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渦輪增壓車發生車禍比自吸的車容易起火,有何科學依據嗎?

執著的德牧


渦輪增壓發動機車型發生車禍時,比自然吸氣更容易起火?有沒有科學依據?答案是沒有的,之所以有這個說法,是因為很多時候人們在以訛傳訛,個別的渦輪增壓引擎在撞擊後起火燃燒,就被無限放大,實際上無論是渦輪增壓引擎,還是自吸引擎,劇烈撞擊事故或翻滾事故後,都有起火自燃的可能,包括選擇的新能源汽車,因為事故造成損害是不可估量的,而且這也是一個幾率問題。



實際上,我們身邊或者新聞上看到的那些自燃現象,大多數都是來自於汽車的電路問題,例如老化、接觸不良、短路、漏電引起的,特別是那些擅自改裝的車型,破壞了原廠線束,影響到了安全,還有就是修復後的嚴重泡水車,由於油箱的設計位置,猛烈追尾也會有可能引發自燃,還有就是撞擊過程中油管破裂遇到明火,那麼為什麼說渦輪增壓引擎撞擊後容易起火,是因為很多人聯想到了它的工作原理。


渦輪增壓器,是一種利用發動機運作所產生的廢氣,通過同軸的兩個葉輪組成的結構,驅動的空氣壓縮機,而廢氣高溫高壓,所以渦輪增壓器自身的溫度就很高,進氣歧管的空氣被壓縮時溫度大大的升高,一般的渦輪增壓持續工作時可達到600度高溫,那麼這就會導致自燃或者碰撞起火嗎?


其實我們可以想一下,普通人都能想到的問題,工程師就想不到嗎?肯定會想到的,汽車在日常行駛過程中,會有中冷器冷卻從發動機排出的高溫廢氣,而且車輛在行駛時有自然風冷和強制風冷,它們持續將渦輪的溫度進一步降低,渦輪增壓器的位置,還設計有一層鋁製的隔熱層,它的作用是將渦輪增壓器和發動機艙隔離,因此,高溫位置基本不會接觸到可燃的汽油和機油。




再說撞擊,車輛碰撞測試,更是一臺車安全標準的重要環節,這些因素工程師都已充分考慮,其安放的位置儘量避開油管,除非一種極端的假象,就是車輛碰撞的時候,不是把發動機撞脫落,而是把發動機總成直接撞碎,這種情況現實中幾乎是不可能的,網上很多渦輪增壓工作的照片,都到了恐怖的燒紅狀態,那也是對於某項指定項目的極限測試,大家不必過於擔心。


Ease清風


車輛發生起火的主要原因是,車輛前部撞擊導致燃油管道受損,洩漏的燃油遇金屬部件碰撞或電線短路、漏電產生的火花,發生起火燃燒; 另外電器線路在碰撞過程中變形,線束絕緣層破損導致搭鐵短路,引燃車上可燃物造成起火燃燒;

至於配備渦輪增壓器的車輛是否碰撞後更容易起火,這個是沒有事實依據的,汽車在日常行駛過程中,會有中冷器冷卻從發動機排出的高溫廢氣,之後再將其壓縮進渦輪內。而且車輛在行駛時有自然風冷和強制風冷,會將渦輪的溫度進一步降低,渦輪幾乎不會出現燒到通紅的恐怖情況。另外渦輪位置還有一層鋁製的隔熱層將渦輪和發動機艙隔離開,所以,基本不會接觸到可燃的汽油和機油。而且設計師在設計之初就已經考慮到這些問題,它的周圍也沒有易燃物品或者線束。

除非這個事故的嚴重程度達到直接將渦輪增壓器撞碎,但是渦輪增壓器的材質比較特殊,高溫氣體都無法讓它融化,更何況撞擊了,這種幾率比中雙色球頭等獎都低!


Myautotime


…這是不正確的。

車禍後發生火災本來就是小概率事件,可能是電器系統引燃(基本不太會發生,除非是線路老化特嚴重)

油箱現在都是防爆防火的,想要車禍導致洩露除非極為倒黴……

渦輪增壓車型比自吸增加了渦輪裝置,該裝置本身沒有燃燒隱患,而且技術已經很成熟了。

我覺得有這種說法,可能是因為渦輪增壓在工作情況下溫度會稍微高一點,從而導致的誤解。

放心吧,車禍火災雖然有發生,但是比颳大風一個石頭飛我車玻璃上還低,莫慌沒事兒的。


愛侃車的大飛


渦輪增壓器的 渦殼 在長時間工作後 會因為其中不間斷的發動機廢氣推動渦輪工作 而積累大量熱量 導致鑄鐵內累積大量熱量,溫度非常高(通常高過汽油燃點)

發生嚴重碰撞事故後 發動機箱如果變形嚴憨乏封何莩蠱鳳坍脯開重 有輸油管接觸渦殼的話 就會引起燃燒起火

渦輪增壓在其他設計同等情況下一定會導致碰撞後著火的概率增加,這個有其物理特性決定的,畢竟渦輪工作的溫度比引擎要高不少,所以同等條件下點燃燃油的概率自然要高。

需要注意的是,設計良好的渦輪增壓引擎目前並沒有數據證明其在碰撞發生後著火的概率增加,比如奔馳的CGI和BMW的雙渦輪等。但是設計有缺陷的渦輪引擎著火事故的可見率的確增加了,比如大眾的TSI系列。

所以討論“渦輪增壓發動機碰撞後容易著火有依據”這個問題,應該附條件區別對待討論。


南風過境6365


有的有的,渦輪增壓器工作溫度非常高,有7-800度,缸內直噴發動機,高壓油泵裡面的油壓也很高,如果車輛碰撞時正好把高壓油泵撞爛了,高壓油就噴射而出,壓力越高霧化越好,遇到高溫的渦輪增壓器就能急劇燃燒!



學院派修車匠


這個風險僅存在於部分品牌型號的車型和發動機,主要和發動機佈局有關。例如老的大眾TSI發動機,因為高壓噴射歧管放置在面向撞擊面,缺乏保護,確實導致了較高的碰撞事故後起火概率,也是某些段子調侃"一鍵火化“的由來。

但總的來說,目前渦輪發動機的設計很成熟,在沒有特大事故和故障情況下,起火概率和自吸車相比沒有更大的提高。

大部分燃油車自燃主要還是動力艙內線路老化、不規範改裝、漏電、油液滲漏等原因造成的。


百通札記


首先是沒有科學依據,渦輪增壓發動機與自然吸氣發動機相比,渦輪增壓發動機只是在進氣與排氣系統增加了渦輪系統,作用是利用發動機廢是帶動渦輪提高發動機進氣壓力,提高了發動機的進氣效率,從而獲得更大的功率。同等排量發動機,渦輪增壓發動機的功率明顯大於自然吸氣發動機,所以特殊情況下,渦輪增壓發動機的快速避讓性能比自然吸氣發動機要好。


大眾範


不存在這個說法,現在的渦輪增壓技術已經相當成熟了,倒是聽說過電動車容易起火的,我有過三臺渦輪增壓的車,從沒擔心過這個問題


無名小粒子


沒有這說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