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首賞花詩詞,現學現用

賞花只會說“哇漂亮”,那你就out了,以下這些詩詞幫助你成為文藝咖:


九首賞花詩詞,現學現用

01

《古風·孤蘭生幽園 》

李白(唐)

孤蘭生幽園,眾草共蕪沒。

雖照陽春暉,復悲高秋月。

飛霜早淅瀝,綠豔恐休歇。

若無清風吹,香氣為誰發。

賞析:孤獨的蘭生長在幽深的園子裡,各種雜草一起把它掩沒。雖然春日陽光曾將它關照,可秋月旋即升上高空,使它又陷入悲傷。秋霜雨雪打著翠葉紅花,蘭的生命怕是就要結束了!若無清風來吹拂,蘭又能為誰而香呢?

此詩大約作於李白應詔入長安的第二年秋天,此時由於高力士等人的挑撥汙衊以後,唐玄宗開始疏遠李白,從而使李白漸漸感受到冷遇的淒涼。“若無清風吹,香氣為誰發”,此聯佳妙,大有知音去,寶瑟焚的感覺。

2

《臘前月季》

楊萬里(宋)

只道花無十日紅,此花無日不春風。

一尖己剝胭脂筆,四破猶包翡翠茸。

別有香超桃李外,更同梅鬥雪霜中。

折來喜作新年看,忘卻今晨是季冬。

賞析:首句“只道花無十日紅,此花無日不春風。”點出了月季花花期長的特點。都說花兒的色彩不會超過十天,這些花兒卻每液體都春風滿面,嬌豔欲滴。

第二句寫了月季花的姿態:花苞尖如筆,被花萼包裹著。“別有香超桃李外,更同梅鬥雪霜中。”寫了月季花芳香動人以及在冬天仍然傲雪鬥霜的幾層優點。

“折來喜作新年看,忘卻今晨是季冬。”折取一支如此明豔動人的花,看著它,都可以讓人忘記現在已經是寒冬臘月的時節了。


九首賞花詩詞,現學現用

3

《山園小梅·其一》

林逋 (宋)

眾芳搖落獨暄妍,佔盡風情向小園。

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斷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須檀板共金尊。

賞析:林逋種梅養鶴成癖,終身不娶(一說是喪偶不娶,又一說過繼侄子),世稱"梅妻鶴子",所以他眼中的梅含波帶情,筆下的梅更是引人入勝。

首聯以梅不畏嚴寒、笑立風中起句,"眾"與"獨"字對出,言天地間只有此花,這是何等的峻潔清高。頷聯是最為世人稱道的,它為人們送上了一幅優美的山園小梅圖。頸聯"以物觀物","霜禽"指白鶴,"偷眼"寫其迫不及待之情,因為梅之色、梅之香這種充滿了誘惑的美。

尾聯"微吟"實講"口中梅"也,"微"言其淡泊雅緻,如此咀嚼,雖不果腹,然可暖心、潔品、動情、鑄魂,表達出詩人願與梅化而為一的生活旨趣和精神追求,至此詩人對梅的觀賞進入了馮友蘭所說的"天地境界",人們看到的則是和"霜禽""粉蝶"一樣迫不及待和如痴如醉的詩人--一個梅化的詩人。

4

《江畔獨步尋花·其五》

杜甫(唐)

黃師塔前江水東,春光懶困倚微風。

桃花一簇開無主,可愛深紅愛淺紅?

賞析:從詩題看,詩中有江、花、人。詩第一句交代了地點,提到了江;第二句交代了時間,即春天,同時描寫了詩人懶困的神情。為什麼會懶困呢?

原來是因為春光融融,春風和煦造成的,正當詩人要在春風中休息時,卻感到眼前一亮,一簇深淺不同的桃花盛開在江邊,詩人的精神也為之一振,“可愛深紅愛淺紅”一句,不僅寫出了桃花爭妍鬥豔的景象,為畫面增添了亮麗的色彩,而且透過詩句,我們好像看到了詩人在桃花叢中欣賞玩味、目不暇接的神態。

5

《海棠》

蘇軾(宋)

東風嫋嫋泛崇光,香霧空濛月轉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燒高燭照紅妝。

賞析:“東風嫋嫋”形容春風的吹拂之態,化 “崇光”是指正在增長的春光,著一“泛”字,活寫出春意的暖融,這為海棠的盛開造勢。次句側寫海棠,“香霧空濛”寫海棠陣陣幽香在氤氳的霧氣中瀰漫開來,沁人心脾。

“月轉廊”,月亮已轉過迴廊那邊去了,照不到這海棠花;“只恐夜深花睡去”,這一句寫得痴絕,是全詩的關鍵句。此句轉折一筆,寫賞花者的心態。當月華再也照不到海棠的芳容時,詩人頓生滿心憐意:海棠如此芳華燦爛,怎忍心讓她獨自棲身於昏昧幽暗之中呢?

末句更進一層,將愛花的感情提升到一個極點。“故”照應上文的“只恐”二字,含有特意而為的意思,表現了詩人對海棠的情有獨鍾。此句運用唐玄宗以楊貴妃醉貌為“海棠睡未足”的典故,轉而以花喻人,點化入詠,渾然無跡。

“燒高燭” 遙承上文的“月轉廊”,這是一處精彩的對比,月光似乎也太嫉妒於這怒放的海棠的明豔了,那般刻薄寡恩,不肯給她一方展現姿色的舞臺;那就讓我用高燒的紅燭,為她驅除這長夜的黑暗吧!


九首賞花詩詞,現學現用

06

《晚春二首·其一》

韓愈 (唐)

草樹知春不久歸,百般紅紫鬥芳菲。

楊花榆莢無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飛。

賞析:這是一首描繪暮春景色的七絕。乍看來,只是寫百卉千花爭奇鬥豔的常景,但進一步品味便不難發現,詩寫得工巧奇特,別開生面。

詩人不寫百花稀落、暮春凋零,卻寫草木留春而呈萬紫千紅的動人情景:花草樹木探得春將歸去的消息,便各自施展出渾身解數,吐豔爭芳,色彩繽紛,繁花似錦,就連那本來乏色少香的楊花、榆莢也不甘示弱,而化作雪花隨風飛舞,加入了留春的行列。

詩人體物入微,發前人未得之秘,反一般詩人晚春遲暮之感,摹花草燦爛之情狀,展晚春滿目之風采。寥寥幾筆,便給人以滿眼風光、耳目一新的印象。

07

《漫興·其五》

杜甫(唐)

腸斷春江欲盡頭,杖藜徐步立芳洲。

癲狂柳絮隨風舞,輕薄桃花逐水流。

賞析:柳絮隨風飛舞,落花逐水飄流,這是暮春的特有景色,但卻勾起了詩人的無限感傷。在詩人筆下,柳絮和桃花人格化了,像一群勢利的小人,它們對春天的流逝,絲毫無動於衷,只知道乘風亂舞,隨波逐流。這正是詩人痛苦的原因。

這裡面,寄託了詩人對黑暗現實的深刻不滿,和政治理想不能實現的苦悶。後來桃花柳絮也就成了一般勢利小人的代名詞。


九首賞花詩詞,現學現用

8

《再遊玄都觀》

劉禹錫(唐)

百畝庭中半是苔,桃花淨盡菜花開。

種桃道士歸何處,前度劉郎今又來。

賞析:該詩是《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戲贈看花諸君子》的續篇。詩前有作者一篇小序。其文雲:“餘貞元二十一年為屯田員外郎時,此觀未有花。是歲出牧連州(今廣東省連縣),尋貶朗州司馬。居十年,召至京師。人人皆言,有道士手植仙桃滿觀,如紅霞,遂有前篇,以志一時之事。旋又出牧。今十有四年,復為主客郎中,重遊玄都觀,蕩然無復一樹,惟兔葵、燕麥動搖於春風耳。因再題二十八字,以俟後遊。時大和二年三月。”

序文說得很清楚,詩人因寫了看花詩諷刺權貴,再度被貶,一直過了十四年,才又被召回長安任職。在這十四年中,皇帝由憲宗、穆宗、敬宗而文宗,換了四個,人事變遷很大,但政治鬥爭仍在繼續。作者寫這首詩,是有意重提舊事,向打擊他的權貴挑戰,表示決不因為屢遭報復就屈服妥協。

09

《遊園不值》

葉紹翁(宋)

應憐屐齒印蒼苔,小扣柴扉久不開。

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

賞析:這首小詩寫詩人春日遊園觀花的所見所感,寫得十分形象而又富有理趣。頭兩句“應憐屐齒印蒼苔,小扣柴扉久不開”,交代作者訪友不遇,園門緊閉,無法觀賞園內的春花。但寫得很幽默風趣,說大概是園主人愛惜園內的青苔,怕我的屐齒在上面留下踐踏的痕跡,所以“柴扉”久扣不開。將主人不在家,故意說成主人有意拒客,這是為了給下面的詩句作鋪墊。

由於有了“應憐屐齒印蒼苔”的設想,才引出後兩句更新奇的想象:雖然主人自私地緊閉園門,好像要把春色關在園內獨賞,但“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

這後兩句詩形象鮮明,構思奇特,“春色”和“紅杏”都被擬人化,不僅景中含情,而且景中寓理,能引起讀者許多聯想,受到哲理的啟示:“春色”是關鎖不住的,“紅杏”必然要“出牆來”宣告春天的來臨。同樣,一切新生的美好的事物也是封鎖不住、禁錮不了的,它必能衝破任何束縛,蓬勃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