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個河南考生獨自來到四川上大學,不適應想要退學,怎麼辦?

K896067043


河南考生來到四川感到不適應,原因估計有很多,比如人生地不熟,舉目無親是其一;比如吃不了四川辣到骨子裡的特色菜,想回去吃不那麼辣的飯菜是其二;比如四川的四季沒有像河南那樣涇渭分明是其三;與大學的同學、宿舍的舍友關係不好是其四;軍訓的時候,天氣太熱受不了想回家這是其五……要說不適應一個地方、一所大學,理由可以說出一百種出來,但歸根到底其實理由只有一個:那就是精神未“斷奶”。

河南考生獨自來到四川上大學,感到不適應想要退學,怎麼辦?兩條路:第一條,當“逃兵”退學回家啃老,家裡蹲的話估計適應的可能性會更大一些;第二條,改變自己,適應環境,適應自己在四川就讀的大學,適應四川地區的大學後,你才會發現,這個地方的大學原來是這麼美。

如果選擇第一條路,那麼這位河南考生估計會“紅”好一陣子,可能有人會說——

“你們看看,這位考生考入了大學之後,居然因為不適應大學的環境而退學回來了,速速來圍觀!”

“這位考生的父母辛辛苦苦培養他12年,加上幼兒園三年就是整整15年,他考上大學後竟然當‘逃兵’回來了!”

“上大學這麼好的機會都沒有抓住,這孩子到底是怎麼想的?”……

因不適應一所大學而真的退學回來,雖然不一定會遭受千夫所指,但背後的指指點點、戳脊梁骨的話語絕對不會少。更何況,你真的因為暫時不適應大學的環境而退學回來,數年之後,後悔是必然的。

當大學的環境無法因我們的到來而改變時,那麼我們可以選擇試著改變自己,通過改變自己來適應全新的大學環境。考生在自己所在的中小學讀書的時候,是處於一種“心裡舒適區”當中,一旦有些考生離開了爸媽,離開了自己的老家,可能就會有一種強烈不適應的感覺。但是,不適應只是暫時的,一段時間之後只要想方設法融入到大學的氛圍中,那麼就沒有那麼多不適應了。

更何況,如果去四川上大學的人都像這位考生那樣去幾天之後不適應就想退學回來,那麼人家四川還要辦大學嗎?別人都能適應,你為什麼不能適應?一個人如果連這點適應新大學的苦都吃不了,那和一條鹹魚會有什麼區別呢?

剛開始上大學的時候,我覺得估計很多人都不會適應,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可能你慢慢就適應了,甚至到了大三或者大四的時候,甚至都捨不得回家都有可能。萬事開頭難,能否熬過剛進入大學的不適這一難處,對大一新生來說是意義重大的考驗。


微雨潤苗


我大學在重慶上的,班上一共32人,同學都是來自五湖四海,有北京,河北,河南,雲南,福建,江蘇,新疆等等,四川重慶的十個不到。

大一第一學期,重慶的冬天潮溼又陰冷,很多同學,都是靠吃火鍋來取暖。北方的同學,特別是北京那位同學,由於吃不了辣,每次只能幹瞪著眼,看起來很鬱悶。

畢業的時候,那位北京的同學,每週都要去吃火鍋,無辣不歡。

畢業時,有一半以上的同學,都留在了重慶或者成都。



題主是從河南來四川的大學,不知道具體是哪所學校。你說不適應,我覺得可能有三個方面:

1、聽不懂方言

在四川上學,說四川話的同學居多,要麼為了讓外省同學能聽得懂,有的會勉強自己說“川普”。如果去逛街買東西的話,聽到的都是四川話,可能覺得聽不懂,有些不適應。

聽不懂別人的話,會給自己帶來很大的心理障礙。本來要買點蘋果,不知道老闆說的是“四塊錢”還是“十塊錢”?乾脆放下不買了。

這個煩惱,應該每一個去外省的學生都會遇到。

2、吃不慣飲食



四川無論是成都,綿陽等等地方,吃麻辣的習慣都是一樣的。

早餐麻辣小面,中午米飯菜,晚飯可能是麻辣燙。我一個石家莊的同學,中午吃米飯的時候,一定會再買一個饅頭,因為她覺得米飯的口感吃了吃不飽。

我婆婆和公公送我小姑子去重慶上學時,買了一碗小面,覺得太難以下嚥了。因為北方面條是面和菜碼分開,四川的麵條,大多是清水煮麵,作料放在碗裡,要是不愛吃辣的話,清湯的就不好吃了。

北方同學吃不慣南方的飲食,把這個問題交給時間吧。

3、不習慣氣候

北方的冬天,要比南方的冬天好過一些,這一點我深有體會。

以前在重慶夏天的熱和冬天的冷,深深地印刻在我的靈魂裡了。來北方快十年了,雖然夏天也熱,冬天空氣不好,但是都還可以忍受。冬天在有暖氣的室內,做事不那麼凍手凍腳了。

題主還沒有過到冬天,所以這一點還沒有體會,這個原因的可能性比較小。

但我想說的是:既來之則安之!每一個人,都需要離開舒適區,去開拓新的領域,首先適應力就是最重要的一點。調整心態,讓自己儘快地適應新的環境,這一點非常重要。



不要因為一點小事就退縮。我敢打賭,四年後的今天,你一定會捨不得這座城市,因為它見證了你的青春,有一群和你共同度過青春的好友,還有你整個人能力的提升,都會讓你說:其實這裡也挺好!

是否退學,請三思。您覺得呢?歡迎討論!


英語老師Minnie


剛入大學的新生們,多數都會有這種不適應,因為不適應,所以會產生逃避心理,想退學。別緊張,你的不適應是一種正常現象。

我兒子也是去年上的大學。上大學之前,他對自己的高考成績,學校專業都很滿意。但報道完,在學校呆了三天後,突然告訴我說,他要退學復讀。我一夜無眠。第2天,來到兒子的學校,和兒子做了一次長談。

原來,在這三天裡。兒子聽到了一些 關於學校的負面消息。什麼學習風氣不是很濃,師資力量薄弱,專業排名連全國前十都沒進。總之全是各種道聽途說的負能量。再加上,自己幾天來的觀察,學校確實沒有自己想象中的那麼完美。一下子就產生了心理落差。失落之時,再環顧四周,一切都是陌生的,陌生的面孔,陌生的環境,感覺周圍的世界和自己離得很遠很遠。夜深人靜,會被恐慌和不安驚醒。後來又聽說自己的好友要復讀,於是,便 堅定的認為,自己復讀一年,一定能考上名校。

我和兒子心平氣和的長談了一次,和他分析了一下復讀的利弊和當前的情勢,兒子答應我,自己會安心上大學的。但我看得出,兒子的內心非常痛苦。後來回家的一個月裡,我一直忐忑不安。生怕兒子再起執念。所幸的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兒子慢慢適應了大學生活,心情越來越好,從此以後再也沒提復讀之事。

每一個剛上大學的孩子,初次離開家鄉獨自生活,心理上的,生活上都會有不適應感,這是一種非常正常的現象。過了這個適應期,和周圍的同學老師熟悉了,大學生活慢慢走入正軌之後,一切都會好起來的。

題主是河南考生,河南能上大學的孩子真心不容易啊。而且所上大學是在四川,四川是美食之都,天府之地,教育發達,經濟繁榮,風景秀麗,許多人心目中嚮往的地方。能在此上大學,是一種幸運,題主應該珍惜呀。

18歲讀大學,是人生的一個全新的開始。初期的不適應是正常的。人早晚得學著適應環境,而不是環境適應你。長大,是從學著適應開始的。


花朵5506


一看這個問題,我就想起二十多年前去山東濟寧走親戚,那裡的人一天三頓吃饅頭,喝麵糊,我也是適應不了,因為我是南方人,生活在東北,東北大米白麵都有,我的生活習慣是米麵兼食。在單位食堂吃饅頭,回家就吃大米飯,在單位吃米飯,回家就吃饅頭。如果讓我頓頓吃大米,怎麼吃都不膩,如果讓我吃麵食,連續吃三頓就頭暈,哪怕是最好吃的餃子也不行。

河南人的生活習慣和山東差不多,他們的味蕾就適應饅頭、麵糊、麵條、燴菜、胡辣湯。這位同學到了四川,雖然學校食堂可能也有饅頭,但應該是以大米飯為主的,而且絕對沒有了麵糊、燴菜、胡辣湯之類的河南特色食物。不過,川菜是中國八大菜系之一,也是最受國人歡迎的菜系,一旦吃上,最容易上癮。

不知這位同學是男還是女,假如你是個男生,難道就不想在成都好好欣賞欣賞美女?如果運氣好,說不定還能找一個漂亮的川妹子做老婆呢!相比於河南,我覺得四川的女孩更水靈。不知有多少外地人做夢都想娶川妹子呢!

當然,這位同學不適應的原因倒不一定是飲食的問題,也可能是沒出過遠門,不適應陌生的環境。可是,每個人都要有成長的過程和經歷,適應環境才能在社會上立於不敗之地。假如一個人不適應環境,總不能讓環境來適應你吧!要是感到陌生就逃避,那人生幾十年,難道你就待在那個小村子裡不遠走?要是那樣,你還考什麼大學?只要出遠門就沒有了熟悉的鄉音,沒有熟悉的家鄉飲食,那怎麼生活啊?

所以,我還是奉勸這位同學,安心的在四川讀大學吧!而且要從嘗試吃大米飯和麻辣川菜開始,從聽四川話開始。等你四年大學畢業時,你已經被四川的人,四川的景,四川的美食所吸引住了,再也不想離開四川了。不信你就試試。


若愚趣談


我是浙江人08年考上重慶大學,當初也是不適應那裡的氣候和環境,特別是語言聽不懂老師講的付麼。過了半年我開始習慣了,四年大學後我考了研究生畢業後我就在重慶工作。現在我非常喜歡重慶和成都這兩個城市,準備安家重慶了。


用戶5848847851802


朋友的孩子今年也考上了四川的一個大學,夫妻兩個開車送孩子到學校,才回來,她說去了四川就下雨,冒雨在孩子的學校轉了轉,轉完後,天就晴了,這天氣像孩子的臉,說變就變,覺得有點不適應。而且氣溫比我們本地的要涼快些。

在自己的家鄉住習慣了,現在換了個地方,像飲食、氣候等難免有些不習慣,得有個適應過程,慢慢地就會適應的。

還有個朋友的孩子考上南京上大學,在家好好的,只要一到學校,就起滿臉疙瘩,癢得不行,整個學期就在吃藥、打針中度過,即使這樣,朋友的孩子也沒想要放棄。

不適應是暫時的,你就把這個當著對自己的考驗,高考那麼苦,那麼累,現在上了大學,遇到一點困難,就想退縮,退學了幹什麼?復讀?還是有其它的出路?

在以後的生活中,你會發現學校的不適應這是件小事,生活中更大的困難還有很多,在這點事面前就退縮,遇到大的困難該怎麼辦?

歡迎關注@低吟淺唱的花,共同關注孩子成長!


低吟淺唱的花


中國有句俗話,叫“好男兒志在四川”,我1968年被分配到四川省若爾蓋縣的地質隊,那個隊雖然是四川地質隊管轄的,但是80%卻是河南本土人,他們多數是現在的中國地質大學(當年的北京地質學院)和宣化地質學校、長春地質學校的畢業生,他們為了響應毛主席“我們也要有原子彈”的號召,整體從你們河南的遂平縣搬到這個川西北高寒高原的鈾礦地質隊,住帳篷、戰嚴寒、戰鬥在高原幾十年,那時那能講什麼條件,也無法與四川內地比,更不能與現在的生活條件比,可是就是這些河南人在這高寒的川西北高原找到了我國特大的鈾礦,給我們的核工業提供的原料保障,他們一直在這裡工作了10年,一直到上世紀80年代才那批河南人才回到河南平頂山,他們獻了青春獻家庭。

你因為學習剛來四川,肯定是不習慣的,但是這只是暫時的,過一段時間就會好的,我的兒子1993年從成都考到廣西的一所大學讀研,最後留校任教,廣西南寧的飲食是粵菜系列的,口味與四川是天壤之別,南方的氣候特別熱,當時還沒有空調,但是他堅持下去了,在那邊安了家,家庭、事業都很圓滿。你到四川來是來學習的,可不是來享受的喲,相信你會習慣的,愛上四川,祝你成功!


唐堂43


我四川的,去年我的孩子去了長春上大學,在家裡受到父母百般呵護還挑三揀四的,我倒是真的挺擔心他會適應不了,因為那邊和四川的生活習慣特別是氣候差異太大了……沒想到他適應能力真不錯,很快就融入到異地大學生活當中並且各方面表現不錯。

我們每一個人都需要去適應環境,而不是要環境來適應我們,相信你能夠慢慢適應的到時候畢業了還捨不得離開呢!成都不是一座來了就不想走的城市嗎?這可不是浪得虛名喲


劈波斬浪mzm


我女兒去年也是考到成都上大學,我們是湖北人,9月份一整個月女兒都在抱怨成都的潮溼氣候,因為身上長了蕁麻疹,遲遲不好。另外女兒對專業也不喜歡,說想回來復讀。但我們都沒有支持她的想法。氣候慢慢可以適應,專業也要學習之後再下判斷。現在一年過去了,孩子已經適應成都的氣候了,並且接受了所學的專業,在學校也結交了好朋友,一切都在朝好的方向發展

所以,不要輕易放棄,復讀太苦,壓力也大!


唐唐68981


我一個河南考生獨自來到四川上大學,不適應想要退學,怎麼辦?

這位年青的朋友,如果僅僅是不適應就想退學的話,那就大錯特錯了,為什麼呢?大道理我就不說了,因為你也是成年了。現在我站在四川人的角度給你說說理由,希望能對你有觸動吧。

1.你從中原地區、高考大省河南來到西南地區、天府之國的四川,是一次文化和人生的大遷徙,將會是你一輩子難得的經歷。四川的美景最多,歷來居中國旅遊第一大省,如果你不相信,可以上網查查。來到四川讀幾年大學,定不負此生!


2.你初來四川,可能一時還不能適應,但你知道嗎?四川是個人傑地靈的地方,文有李白、杜甫、蘇軾等等,武有朱德、劉伯承、陳毅等等;遠有武則天、劉備等等,近有鄧小平、張大千、郭沫若等;就連藝人界也是人才濟濟,相信你一定聽過:王小丫頭、劉儀偉、李宇春、張靚穎、張傑、謝娜、譚維維……培養了這麼多名人的地方,你覺得還不能去適應嗎?也許將來,你就是其中一員呢!


3.四川的美味,你不喜歡嗎?先不說火鍋、麻辣燙、串串香了,就是遍佈大街小巷的各種小吃,就能讓你品嚐一年也品不完。別說你不喜歡哦,據我所知,很多人來了四川,多年後談起四川的菜餚,都還在偷偷流口水。

我女兒有一個美國朋友,現在也是大學生。前年暑假來我家住了一個多月,以前從不吃辣椒的她,來了四川后,對四川的菜用“讚不絕口”“愛不釋口”來形容一點也不為過。就前幾天還在用微信跟我們說,想回四川的家,吃各種美食呢。太平洋彼岸的姑娘都能適應的地方,相信你也沒問題的哈。


4.你稍稍去了解一下,就會知道,四川現在發展非常快。成都作為中國的準一線城市,屬於中國四大經濟圈——成渝經濟圈的中心。現在讀大學,只要你努力,將來在四川可以說是大有可為,不愁沒有發展機會。


5.如果有緣分,在四川找到了另一半,那就恭喜你了。如果你是小夥子,找到四川的姑娘,一定是你一生的幸事。四川盛產美女,自古有之,膚白貌美、潑辣能幹、善解人意也是聞名遐邇;如果你是姑娘,那你更有福了,其他不說,四川的男人最痛老婆,素有“粑耳朵”之稱,絕對是個顧家的好選擇。


其它的好處,我就不多說了。年青人,為了自己的辛苦付出,為了父母多年的心血,送你一句我們四川人常說的話:“雄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