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條烏衣巷,半部六朝史,小學生必背古詩《烏衣巷》

一條烏衣巷,半部六朝史,小學生必背古詩《烏衣巷》

烏衣巷

今天我們分享的是唐代詩人劉禹錫的作品《烏衣巷》。烏衣巷,在今江蘇省南京市。在古代,文人墨客都愛跋山涉水,登高望遠,氣勢磅礴,正應了孔夫子的“智者樂水,仁者樂山”。而到劉禹錫這兒直接改成鑽巷子了!究竟是一條什麼樣的巷子,有這麼大的吸引力呢。我們先來讀一遍這首詩,看看詩人為何對一條巷子情有獨鍾呢?

烏衣巷

唐.劉禹錫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詩文大意:

這首詩講的是朱雀橋(朱雀橋在秦淮河上,是通往烏衣巷的必經之路。從)的兩邊野花盛開,夕陽斜照在烏衣巷。前在王家和謝家屋簷上築巢的燕子,如今卻飛到了普通百姓家中。

烏衣巷的故事:

在民間傳說裡,關於烏衣巷還有一段更非常神奇的故事。

傳說在很久以前有個年輕人以航海為生。有一次,年輕人乘著一艘大船出海,突然遇上風暴,船在狂風暴雨中沉沒了。幸好這年輕人命大,及時抓住了一塊木板,最後飄到一個小島上,被一對身穿黑衣的老夫婦給救了。

一條烏衣巷,半部六朝史,小學生必背古詩《烏衣巷》

年輕人在老夫婦的照顧下,很快恢復了健康。後來老夫婦帶著年輕人進皇宮,去拜見島上的國王。一路上看見的人,無論是平民百姓還是王公大臣,個個身穿黑衣,包括國王本人也是一身黑,連頭上戴的王冠都是黑的。國王對這位遠道而來的年輕人非常客氣,不僅允許他留在島上,還答應把老夫婦的女兒嫁給他做妻子。

新婚之夜年輕人問妻子,我來了這麼久,還不知道你們國家叫什麼名字呢。新娘子回答他說,這裡是烏衣國,就這樣年輕人在烏衣國安了家,這一住就是三年。

雖然年輕人在烏衣國待遇很好,但他還是想家。最後實在沒辦法了,誰也留不住,大家只好準備宴席,送他離開。但是想要離開烏衣國,也不是一件容易事,不僅需要國王親自到場,還得動用烏衣國的國寶。

所謂國寶,其實是一個黑色的坐墊。國王讓年輕人坐在坐墊上,閉上眼睛,讓那對老夫婦親自送他回去。並且在出發前,再三叮囑他到地方之前千萬不能睜開眼睛,否則,還得掉海里去!

年輕人乖乖閉上了眼睛,只覺得身邊狂風怒吼,波濤洶湧!過了好長時間,周圍安靜了,這才敢睜開仔細一看,自己已經回到了家中。可是家裡一個人都沒有,只剩房樑上一對燕子對著他嘰嘰喳喳叫個不停。年輕人,這才一下子明白過來,原來那對老夫妻就是燕子變得!

一條烏衣巷,半部六朝史,小學生必背古詩《烏衣巷》

燕子過送他回來的黑色坐墊,不用問,肯定是燕子窩了。年輕人離家好多年,大家都以為他死了。現在突然回來,好比死而復生一下就成了當地的名人。因此知道烏衣國的人也越來越多,年輕人住的這條巷子也被人稱作烏衣巷了。

好了,關於烏衣巷的故事就先說到這。

詩文賞析:

我們讀完一遍寫的這首《烏衣巷》,看看他見到的烏衣巷是什麼樣子的。開頭我們有說過,烏衣巷是個非常繁華,非常熱鬧的地方。可是在劉禹錫的詩裡,我們卻完全感受不到當年的氣派。


一條烏衣巷,半部六朝史,小學生必背古詩《烏衣巷》

劉禹錫畫像

詩的第一句“朱雀橋邊野草花”,朱雀橋是通往烏衣巷的必經之路。三國時期,東吳在這裡駐紮軍隊,到了冬季,這裡又成了名門望族的專用居住地,可想而知當年的車水馬龍,人來人往,跟現代的商業街差不多。

而詩人去的時候,那裡已經變得冷冷清清了,就連朱雀橋兩邊都長滿了野草野花,很是荒涼,一點兒當初的繁華景象都看不出來。

詩的第二句接著寫到“烏衣巷口夕陽斜”。這時候他已經沿著朱雀橋走到了烏衣巷,巷子裡沒什麼可看的,只有落日的餘暉斜著照在巷子口,再配上週圍的野草野花,進一步加烘托出日薄西山的慘淡情景。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緊接著上兩句,現在在烏衣巷尋常百姓家裡築巢的燕子,正是從前棲息在王公大臣屋簷下的那些燕子。描寫完烏衣巷的變化,詩人沒有淺白地抒發自己的感慨。而是繼續借助對所見景物的刻畫,喚起讀者的想象,暗示出烏衣巷昔日的繁榮!

“舊時”賦予燕子歷史見證人的身份,小小燕子見證了烏衣巷的歷史變遷,見證了當年的王家和謝家的沒落,也見證了當年最繁華的黃金地段,如今變得冷清荒涼。歷史在不斷髮展,世界上沒有什麼是永遠不變的。從中,我們似乎可清晰地聽到詩人對這滄海桑田般的變化發出的一聲吧息。

小問題:

都說到南京是六朝古都,那你知道是哪六朝嗎?歡迎在評論區留言,期待你的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