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世界文學之都,“曉書館”在南京開館

2019年11月11日,由著名音樂人、導演、作家高曉松發起並擔任館長的公益圖書館“曉書館”,在南京老城南門西片區悅動·新門西產業園開館。曉書館館長高曉松、南京作家葉兆言、設計師蔣友柏、夫子廟秦淮風光帶風景名勝區管理委員會工委書記王趙海、南京萬科企業有限公司總經理耿冰等各界嘉賓一同為南京曉書館揭牌。這是繼杭州曉書館後,全國第二座曉書館,由曉書館公益基金會與大屋頂文化、悅動·新門西三方共建。

走進世界文學之都,“曉書館”在南京開館

南京曉書館開幕儀式

高曉松擔任館長的第一座曉書館落址於杭州良渚,中華五千年文明的實證地。如今,第二座曉書館選址於南京明城牆下,秦淮河畔,十朝古都處。兩處都是承載歷史、接通文脈之所,曉書館的願景亦在於連接古今之思想,傳遞閱讀之本真。

走進世界文學之都,“曉書館”在南京開館

南京曉書館外景

在談及為什麼會鍾情於建造公益圖書館時,高曉松館長坦陳:“首先是要感謝這個時代,在前些年,也許大家更重視的是建工廠,去發展經濟。而今天,全社會對文化有了更多關懷。時代在全速奔騰向前的時候,會遺落一些東西,但衝過臨界點之後,又會再重新回頭撿起來沿途所失。如今政府也好,企業也好,會紛紛邀請我和我的團隊來做圖書館,這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我一輩子幹了很多事,做音樂、寫作、拍電影,但做公益圖書館是我做得最愉快的一件事情。做書館是做公益而不是做慈善,慈善事業更多的是經濟上的幫助,而做公益,要身體力行的深度參與到這項事業之中去。”

為什麼第二座曉書館開在南京?高曉松館長說:

“不是南京需要我和圖書館,是我需要南京。我需要這個圖書館,這是我的夢想。這個夢想像種菜一樣,要種在肥沃、陽光雨露,種在適合的地方,種在有很多文人的地方。南京就是這樣充滿人文和藝術氣質的城市。我希望,南京的曉書館不僅僅是一個靜態的圖書館,它更應該成為一個文化交流中心,文藝青年養成中心。

走進世界文學之都,“曉書館”在南京開館

南京曉書館開幕儀式,高曉松館長髮言

走進世界文學之都,“曉書館”在南京開館

南京曉書館開幕儀式合影

提到曉書館在南京開館,葉兆言說:

“過去在物質匱乏時代,在市中心最繁華的地方有新華書店,大的都市、小的縣城最熱鬧的地方一定有書店。我們可以想象出來,經濟越來越發達後,這個地區已經不缺咖啡館,不缺茶館,但我們這個地方確實需要曉書館。因為時代發展,我們這個地方不需要印染廠,曉書館就是應運而生的。”

所謂“菜傭酒保,都有六朝煙水氣”,南京人身上的詩意和南京城市的文化氣質,與曉書館倡導公益閱讀的理念默契相當。10月底,南京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選為“世界文學之都”,這一美譽集中體現了南京的城市氣質。公益性圖書館曉書館的開館,呼應著南京作為世界文學之都的城市品質。公益閱讀,是城市的一種生活方式,更是一種文人情懷。未來,南京曉書館不僅是弘揚書香文化的公共空間,還將是南京又一人文景觀、文化地標。

高曉松指導收集,四萬冊藏書免費閱讀

走進世界文學之都,“曉書館”在南京開館

南京曉書館藏有四萬冊書籍,以文史哲為主,由館長高曉松親自指導收集。館內固定館藏,均免費供書友現場閱讀,遨遊於書林之間,拾貝於知海之岸。

走進世界文學之都,“曉書館”在南京開館

走進世界文學之都,“曉書館”在南京開館

南京曉書館仍延續了曉書館對書籍的彩虹分類法,通過不同的色彩來分類陳列圖書,便於讀者的取與還。閱讀一本手手相傳悉心安放的圖書,無限接近一個知識分子的內心浩瀚。

以明城牆為靈感,蔣友柏改造設計

走進世界文學之都,“曉書館”在南京開館

走進世界文學之都,“曉書館”在南京開館

走進世界文學之都,“曉書館”在南京開館

南京曉書館內的“城牆”

「城牆是一層一層積澱而成,歷史與文化、哲學與藝術、音樂與電影也是如此,是經過雕琢、長期積累而形成堅實城牆,積澱出一個又一個充滿想象、底蘊豐富的知識之城。」蔣友柏說。

提起蔣友柏,在公眾想象中他和南京應有著很深的淵源,但實際上,蔣友柏先生還是接手了南京曉書館的設計工作之後,才第一次來到南京這座城市。他曾經和高曉松館長一起登上南京明城牆這個目前世界最長、保存原真性最好的古代城垣。南京曉書館與明城牆毗鄰相望,發想於此,城牆成了南京曉書館的設計的靈感。

蔣友柏把“一城、二馬道、三甕城、四城門”等意象隱藏在南京曉書館的空間中,具象成“文化客廳”“文化花園”“城牆閱讀區”“文化織臺”“繪本角”等功能區域。高曉松館長現場問蔣友柏先生:“友柏兄之前並沒來過南京,但怎麼會想到“一城、二馬道、三甕城、四城門”的?”“我是通過閱讀”,蔣友柏簡淨作答。蔣友柏說,在他對曉書館的設計中,書是主角。設計師提供了一個畫框,而這個畫面需要所有來現場的讀者一起完成。

走進世界文學之都,“曉書館”在南京開館

文化客廳

走進世界文學之都,“曉書館”在南京開館

懸浮書架

走進世界文學之都,“曉書館”在南京開館

文化花園

走進世界文學之都,“曉書館”在南京開館

走進世界文學之都,“曉書館”在南京開館

城牆閱讀區

走進世界文學之都,“曉書館”在南京開館

文化廣場

走進世界文學之都,“曉書館”在南京開館

繪本角

高曉松、葉兆言、蔣友柏,三人共話千載文心

走進世界文學之都,“曉書館”在南京開館

未來,南京曉書館也將開展“伴讀分享會”及“思想福袋”贈閱活動,向書友推薦優質書籍,不定期邀請知名作家、學者、藝術家、科學家等嘉賓,化身書海中的同行人,與曉書館書友促膝而談,共同尋找自在閱讀奧義。

南京曉書館首期伴讀者為作家葉兆言、設計師蔣友柏,以“千載文心”為題,與高曉松共話南京城和它的文化脈絡。

走進世界文學之都,“曉書館”在南京開館

高曉松、葉兆言、蔣友柏“千載文心”伴讀分享會

開館展覽:哈佛大學·雜書館特藏展

走進世界文學之都,“曉書館”在南京開館

在開館同期,曉書館獻上了另一重磅文化活動——“哈佛大學·雜書館特藏展”中國巡展首站,將在南京曉書館開啟。此次展覽的全部內容,均來自於今年9月9日-10月2日,雜書館受邀與哈佛燕京圖書館在哈佛大學舉辦的關於雙方館藏聯合學術展覽。此次,曉書館把這個曾在哈佛大學舉辦的學術展覽帶回中國,展示給公眾。

哈佛燕京圖書館是在中國本土之外,最頂級的中國文獻收藏圖書館之一,其擁有的中文善本特藏向來以質量之高、數量之大著稱;雜書館是目前中國規模宏大的私人公益圖書館,館藏圖書近百萬冊,以豐富民間資料收藏為特色,不少類項的民間收藏都居中外圖書館館藏之首。值得一提的是,雜書館也是高曉松先生擔任館長的第一家公益圖書館。

哈佛燕京圖書館和雜書館強強聯手,以學術展的形式,為大家獻上了一場精彩的學術對話。展覽中內容均甄選自哈佛燕京圖書館與雜書館的珍貴館藏,共展出100餘件,涵蓋九大類目:早期寫本、珍本和善本;名人手稿;寶卷;唱本;“講史”;鼓詞;彈詞;木魚書;三字經,每一類目均有代表性展品呈現。

走進世界文學之都,“曉書館”在南京開館

“哈佛大學·雜書館特藏展”南京站展覽現場

走進世界文學之都,“曉書館”在南京開館

“哈佛大學·雜書館特藏展”南京站展覽現場

此次展覽中對古籍文獻的展示,雖是以展板和高仿複製品的形式展出,但公眾仍可領略兩家優秀圖書館的收藏,通過觀看來自不同收藏系統、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對話,去了解中國民間文化和社會生活樣態,中國社會的價值和信仰如何被承載、傳遞,生生不息……

本次展期持續至2020年2月10日。

走進世界文學之都,“曉書館”在南京開館

曉書館的遠方始於書,但不止於書。展覽、戲劇、音樂……在南京曉書館的多維空間裡,優質藝術內容將在此呈現,開放對話的文化場域將被創造於此。

11月12日起,南京曉書館將正式面向全社會免費開放。讀者可通過官方網站、官方公眾號、大屋頂公眾號,方便快捷地登記預約入館。

走進世界文學之都,“曉書館”在南京開館

南京曉書館開放信息

開館時間

週日/週二/週三/週四 09:00-20:00

週五/週六 09:00-22:00

每週一閉館

地址

南京曉書館,江蘇省南京市秦淮區悅動·新門西16號樓

預約入館

1.場館面向社會公益開放,現場書籍均可免費閱讀。

2.入館閱讀過官方網站/官方公眾號/大屋頂公眾號提前預約,每日接待上限為500人,已預約讀者憑預約憑證簽到入館。

曉書館讀者公約

1.我們承諾憑預約憑證出入館。

2.我們做個安靜的讀者,不打攪他人閱讀。輕聲交談、不在館內接打電話、手機調到靜音或振動模式。

3.我們不在館內任何地方吸菸、用火,不將任何危險和高耗電器帶入館內使用或充電。

4.我們堅持做個稱職的家長。將孩子安靜帶在身邊,輕聲引導,共同閱讀。帶學齡前的孩子,去到更能釋放天性的地方。

5.我們不隨意挪動閱覽桌椅,不用物品搶佔閱覽座位。做到與其他讀者之間不搶座、不佔座。不在閱覽區睡覺、閒聊和遊戲。

6.我們愛惜每一本書。不撕不畫,不讓它受到任何傷害。原拿原放,不讓它離開自己的家。

7.我們尊重曉書館的每個地方,穿著得體進入場館,不打溼弄髒場館;不帶食物、飲品、寵物等進入場館,自己的垃圾自己收拾,共同維護曉書館的清潔整齊。

8.我們熱心配合志願者工作,使用文明用語,遇到任何問題及時和志願者溝通,促進理解,彼此友善,互相尊重。閒暇時間積極報名參與志願者工作,將自己的正能量傳遞給更多的人。

9.我們堅持入館自覺存放包袋,且不在館內使用單反等攝影工具拍照,不給他人帶來噪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