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地醫務人員集體放棄抗疫補助,共計約30萬元,是自願嗎?

3月10日,雲南昭通市彝良市委宣傳部發布消息,該縣人民醫院150餘名醫護人員自願放棄申領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的補助。

此事經媒體報道引起網民的廣泛關注並引發熱議。到底要不要要不要提倡和鼓勵這種做法。 網友們各抒己見,表達了自己的看法,你偏向哪種看法?

01

有網友表示了質疑,並聯想到某援鄂隊伍護士“自願”集體剃光頭的事件,看著那畫面,網友的眼睛還是雪亮的,有必要嗎?現聯想到這次醫務人員集體“自願”放棄申領抗疫補助。


一地醫務人員集體放棄抗疫補助,共計約30萬元,是自願嗎?

3月11日,雲南省醫院感染科護士長葛秋菊在視頻中表示:“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是醫務人員義不容辭的職責,況且彝良縣至今未出現一例確診患者,比起那些參加援鄂醫療隊被病毒感染後犧牲的醫務工作者,能夠好好活著是幸運的,比起湖北武漢等疫情嚴重地區的醫務人員的辛苦,我們的付出微不足道,並且在疫情期間,已感受到社會對我們的關心、關愛。我自願放棄享受新冠肺炎疫情臨時性工作補助的權利。”

有人提出,她自願,代表所有的人都是自願的嗎?據報道相關部門已經針對此事介入調查。

02

很多網友表示不提倡,不鼓勵,認為付出就該得到回報,這樣社會才能良性發展。並引用了子貢贖人,子路拯溺來佐證觀點。

《呂氏春秋·察微》記載了”子貢贖人“和”子路拯溺“的兩個故事。


一地醫務人員集體放棄抗疫補助,共計約30萬元,是自願嗎?


一地醫務人員集體放棄抗疫補助,共計約30萬元,是自願嗎?

子貢和子路都是孔子的得意門生,同為”孔門十哲“之一。

相傳魯國有一條法律:凡魯國人在國外淪為奴隸,如果有人能把他們贖回魯國,就可以到國庫報銷贖金。有一次,孔子的學生子貢從其它國家贖回了魯國人,政府要給他報銷贖金,但是子貢卻一口回絕了,想來這哥們受教育多年,真是想回饋社會。

然而他的“仗義疏財“的做法不但卻沒有得到老師孔子的認同,而且被批一頓,孔子說;孔子說:“賜(子貢),你錯了!向國家領取補償金,不會損傷到你的品行;但不領取補償金,魯國就沒有人再去贖回自己遇難的同胞了。”

大意是你要錢,相比之下,那些要錢的人就會被人看不起。為了不被人看不起,那就不去贖人好了。那麼從今以後,就沒有人會從別國贖回奴隸了。

做好事不要錢還錯了,意外吧! 這種高風亮節的人不是沒有,但不能指望所有人都跟你一樣吧。

子路的做法與子貢正好相反。

一次,子路在途中救了一個落水的人,那人用一頭牛來答謝子路,子路欣然接受了那頭饋贈的牛。他的老師孔子知道後,大大地誇獎了子路接受人家饋贈的行為。

只能說孔子深諳人性,人人道德高尚,那是理想中的社會,是千百年來人們嚮往的社會,而這樣的社會得建立在物質極大豐富基礎之上,不是現實中的社會。

03

一部分網友表示如果是人人都是自願的,無可厚非,應該尊重個人的意見,並表達了自己的敬意之情,他們是真正值得尊敬的英雄。想想這次搞疫多少人舍小家顧大家,展現了人性的光輝,是值得尊敬的英雄們。


一地醫務人員集體放棄抗疫補助,共計約30萬元,是自願嗎?


你怎麼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