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平往事」彩色照片中的开国大典(一)


「北平往事」彩色照片中的开国大典(一)

1949年上海某书店印制发行的

“庆祝建国”海报


「北平往事」彩色照片中的开国大典(一)

去年为庆祝我国七十周年华诞,俄罗斯赠送了一份特殊的礼物,一套在70年前拍摄的彩色影像资料,包括一部纪录片和千余张彩色照片。

今天要展示的就是这组资料中的关于“开国大典”的部分照片,是由前苏联摄影师弗拉迪斯拉夫·米克沙(Vladislav Mikosha)拍摄。当时他和另外几个摄影师被斯大林派到中国,任务是拍摄一部纪录片“中国人民的胜利”,这其中最重要的章节就是“开国大典”。

但这组影像资料拍摄完毕后,当时并没有交给中方,斯大林授意摄影师谎称“意外失火、胶卷尽毁”。于是,这套资料在苏联国家档案馆里被保存了70年,去年刚刚解密曝光。


于是,我们终于看到了这套历史上唯一的“彩色照片中的开国大典”。


「北平往事」彩色照片中的开国大典(一)


「北平往事」彩色照片中的开国大典(一)

大典开始前,天安门广场上人山人海、红旗飘飘,从北京各地涌来的人群汇集在这里。远处是正阳门城楼和大清门,广场两边的皇城围墙尚未拆除。广场中央的旗杆上五星红旗尚未升起。

「北平往事」彩色照片中的开国大典(一)

图片下方是军乐队已经准备就绪,

两名战士在画着标志线,

一名扛着枪的哨兵正在巡逻。

「北平往事」彩色照片中的开国大典(一)

参加活动的学生正在进入广场,

华表下一名摄像师准备就绪。

与此同时,在天安门广场外,即将参加阅兵式的解放军各个部队也在积极准备中,几小时后他们将以最佳的状态从天安门前走过,去迎接毛主席及中央领导们的检阅........

“坦克如果在天安门前停车,

一律依军法判死刑!“

早在1949年8月,为了参加开国大典阅兵,总参从直属“战车一师”抽调了83辆坦克,加上“华北军区战车第七团”的20辆坦克,组成开国大典阅兵坦克部队。受阅坦克多为日式重型及中型坦克。

8月25日至9月25日集训。9月29日对所有受阅坦克进行检查,并贴上了封条,到30日中午12点起封。起封前在各坦克连连长和指导员的监督下,每人身上的手表、钢笔甚至指甲刀均上交,只允许保留手绢及卫生纸。

「北平往事」彩色照片中的开国大典(一)

等待参加开国大典的解放军坦克兵

9月26日,阅兵指挥部向坦克受阅部队宣布了三条禁令,第一、开国大典中坦克如果在天安门前停车,一律依军法判死刑;第二,从26日起,所有受阅人员不准离开营地,不准外出;第三,所有受阅人员不准会见营地以外人员。

「北平往事」彩色照片中的开国大典(一)

注意下军服,这是当时比较少见的只给坦克兵配备的“连体军服”,为防止在狭窄的坦克空间内,散摆衣服容易绞进机器里发生危险。

「北平往事」彩色照片中的开国大典(一)

这名坦克兵身后是苏军的T-26型坦克。这是“功臣号”,中国第一辆坦克,参加过“辽沈战役”和“平津战役”,现藏于中国军事博物馆。

「北平往事」彩色照片中的开国大典(一)

实际上在10月1日的开国大典上,还真有一辆坦克熄了火,不过此时坦克队列已经走到了中南海附近,当时后面的坦克驾驶员不等命令,直接驾车贴上去推了一把,帮助那辆坦克重启成功,这才化险为夷,没有影响后面的队列前进。

「北平往事」彩色照片中的开国大典(一)

最终,坦克部队圆满完成了任务。

「北平往事」彩色照片中的开国大典(一)

等待受阅的海军水兵

开国大典举行时,人民海军正在筹建中,还没有具备战斗力的军舰,所以并没有展示海军武器,中央军委只是安排了海军分队参加阅兵。阅兵开始后,第一个通过城楼主席台前的就是水兵分队。

「北平往事」彩色照片中的开国大典(一)

军乐队正进行最后的合练彩排

“开国大典最担心的事情

就是国民党进行空袭!“

当时西南、华南还有不少地方为国民党军队占领,制空权完全掌控在国民党空军手中,且已经多次空袭过北京、上海等地了。

开国大典时,党和国家领导人、外宾、贵宾都集中在天安门城楼,这是敌人破坏攻击的最好时机。为将防范工作做到万无一失,时任华北军区司令员、阅兵总指挥的聂荣臻下令,将能调集的高炮部队都调集到北平周围,选择制高点,占领阵地。

「北平往事」彩色照片中的开国大典(一)

高射炮部队准备就绪

「北平往事」彩色照片中的开国大典(一)

高射炮部队准备就绪

「北平往事」彩色照片中的开国大典(一)

高射炮部队准备就绪


「北平往事」彩色照片中的开国大典(一)


下午三时,毛主席和中央领导人们一起走上天安门城楼,向全世界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并升起了五星红旗,随后阅兵式和群众游行开始了。

「北平往事」彩色照片中的开国大典(一)

大典开始,解放军方阵

从东侧的长安左门进入广场

当时在天安门东西两侧的长安街上,还有两座城门,“长安左门”和“长安右门”,长安街就是因此得名。1952年8月被拆除。

「北平往事」彩色照片中的开国大典(一)

解放军方阵经过金水桥,

此时五星红旗已经高高飘扬在广场上空。

「北平往事」彩色照片中的开国大典(一)

解放军装甲部队经过天安门后

向西穿过长安右门。

「北平往事」彩色照片中的开国大典(一)

城楼里有解放军举着彩旗走向长安街

「北平往事」彩色照片中的开国大典(一)

长安街上举着彩旗的解放军

腰鼓,起源于秦汉时期的陕西地区,一直以来是中国传统群体表演项目,它简单易学、气势磅礴、浑厚有力,很适合在各种庆典活动中表演。

在文艺形式还不很丰富的1949年,腰鼓便成了开国大典上群众表演的主要方式。在这套照片中我们就看到了三个不同“腰鼓队列”出现。

「北平往事」彩色照片中的开国大典(一)

腰鼓A队进入广场

「北平往事」彩色照片中的开国大典(一)

腰鼓B队进入广场

「北平往事」彩色照片中的开国大典(一)

腰鼓B队进入广场

「北平往事」彩色照片中的开国大典(一)

腰鼓B队

「北平往事」彩色照片中的开国大典(一)

腰鼓C队入场,感觉这组是最专业的,除了腰鼓还配备了大鼓,男队员带着白头巾,女队员身穿大红袄,生动的姿态、投入的表情,估计是正宗陕北地区的队伍。此外他们还高举着一幅毛主席的五星画像,这更让他们引人注目,也就成了摄影师拍摄的最好目标。

「北平往事」彩色照片中的开国大典(一)

腰鼓队准备开始表演


「北平往事」彩色照片中的开国大典(一)

打起鼓来唱起歌

「北平往事」彩色照片中的开国大典(一)

表演开始

「北平往事」彩色照片中的开国大典(一)

笑逐颜开 激情四射

「北平往事」彩色照片中的开国大典(一)

合张影

「北平往事」彩色照片中的开国大典(一)

年龄最小的队员

「北平往事」彩色照片中的开国大典(一)

中央人民政府万岁

「北平往事」彩色照片中的开国大典(一)

男腰鼓演员特写

「北平往事」彩色照片中的开国大典(一)

男腰鼓演员特写

「北平往事」彩色照片中的开国大典(一)

腰鼓队表演,旁边有摄影师在拍照

著名作家王蒙曾亲身参加了开国大典,当时就是“腰鼓队”的一员,对于这次经历至今记忆犹新:

那时我只有15岁,以中央团校学员、腰鼓队员的身份参加了那场盛大的典礼。10月1日一早,我们便起床集合、准备入场。和我们一起的还有许多支群众队伍,无论是工人、农民、市民,还是学校的师生,大家脸上都洋溢着喜悦的笑容,灿烂耀眼.......

不久,我们的腰鼓队也“登场”了,队员们身披一身彩绸,很是喜庆,鼓槌上拴着的红红绿绿的绸条也吉祥添彩。为了这次“出场”,我们已经进行了差不多一个月的腰鼓训练。腰鼓技术比较简单,笨拙如我者也未感为难。因为最要紧的不是繁复的腰鼓花样,而是表达出我们的一份喜庆的声音。

通过王蒙同学的描述,感觉他当年参加的应该是“腰鼓B队”。

「北平往事」彩色照片中的开国大典(一)

蒙古族舞蹈演员在天安门广场上跳舞

「北平往事」彩色照片中的开国大典(一)

藏族舞蹈演员在天安门广场上跳舞

「北平往事」彩色照片中的开国大典(一)

蒙古族女演员特写

「北平往事」彩色照片中的开国大典(一)

蒙古族女演员特写

「北平往事」彩色照片中的开国大典(一)

群众演员与毛主席画像

「北平往事」彩色照片中的开国大典(一)

群众演员与毛主席画像

「北平往事」彩色照片中的开国大典(一)

群众演员与巨大的标语牌

「北平往事」彩色照片中的开国大典(一)

女演员特写

「北平往事」彩色照片中的开国大典(一)

女演员特写,现在估计也要85岁以上了

「北平往事」彩色照片中的开国大典(一)

青春万岁

「北平往事」彩色照片中的开国大典(一)

女演员特写

「北平往事」彩色照片中的开国大典(一)

女演员特写

如今相片中大部分的人物已经不在人世,他们是一群不知名姓的普通人,更是一群幸运的人,无论作为战士、学生、演员、观众,他们都成为共和国开国盛事的见证者与参与者,最终被摄影师的镜头永远定格在了历史的时光长河中。


「北平往事」彩色照片中的开国大典(一)



#历史# #历史回眸# #历史真相# #老照片# #开国大典珍贵镜头# #开国大典高清彩色影像# #天安门#
#北京# #北京身边事# #旅行# #老照片的故事# #摄影# #胶片# #北京旅行攻略# #胶卷# #天安门广场➡️# #摄像师# #腰鼓# #演员##女演员##摄影师# #王蒙# #陕西# #表演# #喜庆# #大鼓##五星红旗# #超级哨兵# #摄像师# #长安左门# #长安右门# #金水桥##上海# #海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