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歷史|以色列歷屆總理&總統(1948-2019)

趣歷史|以色列歷屆總理&總統(1948-2019)

趣歷史|以色列歷屆總理&總統(1948-2019)

以色列國,簡稱"以色列"。是一個位於西亞黎凡特地區的國家,地處地中海東南沿岸,北靠黎巴嫩、東臨敘利亞和約旦、西南則為埃及。1948年以色列宣佈成立。2019年以色列總人口902萬人 ,其中猶太人口共669萬人 ,是世界上唯一以猶太人為主體民族的國家。


趣歷史|以色列歷屆總理&總統(1948-2019)


趣歷史|以色列歷屆總理&總統(1948-2019)


趣歷史|以色列歷屆總理&總統(1948-2019)


猶太人遠祖希伯來人。公元前13世紀末遷居到該地區。後被羅馬帝國征服,開始流亡歐洲。1917年英國佔領該地區。1922年國際聯盟決議在巴勒斯坦地區建立"猶太民族之家"。 1947年聯合國大會通過決議在巴分別建立阿拉伯國和猶太國。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正式成立。此後同阿拉伯國家先後爆發四次中東戰爭,實際控制面積不斷擴大。

趣歷史|以色列歷屆總理&總統(1948-2019)

以色列是一個資本主義國家,屬於中等發達國家 。對於科技的發展貢獻相當大。自建國以來,以色列一直致力於科學和工程學的研究,以色列的科學家在遺傳學、計算機科學、光學、工程學和其他技術產業上的貢獻都相當傑出。以色列研發產業中最知名的是軍事科技產業,在農業、物理學和醫學上的研發也十分知名。

趣歷史|以色列歷屆總理&總統(1948-2019)

政體

以色列是議會制國家,議會是最高權力機構,擁有立法權,負責制定和修改國家法律,對政治問題表決,批准內閣成員的任命並監督政府工作,以及選舉總統和議長。議員候選人以政黨為單位競選。以色列沒有憲法,只有議會法、總統法和內閣法等基本法。總統是象徵性的國家元首,職能基本上是禮儀性的。議會有權解除總統職務。內閣向議會負責。以色列是中東地區唯一一個具有完善的多黨制的自由民主制國家,公民擁有各式各樣的政治權利和公民自由。


歷屆總理

以色列總理,1992年以色列曾修改基本法,規定總理選舉和議會選舉分別舉行,總理由全民直選。這一制度從1996年5月開始實施,到2001年2月6日,以色列先後舉行了三次總理直選。

然而,由於總理直選制削弱了總理的權威、影響了政府的穩定,2001年3月7日,以議會通過了一項基本法修正案,正式取消直接選舉總理制度,恢復議會選舉制度,議會最大政黨的領導人組閣成功後自然成為總理。這一修正案從2003年第16屆議會選舉開始生效。


臨時總理 戴維·本-古裡安(David Ben-Gurion)1948年5月14日—1949年3月10日 以色列工黨

1、戴維·本-古裡安(David Ben-Gurion)1949年3月10日—1954年1月26日以色列工黨

趣歷史|以色列歷屆總理&總統(1948-2019)

戴維·本-古裡安(英語:David Ben-Gurion,1886年10月16日—1973年12月1日),以色列政治家、第一任總理(任職時間最長的總理)、以色列國父。

戴維·本-古裡安憑藉敏銳的直覺和務實的精神,在長達30年的時間裡一直是猶太民族的領袖。他領導創建以色列國,是現代以色列當之無愧的國父。

2、摩西·夏裡特(Moshe Sharett)1954年1月26日—1955年11月3日以色列工黨

3、戴維·本-古裡安(David Ben-Gurion)1955年11月3日—1963年6月26日以色列工黨

4、列維·艾希科爾(Levi Eshkol)1963年6月26日—1969年2月26日以色列工黨

臨時總理 伊加爾·阿隆(Yigal Allon)1969年2月26日—1969年3月17日 以色列工黨

5、果爾達·梅厄(Golda Meir)1969年3月17日—1974年6月3日 以色列工黨

6、伊扎克·拉賓(Yitzhak Rabin)1974年6月3日—1977年6月20日 以色列工黨

7、梅納赫姆·貝京(Menachem Begin)1977年6月20日—1983年10月10日 利庫德集團

8、伊扎克·沙米爾(Yitzhak Shamir)1983年10月10日—1984年9月13日 利庫德集團

9、希蒙·佩雷斯(Shimon Peres)1984年9月13日—1986年10月20日 以色列工黨

10、伊扎克·沙米爾(Yitzhak Shamir)1986年10月20日—1992年7月13日 利庫德集團

11、伊扎克·拉賓(Yitzhak Rabin)1992年7月13日—1995年11月4日以色列工黨

臨時總理 希蒙·佩雷斯(Shimon Peres)1995年11月4日—1995年11月22日 以色列工黨

12、希蒙·佩雷斯(Shimon Peres)1995年11月22日—1996年6月18日 以色列工黨

13、本雅明·內塔尼亞胡(Benjamin Netanyahu)1996年6月18日—1999年7月6日 利庫德集團

14、埃胡德·巴拉克(Ehud Barak)1999年7月6日—2001年3月7日 以色列工黨

15、阿里埃勒·沙龍(Ariel Sharon)2001年3月7日—2006年4月14日 利庫德集團/以色列前進黨

趣歷史|以色列歷屆總理&總統(1948-2019)

阿里埃勒·沙龍(英語:Ariel Sharon;1928年2月26日—2014年1月11日),出生於以色列特拉維夫,政治家、軍人,以色列前總理。

阿里埃勒·沙龍1948年至1973年經歷了阿拉伯國家(包括巴勒斯坦)和以色列之間爆發的四次中東戰爭,歷任步兵團連長、戈蘭旅指揮官、傘兵旅旅長、北部軍區司令、裝甲師師長和南部軍區司令等職。1981年至1984年擔任以色列國防部長。1982年指揮第五次中東戰爭。1999年至2005年擔任利庫德集團主席;2001年2月當選以色列總理。2003年1月28日成功連任總理。2006年4月11日因為中風而永久失去履行職權的能力,這意味著以色列政壇的沙龍時代正式結束。2014年1月11日因重度中風昏迷八年後在特拉維夫謝巴赫康復中心去世,享年85歲

臨時總理 埃胡德·奧爾默特(Ehud Olmert)2006年4月14日—2006年5月4日 以色列前進黨

16、埃胡德·奧爾默特(Ehud Olmert)2006年5月4日—2009年3月31日 以色列前進黨

趣歷史|以色列歷屆總理&總統(1948-2019)

埃胡德·歐麥特,以色列前總理。在2006年1月4日,沙龍因突發嚴重中風被緊急送往耶路撒冷哈達薩醫院進行搶救,埃胡德·奧爾默特接替他所有的職務。他曾經是利庫德集團元老,而且是以色列政府的強硬派人物之一,不過他已追隨沙龍,加入溫和派前進黨。2006年1月16日,埃胡德·奧爾默特被選為前進黨代理主席。2006年5月4日當選以色列總理,2008年9月因涉嫌多項腐敗醜聞,辭去總理及前進黨主席職務,但繼續擔任看守總理直至2009年以色列國會選舉。2015年、2016年因貪腐被多次判刑。

17、本雅明·內塔尼亞胡(Benjamin Netanyahu)2009年3月31日—今 利庫德集團

趣歷史|以色列歷屆總理&總統(1948-2019)

本雅明·內塔尼亞胡 (Benjamin Netanyahu) 1949年10月21日生於特拉維夫,畢業於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獲學士、碩士學位。

1967年至1972年,內塔尼亞胡在以色列國防軍特種部隊服役;1976年至1988年,擔任尤納森反恐怖研究機構執委會任委員、主任;1982年至1984年,出任以色列駐美國使團副團長;1984年至1988年,出任以色列駐聯合國大使。

1988年,內塔尼亞胡當選為利庫德集團議員;1988年至1991年;任外交部副部長;1991年至1992年,任總理府副部長;1993年,當選為利庫德集團主席。1996年5月29日,內塔尼亞胡在大選中獲勝,當選為以色列第27屆政府總理,1998年兼任外長。

內塔尼亞胡上臺後一改"以土地換和平"的原則,提出了"以安全換和平"。內塔尼亞胡政府在中東和平進程問題上所推行的強硬路線,不僅遭到阿拉伯國家的反對,也遭到以色列民眾的反對,再加上利庫德集團內部出現嚴重分裂以及美國不滿內塔尼亞胡在推進中東和平進程問題上的政策,在1999年5月舉行的議會和總理選舉中,反對黨工黨主席巴拉克以絕對優勢擊敗內塔尼亞胡當選以色列新一屆總理。由於大選失敗,內塔尼亞胡隨後宣佈退出政壇,不再擔任議會議員。

2002年11月,內塔尼亞胡重返政壇,出任看守內閣外交部長;2003年2月,出任政府財政部長;2005年12月,再次當選利庫德集團主席,並於2007年8月獲得連任。

2009年2月10日,以色列舉行第18屆議會選舉。外交部長利夫尼領導的中間派政黨前進黨獲得議會的28個席位,領先主要競爭對手內塔尼亞胡領導的中右翼政黨利庫德集團1席,但雙方都未獲得議會多數席位。鑑於以利庫德集團為首的右翼陣營在本次選舉中獲得120個議席中的65席,以色列總統佩雷斯20日正式授權內塔尼亞胡組建新政府。3月31日,內塔尼亞胡領銜的以色列新一屆政府宣誓就職。這是內塔尼亞胡第二次出任以色列政府總理。


歷屆總統

以色列總統是以色列的國家元首,由以色列議會選舉產生,因此總統與總理往往來自於同一政黨,一屆任期七年。以色列是議會制國家,議會是最高權力機構,總統是象徵性的國家元首,職能基本上是禮儀性的。


臨時國務會議主席

1. 大衛·本·古理安(David Ben-Gurion) 1947年5月14日—1947年5月17日 以色列工人黨

2. 哈伊姆·魏茨曼(Chaim Weizmann) 1947年5月17日—1949年2月17日 無黨籍

以色列總統

1. 哈伊姆·魏茨曼(Chaim Weizmann) 1949年2月17日—1952年11月9日 無黨籍

代理 約瑟夫·斯賓扎克(Yosef Sprinzak) 1951年12月12日—1952年12月10日 以色列工人黨

2. 伊扎克·本·茲維(Yitzhak Ben-Zvi) 1952年12月10日—1963年4月23日 以色列工人黨

代理 卡迪什·盧茲 1963年4月24日—1963年5月21日 以色列工人黨

3. 扎勒曼·夏扎爾(Zalman Shazar) 1963年5月21日—1973年5月24日 以色列工人黨

4. 伊弗雷姆·卡齊爾(Ephraim Katzir) 1973年5月24日—1978年5月29日 以色列工聯會

5. 伊扎克·納馮(Yitzhak Navon) 1978年5月29日—1983年5月5日 以色列工聯會

6. 哈伊姆·赫爾佐克(Chaim Herzog) 1983年5月5日—1993年5月13日 以色列工聯會

7. 埃澤爾·魏茨曼(Ezer Weizman) 1993年5月13日—2000年7月12日 以色列工黨

代理 阿弗拉漢姆·貝爾格 2000年7月12日—2000年8月1日 以色列工黨

8. 摩西·卡察夫(Moshe Katsav) 2000年8月1日—2007年7月1日 利庫德集團

代理 達利亞·伊澤克(Dalia Itzik) 2007年7月1日—2007年7月15日 以色列前進黨

9. 西蒙·佩雷斯(Shimon Peres) 2007年7月15日—2014年7月28日 以色列前進黨

10. 魯文·裡夫林(Reuven Rivlin) 2014年7月28日—現任 利庫德集團

趣歷史|以色列歷屆總理&總統(1948-2019)

魯文·裡夫林(Reuven Rivlin),1939年9月9日出生於耶路撒冷。畢業於耶路撒冷的希伯來大學,畢業後從事律師職業。1988年,首次當選以色列議會議員。1988年至1993年擔任利庫德集團主席。2001年至2003年,擔任以色列通訊部長。2003年,當選以色列議長,2009年再次當選議長。2014年6月10日,以色列利庫徳集團推舉的候選人、前議長魯文·裡夫林被議會選舉為以色列新總統。

PS:以上內容整理自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