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意頑強“屋後草”———讀詩人王耀詩歌有感

詩意頑強“屋後草”———讀詩人王耀詩歌有感

作者 林平

詩意頑強“屋後草”———讀詩人王耀詩歌有感

我不瞭解王大民的生活,就如我不瞭解野外的一棵狗尾草或一支蒲公英。

關於他,我略知他早些年由於生活的艱辛,去過許多地方,做過多種職業,生活坎坷崎嶇,飽經風霜。

我還知道,王大民原名王耀,生活於中國第一縣——息縣的大地上,至於是否種過地、打過工、做過生意的情境,我一無所知,也不刻意去打聽。我只知道他熱愛詩歌、喜歡讀書、創作過一些詩歌,這就足夠了。

因為詩歌,因為詩歌之外的一些東西,“王大民”比“王耀”更深入人心。

想起王大民,就想起他的“屋後草”,想起那個“說沒就沒了”的人。這草與人,其實就是最低層的普通大眾,最尋常的野草,最樸實的泥土。所有這些,均指向一個詞彙:平民化寫作。

王大民是生長在泥土上的搖曳的小野花,恰如他的兩首詩《屋後的草》、《一個人說沒了就沒了》。

《屋後的草》進入了我主編的《新詩三百首》的初選,並已進入二選,或許還會走得更遠。這首詩最初闖入我的視野,是有人從他的博客上覆制到詩歌聊天群裡,一下子就揪住了我的目光:

向日葵離開陽光真無法想象

你卻生長在陰暗的角落

爭一縷朝霞

得一絲夕陽

冰雪欺凌你太長 太長

半陰半晴的風最涼

一出生就比他人的命苦

卻與他們一樣開花結果

儘管青而苦澀

但生命的歷程

從始至終你都走過……

我驚詫於這種生命力頑強的草、不怨命運的草。這種“一出生就意味著比他人的命苦”的草,驚異於作者對底層生命的細緻觀察與思考。這種詩意的“屋後草”又何嘗不是作者的生活和生命的真實寫照呢?

《一個人說沒了就沒了》是王大民朗誦給我聽的。那是在大半年前的息縣桃花詩會上,他拿著他的自印詩集,莊重地打開書頁,撇著跑了三萬裡的普通話調子,聲情並茂地朗誦起來:“一個人說沒了就沒了/那個曾令一個人愛得死去活來的人/那個曾令一個人心痛的人……”

這個令人“愛得死去活來”的人,令人“心痛”的人,是個什麼樣的人呢?讀下去會發現,其實就是一個野草一樣的人,掉進人海就不見了的人。作者對其痛徹心扉的思念,只三行詩句就表達得淋漓盡致:“一想到那個說沒了就沒了的人/我的嘴就嚅動一下/誰也不會在意我這個小小的表情”,達到了以少勝多、此處無聲勝有聲的效果。悲痛,有時候並非要哭喊出來,壓抑於心底平靜地細微的表情,有時勝過哭天搶地的表達——那是悲痛過度的痛,只有自家人才在意讀懂這細微的表情。

對逝者的深情吟唱,即是對生者的珍惜熱愛,對生命的熱情謳歌。

王大民有一張平民化的臉,這張臉上看不出詩意,他的談吐也無甚詩意可言,而一旦形成文字,形成可以朗朗上口的詩句,卻有著撼動人心的力量。這說明你還沒有走近他,沒有在意去讀他細微的表情,也進入不了他的內心世界。

王大民的詩不但抒寫生活中的人和事,以及個人生活中起伏不平的情感,也抒寫他對這個世界、這個時代的拷問,對社會的陰暗和不公的鞭笞、譏諷。詩意直指現實中的本質,感情真摯,詩句明朗又成熟巧妙,極少有模糊想象的成分。這該跟他的性格和生活環境有關,跟他豐富的生活閱歷有關,跟他長期堅持讀書和寫作的積累有關。如《在沒有詩歌的日子裡》、《有的有的》、《致詩人B》等,我在這裡就不一一列舉了,有時間可讀一讀。這又說明王大民能從平凡的生活中的事和個人情感中掙脫出來,來關心我們生活中眾多的小草和平凡的人,這也是他的不平凡之處,是真正的詩人所具備的東西,應有的責任。不似一些詩作者一味地沉湎於個人的生活圈裡,有的還讓人去費力地理解他那個人內心苦澀難懂的痴語。

我曾多次想像王大民在創作時的情形:孤燈;想像他創作時的表情:坐禪一般。他的詩該是一個字一個字地從心裡摳出來的吧?那便是他的心聲了,是嘔心瀝血的東西了。那些卑微的野花一般的精靈,為他所獨有,與他的生活環境萬縷千絲。

日常生活中,能與之談詩的人該是少之又少,而王大民又是那樣酷愛詩歌,以詩佐餐,擁詩入眠,用詩歌豐富自己枯燥的生活,用詩歌絢爛自己泥土般的生命。無論如何,他沒有墜落於那個來自平凡又甘願平庸的環境。他輕輕地躲閃騰挪,跳了出來——他的靈魂遊離於他的生活,思想境界卻走出了那平凡的生活,為更多的小草和平凡的人歌唱,這是幸事。這份執著難能可貴,令人動容。

王大民的創作,豐富和充實了詩壇平民化寫作,而平民化寫作比某些故作高深的晦澀和無病呻吟更具耐力,更能讓讀者接受。假以時日,相信他會寫出更多的具有更強生命力的百草,來激勵我們的思想,豐富我們的生活。

腳踏實地,才能獲得無窮的力量。

應該說,王大民形象樸實,卻不乏智慧的一面。如果要用一個詞句來形容他,“樸素的智慧”十分貼切。

願王大民繼續努力,長成更大的草,唱出更多小草心底的聲音,成一顆樹。我想他有這些實力:長期堅持學習和寫作的知識積累,和豐富的生活經歷,更重要的是他有一顆真摯的心和博大的胸襟。

是為序。

2013年11月28日信陽合惠園

(本文作者林平簡介):林平,河南光山縣人,著名詩人,河南省作家協會會員,中國電力作家協會會員。

在《人民日報》《光明日報》《詩刊》《中國作家》等100多家報刊發表各類文學作品300餘萬字,多次獲全國性詩歌、散文、小說大賽獎。作品入選《新詩三百首》《中國詩歌精選300首》《新世紀詩選》《中國詩人詩典》《中國實力詩人作品選讀(1940—2015)》《中國首部微信詩選》《中國散文大系》等選本。出版散文集《菱角米,葵子仁》、詩集《月亮河》《我這樣愛你》《幸福路上》。著有長篇小說《逃離北京》《傷城》《立地成塔》。

著有詩集、散文集多部,主編詩集、散文集多部。中國*信陽筆會'發起人。

王大民詩歌代表作品要目:《屋後的草》、《致詩友紅紅》、《在沒有詩歌的日子裡》、《與父親最後一別》、《那冰冷的花》、《那年整個夏天》、《你來的這個季節》、《息縣桃花詩會上桃花賦》 、《致詩人D》、《致你》 等

( 詩人王耀簡歷):王大民,原名王耀,1967生,河南省信陽人,大學本科。2002年正式發表詩歌作品,作品被選入多種詩歌選本。著有《屋後的草》、《花落無語》、《王大民詩選》等詩集。河南省作家協會會員,中國詩歌學會會員。做過多種職業,生活奇曲坎坷,資深文化傳媒人,自由撰稿人。編輯有【王耀詩選】新浪博客。現在一家媒體做採編工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