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努力防控換來一個月窗口期,世衛預警,但是西方為啥沒做好?

鴻雲萬里


關於我國的積極防疫為世界贏得一個月的“窗口期”的說法,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譚德塞博士在上個月4日的一次新型冠狀病毒的技術報告會上就已經明確提出來了。他希望各國能夠履行《國際衛生條例》框架下的責任,能夠及時準確對外分享流行病學、臨床表現、社區調查和研究等與感染病例相關的詳細信息。這樣有助於團結抗議疫情。實施上我國在這一方面做的非常不錯,各國也基本都是依照我國提供的各項數據和資料,來制定各自的防疫策略來應對疫情的擴散。

(譚德塞)

那麼為什麼,各國都做了很多措施的情況下,仍然未能阻止病毒在本國爆發。

各國的措施可能略有不同,並且強弱有別,但是基本上都是本國所能採取的最有效措施。比如限制雙方人員往來,加強入境管控措施,開始準備醫療防護物資,有的向我國提供醫療援助物資等措施。這時候其實都是以控制輸入病例為主。如果沒有這些先期的干預措施,可能病毒的爆發時間會更早,現在全世界的疫情會更加嚴重。

(機場篩查)

問題關鍵就在於COVID-19這一病毒,本身的高傳染性,其有相當長的潛伏期,甚至還有無症狀患者,傳染洗漱介於1.4到5.5之間。所以想要完全徹底隔絕是基本不現實的,除非相關國家本身在全球化體系之外,並且在病毒被發現之初就採取了預防措施。然而這樣的國家可以說屈指可數,所以病原體通過現代交通工具可以很快擴散至世界各地。相關輸入性病例也不可能被所在國家完全篩查出來,在特定條件下也就由輸入性傳播轉化為社區傳播了,甚至群體聚集性爆發。

(病毒快速擴散)

計劃沒有變化快,防疫都是見招拆招

對待疫情其實各國的防疫的理念是各不相同的,基本分為硬控制和軟控制兩種方式。這都是根據各自國家的國情和文化理念有關。

諸如日本、英國、瑞典、美國、新加坡等往往採用彈性的防疫策略來應對疫情。簡單點說就是“社會達爾文主義”,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尊重病毒本身傳播規律,將結果想到最壞,讓國民普遍意識到病毒的危害性。不對那些輕症患者採取檢疫措施,而是集中力量救治重症患者。讓輕症患者居家隔離治療,從而保證醫療系統的正常運行。這其實是建立在國民較高公共衛生意識,醫療保障體系完善的基礎上的。這些國家也沒有個別地區的過分集中爆發。

(日本街頭)

諸如韓國、伊朗等國,則是採取了剛性的防疫措施。由於伊朗的疫情已經擴散到了全國,不僅僅集中在庫姆和德黑蘭,伊朗政府組織了大概30萬個小組,進行全國範圍內地毯式排查。韓國則也是進行了大範圍的排查,尤其是對隱藏起來的新天地教會成員。韓國擁有很強的病毒檢測能力,每天可以進行至少1萬次測試。這些可以措施可以最大可能找出那些感染者,從而將病毒體的感染途徑切斷。這其實是強政府若社會條件下所採取的措施,因為公民本身的保障較少,所以需要政府投入更多用來應對疫情。

(伊朗篩查)

疫情雖然都是一樣的,但是國家和國情不一樣,經驗可以分享借鑑,但是絕不可能照搬全抄。美國就不可能採取伊朗的防疫措施,因為首先其人工成本高,根本找不到那麼多人去排查,另外就是阻力會很大。畢竟每個州的法律都不一樣,聯邦政府在防疫方面權力和措施效用並不大,其會封鎖國家的邊境,但是卻絕對沒有權力去封鎖某一個疫情嚴重的州。所以讓美國全國停工停產去抗擊疫情,那麼結果就是疫情非但控制不住,還會引發持續的抗議示威,因為對於儲蓄率很低的美國,很多人賺不到錢,信用卡也會逾期,因此而破產。飯都吃不上了,還談什麼防疫。

(疫情下的美國)

本文圖片來自谷歌圖片 感謝提供,歡迎大家批評指正留言點贊!


古姿


傲慢與偏見,認為疫情不可能在歐美流行與擴散;

再之,有些國家的領導人和美國的專家信口開河,沒有必要戴口罩,只要注意衛生就行了;

還有,認為80%的人感染之後,都能夠自己痊癒,這對民眾是一種誤導;

另外,西方世界的民眾觀念與文化認同,在遇到疫情時,出現了重大問題,不戴口罩,親吻禮遇等,造成了高官顯貴都被感染,如加拿大總理特魯多夫人,西班牙首相妻子,澳大利亞內政部長,巴西駐美國大使,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意大利陸軍參謀長,波蘭總司令等高官紛紛中招。

政府重視程度的確不夠,特朗普總統甚至說,對前期檢測少的問題,不承擔什麼責任?

所以說,沒有聽取世界衛生組織的提醒,沒有從中國政府控制疫情的方法中,引起足夠重視,造成了現在歐美許多國家疫情擴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