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橋非橋,似殿非殿!建在河北太行山萬丈懸崖間的古建築

結束了四個小時的長途駕駛之後,車子終於抵達了蒼巖山景區的停車場。蒼巖山景區作為國家AAAA級風景區,有著面積巨大的停車場,這無疑為自駕到此的遊客提供了便利的條件——不用為沒地方停車而苦惱。趕緊下車去活動活動筋骨,登登蒼巖山是個很健康的休閒方式,既可以飽覽大美風景,結合纜車+徒步,還能舒活筋骨,鍛鍊身體,兩全其美!

似橋非橋,似殿非殿!建在河北太行山萬丈懸崖間的古建築

蒼巖山屬太行山支脈,自然與人文景觀豐富,享有“五嶽奇秀攬一山,太行群峰唯蒼巖”的盛譽。遠觀峭壁之上有寺廟群隱匿在綠色之中,這不禁提起了我們的興趣。沿著崎嶇的山路,我們開始尋找蒼巖山三絕。所謂三絕,指的是橋樓殿、白檀樹和古柏朝聖,而其中的橋樓殿可以說是蒼巖山的名片了。

似橋非橋,似殿非殿!建在河北太行山萬丈懸崖間的古建築

山路曲折,峰迴路轉間,我隱約看到了橫跨在百仞懸崖峭壁之間的單孔石質橋樓殿懸在空中,於是我們趕緊加快步伐,前往一探究竟。只見跨於兩座懸崖峭壁只見的古建築鄰危崖而不垮,造型精美,細節裝飾繁複,是一處非常精美的古建築,橋樓殿內有佛、菩薩、十八羅漢像及壁畫。只是這建築奇怪的是可以通行,也可作為大殿使用,這似橋非橋,似殿非殿的作用有點讓人看不穿,不知古人修造這種建築是何原因?無論怎樣,作為太行山上的一處歷史古建,橋樓殿終因《臥虎藏龍》而一炮走紅,每年都吸引著無數遊客來此探奇。只見雙峰之間凌空橫架一座單孔石橋,氣勢如虹。站在橋上憑欄遠眺,群峰勝景盡在眼前。

似橋非橋,似殿非殿!建在河北太行山萬丈懸崖間的古建築

抬頭仰望,只見一線天懸於頭頂,兩側山石嶙峋,頗有壓頂之勢。低頭俯視,山谷底部的樹木鬱鬱蔥蔥,風過枝頭,增加了幾分原始而神秘的美感。在這裡,令人不禁感嘆只有當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遇到能工巧匠的智慧,才會迸發出如此獨具匠心的巧妙建築。當年章子怡身披白紗,從蒼巖山橋樓殿一躍而下的鏡頭,似乎還歷歷在目。

似橋非橋,似殿非殿!建在河北太行山萬丈懸崖間的古建築

我們隨路而行,見橋樓殿後另有兩座較小的石橋橫跨山谷,雖不及橋樓殿的拱橋恢宏,卻別有一番精巧別緻。

我們沿著山路繼續向山頂行進,沿途不少頗具歲月滄桑感的建築,它們似乎向人們低語著這片山川在歲月長河中發生的故事。在遊覽完山頂的寺廟建築群後,我們找了一處視野開闊的地方休息,我不得不承認,對於久坐辦公室的人來說,偶爾爬爬山還是一項很健康的運動,只不過我的體力太差,此時有些力不從心了。好在不遠處即是纜車站,我們毫不猶豫地選擇乘坐纜車下山。山下的纜車站就在距離停車場不遠的地方,這可省了我們不少腳程。

似橋非橋,似殿非殿!建在河北太行山萬丈懸崖間的古建築

在去往蒼巖山的途中,我就已經注意到路旁有個去往石頭村的指示牌,這個名聲在外的於家村,因各式不同的石制建築而聞名。離開主幹道後,車子駛上了鄉間小路,坑窪不平的路面降低了我們前進的速度,曲折的水泥路時不時有破損的地方,要不是我們的車子底盤高,這樣的路況還真是有些難走。我原以為通往石頭村的道路不該如此,我甚至懷疑我們是不是走錯路了,但一路上清晰的指示牌告訴我,要想去石頭村,你必須要走這條路。

似橋非橋,似殿非殿!建在河北太行山萬丈懸崖間的古建築

我們沿著狹窄的道路一路前行,周圍除了村莊就是農田,一派淳樸的田園風光。當我們驅車進入古樸的於家石頭村,甚至以為尚未抵達目的地,要不是見到了清涼閣這個地標性建築物,我還以為這裡只是沿途需要路過的一個村莊。

似橋非橋,似殿非殿!建在河北太行山萬丈懸崖間的古建築

當石制建築原汁原味地出現在我的面前,我不禁有些興奮和激動,石頭村雖然已是遠近聞名的旅遊景點,但這裡依舊保持著原來的樣子,絲毫沒有被過度開發的痕跡,村裡的民風也還是那麼淳樸。於家村的規模不小,想要找到遊覽的路線卻並非難事,只要沿著用青石鋪的路走,就一定會有所收穫。地面上用來鋪路的青石,現如今已被歲月打磨得稜角全無,光滑明亮。

似橋非橋,似殿非殿!建在河北太行山萬丈懸崖間的古建築

在石頭村中,房屋、院牆和街道等建築,無一例外都是由石頭建造而成的。雖然石頭村的建成距今已有五百多年的歷史了,但我所見到的那些老建築依舊保存完好,並且保持著原本就屬於這個村莊的滄桑之感。眼前的一切令人很難想象,在交通不便的大山之中,於家村卻有著規模巨大的石制建築群,樓閣錯落有致,街道四通八達,石頭彰顯著粗獷,佈局卻多了一分精細,身處於家石頭村,令人嘖嘖稱奇。

似橋非橋,似殿非殿!建在河北太行山萬丈懸崖間的古建築

古老的石頭小巷子,彷彿時時刻刻都在向走近它的人們訴說著500年來太行山的歷史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