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張邦昌,和《說岳全傳》中的張邦昌是一樣的嗎?為什麼?

天香雲外飄


  歷史上真實的張邦昌是什麼樣的人?

  其實沒必要極端,張邦昌就是一個正常的人,有一定的能力,有自己的道德下限。首先很多人糾纏他提議割地,出使求和。作為清醒瞭解國力的官員,起碼他思考了,不論對錯真正的為國家考慮,口號誰都會喊,關鍵是解決問題。就算是他提議,決定最後是朝廷做出的。

  只有趙家對不起張邦昌。議和的決定既然朝堂通過,黑鍋就不該張來背。就像黨委會,一把手拍了板,責任就不是提議者的。

  張邦昌是受命出使被自家人坑了才被扣押,和被俘還不一樣,性質和蘇武類似,只不過比蘇武圓滑點保住性命被放了,沒被帶回北方放羊。

  張邦昌是忽悠走金國軍隊,使開封不是金兵的統治區域,所以才有還政趙構,至於轟走金兵答應的歲幣,這在趙宋朝廷裡就不算個事。

  認為主動投降,雖然免不了死罪,但至少比一輩子揹著偽逆罪名來的好一些。後來宋高宗殺他也不是以自立為罪名,而是以“私通宋帝妃嬪,語斥乘輿”的大逆不道罪名。

  那些清流高談闊論,主張開戰直搗黃龍,看那些先死的不還是老百姓。張相公,本可以以身殉國留得百世清名,為了一城百姓的性命敢於拋棄的儒家教條,救人於危難卻陷己於不忠的困境。淪陷區的百姓是沒有生存的權利的,與其投降不如全城被屠,身在臨安的史官記曰:故都百姓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真乃大宋忠烈子民。非要來個開封十日,大家才開心麼。真要有開封屠城,估計現在連個紀念館也沒得建,什麼也不會留下,只留下張邦昌的美名與白骨累累。


今古雜壇


歷史上的張,其實並不算什麼壞人,只是一個被歷史推上前臺的倒黴蛋而已,當時靖康之變,朝廷派出皇子趙構和張邦昌一起進出使金營,當時張邦昌整日以淚洗面,金國提出的條件張邦昌不敢反駁讓金國記住了這個軟蛋,金國擄走除趙構所有皇室成員後,金國大臣建議立個偽楚國,宋朝大臣都把目光投向張邦昌,金國想了想就是他了,張邦昌死活不同意,但是金國說不同意就屠了所有開封城幾十萬百姓,如果你自殺還是屠城,張邦昌一百個膽子他也敢看著全城老百姓眼睜睜被金國屠殺,只能答應,而後金國問張邦昌要不要派兩千金國兵給你鎮場子,張邦昌想了想說金國人在北方寒冷之地,而開封在相對於南方金國士兵會水土不服而謝絕了,張邦昌當偽楚皇帝后,不在皇宮辦公,不穿龍袍,只在金國使者來的時候穿一下做做樣子。張邦昌只是一個被歷史所選擇的倒黴蛋而已!


倚樓聽風雨1


從我僅僅看到《說岳全傳》就知道了答案八成是不一樣的,因為《說岳全傳》是一部小說,而小說是人物的演繹,能夠根據歷史原型的再創作,壞的的說的情況一般是會較大的還原歷史,好的小說大多數都是天馬行空而又不失水準,在大面上遵守歷史,很顯然

《說岳全傳》是一部優秀的小說;

《說岳全傳》將張邦昌說的極端化的“醜臉”,但是生逢亂世又有多少好人,多少壞人呢?有的僅僅是生存,有的僅僅是保全自己和自己的祖國;

歷史上,對於外敵侵略,羸弱的大宋朝堂分成了兩個陣營,結黨營私,好不快活,這兩個陣營分別是張邦昌隸屬主和陣營,和類似岳飛這樣的主戰派陣營;不過既然是“官家”默許下的陣營,他們也至少在明面上表達出自己的觀點,進行這樣那樣的政治活動;

同樣是因為黨爭,被主戰派派去議和的張邦昌,大家覺得會發生什麼呢?各種議和的措施都不到位,各種破壞議和的手段層出不窮,不管是皇帝、主戰派還是主和派都很有默契的放棄了張邦昌,也許是張邦昌的口才,也許是張邦昌的能力,也許是老天的幫助,張邦昌竟然在靖康議和中活了下來……

眾所周知,大家對他的黑歷史是當“偽皇帝”那段,認為他這樣的人必須去“死”,在我們普通人看來這樣的行為是真的無恥,但是之後張邦昌的操作就讓我們有些唏噓,把手上的權利,皇位“歸還”,且不說這樣是真的做不下去皇位了,還是什麼,他能夠退位這點就值得我們給其“洗洗了”;

至於之後因為風花雪月的事情而掉腦袋,僅僅是被綠的皇帝找的接口而已,張邦昌也許想到了能夠為屬於他自己的心裡的國家盡忠,但是他沒有想到自己心中掌握國家的那幾個人的心胸,他僅僅是個可憐人而已。


糊塗的歷史


肯定不完全一樣,《說岳全傳》上對歷史上的張邦昌進行了一定程度的戲說和演義。會為了讚揚歌頌岳飛的精忠報國而對張邦昌這個歷史人物進一步進行醜化。就像《三國志》與《三國演義》一樣,一個是歷史典籍,一個是文化作品。這個根本區別還是要樹立,切不可把二者混淆,甚至等而視之。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瞭解更多歷史知識,請關注我十九的月亮圓。


十九的月亮圓


說書的觀點


用戶9409937187729


是的。


敏慜勄


張邦昌今河北東光縣人,宋徽宗時期進士,善於阿諛奉承,溜鬚拍馬,因此官運亨通。到了宋欽宗即位時,他官拜副宰相一職,很快成為朝廷中權傾內外的人物。

張邦昌在宋徽宗時期曾出使金國,他生性懦弱畏敵如虎,害怕戰爭一起,耽誤了自己的大好前程,因此對於宋金之戰他力主議和。當金軍再度兵臨開封城下之際,宋欽宗派他的弟弟康王趙構與張邦昌一道去金營,最後被金人當作人質扣押。張邦昌奴顏婢膝,擅自答應了金人割地的無理要求。金人暫時退兵後,宋欽宗竟然以張邦昌有功,將他破格由副宰相提升為宰相,而一大批主張抗金的大將卻受到宋徽宗和張邦昌朝廷的排擠和打擊。

公元1126年,即靖康元年八月,金兵再次大舉南侵,次年正月攻破了宋朝都城東京開封府,宋徽宗、欽宗被金軍擄走。史稱靖康之恥。而時任宋朝宰相張邦昌則被金人推舉為大楚皇帝,當了傀儡。雖然登位時間僅僅33天,但他對金人更加百依百順,甘願賣國求榮。張邦昌做傀儡皇帝期間,宋徽宗的一個嬪妃靖恭夫人李春燕被立為偽後。

宋高宗即位以後,張邦昌極力討好,佔時保住了自己的身家性命。未料高宗稱帝后,張邦昌和宋徽宗的嬪妃李春燕竟然難以割捨,此事激怒了宋高宗趙構。

1127年,李綱等正直大臣力諫宋高宗懲治賣國賊張邦昌,高宗知道了張邦昌的種種罪惡行徑,宋高宗下昭讓張邦昌自裁。

張邦昌偽楚皇帝在位33天,也是張姓僅有的中原皇帝,但是在歷史上,歷代不予承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