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驗之談 解決了農村電商的發展困惑

沙集模式、遂昌模式、沭陽模式……縣域電商十大模式,證明了互聯網+縣域發展的強大功效,助推了國家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政策出臺,掀起了全國範圍內縣域電商發展浪潮。自2014年7月以來,1000多示範縣風起雲湧,國家部委數百億資金支持,阿里、京東、蘇寧等互聯網巨頭投入大量人財物力跑馬圈地搶奪農村電商市場,如火如荼的縣域電商在廣袤的中華大地遍開花。然而縣域電商的發展並非一帆風順,許多縣域面臨諸如“產品上行乏力、電商人才缺失、電商生態脆弱、基礎設施薄弱”等核心問題需要解決和完善。甚至很多地方政策扶持期後,留給後示範縣時代的是“一地雞毛”


經驗之談 解決了農村電商的發展困惑

問題一:產品上行乏力

農村的山清水秀、綠色食材是窮人的日常,卻也成了富人的嚮往,李子柒等涉農網紅的大紅大紫說明農業農村的廣闊空間。

解決方案:產品+渠道+品牌+溯源 產品是核心 渠道引領,品牌、溯源賦能

1.產品:產品是核心,但很多區域並非有特色標誌性產品,產品種類繁多,規模較小,同質化嚴重……是普遍的痛點。因此政府主管部門和服務商一定要深入分析該區域產品特性,從歷史文化、民俗風情、營養健康、品質口感、創意以及鄉愁等各方面去深挖差異化元素,選2-3款產品進行嘗試,然後集中優勢資源,塑造小而美的產品,以銷促產,制訂標準,打造農特產品產業鏈。


經驗之談 解決了農村電商的發展困惑

2.渠道:

2.1 阿里、京東、蘇寧、拼多多等第三方主流電商平臺。雖然這些平臺商家競爭非常激烈,但這些是電商的主渠道,不能放棄,且需深耕。需要龍頭企業帶頭引領,發揮團隊、產品、資金等優勢,大象起舞與螞蟻雄兵並行,根據產品特性選擇適合的平臺,緊跟電商發展及平臺發展趨勢。

2.2 抖音、快手等平臺。以短視頻、直播電商為契機,充分發揮“農味”優勢,以優質內容挑逗客戶的味蕾,激發兒時的記憶。

2.3 打造新農人網紅聯盟,整合產品資源和各種傳播渠道,在同一時間集中銷售某款產品,形成合力,做大做優。

3.品牌和溯源:

“政府引導、企業主導”建立公共品牌和溯源體系,可以很好地提升農特產品附加值,提高產品的競爭力。近年來公共品牌、溯源體系大行其道,但很多時候效果甚微。我認為一是時機未到:品牌和溯源只是賦能產品上行,並不是打造了品牌及溯源體系就能上行。所以很多地區在產品上行本身乏力之時寄希望於品牌和溯源,把有限的資金用在這些方面,我時常看到地方領導很自豪說我們有品牌和溯源,但是品牌還只是一個自嗨的符號,溯源也只是躺在倉庫裡無人問津;二是認識不足,以為打造了公共品牌就解決了上行問題,沒有清楚認識到從符號到品牌,其中的認知度、美譽度、忠誠度、知名度是一個長期系統的工程,但是很多地區資金不足各種因素,品牌只是完成了初始的設計階段,推廣乏力,品牌符號永遠也沒有形成品牌效力。所以打造品牌及溯源體系需要認識清楚,把握好時機。

經驗之談 解決了農村電商的發展困惑

問題二、電商人才匱乏

做農村電商必然涉及人才的實訓,但之前大量的培訓解決了知道電商是什麼等基礎問題,但幹得好、具有示範帶動能力的優秀人才短缺,一些技術含量的專業人才更加緊俏。導致很多政府領導認為培訓沒有用,民眾參與培訓的積極性大大減弱。其實問題的本質是前期培訓效果不佳,民眾滿懷期望的來參加培訓,學的時候頭頭是道,回去用時有問題得不到指導和解決,久而久之,自然就信心受挫逐步放棄。為什麼會培訓無效呢?因為1.政府補貼式培訓基本是以基礎為主,且一個班人數較多,電商基礎良莠不齊;2.培訓時間短,理論講解居多,實際操作甚少,民眾消化乏力;3.外聘師資不穩定,很多機構並非專職講師,而是掛靠或者臨時請的,不大可能用心負責後續的答疑和指導。很多地方的培訓,似乎只是一個秀場而已,錢花了,效果沒達到。

經驗之談 解決了農村電商的發展困惑

所以不是培訓沒有用,而是缺乏有效的組織和執行:

1. 訓前須調研:切實瞭解培訓對象的需求,分類建檔立卡,針對性做好培訓方案;

2. 訓中須實操:切忌純理論,一定要根據學員需求,從有經驗者的學員班級入手,進行提升培訓,切實解決電商運營過程中遇到的實際問題,打造標杆案例,樹立培訓口碑;

3. 訓後須孵化:電子商務是互聯網技術和手段實現商務的行為,是運營、營銷的藝術,學起來簡單,用起來難,所以必須建立後續服務機制,解決學員在操作過程的實際問題,定期回訪關懷,不定期組織沙龍、論壇進行店鋪診斷、新規解讀、趨勢講解等,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

4. 需要系統性、持續性、集中性、分階層實訓和孵化。電商的競爭越來越激烈,很難在短期內快速突破,一定要有打持久戰的決心和耐力。不建議大面積基礎性培訓,而應該集中性、系統性培訓少部分電商帶頭人,以他們為示範帶動更多的人參與進來。

5. 內容要豐富:很多培訓還僅停留在主流平臺,目前主流平臺競爭激烈,即使投入專業團隊和資金都艱難異常,更何況留在老家的很多人只能是兼職或者碎片化時間進行嘗試性操作。所以內容要豐富,鼓勵百花齊放,新媒體、短視頻、直播等各種方式選擇合適的人群集中、系統性實訓。

6. 線上線下相結合:線下面對面實訓,在線錄播課複習,直播答疑或做沙龍論壇等,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

建立一套“實訓+孵化+顧問”的培訓機制,扶上馬送一程,還能一直保駕護航。

問題三、電商生態脆弱

人才、服務、數據、物流等相關基礎薄弱,沒有形成良好的電商氛圍。

解決方案:“育人才、樹標杆、強信心、造氛圍”,培育可持續發展的縣域電商服務生態鏈。

以電子商務公共服務中心為載體,匯聚電商學院(培育電商人才)、眾創空間(提供辦公空間、技術指導、創業孵化等相關服務)、農特產品O2O展銷中心(以當地傳統文化、民俗風情為裝飾,農特產品展銷,為網上商城引流,並未沒有產品資源的創客提供一件代發的優質網貨)、服務中心(提供攝影、美工、客服、工商註冊、稅務申報、政策申報、法律資源、電商貸等公共服務)、縣級服務中心及物流分揀中心(整體招標,匯聚快遞、物流等資源,降低電商成本),打造資源集中、服務完善的一條龍服務,提升質量和服務效率、降低電商創業成本,讓農村電商創業變得簡單。

經驗之談 解決了農村電商的發展困惑

不定期舉辦“電商創業之星”、“抖音大賽”、“網貨評選”、“電商創意大賽”、“視覺設計大賽”等不同賽事以及各類電商發展論壇、沙龍等;在過年等傳統假日期間,開展“縣長喊你來創業”等宣傳活動,吸引外出務工青年返鄉創業等。傳播標杆示範作用,強化民眾參與信心,營造良好電商氛圍,形成可持續發展的電商生態。

問題四、基礎設施薄弱

農產品分散化生產,缺乏產品標準,相關質量檢驗、倉儲冷鏈、包裝等基礎設施仍然匱乏

經驗之談 解決了農村電商的發展困惑

解決方案:完善農村物流快遞配送體系。圍繞農產品進城和農村電商綜合服務的需求,整合現有資源,加快推進鄉鎮一級和村一級物流服務門店和快遞服務點建設,建立完善的物流體系,提高農產品快遞配送效率。依據產業佈局,合理佈局和建設現代化的農產品物流配送中心和倉儲中心。開展集中收購、集中配送,實現農產品電子商務與物流快遞服務協同發展、高效聯動,解決農產品物流的“初始一公里”問題;建成縣區有物流園、鄉鎮有快遞服務站、重點行政村有服務代辦點的農村物流快遞服務體系。

形成良好氛圍,吸引年輕人迴流,各種人才匯聚,就如同沙集、沭陽一樣,無中生有、傳統產業轉型升級,電商的快速發展帶動區域經濟跨越式彎道超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