三換養老院

不到一年的時間裡,吳玥明(化名)帶著父親換了三家養老院。

吳玥明的父親,曾是國內著名的水利專家,十年前被確診患上阿爾茨海默症,逐漸喪失了生活自理能力。十年間,吳玥明與父親幾乎片刻不離,在她精力和體力幾近耗盡轉而向社會尋求養老支持的過程中,吳玥明和父親一波三折,歷盡坎坷。


1

我決定送父親去養老院


2017年9月,吳玥明決定送父親去養老院,因為“再這樣幹下去,自己的命可能都要搭進去了。”


她的父親今年已經88歲,十年前被確診患上阿爾茨海默症。患病之初,吳玥明曾帶父親遠赴美國就醫,希望相對更發達的醫療能讓父親的病症有所緩解。然而,阿爾茨海默症的無法治癒和不可逆轉,世界無解。


養老困局:我帶父親三換養老院


退休前,她的父親是國內著名水利專家,下工地、住帳篷、頂風霜,走南闖北。患病後,吳父開始變得寡言、健忘,逐漸失去了生活自理能力,成了一名失能失智老人。

十年間,母親病逝,遠在美國的弟弟愛莫能助,吳玥明放棄退休返聘和自己常規的生活,全身心照顧父親,幾乎與他片刻不離,做飯、喂藥、洗衣、清理穢物,繁瑣細碎的日常照料讓她白髮叢生。“

醫生說如果精心照料,爸爸的病情進展就能緩慢些,我想盡可能讓他少些痛苦。”


這期間,吳玥明的兒子結婚生子,小兩口在北京工作,快節奏高強度的工作壓力使他們不得不求助吳玥明夫婦幫忙分擔育兒的重任。

不得已,她帶著父親從老家長春來到北京,每天從早上六點睜眼就開始圍著父親、孫子轉,一老一小生活起居樣樣都要親力親為。

晚上十點把他們安排睡下後,吳玥明還要提起十二分精神操心父親每兩小時一次的起夜。

三四年下來,吳玥明覺得自己實在扛不住了。


找保姆、請護工、去養老院,在這些常規方案中幾經比較,送父親去養老院成為吳玥明的最優選擇,但做出這個決定對她來說,艱難又殘忍。


在長達三個月的心理建設中,吳玥明一再猶豫。一方面,父女情深讓她不捨也不放心將父親交由別人照顧。

另一方面,傳統觀念裡將老人送去養老院是極大的不孝,她為此反覆內疚自責。

最終她努力說服自己,如果自己身體垮了,父親日後就更無人可依。


下定決心後,吳玥明開始從各方面蒐集養老院信息,幾經對比,她選中了北京一家高端養老機構。

五星級賓館的設施與餐標、附帶可以散步休閒的大花園、豐富多彩的日常活動,這些條件都讓她非常滿意。

為了湊足押金、繳納每月高達24000元的費用,她咬牙賣掉了長春的一套房子。


吳玥明帶著父親去養老院體驗參觀,雖然知道只要自己提出要求父親一定會答應,但她仍然小心翼翼地商量:“老爸,我要出去工作了,你一個人在家沒人做飯,以後你就住在這裡,有好吃的也有這麼多朋友,可以嗎?”吳父點了點頭。


2

“五星級”養老院不防老


優越的生活條件,專業的看護人員,吳玥明覺得自己可以暫時喘口氣了,不承想這竟是一段令她崩潰的經歷。


養老困局:我帶父親三換養老院


辦好手續後,吳玥明發現,這家養老院將生活能夠自理的老人與像父親這樣的失能失智老人分進不同區域,生活完全隔離,這在之前的參觀體驗中工作人員從未提及,她心裡開始有點不舒服。


長年累月的照料和忙碌讓吳玥明與父親都需要適應短暫的分離,“吃飯的時候、做家務的時候,無論幹什麼都會想起父親”。

吳玥明說道,“我就是希望有專業管理和服務能力的養老院能夠幫忙分擔一些。每天我還是會去養老院,陪爸爸說說話。”

但也正是這每天一次的看望,讓吳玥明很快發現了新問題。


她發現,在費用相同的情況下,兩類老人的一日三餐也截然不同。父親的飯菜質量遠不如生活能夠自理的老人,這種區別對待讓她很難過。

不僅如此,父親的活動也受到限制,經常被鎖在臥室內。他變得愈加寡言,情況越來越糟,甚至在吳玥明每晚離開時會拽著不讓她走。


2018年除夕夜,吳玥明來到養老院陪爸爸過年時,發現年夜飯竟然沒有餃子,這讓她異常心寒。

第二天的大年初一是父親生日,她曾提前幾天跟養老院溝通,希望可以給父親煮上一碗長壽麵,這個要求最終也沒有得到滿足。

“這麼做太不尊重人了,即使爸爸現在感覺不到,我也不想讓他受這樣的委屈。”

上述問題吳玥明曾反覆和養老院溝通,但經過層層彙報也沒有得到令人可以接受的回覆。


大年初五,吳玥明決定帶父親離開。


後來經朋友介紹,她把父親送入另一家養老機構,這次她特意問清楚是否會對失能失智老人有區別對待,得到否定答案後才放心。

然而在這家養老院,父親剛入住就發生的意外讓吳玥明至今心有餘悸。


由於失智,吳父每晚需要護理員叫醒上廁所。2018年3月7日凌晨,護理員在叫醒老人後並未等其如廁便離開,意外發生在吳父獨自上廁所過程中,他不小心摔倒在地。

在吳玥明接到電話趕到養老院時,護理員圍了一圈,父親仍單衣躺在地上。“他們說不敢扶,怕操作不當再骨折。”

又急又氣的吳玥明檢查完傷口趕忙將父親扶上床,隨後又帶他去醫院縫合、換藥、養傷,即便在這段時間,養老院也抽不出人手給予她父親更多的照顧與關心。

經過了這次折騰,吳父不僅精神狀態跌至谷底,也幾乎喪失了運動能力,不得不坐上了輪椅。

“不止是這次意外,這家養老院的護理確實跟不上,好幾次我去看望爸爸,他身上、床上都是溼的。”無奈之下,吳玥明再次帶父親離開養老院。


3

我帶父親重回養老院


“那時候我真的是既心疼又絕望,心疼於年邁的父親這麼被折騰、遭罪,絕望於像他這樣失能失智的老人,想得到有尊嚴、有質量的養老幫助為何如此艱難。”


養老困局:我帶父親三換養老院


走投無路的吳玥明決定最後一次換家養老院試試。前兩次糟糕的經歷讓她回頭重新梳理了自己和父親對養老院的需求:對硬件條件不再做過高要求,但絕不能對失能失智老人有歧視,生活護理能夠讓自己放心,日常要有一定的興趣活動可以參與。


調整好目標後,吳玥明開始了新一輪的尋找與考察,最終選中了一家位於北京西南六環的養老院。雖然硬件條件不如從前,但經過與負責人關於自己訴求的反覆溝通,吳玥明決定把父親送來。“

他們對像我父親這樣的老人和生活能夠自理的老人都一視同仁,而且安排他們在一起活動,在一起吃飯。北京養老院很少能做到這一點。”


這所養老院目前住著50餘位老人,其中近九成左右都為失能或失智狀態。其創始人劉先生之所以做這樣的安排,是他認為

“每天讓他們和生活能夠自理老人們一起吃飯、交流、做活動,會有一個正向激勵的作用。

當他感覺自己也是一個正常人,甚至還可以做很多事情的時候,老人的生命狀態反而更容易被激發。”


入住一個多月後,經過一定的營養補充和精心護理,她的父親竟然從輪椅上重新站起來,甚至能夠做一些簡單的活動,這樣的進步大大出乎了吳玥明的意料。

看著父親身體狀態越來越好,吳玥明懸著的心放下了一半,而另一半讓她掛念不下的是父親情感的變化。

在她看來,父親只是得了一種叫阿爾茨海默症的病,“就像我們會感冒發燒一樣,他和我們沒什麼不同,一樣有情感,有情緒。”


父親在養老院生活的日子一天天過去,吳玥明在一次次探望中慶幸地發現,除了日常的生活照料,對於失智老人所需要的安全感、陪伴等個性化訴求,護理員也都能及時察覺給予關照,努力營造一個友好化的氛圍,這對於父親病情的延緩非常受用。


養老困局:我帶父親三換養老院

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掛礙。無掛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盤。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羅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咒,即說咒曰: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


吳玥明父親吃飯時喜歡安靜,很怕被打擾,為了適應他的習慣,每次就餐時護理員會把父親安排在餐廳的角落裡,儘可能避免其他干擾。

因為失智,面對桌子上的三四個菜,吳父常常會手足無措,不知道該先吃哪個再吃哪個,護理員觀察到這一情況後,也給予了他特殊的關照,總是等耐心等他吃完一盤後再放另一盤。


作為水利領域的專家,退休前吳父經常要參加各種各樣的分析論證會,開會在他的記憶裡最為深刻,也最能喚起興奮。

護理員在瞭解到這一情況後,開晨會時會讓吳父旁聽,老人狀態好時還讓他講幾句做個發言。在這樣熟悉的場景中,吳父開始一點點找回自信和價值,狀態越來越好,自理能力也越來越強。


與吳玥明父親同在這家養老院生活的李貴寅,今年已經95歲。78歲那年,她開始學習國畫,此後還拿到了國家認證的國畫五級證書,20年來的創作讓她積累了大量的畫作。

李貴寅2017年生日的那天,養老院和她的家人精心策劃了一場名為“書香雅韻”的個人書畫作品展,並請來她當年在老年大學時的領導前來開幕題字,李奶奶激動地表示:“我還要創作。”


“身體的衰老、疾病的惡化不可逆,但心態的積極調整則完全可行。”

在劉先生看來,如何讓長者從心理上煥發新的生機,恢復到一個與身體更合拍的心理狀態上去,是他和老人們需要共同成長的方向。


養老困局:我帶父親三換養老院


根據養老院工作人員統計,目前養老院居住的老人中,一半左右擁有大學學歷,其中有航天三院的科學家、桃李滿天下的大學老師,做了一輩子社區工作的居委會主任……劉先生計劃著,未來養老院內部的各種崗位逐步對老人們開放,爭取讓每一位老人都能感覺到自己依然是有價值的、被需要的。

4

失智老人護理仍是難題


其實,與吳玥明一道面臨這樣困境的並非少數。2016年全國兩會上,民革中央提交的《關於建立我國失能失智老人長期照護保障制度的提案》指出,我國失能失智老年人口已超4000萬,他們的養老問題直接影響的家庭約1億戶。

而國家統計局發佈的最新人口數據顯示,2018年末我國大陸60週歲及以上人口已達24949萬人、佔總人口的17.9%,其中65週歲及以上人口16658萬人、佔總人口的11.9%。此外,失能失智老人的規模仍在增加。

和與日俱增的服務需求相比,能夠提供失能失智老人照護服務的養老機構發展則相對遲緩。

2017年發佈的《“十三五”健康老齡化規劃》中,就曾明確指出我國“失智照護、安寧療護等機構嚴重缺乏、從事老年健康服務人員數量不足”這一事實。

目前按承辦主體分,國內能夠提供失能失智老人照護服務的養老機構主要有公辦、民營兩種形式,公辦養老機構多由政府投資,收費較低,但針對失能失智老人的床位非常有限。


在經歷戶籍、年齡、病情等諸多條件篩選後,依然要經歷漫長的排隊等待,入住難度較大。


養老困局:我帶父親三換養老院


2013年左右起,大量地產開發商、保險機構看到了國內老年護理尤其是失能失智護理存在的巨大市場缺口,開始紛紛進入一領域,但出於盈利考慮,這些民營養老機構大多定位於高端服務,大大超出了許多普通家庭的經濟承受能力。

此外,雖然眾多創業者和資本積極湧入,但失能失智老人護理尚屬專業性較強的領域,目前仍處於探索和發展中的養老機構還存在硬件和軟件上的諸多不足,即便像吳玥明這樣不惜更高的經濟成本,老人在其中的生活也不盡舒適和有尊嚴。


不過對於吳玥明來說,安頓好父親之後,操勞了十餘年的她終於有了片刻的喘息機會。

孫子馬上也要上小學了,接下來,吳玥明也想找一找真正屬於自己的生活。


談及自己的養老規劃,吳玥明說她盼望著等自己準備去住養老院時,像父親現在這樣入住的養老院能再多一些,價格再低一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