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世界文学之都,“晓书馆”在南京开馆

2019年11月11日,由著名音乐人、导演、作家高晓松发起并担任馆长的公益图书馆“晓书馆”,在南京老城南门西片区悦动·新门西产业园开馆。晓书馆馆长高晓松、南京作家叶兆言、设计师蒋友柏、夫子庙秦淮风光带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工委书记王赵海、南京万科企业有限公司总经理耿冰等各界嘉宾一同为南京晓书馆揭牌。这是继杭州晓书馆后,全国第二座晓书馆,由晓书馆公益基金会与大屋顶文化、悦动·新门西三方共建。

走进世界文学之都,“晓书馆”在南京开馆

南京晓书馆开幕仪式

高晓松担任馆长的第一座晓书馆落址于杭州良渚,中华五千年文明的实证地。如今,第二座晓书馆选址于南京明城墙下,秦淮河畔,十朝古都处。两处都是承载历史、接通文脉之所,晓书馆的愿景亦在于连接古今之思想,传递阅读之本真。

走进世界文学之都,“晓书馆”在南京开馆

南京晓书馆外景

在谈及为什么会钟情于建造公益图书馆时,高晓松馆长坦陈:“首先是要感谢这个时代,在前些年,也许大家更重视的是建工厂,去发展经济。而今天,全社会对文化有了更多关怀。时代在全速奔腾向前的时候,会遗落一些东西,但冲过临界点之后,又会再重新回头捡起来沿途所失。如今政府也好,企业也好,会纷纷邀请我和我的团队来做图书馆,这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我一辈子干了很多事,做音乐、写作、拍电影,但做公益图书馆是我做得最愉快的一件事情。做书馆是做公益而不是做慈善,慈善事业更多的是经济上的帮助,而做公益,要身体力行的深度参与到这项事业之中去。”

为什么第二座晓书馆开在南京?高晓松馆长说:

“不是南京需要我和图书馆,是我需要南京。我需要这个图书馆,这是我的梦想。这个梦想像种菜一样,要种在肥沃、阳光雨露,种在适合的地方,种在有很多文人的地方。南京就是这样充满人文和艺术气质的城市。我希望,南京的晓书馆不仅仅是一个静态的图书馆,它更应该成为一个文化交流中心,文艺青年养成中心。

走进世界文学之都,“晓书馆”在南京开馆

南京晓书馆开幕仪式,高晓松馆长发言

走进世界文学之都,“晓书馆”在南京开馆

南京晓书馆开幕仪式合影

提到晓书馆在南京开馆,叶兆言说:

“过去在物质匮乏时代,在市中心最繁华的地方有新华书店,大的都市、小的县城最热闹的地方一定有书店。我们可以想象出来,经济越来越发达后,这个地区已经不缺咖啡馆,不缺茶馆,但我们这个地方确实需要晓书馆。因为时代发展,我们这个地方不需要印染厂,晓书馆就是应运而生的。”

所谓“菜佣酒保,都有六朝烟水气”,南京人身上的诗意和南京城市的文化气质,与晓书馆倡导公益阅读的理念默契相当。10月底,南京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选为“世界文学之都”,这一美誉集中体现了南京的城市气质。公益性图书馆晓书馆的开馆,呼应着南京作为世界文学之都的城市品质。公益阅读,是城市的一种生活方式,更是一种文人情怀。未来,南京晓书馆不仅是弘扬书香文化的公共空间,还将是南京又一人文景观、文化地标。

高晓松指导收集,四万册藏书免费阅读

走进世界文学之都,“晓书馆”在南京开馆

南京晓书馆藏有四万册书籍,以文史哲为主,由馆长高晓松亲自指导收集。馆内固定馆藏,均免费供书友现场阅读,遨游于书林之间,拾贝于知海之岸。

走进世界文学之都,“晓书馆”在南京开馆

走进世界文学之都,“晓书馆”在南京开馆

南京晓书馆仍延续了晓书馆对书籍的彩虹分类法,通过不同的色彩来分类陈列图书,便于读者的取与还。阅读一本手手相传悉心安放的图书,无限接近一个知识分子的内心浩瀚。

以明城墙为灵感,蒋友柏改造设计

走进世界文学之都,“晓书馆”在南京开馆

走进世界文学之都,“晓书馆”在南京开馆

走进世界文学之都,“晓书馆”在南京开馆

南京晓书馆内的“城墙”

「城墙是一层一层积淀而成,历史与文化、哲学与艺术、音乐与电影也是如此,是经过雕琢、长期积累而形成坚实城墙,积淀出一个又一个充满想象、底蕴丰富的知识之城。」蒋友柏说。

提起蒋友柏,在公众想象中他和南京应有着很深的渊源,但实际上,蒋友柏先生还是接手了南京晓书馆的设计工作之后,才第一次来到南京这座城市。他曾经和高晓松馆长一起登上南京明城墙这个目前世界最长、保存原真性最好的古代城垣。南京晓书馆与明城墙毗邻相望,发想于此,城墙成了南京晓书馆的设计的灵感。

蒋友柏把“一城、二马道、三瓮城、四城门”等意象隐藏在南京晓书馆的空间中,具象成“文化客厅”“文化花园”“城墙阅读区”“文化织台”“绘本角”等功能区域。高晓松馆长现场问蒋友柏先生:“友柏兄之前并没来过南京,但怎么会想到“一城、二马道、三瓮城、四城门”的?”“我是通过阅读”,蒋友柏简净作答。蒋友柏说,在他对晓书馆的设计中,书是主角。设计师提供了一个画框,而这个画面需要所有来现场的读者一起完成。

走进世界文学之都,“晓书馆”在南京开馆

文化客厅

走进世界文学之都,“晓书馆”在南京开馆

悬浮书架

走进世界文学之都,“晓书馆”在南京开馆

文化花园

走进世界文学之都,“晓书馆”在南京开馆

走进世界文学之都,“晓书馆”在南京开馆

城墙阅读区

走进世界文学之都,“晓书馆”在南京开馆

文化广场

走进世界文学之都,“晓书馆”在南京开馆

绘本角

高晓松、叶兆言、蒋友柏,三人共话千载文心

走进世界文学之都,“晓书馆”在南京开馆

未来,南京晓书馆也将开展“伴读分享会”及“思想福袋”赠阅活动,向书友推荐优质书籍,不定期邀请知名作家、学者、艺术家、科学家等嘉宾,化身书海中的同行人,与晓书馆书友促膝而谈,共同寻找自在阅读奥义。

南京晓书馆首期伴读者为作家叶兆言、设计师蒋友柏,以“千载文心”为题,与高晓松共话南京城和它的文化脉络。

走进世界文学之都,“晓书馆”在南京开馆

高晓松、叶兆言、蒋友柏“千载文心”伴读分享会

开馆展览:哈佛大学·杂书馆特藏展

走进世界文学之都,“晓书馆”在南京开馆

在开馆同期,晓书馆献上了另一重磅文化活动——“哈佛大学·杂书馆特藏展”中国巡展首站,将在南京晓书馆开启。此次展览的全部内容,均来自于今年9月9日-10月2日,杂书馆受邀与哈佛燕京图书馆在哈佛大学举办的关于双方馆藏联合学术展览。此次,晓书馆把这个曾在哈佛大学举办的学术展览带回中国,展示给公众。

哈佛燕京图书馆是在中国本土之外,最顶级的中国文献收藏图书馆之一,其拥有的中文善本特藏向来以质量之高、数量之大著称;杂书馆是目前中国规模宏大的私人公益图书馆,馆藏图书近百万册,以丰富民间资料收藏为特色,不少类项的民间收藏都居中外图书馆馆藏之首。值得一提的是,杂书馆也是高晓松先生担任馆长的第一家公益图书馆。

哈佛燕京图书馆和杂书馆强强联手,以学术展的形式,为大家献上了一场精彩的学术对话。展览中内容均甄选自哈佛燕京图书馆与杂书馆的珍贵馆藏,共展出100余件,涵盖九大类目:早期写本、珍本和善本;名人手稿;宝卷;唱本;“讲史”;鼓词;弹词;木鱼书;三字经,每一类目均有代表性展品呈现。

走进世界文学之都,“晓书馆”在南京开馆

“哈佛大学·杂书馆特藏展”南京站展览现场

走进世界文学之都,“晓书馆”在南京开馆

“哈佛大学·杂书馆特藏展”南京站展览现场

此次展览中对古籍文献的展示,虽是以展板和高仿复制品的形式展出,但公众仍可领略两家优秀图书馆的收藏,通过观看来自不同收藏系统、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对话,去了解中国民间文化和社会生活样态,中国社会的价值和信仰如何被承载、传递,生生不息……

本次展期持续至2020年2月10日。

走进世界文学之都,“晓书馆”在南京开馆

晓书馆的远方始于书,但不止于书。展览、戏剧、音乐……在南京晓书馆的多维空间里,优质艺术内容将在此呈现,开放对话的文化场域将被创造于此。

11月12日起,南京晓书馆将正式面向全社会免费开放。读者可通过官方网站、官方公众号、大屋顶公众号,方便快捷地登记预约入馆。

走进世界文学之都,“晓书馆”在南京开馆

南京晓书馆开放信息

开馆时间

周日/周二/周三/周四 09:00-20:00

周五/周六 09:00-22:00

每周一闭馆

地址

南京晓书馆,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悦动·新门西16号楼

预约入馆

1.场馆面向社会公益开放,现场书籍均可免费阅读。

2.入馆阅读过官方网站/官方公众号/大屋顶公众号提前预约,每日接待上限为500人,已预约读者凭预约凭证签到入馆。

晓书馆读者公约

1.我们承诺凭预约凭证出入馆。

2.我们做个安静的读者,不打搅他人阅读。轻声交谈、不在馆内接打电话、手机调到静音或振动模式。

3.我们不在馆内任何地方吸烟、用火,不将任何危险和高耗电器带入馆内使用或充电。

4.我们坚持做个称职的家长。将孩子安静带在身边,轻声引导,共同阅读。带学龄前的孩子,去到更能释放天性的地方。

5.我们不随意挪动阅览桌椅,不用物品抢占阅览座位。做到与其他读者之间不抢座、不占座。不在阅览区睡觉、闲聊和游戏。

6.我们爱惜每一本书。不撕不画,不让它受到任何伤害。原拿原放,不让它离开自己的家。

7.我们尊重晓书馆的每个地方,穿着得体进入场馆,不打湿弄脏场馆;不带食物、饮品、宠物等进入场馆,自己的垃圾自己收拾,共同维护晓书馆的清洁整齐。

8.我们热心配合志愿者工作,使用文明用语,遇到任何问题及时和志愿者沟通,促进理解,彼此友善,互相尊重。闲暇时间积极报名参与志愿者工作,将自己的正能量传递给更多的人。

9.我们坚持入馆自觉存放包袋,且不在馆内使用单反等摄影工具拍照,不给他人带来噪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