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了100遍《後赤壁賦》,我領悟一個道理


欲求其上,必求上上

還記得小學語文課本里達芬奇畫雞蛋的故事嗎?14歲的達芬奇跟著弗羅基奧老師學繪畫,老師沒教別的,就讓他畫雞蛋。有一次,達.芬奇問老師:「為甚麼老是讓我畫雞蛋?」老師的回答相當有啟發性,他說:“”畫雞蛋是基本功。基本功要練到畫筆能圓熟地聽從大腦的指揮,得心應手,才算功夫到家。“

小小年紀的達芬奇很受啟發,他每天一絲不苟地畫雞蛋。一年,二年,三年......畫了三年的雞蛋!

你還記得這個故事教我們什麼道理嗎?大部人都記得達芬奇的堅持和耐心,也是這兩種品質奠定了後期達芬奇繪畫的基礎,幫助達芬奇創作了許許多多的東西,成為名垂後世的典範。

但是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達芬奇畫雞蛋的故事體現了成功者的一個共同特點,就是“極致”。所有的領域的高手都是偏執狂,對自己要求嚴苛、目標極高。

我聽某個老師講計算機之父馮諾依曼學習英語的秘訣,“背誦好文章(例如著名的小說,背誦極其精準,能一字不差地引用《雙城記》”,做到這種程度實在了得。

所說義說,想把一件事情做好的秘訣不是你的能力有多強,而是你能不能堅持做到極致。做到極致的方法,對求知和學習技能,尤其管用。

讀了100遍《後赤壁賦》,我領悟一個道理


讀了100遍《後赤壁賦》,我領悟一個道理

/h1>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

我認識了一個人,聽了他的一節課,從此加入“偏執狂”群體。這個人是國家隊金牌教練核聚老師,那節

課叫“終極閱讀法,讓你變身書神的費曼讀書法”。整堂課老師反覆強調一個觀點:“若想極速前進,必先

高頻回顧”,這麼做的背後原理就是模仿費曼學習法。

然而,物理學大師費曼的學習方法說出來真不教人敢相信。

費曼說:“你從頭讀儘量往下讀,直到你一竅不通是在從頭開始這樣堅持往下讀,直到你完全讀懂為止。”我當時覺得,怎麼大師的學習秘訣聽上去和“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很像?

也許這種方法有魔力把我“擊中”,當時我決定嘗試一個以前從未做過的學習方法----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蘇東坡的《後赤壁賦》,我用兩小時,讀了一百遍。

我把當時寫出的讀書感想,在這裡重複一遍:

今天,我花兩小時用“費曼讀書法”,重複讀,讀一百遍,體會到了“結構、形式和意象”。

●25遍讀完,除了體會到閱讀速度流暢,我沒有感到傳說中的“突飛猛進”或者“靈光乍現”,真沒有這麼容易就得到神奇的變化。

●50遍讀完,有新的收穫了,我發現句子形式的變化。文章有好幾處是長短句並用,“江流有聲…………而江山不可復識也。”“劃然長嘯………凜乎其不可得也。”長短交錯,使節奏變化。

●80遍讀完,有了畫面感。我想象自己跟著作者:路遇友人→回家取酒→坐船飲酒→登山→家中夢見仙人。在文末,蘇東坡寫他夢見仙人,夢醒“開戶視之,不見其處”。我為他感到難過,也許他在尋求解脫,卻求而不得?

●100遍讀完,我找到了“意象”。“登棲鶻之危巢,俯馮夷之幽宮”。這兩句話表面上是說,自己和友人登上險峻陡峭的山,聯繫他當年“大難不死”的經歷,他是在隱喻自己的艱辛處境。結尾處他寫夢見仙人,問:“是你嗎?”我想,可能他在暗示,希望得到皇帝再次重用。最後一句“開戶視之,不見其處”,他在暗示,擔憂自己前途未卜?或許,他在向道家的奧義尋求解脫。

我還清清楚楚地記得,讀完整整一百遍之後,嗓子冒煙,說話都啞了。

這個過程聽起來很鼓譟、很慢,但就是在做的時候進入了深度學習,心流狀態。我讀懂了作者,我進入了他描繪的月白風清的世界,我為他的坎坷和孤獨落淚,我更欽佩他的“強者心態”。

學習必須有水滴石穿的韌勁,矢志不移的幹勁,有了它們,你完全可以相信自己會極速推進、極速發展、極速進步。



讀了100遍《後赤壁賦》,我領悟一個道理

換句話說,真正牽引一個人堅持下去的,是因為你有了明確的目標、強大的執行力和專注的慣性,你知道自己此生時間有限,你洞察到自己的問題,你要想方設法地馬上開始行動,你要用最高的標準去做事,你才能有可能達到非常好的結果。那些永遠按照最高的水平來要求自己的人,他們是極少數,他們是我崇拜的對象,模仿的典範。

隨著年齡的增長,你會發現,人世間所有的成就都有經過,要依靠奮鬥和積累。當時年幼不懂“極致”。後來我做過很多失敗的事情,檢討反省,發覺自己犯了急功近利的錯誤。當時怎麼就不明白一步一步、紮紮實實才能獲得成功呢?好在現在明白“若想極速前進,必先高頻回顧”這個道理,還不算太遲。瞭解了這個道理,還有什麼理由光想不練呢?


讀了100遍《後赤壁賦》,我領悟一個道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