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機制織密聯防聯控網 堅決當好首都護城河

為進一步做好京津冀地區疫情聯防聯控聯動,我市通過強化交通聯防聯控、疫情信息互通、風險管控聯動、物資供應保障四大機制,切實把住進京關口,織密聯防聯控網絡,全力支持服務保障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堅決當好首都“護城河”。

  3月5日中午,記者來到位於薊州區羅莊子鎮王莊村的馬平路防疫檢查點,首先映入眼簾的是檢查點兩側印有“築牢首都‘護城河’,守好北京‘東大門’”以及“佩戴口罩,測量體溫,掃碼登記”的紅色展牌。3公里外就是北京市平谷區。“這兒和北京平谷區相接,往來的車輛和居民較多。我們值守人員就在監測點進行24小時駐守,無論是車輛還是人員都要逐一檢查。”薊州區城管支隊工作人員黃雪成介紹。

  話音剛落,一輛白色小轎車駛來。公安人員立即舉起手中的提示牌示意司機停車接受檢查。“您好,請配合進行體溫檢測。”身穿防護服的黃雪成走上前,“36.6℃,您的體溫正常。請問您是去北京嗎?麻煩出示一下身份證和復工證明。”

  接過復工證明,仔細查看,黃雪成和前來一同核實車主身份的公安人員一起搖了搖頭,對車主說:“先生,對不起,您的證明是河北承大環保科技有限公司開具的,您現在前往的是北京,但證明上沒註明您前往北京所要辦理的事宜、前往的地點或企業,還請您補齊必要手續後再行通過。”

  市交通運輸委副主任劉道剛告訴記者:“我市與北京動態共享道路通行狀況、車輛人員信息,形成聯防聯控、協同作戰的工作合力。在我市與北京交界的武清區、薊州區6處公路通道的進京方向設置了查驗點位,在寶坻區設置了25個查驗點位,做到24小時逢車必查、逢人必檢、逢人必核,築起最嚴密的管控防線。對不符合進京條件的車輛、人員一律勸返,對發熱人員及同行人員一律移交衛生健康部門。對進京火車也實行測溫上車、車上再測溫的‘雙測’舉措,切實把住進京關口,確保進京通道疫情風險零輸入。”

  據瞭解,在疫情聯防聯控聯動中,為全力服務北京疫情防控工作,我市與北京建立了“日溝通制度”,強化疫情信息互通和風險管控聯動。疫情期間,我市與北京每日溝通2至3次,相互通報疫情信息、防控數據和防控措施,及時會商協同防控事宜。聯合建立確診病例、密切接觸者等重點人員信息庫,一旦發現確診病例及其密切接觸者涉及兩地,及時推送相關信息,共同對密切接觸者加強協查,並落實隔離措施。針對北京每日通報的天津赴北京就醫(包括髮熱門診、急診、門診)人員情況,責成相關地區合理安排醫療服務供給,引導人員就醫本地化,確保發熱患者不異地就診,降低途中感染風險,避免病例跨區域就醫造成疫情傳播。

  我市還重點加強了與北京相鄰地區的聯防聯控工作,對可能引發區域疫情風險的事件一律採取頂格措施,從嚴從快處理。針對寶坻區百貨大樓聚集性疫情,迅速開展“萬人大篩查”和“萬人大回訪”行動,及時將重點人員動態信息推送至各卡口,確保發熱人員、百貨大樓相關人員、居家隔離人員一律不離寶進京。“疫情發生以來,我們從嚴設立‘三條防線’,整合全區力量,組建近千個篩查小組,開展‘萬人大篩查’行動,不到24小時就排查出涉百貨大樓疫情相關人員及其密切接觸者6.6萬餘人,並逐一落實了居家隔離或社區、村莊管控等措施。”寶坻區委副書記、區長毛勁松表示,在此基礎上,2月22日,寶坻區又開展了“萬人大回訪”行動,再次聚焦篩查鎖定的人員及其密切接觸者,因身體不適在藥店購買退燒、止咳、消炎藥物等四類人員,以萬全的措施,堅決把疫情風險控制在寶坻區域內。

  此外,為強化物資供應保障,我市與京冀共同制定緊缺物資和產能清單,分類梳理重點領域、重點崗位防疫物資需求,協同保障口罩、防護服等生產企業原材料供應,並做好內部資源調配。為組織好重要醫療防疫物資、生產生活物資向北京的流通,我市對進京運送生產生活物資的車輛嚴格執行綠色通道政策,對應急物資運輸車輛實行高速公路不停車、不檢查、不收費等優先通行措施,全力保障相關進京車輛順暢通行。(天津日報記者 陳璠 萬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