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皇帝雖是亡國之君,但他真的是昏君嗎?可能和你想的不一樣

亡國之君的下場都不怎麼樣,但崇禎尤其慘。但是,他的下場,跟他當初的選擇,是有密切關係的。他繼位之時,明王朝雖說已經殘破不堪,但還沒有到滅亡的地步。畢竟,百足之蟲死而不僵,關外的滿人雖說猖狂,但一時半會兒還沒有問鼎中原的意思。但是,崇禎不想碌碌一生,他選擇做有為之君,要動大手術,革故鼎新。

崇禎皇帝雖是亡國之君,但他真的是昏君嗎?可能和你想的不一樣

他的登基,僅僅是因為他是現任皇帝的弟弟。年僅16歲的他,此前既沒有過政治閱歷,也沒有像以往的東宮太子那樣,有自己的班底。做藩王的時候,連自己的性命,都有朝不保夕之感。但是,做了皇帝之後,幾個月的功夫就扳倒了權傾朝野的權宦魏忠賢,令他的人望以及個人的自信爆棚。他要動大手術,整治萬曆以來麻木不仁的官府,天啟以來腐敗而且毫無操守的官僚階層,但卻只能依靠東廠和錦衣衛這種臭名昭著的特務機構,使得東廠和錦衣衛原本就非常腐敗做事不擇手段的特務機構,權勢熏天。他登基17年,官員入獄者數以百計,受死者數以十計。內閣首輔,像走馬燈似的被換。這樣的反腐,這樣的整治,顯然沒法讓官僚階層脫胎換骨,只是加劇了作為朝廷支柱的這個階層的動盪,人心渙散。

崇禎皇帝雖是亡國之君,但他真的是昏君嗎?可能和你想的不一樣

而且崇禎皇帝不識人,沒有經驗,只喜歡聽恭維的話,猜忌心又奇重,覺得臣子們都在蒙他,對誰都不放心。結果,幹掉了一個魏忠賢,卻樹立起眾多的魏忠賢,他跟明朝的歷任皇帝一樣,照樣信任太監。崇禎一朝,外派的太監監軍監政最多,讓外面的文武大臣,都在太監的干預下,沒法工作。

平心而論,崇禎朝的人才不少,不僅袁崇煥是國之干城,其餘如洪承疇、盧象升、楊嗣昌、孫承宗,都是一時之傑。但是,這些人都沒有好下場。國之干城一個個地倒下,最後,李自成兵臨城下,他真的成了孤家寡人。只能在一個親信太監的陪伴下,在悽慘地在景山吊死。

崇禎皇帝雖是亡國之君,但他真的是昏君嗎?可能和你想的不一樣

說到底,崇禎只是一個思有所作為的皇帝,卻同時是一個不知如何作為的皇帝,性子又剛愎自用,喜歡恭維,聽不得別人的意見。屢屢犯錯,卻都能怪到別人頭上,自己一丁點反思都沒有。致死,還固執地認為,是群臣誤了他。

大廈將傾,有力者想要挽回,不是不可能。但是,恰好挽回者是崇禎皇帝這樣年少輕狂之輩,他所做的,不是挽回,而是加速傾倒。他不作為,明朝還能多活幾年,一作為,明朝反而迅速崩塌,誘使後金入關,彈指間,就取而代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