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疫情中褪掉幾層皮後,會有一個新歐洲誕生嗎?

歐洲的疫情異常嚴峻,這是一個前所未有的全方位挑戰。

特別是意大利,採取了“鎖國”“封城”的極限手段,這在之前是不可想象的。歐洲人自由散漫慣了,在南歐陽光沐浴下的意大利人更是以懶散、不服從政府權威出名。如果不是疫情太過嚴重,意大利政府是絕對不會做出這個決斷的。但現在外界對意大利人能在多大程度上服從政府的決定,儘可能減少外出和聚集並沒有信心。意大利能否遏制住病毒擴散的勢頭?歐洲其他國家是否會重蹈意大利的覆轍?這些問題都存在著相當的不確定性,最嚴重的情況是疫情失控,目前來看,這種可能性不能排除的。歐洲政治、社會、經濟,乃至民眾的生活方式,都面臨巨大考驗。

在疫情中褪掉幾層皮後,會有一個新歐洲誕生嗎?

總之,經歷這一輪疫情,歐洲不褪掉幾層皮,大概是不可能的了。

在我看來,這次疫情對在精神上已經鬆弛太久的歐洲人來說,未必全是壞事。雖然代價慘重,但它會讓更多睡眼惺忪多年的歐洲人變得緊張起來,睜開眼把這個世界看得更清楚一些,做一些深層次的反思。這對現在的歐洲人來說,是非常必要的。歐洲人要深刻認識到,現在人類的整體生存環境還不允許歐洲人從此安逸地生活,人類的發展階段決定了,還沒有一勞永逸的好事。喝咖啡的閒暇時光當然可以有,但如果成為生活的主體部分,又有誰會供著你們這些老爺們呢?歐洲人要擺脫對地中海溫暖陽光的依戀,他們更需要下決心走出舒適區,努力工作,努力創新。歐洲人真應該細細品味中國人常說的“幸福是奮鬥出來的”這句話。

在疫情鐵面無私的檢驗之下,歐洲這個肌體中存在的問題、軟肋、短板,也包括潛力都一定會充分暴露出來。經此一疫,應該迎來一個新歐洲再出發。

在疫情中褪掉幾層皮後,會有一個新歐洲誕生嗎?

歐洲的衰落,是進入新世紀以來的熱門話題。我曾多次說過,歐洲的衰落,首先是精神和意志的退化衰弱。同理,歐洲當初的崛起,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冒險精神、創新精神、拼搏精神的產物,加上後來老歐洲當強盜從殖民地攫取的財富,成為歐洲後來幾代人啃吃的老本。當然,歐洲也受到了可怕的反噬,兩次世界大戰的主戰場都在歐洲,無比殘酷的戰爭將歐洲的土地變成一片廢墟,也徹底摧毀了歐洲的殖民帝國。歐洲從此從世界舞臺的中心位置退了出來,成為戰略配角。

但在二戰結束後,歐洲人並沒有一蹶不振,一直在不斷做出調適,尋找自己的定位,牢牢抓住經濟發展這條主線索。歐盟的誕生也是歐洲人的一大創舉,是一個偉大的政治創新實踐。歐洲國家都是發達國家,和美國一起,佔據著世界的金字塔尖。但是歐洲從二戰後啟動的這一輪發展勢能在近年來明顯式微,新一代歐洲人好逸惡勞的一面突出起來,成為歐洲往前走的沉重拖累。歐洲的各種問題隨之凸顯出來。在新興國家的快步追趕之下,歐洲的競爭力進一步相對減弱。

在疫情中褪掉幾層皮後,會有一個新歐洲誕生嗎?

如果從生存競爭的角度而言,這其實是相當正常的現象。當然現在不能僅理解為生存競爭,全球化讓人類的命運更緊密地聯繫在一起,科技的發展也讓國家間關係超越零和博弈實現互利共贏成為可能。現在不僅是遊戲規則變了,實際是另一套遊戲了。在新的機會面前,發達國家並沒有絕對優勢。所有國家都需要通過不斷創新,來保證國民的生活水平。

令人遺憾的是,大多歐洲人把注意力放錯了位置。或者說,歐洲人感覺到了病症,卻找錯了病根,更開錯了藥方。比如法國的“黃背心”運動挺讓人瞧不起的,抗議者抗議來抗議去,基本都是為了守住自己的一畝三分福利田,或者是想方設法怎麼從既有的蛋糕中多分一點,這種情緒在歐洲很有代表性,大多民眾的精力都不放在開拓進取上。

在疫情中褪掉幾層皮後,會有一個新歐洲誕生嗎?

近年來,一方面歐洲的政治內耗相當嚴重;另一方面,對外不少歐洲人也找到了一個錯誤的靶子——中國。面對中國的快速發展,他們產生了心理落差,心態失衡,認為自己的既得利益因此被擠壓。於是,他們不想著怎麼往前走,卻把心思放在給中國使絆子上,希望中國走得慢一些,他們以為這樣歐洲就能保住相對的優勢。這是多麼消極、保守、自私、可笑的想法啊!

突如其來的疫情,該讓這些歐洲人清醒了。我希望看到在擊敗病毒之後,能誕生一個精神煥發的歐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