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雨乾陵——至今未被挖掘的一代女皇武則天陵墓

風雨乾陵——至今未被挖掘的一代女皇武則天陵墓

截止到今天,武則天的乾陵一直沒有被挖掘。

乾陵位於陝西省咸陽市乾縣城北6公里的梁山最高峰——北峰。在中國曆代帝陵中,乾陵是最特殊的一個,它是全國唯一的兩個帝王合葬墓,公元706年5月18日,一代女皇武則天與丈夫大唐高宗皇帝李治在此合葬,距今已有1300多年。乾陵是唐十八陵中主墓保存最完好的一個,也是唐陵中唯一沒有被盜的陵墓。

風雨乾陵——至今未被挖掘的一代女皇武則天陵墓

武則天作為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其生平也是非常具有傳奇色彩的。

武則天生於公元624年唐高祖武德七年,本名沒有記載,稱帝后改名武曌,今山西文水縣人。她十四歲入宮,用了十八年的時間當上了皇后,然後又用了三十五年的時間登基帝位,是歷史上少有的長壽皇帝,終年八十二歲,而死後又用了1300年的時間證明了自己陵墓的堅不可摧以及其魅力的不朽。

武則天擁有著治理國家的卓越政治才能,在位時開創殿試和武舉,重用寒門,勸農桑薄賦役,穩定邊疆,使得當時的國家獲得了很好的發展,也為後來的“開元盛世”奠定了基礎。

風雨乾陵——至今未被挖掘的一代女皇武則天陵墓

無字碑,是非功過留與後人說

乾陵有兩座墓碑,西面一座是唐高宗李治,刻滿了歌頌他豐功偉績的碑文,東面一座是武則天的墓碑,通身取材於一塊完整的巨石,高7.53米,寬2.1米,厚1.49米,總重近百噸。碑上刻著九條螭龍互相纏繞,鱗甲分明,雕工極其精美,巍峨壯觀,氣勢逼人,但碑的周身卻未刻一字,這就是有名的無字碑。

我們華夏民族的傳統是“樹碑立傳”,眾所周知武則天在政治上的功勳遠大於李治,但武則天的碑上卻沒刻一個字,無字碑無字,相傳有四種說法:

一種是武則天認為她的功勞很大,將唐朝治理得非常強盛,這種功勞不是用文字可以表達的,所以無字勝有字;一種認為武則天為人極端精明,一生爭權奪利做過許多好事也幹過不少壞事,功勞與過錯

不應該由自己去評;另一種說法是武則天作為女皇帝,是為當時重男輕女的封建社會所不容許的,因此自己也懷有懺悔之心,亦不知對錯究竟,所以將墓碑留成空白,留待後人評說;還有一種說法是,這個碑是武則天死後立的,她的兒子和大臣們覺得她的功過不好評價,無人敢代筆,因此沒有刻字。

武則天只樹碑不立傳,給後人們留下了種種猜測,宋金以後,開始有遊人在無字碑上題字,再曆元明清三代,碑上逐漸鐫刻了許多文字,真、草、隸、篆、行五體俱備,逐漸形成了評價武則天的“碑文”,或許這正符合了武則天當初立碑的本意吧。


風雨乾陵——至今未被挖掘的一代女皇武則天陵墓

乾陵,風雨屹立,巍然千年

武則天所處年代為盛唐時期,加上唐高宗在病逝前曾表明要將生前心愛之物一同陪葬,可見乾陵內陪葬品應該是異常豐富且價值無法估量,千年來一直被盜墓者覬覦。傳說乾陵所在之地是當時朝野聞名的風水大師袁天罡和李淳風親選的風水寶地,只要有盜挖者擅闖,陵前就會氣象大異,狂風暴雨,雷聲不斷,天地混沌一團,而待人馬一撤,天氣立即轉晴,致使盜墓者心驚膽戰,屢次挖掘均無功而返。

最早打乾陵主意的是反唐稱帝的朱泚,據傳因陵寢太堅固而挖不動,又遇到怪異天象,大晴天突然來一陣大雷雨,士兵們嚇得不得了,倉皇逃跑。

唐朝末年,黃巢發動起義,帶領四十萬軍隊打算挖掘乾陵,挖出一條40餘米深的大溝,最後因未找到墓道口最終悻然作罷,至今仍留有當時挖的一條深溝,被稱為“黃巢溝”。

五代時,後梁崇州節度使溫韜帶組織軍隊挖掘乾陵,仍然沒有得逞。宋人程大昌的《考古編》中記載:“溫韜概發唐陵,獨乾陵不可近,近之輒有風雨。”

民國初年,軍閥混戰,國民黨將領孫連仲以一個師的兵力動用炸藥盜掘乾陵,乾陵頓時天昏地暗,飛沙走石,孫連仲怕觸到詛咒,遂將已炸開的墓道口重新回填,後灰溜溜的回去了。

1960年4月,著名史學家翦伯贊和郭沫若來到陝西考察乾陵,也提到了上述奇事,郭沫若留下三首《遊乾陵》,其中一首寫道:“巨墳雲是舊梁山,山石崔嵬頗耐攀。南對乳丘思大業,下臨后土望長安。千秋公案翻雲雨,百頃陵園變土田。 沒字碑頭鐫字滿,誰人能識古坤元。”

風雨乾陵——至今未被挖掘的一代女皇武則天陵墓

至今未挖掘乾陵的真正原因

武則天的陵墓從未遭到過盜墓者的破壞,說明其中陪葬的物品保存都會非常完整,其歷史價值和研究意義都是無可限量的。1961年3月4日,乾陵被列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為保護內部文物,因此一直未被批准挖掘。

著名考古學家、國家文物局專家黃景略先生說:“文物本身的直接作用就是教育,應當把它作為愛國主義教育、弘揚民族優秀文化的事業,不能把文物當成賺錢的手段。”他反對發掘乾陵,因為目前保護不了,而保護措施不成熟就等於是在破壞,應該再等一等,等科技發達了再開挖。

秦始皇兵馬俑名譽館長、陝西考古學會副會長袁仲一說:“乾陵發掘是一個敏感問題,主要在文物保護問題上。兵馬俑彩漆剝落問題我們研究了20多年,其中與德國合作了10多年,雖取得了較好成績,但最終結果還得觀察。現在科學正在不斷髮展,將來會有更好的保護辦法。”

被稱為“世界第九大奇蹟”的乾陵發掘爭議,至今已延續了50年。時至今日,這仍然是一個令人企盼而又敏感的話題。但人們相信,在科學技術飛速發展,國力大增的今天,完整而科學地保護和發掘中國古代最大的夫妻合葬帝王陵乾陵,已為時不遠。

風雨乾陵——至今未被挖掘的一代女皇武則天陵墓

千年以來,人們對乾陵充滿了好奇心,無字碑也給世人留下了種種猜測。乾陵被冷兵器時代的刀劍劈過,被機槍大炮轟過,被炸藥炸過,前赴後繼的盜挖者不計其數,其所在的梁山山體幾乎被摧毀近半,然而時至今日,乾陵仍安然無恙。我們不禁要問,漢武帝的茂陵被搬空了,唐太宗的昭陵被掃蕩了,康熙大帝連骨頭都湊不齊了,為什麼單單武則天的乾陵一遇盜墓,就出現怪異天象,保存至今仍能獨善其身?許多考古學家將能在有生之年打開乾陵揭開謎底當做最大的心願。相信隨著科學的發展和進步,考古學家們終有一天會成功打開乾陵地宮,那時,地宮內的秘密和所藏的珍寶也必將大白於天下,也許我們能從乾陵的墓葬之中找到武則天立無字碑的原因也未可知。

風雨乾陵——至今未被挖掘的一代女皇武則天陵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