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談飛將軍李廣


漫談飛將軍李廣


漢朝是一個將星閃耀的時代,無數名將與經典戰役點亮著漢王朝的天空。那個時代有兵仙級別的韓信,有戰略導師級別的周亞夫,還有戰神級別的衛青、霍去病。能征善戰的名將、宿將更是多得數不勝數。但在這眾星閃耀的時代裡,有一個人的光芒最為奇特,那就是李廣。


在筆者看來,飛將軍人生有三奇。一奇:李廣當過匈奴人的俘虜,但匈奴人畏廣如虎;二奇:戎馬一生,與匈奴大小七十餘戰,然未獲封侯,終至自刎沙場。三奇:稱讚李廣的詩歌非常多,堪稱歷代將軍之最。


先來聊聊第一奇。元光六年(前129年),李廣任驍騎將軍,領萬餘騎出雁門(今山西右玉南)擊匈奴,因眾寡懸殊負傷被俘。匈奴兵將其置臥於兩馬間,李廣佯死,於途中趁隙躍起,奔馬返回。作為一支部隊的統帥,李廣被俘虜這本身就是很不光彩的事情,但是這件事並沒有降低匈奴人對李廣的畏懼。來看一段《史記》原文:“廣居右北平,匈奴聞之,號曰“漢之飛將軍”,避之數歲,不敢入右北平。”


匈奴人為何如此畏懼這個敗軍之將呢?這恐怕要從李廣與匈奴的數次交鋒說起,還是來看幾段《史記》原文:


孝文帝十四年,匈奴大入蕭關,而廣以良家子從軍擊胡,用善騎射,殺首虜多,為漢中郎。


後廣轉為邊郡太守,徙上郡。嘗為隴西、北地、雁門、代郡、雲中太守,皆以力戰為名。


望匈奴有數千騎,見廣,以為誘騎,皆驚,上山陳。廣之百騎皆大恐,欲馳還走。廣曰:“吾去大軍數十里,今如此以百騎走,匈奴追射我立盡。今我留,匈奴必以我為大軍誘,必不敢擊我。”廣令諸騎曰:“前!”前未到匈奴陳二里所,止,令曰:“皆下馬解鞍!”其騎曰:“虜多且近,即有急,柰何?”廣曰:“彼虜以我為走,今皆解鞍以示不走,用堅其意。”於是胡騎遂不敢擊。有白馬將出護其兵,李廣上馬與十餘騎餎射殺胡白馬將,而復還至其騎中,解鞍,令士皆縱馬臥。是時會暮,胡兵終怪之,不敢擊。夜半時,胡兵亦以為漢有伏軍於旁欲夜取之,胡皆引兵而去。


居頃之,石建卒,於是上召廣代建為郎中令。元朔六年,廣復為後將軍,從大將軍軍出定襄,擊匈奴。諸將多中首虜率,以功為侯者,而廣軍無功。後二歲,廣以郎中令將四千騎出右北平,博望侯張騫將萬騎與廣俱,異道。行可數百里,匈奴左賢王將四萬騎圍廣,廣軍士皆恐,廣乃使其子敢往馳之。敢獨與數十騎馳,直貫胡騎,出其左右而還,告廣曰:“胡虜易與耳。”軍士乃安。廣為圜陳外鄉,胡急擊之,矢下如雨。漢兵死者過半,漢矢且盡。廣乃令士持滿毋發,而廣身自以大黃射其裨將,殺數人,胡虜益解。會日暮,吏士皆無人色,而廣意氣自如,益治軍。軍中自是服其勇也。明日,復力戰,而博望侯軍亦至,匈奴軍乃解去。


從以上四段文字中不難看出,李廣精於騎射,而且在戰場上臨危不懼、膽略非凡,但也帶有極其強烈的個人英雄主義色彩。匈奴是一個崇尚“勇士”的民族,李廣個人軍事技能和膽略都給來犯的匈奴人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甚至可以說匈奴人在一定程度上患有“恐李症”。也正是李廣這種高超的騎射技能與個人英雄主義的氣概是匈奴人畏懼他的根源。


漫談飛將軍李廣


再來聊聊第二奇,李廣為何終身未得封侯。關於這個問題古往今來討論得非常多,很多歷史大家、文人墨客都給出了看法和答案。有人說是漢武帝賞罰不公導致,有人說是李廣軍功不夠導致等等。但筆者認為,李廣未能封侯是因為“時間”跟他開了個玩笑,“時代”在李廣身上打了個死結。


李廣在年少時就以“良家子”身份進入邊防軍中服役,其作戰勇猛,表現驚豔。漢文帝甚至親口說:“惜乎,子不遇時!如令子當高帝時,萬戶侯豈足道哉!”。


在漢景帝時代,他在戰場上依然表現傑出。請看一段《史記》原文:吳楚軍時,廣為驍騎都尉,從太尉亞夫擊吳楚軍,取旗,顯功名昌邑下。以梁王授廣將軍印,還,賞不行。


在平定七國之亂時,李廣本來立有大功,足可封侯,但是這位懵懂的少年不懂政治的兇險,沒有拒絕梁王私自授予的將軍印,結果自然是未獲任何封賞。


漢文帝、漢景帝時代,由於自身的綜合國力不足,漢帝國對匈奴採取的是戰略防禦政策。整個對匈奴作戰都是以防守反擊為主,依託邊境堅固的要塞和城防對來犯之敵進行有效打擊和驅趕。人是環境的產物,李廣在這樣一種戰略防禦的軍事態勢下走過了青年和壯年,他的作戰方式、帶兵方法也是圍繞著戰略防禦這個核心開展。可以說李廣是個邊界防禦戰的專家,擅長打防守反擊之戰。他在御邊作戰中,善於充分發揮自己熟悉邊境地理的優勢,用兵神出鬼沒,作戰靈活機動快速,所以每每取勝。但是遺憾的是,李廣在文帝、景帝時代待得太久了,這種防守反擊的戰法已經深入李廣的骨髓,斷無擺脫的可能了。


當時間來到漢武帝時代,整個國家經過“文景之治”後,綜合國力急劇提升,漢帝國呈現出全方位的強盛局面。此時的漢武帝果斷調整對匈政策,由戰略防禦轉為戰略進攻,一改依託邊防要塞的防禦戰,轉為大規模騎兵軍團連續出塞與匈奴主力決戰。與此同時,漢帝國的統治者從與匈奴的長期周旋中逐步認識到騎兵的重要性,漢武帝本人也非常重視“馬政”與騎兵軍團的建設。正是在這種背景下,以衛青、霍去病等為代表的一大批青年騎兵軍官被重點培養和發掘。此時的李廣主要工作仍然是邊境守備,他很有可能錯過了大規模騎兵軍團建設、作戰等相關培訓。


同西漢初年一些抗匈宿將一樣,他並不擅長指揮大規模的騎兵集團進行攻擊性的機動作戰,因而也就很難適應漢武帝時期的軍事形勢,難以擔當統領大軍遠征匈奴的重任。


李廣的治軍也深深地打上了防禦戰的烙印即:李廣治軍以簡易粗獷而著稱。他行軍時“無部伍陣行”,即沒有嚴格的編制和行陣,駐紮時往往選擇水草肥美之地,使“人人自便,不擊刁斗以自衛”,連夜間巡邏放哨也一概免去,只是在前敵的遠方佈置一些哨探,軍中的文書薄籍等事也是儘量從簡。這樣雖使士兵輕鬆愉快並樂於為他效命,但畢竟不是一種正規的做法。當率領少量部隊在邊界地區防禦作戰時,它或許有其合理性,因為這種做法雖然存在著無法抵擋敵軍突襲的危險性,不過在客觀上也有隱藏兵力及不暴露作戰部署的效果。但是在統領大軍千里決戰的情況下,這種做法則斷不可取。實際上,李廣數次陷入匈奴的包圍,與此不無關係。在置全軍於被動之後,無論李廣個人如何神勇,士卒如何頑強,都難以達到殲敵取勝之目的。


根據以上分析現在筆者可以總結性地說:漢文帝時代的李廣太年輕,雖然得到了漢文帝的肯定,但是想要封侯還是缺了點戰績。漢景帝時代的李廣年富力強,保境安民,防禦戰績出彩,但是因為政治不正確未能封侯。漢武帝時代的李廣年事已高,老的不僅是身體更是戰略、戰術等戰場思維,終至自刎於沙場。這一切都是時間的安排,飛將軍能改變的東西不多,漢文帝的那句“惜乎,子不遇時!”真的就成了折磨他一生的詛咒。


漫談飛將軍李廣


最後,我們來聊聊第三奇,為何稱讚李廣的詩歌如此之多。說來也奇怪,中國歷史上名將無數,為其題詩的文人墨客也不少,但是幾乎沒有哪位將軍能夠跟李廣在這方面可以相提並論的。即便是與李廣同時代的戰神——衛青、霍去病也無法與之相比。閒話不多說,先上幾首詩歌。


《出塞》


唐朝 王昌齡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塞下曲》


唐朝 盧綸


林暗草驚風, 將軍夜引弓。


平明尋白羽, 沒在石稜中。


《燕歌行》


唐朝 高適


君不見沙場征戰苦,至今猶憶李將軍。


《老將行》

唐朝 王維


衛青不敗由天幸,李廣無功緣數奇。


詩歌暫且先羅列這麼多,如果讀者有興趣可以自行去搜索。面對這樣一種文化現象,確實讓人有時候感到困惑。因為在歷史的長河中,李廣的戰績跟同時代的其他一線將領比起來確實不算突出,更不用說跟白起、韓信這個級別的將領來比較了。也有很多人對此文化現象給出瞭解釋,比如有一種觀點認為,詩歌是由懷才不遇的文人寫的,他們正好借李廣之遭遇表達自己的悲憤。還有一種觀點認為,封建帝國體制下君主賞罰不明,廣大仕途不順者借李廣未得封侯之事來控訴皇家之不公。以上的觀點都有一定的道理,但是我覺得沒有說到核心部分。我個人對此種現象產生原因的解釋為——對封建帝國統治者窮兵黷武政策的控訴和不滿。前文已經講過,李廣是一個優秀的防禦型將領。如果抽象一下,那麼他代表著“文景之治“時戰略防禦和有限戰爭的軍事思想。


現在我們好好審視一下漢武帝時期的對匈戰略,漢武帝大規模建設騎兵軍團,派遣漢軍主力主動出擊,長途奔襲,最終在大漠南北重創匈奴,暫時解除了匈奴對漢帝國的威脅。雄才大略的漢武帝讓草原上的天之驕子畏懼我們這個農耕民族,更是讓“男子漢(本意為漢族男子)”這三個字聲名遠播。


漢武帝反擊匈奴之戰,始於武帝元光六年(公元前129年),共歷時四十四年之久。這樣連續不斷的大規模軍事行動,也基本耗盡了文景之治留下的巨大財富。而為了斂財,漢武帝搞出了許多手段,比如:賣官鬻爵、算緡告緡、幣制改革、均輸平準、鹽鐵專營等。龐大的戰爭開支通過這些手段轉移到百姓身上,最終導致百姓連鹽都吃不起。漢武帝雖然開疆拓土但是竭盡民力,天下流民幾百萬,赤地千里人相食。


由此可知,面對北患舉國之力連續不斷地對外發動戰爭,其實並不是性價比最高的方式。我們這些開了上帝視角的後人,是可以十分清晰地看到農耕民族的腳步始終沒有踏足北方的草原。後世北伐戰雖然得到了不少領土,但是都得而復失,始終沒能在草原上建立穩固的統治。


唐和漢都是強盛的中原王朝,面對北邊草原政權的威脅所採取的措施基本相似,都是大規模地派遣軍隊主動出擊。這樣一來,唐王朝就會強迫大量的青壯年勞動力要戍邊,服兵役,與之匹配的後勤補給人員數量更是大得驚人。輝煌戰果的背後是無數普通百姓背井離鄉,妻離子散,身膏荒野。


統治者好大喜功、窮兵黷武給普通百姓帶來了極大的痛苦。由此“文景之治”時的戰略防禦、有限戰爭等國防策略成為百姓的切實需求。李廣將軍人生遭遇,成為了這個情感表達的最佳投射點。如果你不相信,你可以再讀讀王昌齡的《出塞》: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漫談飛將軍李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