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絲不苟”講給孩子的道理?


“一絲不苟”講給孩子的道理?


“一絲不苟”講給孩子的道理?


明朝時候,皇帝普發佈禁令:各地百姓,包括信牽回教的人,一律不準宰殺耕牛。

有一天,高要縣的知縣湯奉設酒席招待鄉紳張靜齋和舉人范進。正在喝酒的時候,有個老人給湯知縣送來五十斤牛肉,並說這牛肉是他和幾個信回教的人湊齊的。湯知縣雖然也信回教,並且一貫食贓受賄,但這次因為皇上已有禁令,他也不知如何是好。“到底收不收這份禮?”他問坐在旁邊的張靜齋。張靜齋回答說:不要收。你我都在朝廷做官,只能顧全皇上,不可能顧全信率同一敬的朋友。”湯知縣聽張靜得有理,就急忙又問他該怎樣處理這件事。張靜齋說:“你可以在這件事上借題發揮,大作文章,把那老頭抓起來,打他幾十大板,再連人帶牛肉一起用大柳柳上,並貼上告示,說他膽大包天,竟敢違犯皇上禁令。如果皇上知道你辦事這麼認真能幹,一絲不荷,那麼你升官發財的日子就不遠了。”湯知縣聽後大喜,立刻將送牛肉的老頭抓起來法辦了。

“一絲不苟”講給孩子的道理?

“一絲不苟”講給孩子的道理?

講給孩子的道理:“一絲不苟”是指一絲一毫都不馬虎的意思,形容做事很認真。小朋友做事也要認真,比如字跡要工整清晰,衣服要乾淨清潔。否則字寫得不好,老師不認得,會受批評的;衣服穿得太髒,同學們會恥笑的。從小養成做事一絲不苟的習慣,長大了才能做成大事情。

“一絲不苟”講給孩子的道理?

“一絲不苟”講給孩子的道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