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兒原以磚窯命名為“潘家窯”,為何會改為“潘家園”呢?

潘家園,位於北京市朝陽區西南部。隨著潘家園古玩市場的火爆,使潘家園這個不出名的小地方也家喻戶曉。你可能不知道,“潘家園”原本叫“潘家窯”,還有一個這樣的故事。

這兒原以磚窯命名為“潘家窯”,為何會改為“潘家園”呢?

潘家園

在新中國成立以前,潘家窯是北京城外的一個小村落。據這一帶老人們講,昔時,城東護城河邊上有不少磚窯和瓦場。其中,有一家來自山東濟寧的潘姓窯主,窯場以其姓氏而得名。當時。潘窯主年過五旬,燒琉璃瓦出身。初來此地,他是想開一家專門燒製琉璃瓦的窯場,可是燒了幾次都以失敗告終,只因此地土質疏鬆,不宜燒琉璃製品,於是只能改燒小方磚。那時,這裡有不少磚窯,競爭激烈,生意不太好做,但是,有這麼好的地理位置,他又不肯放棄。一番調研,他有了主意,決定要在磚的質量和經營上下大工夫。

這兒原以磚窯命名為“潘家窯”,為何會改為“潘家園”呢?

曾經的磚窯

之後,他嚴格把控每一窯磚的燒製環節,把偷工減料視為大忌,所以每次燒出的磚都成色好、硬度強。在銷售上,他頗費心機。那時,賣磚是以“丁”為單位,所謂“小丁”是指二百塊磚,而“大丁”是八百塊磚。可他在碼磚時,“小丁”要多碼放二十塊,“大丁”要多碼放五十塊。這樣下來,價格還是不比別的窯場高,可在數量上卻比同行要多了些。

同時,他還包了幾輛馬車,為十里以內的買主免費送貨。時間一長,買主們發現潘家窯的磚不光質量好,數量比別家的窯場多,而且還能免費送貨,便經常來他這裡買,還不斷給他家介紹來一些客戶。漸漸地,潘家窯場的生意越來越火爆,聲名越來越穿得遠。不但周邊的用戶來他家買磚,甚至百里以外的用戶也慕名而來。

不到一年的時間,潘家窯場就聲名遠播,窯場越開越大,工人也越來越多,最多時這裡有三四百人在幹活,每天車水馬龍,頗為熱鬧。潘家窯周邊的不少窯場相繼關張。漸漸地,在潘家窯場周邊形成了村落,以窯場之名命名,此村便也成了潘家窯。

這兒原以磚窯命名為“潘家窯”,為何會改為“潘家園”呢?

潘家園古玩市場

民國後期時,這一帶的土已被用盡,留下的是大水坑和窪地,潘家窯遷至房山一帶。20世紀60年代,這裡逐漸成為居民區,仍被叫做“潘家窯”。可是,老北京人通稱妓院為“窯子”,覺得地名中帶有“窯”不雅,便被改為“潘家園”,“園”字含有“家園”之意。90年代以後,此地漸漸形成一箇舊貨市場,後來發展成為全國最大的古玩舊貨集散地。如今,“潘家園”不僅是一個街道,幾乎成了大型古玩市場的代名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