抖音帶貨,年入千萬?一篇文章帶你瞭解全部知識點


在線?別想一口吃個大胖子


最近最火的兩個詞是在線在家。昨天,有一個同學跟我提了一個問題,很有代表性。他問,什麼樣的產品在抖音最好賣,或者說在抖音上做什麼事情最重要?

其實,並不是所有產品都能在抖音端賣出去,尤其是比較貴的,像教育產品、奢侈品、諮詢服務、培訓服務,客單價都太高。

現在很多人比較迷茫,快手火就上快手,抖音火就上抖音。其實,流量平臺並不適合所有企業。大家首先要自檢業務,看產品是否適合抖音,適合微信,適合小紅書。新媒體平臺挺多,玩法也挺多,只要做對事,不論在哪個平臺都是能開花的。

舉個簡單的例子。很多人問我,抖音和快手有什麼區別?

和大家分享一個數據,抖音和快手每天的活躍指數是不一樣的。抖音在晚上9點到12點之間特別活躍。快手是晚上6點到9點之間特別活躍。抖音的用戶因為在一二三線城市為主,下班時間比較晚,所以活躍時間也比較晚。而快手的用戶一般在三四五線城市,下班早,用戶開始活躍的時間也早。

很多人都很關心線上營銷怎麼快速提高業績或者高轉化,但是一定要注意到的是,它需要一定的運營時間,也要有耐心,很多企業總想一口吃成胖子。總想走捷徑,你會發現會特別浪費時間,而且投入產出比也不穩定。


抖音帶貨,年入千萬?一篇文章帶你瞭解全部知識點

我有一個客戶賣床上用品,他發現線上火了,就把他家所有的床上用品放在天貓、京東、微信、小紅書上,結果什麼也賣不出去。後來我們幫他做市場調研,發現年輕人不喜歡那種特別大花大紫的床罩,喜歡素色、單色。所以他們把所有的床上用品全部改造成素雅的,走日韓風,銷量馬上就上去了。

所以,你必須充分了解方法論。

抖音是現在最活躍的新媒體平臺,日活用戶超過3億,月活用戶超過5億。所以,今天我們以抖音為例,介紹新媒體平臺如何帶動企業線上流量實現高轉化。

什麼樣的產品在抖音上最好賣?

為什麼要先說產品?因為我們在給很多產品做轉化時,經常整個營銷流程都走完了,最後發現產品出問題了。產品出問題,永遠是最大的硬傷。

瑞幸咖啡的錢治亞說過一句話,我覺得很有道理,

"任何一個品類,尤其是食品,都值得用網紅的形式再做一遍。"

我們可以看到,之前沒聽說過的一些產品,上了抖音快手之後,一下子火了。首先,我想和大家分享這些網紅產品火起來的邏輯是什麼。1. 好看。 消費者選擇為顏值買單。舉個例子,我有個客戶賣大米的,大米質量非常好,但是這個品類非常難轉化,因為同質化產品太多了。我們幫他找了國內9個設計師,以"鼠年"為文創元素設計了九款大米的包裝,後來在禮品市場走的特別好。

但是也不強調過度包裝。我們看到一些燕窩產品,裡三層外三層地包起來,這不是設計感。

2. 好吃。

如果你是做食品的,口味一定要好,口味好才有復購。

比如一款給女孩子大姨媽期間喝的暖身飲料,功能很好,但是味道就很難讓人堅持復購下去。

3. 整個產品體驗要好。從用戶看到、買到、拿到,整個鏈條有沒有問題。

我去年選的一個產品,寄到我家的時候,整個包裝已經破掉,看起來髒兮兮的,這種對用戶體驗來說是非常可怕的。

4. 產品原材料一定要健康。現在大家對生活品質要求非常高,原材料包括包裝要環保天然無汙染,這點也非常重要。

總結下來,其實產品可能還是那些產品,但是在設計上、功能上、包裝上做一些優化,就可以幫助我們在傳統商品的紅海中,切一塊藍海的市場。

什麼樣的企業適合做抖音號?

首先,不是所有的企業都需要做抖音,但確實所有的企業都需要重視抖音,尤其是當你的同行已經在抖音上取得很大轉化的時候。

抖音適合什麼樣的企業?目標客群年輕化的企業。


抖音帶貨,年入千萬?一篇文章帶你瞭解全部知識點


目前抖音的日活已經超過3億,從年齡上看,35歲以下的人群佔比超過90%,其中女性用戶(購物主力)比例要大於男性用戶。

這部分人有什麼特點?重度社交、喜歡嘗新,對價格相對不敏感。

從行業上來看,旅遊、美食、教育、養生、科技,都是非常適合在抖音上做轉化的。

現在很多教育公司還在猶豫要不要做抖音,從我的角度看,教育是最需要做抖音的行業。做教育類內容的時候有兩個切入點,一個是找到專業人士做專業知識的分享。另一個是做一些學習方法的分享,從更貼近學生生活的角度去吸引目標粉絲,這兩種方法從轉化角度來看都是非常有效的。

包括科技類的公司,從產品的功能出發,結合日常生活使用場景,提供一些技巧性的使用說明,都非常受到年輕人的歡迎。

最後,不同行業怎麼做,萬變不離其宗,還是我們的核心產品,一定要和大眾娛樂做一個結合點。

自己做號,還是外部投放?

很多企業覺得做抖音號投入太大,覺得可以直接找紅人代言,或者只想投信息流廣告,你會發現,這樣的轉化不是特別好。

提供一個數據,自己做賬號,比外部投放的轉化率,要高出3-5倍的差距。

如果你能夠有自己的固定粉絲池,做一些沉澱,在此基礎上再去做轉化,相對而言是更有效的長期轉化方式。

當然更好的辦法是兩條腿一起走,我們業內叫"雙軌制"。

1. 先做一些企業的個人號(培養一些企業內部的個人網紅),同時快速積累粉絲。相對於企業號來說,個人號更容易快速漲粉和電商變現。

2. 同時找抖音平臺和網紅個人合作,互相導流,解決粉絲積累的時間差。

公域流量還是私域流量?

現在很多人還是覺得只要在抖音上做投放,觸及更多的用戶,就可以直接帶貨變現。我覺得這還停留在非常粗放的流量思維上面。

抖音運營已經邁入2.0時代,它現在更強調用戶思維。

什麼叫用戶思維,我把我的用戶特定在某一個領域裡,比如特定年齡、性別、學習、愛好等等,在這個領域裡面建立競爭壁壘,針對私域用戶進行精細化運營,持續挖掘品牌裡的價值變現。

做好品牌有什麼好處?在抖音上就直接能賣貨,一條視頻做好了,50萬、500萬的銷售額都非常輕鬆。

此外還可以沉澱到自己的私域流量裡,導流到淘寶店、天貓店、以及自己的APP和社群。這些才是抖音2.0運營的重點。

哪些內容形式可以借鑑?

1. 動畫。

很多人覺得動畫這種方式比較好,動畫帳號過去確實一段時間漲了很多粉絲,但是製作成本實在太高了,我覺得它不太適合企業(動畫和漫畫公司除外)。

2. 辦公室日常。

我們發現很多公司,尤其是小公司經常放一些辦公室的日常,我很不理解。因為這種辦公室日常和工作場景的視頻只適合於大公司和明星公司,所以大家就不要在這條路上再去探索了,真的很浪費時間。

3. 結合產品功能和消費場景做內容。比如小米這種,在一些特定的場景中,介紹自己的產品功能,這種是很快能夠找到鐵桿粉絲的。

4. 知識科普。講你的專業知識,然後用一種更輕鬆、年輕人喜歡的方式,通過這種專業知識的講解積累很多(比如對紅酒感興趣的粉絲),然後你再做賣紅酒的轉化,那你會發現效果特別好。

5. 一個號最好只專注在一個領域。我們發現有很多企業做抖音帳號今天賣雞蛋,明天賣那個,今天拍萌娃,明天擺萌寵,這樣就很難積累到核心分析。

如果你在垂直的領域去做,大概2—3個月的時間就很容易有幾十萬的粉絲了,上到幾十萬的粉絲之後,你才能夠思考變現的問題。

抖音運營方法論

1. 首先要做粉絲。最起碼得先有粉絲,在此基礎上才能去轉化。

2. 做精準的人格化運營。

3. 做有規模化的用戶新增。

增粉的第一步是最難的,從0-30萬粉絲比較難。所以我們一開始所有的工作,都圍繞著如何找到漲粉30萬的路子。這個路子有了之後,很快就可以從30萬做到100萬。但是100萬到200萬又是比較難做的。從我們目前的感受來看,100萬粉絲是性價比比較高的,對企業而言,也是投入產出比最划算的,再往上做,很可能要花數倍於之前的投入。

4. 數據思維做投放。

我們會在很多賬號上做產品投放,有的賬號投放出來ROI是6.6,這個比例我們認為是OK的,可以繼續加大投放。但是有些號轉化率只有2,這種就需要叫停。包括我們對內容的測試也是如此。如果這條內容幫你帶來的ROI很低,說明不對,要繼續改。

5. 不用迷戀名人光環。

目前61%的網絡消費者,更傾向於親朋好友的推薦,而不是名人代言的產品。所以在找代言人的時候,不用非得名人網紅,因為找他們的成本真的非常高。

6. 粉絲量不等於帶貨量。

你會發現,很多千萬級的大號,電商轉化都非常差。

其實這也是說明抖音運營已經進入2.0時代,不是有粉絲就一定能帶貨。你的粉絲要非常精準,才能變成一個具有強帶貨能力的賬號。所以這裡面還是有很多很多中小號可以運營的空間。

7. 有耐心、有耐心、有耐心。

同樣的產品,不同的內容形式,會有不同的銷售結果。

但如果你想要爆款,一定要研究數據和用戶。同樣的一個話題,不同的表現形式下,跑出來的數據都是不一樣的。一定要多測試爆點在哪裡,只要你找到那個點,一條視頻,就能獲得幾百萬的轉化。(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