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文學須有經典意識

在今天,能從事兒童文學創作是一件非常幸運的事。在我們剛剛踏上學習寫作道路不久,就有一些報刊和出版社發來熱情邀約。當很多寫作初學者仍在經歷不斷被退稿的痛苦時,兒童文學寫作者們似乎早已邁過了這道門檻。在眾多媒體和出版界眼中,兒童文學剛剛經歷過第一個“黃金十年”,正朝著新的輝煌進發。

  繁華背後,也要看到泡沫和水分的存在。我想,對於包括我自己在內的青年兒童文學作家來說,首先應該看清的是:儘管因為市場需求和低齡讀者的默許,進入兒童文學創作領域的門檻不高,但這並不意味著“兒童文學”與“兒童讀物”是一回事。說到底,兒童文學依然是文學,它首先得是文學,它就是文學。


兒童文學須有經典意識


  這麼說,並沒有輕視兒童讀物的意思。我不排斥任何面向市場的寫作,向自己提出這個警醒,是因為我相信,一部可以進入經典行列的優秀作品,在贏得文學口碑的同時,也一定擁有它的讀者群體。

  傑克·倫敦對文學青年說過一句話:寧願去讀拜倫或者濟慈的一行詩,也不要去讀一千本文學雜誌。這句話不免有些誇張,但其背後想表達的是青年作者應該樹立高遠的文學追求,努力向人類最優秀的作品看齊。我想這句話同樣適用於我們青年兒童文學作家在創作時應該秉持的態度:寧可努力寫出一篇可以讓小讀者們真正感受到光芒與力量的作品,也勝過製造一千本被他們一笑了之的快餐讀物。

  其實,兒童文學不乏經典,真正的兒童文學經典往往是伴隨著我們的童年共同成長的。文學作品的經典化需要一個過程,對於經典的閱讀和理解,也需要一個過程。青年作家應該樹立起經典意識,將這一過程納入到自己的閱讀和寫作中。

  一代兒童有一代兒童的煩惱與夢想,一代兒童有一代兒童的歡樂與憂傷。我們的玩具會從鐵環、沙包到悠悠球、四驅車再到平板電腦、智能手機,將來,星際旅行、時空穿越成為孩子們的遊戲也未可知。對於為孩子們寫作的青年作家來說,我們真正應該關注的,是漸漸模糊的童年精神以及成為一名寫作者的初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