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个河南考生独自来到四川上大学,不适应想要退学,怎么办?

K896067043


河南考生来到四川感到不适应,原因估计有很多,比如人生地不熟,举目无亲是其一;比如吃不了四川辣到骨子里的特色菜,想回去吃不那么辣的饭菜是其二;比如四川的四季没有像河南那样泾渭分明是其三;与大学的同学、宿舍的舍友关系不好是其四;军训的时候,天气太热受不了想回家这是其五……要说不适应一个地方、一所大学,理由可以说出一百种出来,但归根到底其实理由只有一个:那就是精神未“断奶”。

河南考生独自来到四川上大学,感到不适应想要退学,怎么办?两条路:第一条,当“逃兵”退学回家啃老,家里蹲的话估计适应的可能性会更大一些;第二条,改变自己,适应环境,适应自己在四川就读的大学,适应四川地区的大学后,你才会发现,这个地方的大学原来是这么美。

如果选择第一条路,那么这位河南考生估计会“红”好一阵子,可能有人会说——

“你们看看,这位考生考入了大学之后,居然因为不适应大学的环境而退学回来了,速速来围观!”

“这位考生的父母辛辛苦苦培养他12年,加上幼儿园三年就是整整15年,他考上大学后竟然当‘逃兵’回来了!”

“上大学这么好的机会都没有抓住,这孩子到底是怎么想的?”……

因不适应一所大学而真的退学回来,虽然不一定会遭受千夫所指,但背后的指指点点、戳脊梁骨的话语绝对不会少。更何况,你真的因为暂时不适应大学的环境而退学回来,数年之后,后悔是必然的。

当大学的环境无法因我们的到来而改变时,那么我们可以选择试着改变自己,通过改变自己来适应全新的大学环境。考生在自己所在的中小学读书的时候,是处于一种“心里舒适区”当中,一旦有些考生离开了爸妈,离开了自己的老家,可能就会有一种强烈不适应的感觉。但是,不适应只是暂时的,一段时间之后只要想方设法融入到大学的氛围中,那么就没有那么多不适应了。

更何况,如果去四川上大学的人都像这位考生那样去几天之后不适应就想退学回来,那么人家四川还要办大学吗?别人都能适应,你为什么不能适应?一个人如果连这点适应新大学的苦都吃不了,那和一条咸鱼会有什么区别呢?

刚开始上大学的时候,我觉得估计很多人都不会适应,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可能你慢慢就适应了,甚至到了大三或者大四的时候,甚至都舍不得回家都有可能。万事开头难,能否熬过刚进入大学的不适这一难处,对大一新生来说是意义重大的考验。


微雨润苗


我大学在重庆上的,班上一共32人,同学都是来自五湖四海,有北京,河北,河南,云南,福建,江苏,新疆等等,四川重庆的十个不到。

大一第一学期,重庆的冬天潮湿又阴冷,很多同学,都是靠吃火锅来取暖。北方的同学,特别是北京那位同学,由于吃不了辣,每次只能干瞪着眼,看起来很郁闷。

毕业的时候,那位北京的同学,每周都要去吃火锅,无辣不欢。

毕业时,有一半以上的同学,都留在了重庆或者成都。



题主是从河南来四川的大学,不知道具体是哪所学校。你说不适应,我觉得可能有三个方面:

1、听不懂方言

在四川上学,说四川话的同学居多,要么为了让外省同学能听得懂,有的会勉强自己说“川普”。如果去逛街买东西的话,听到的都是四川话,可能觉得听不懂,有些不适应。

听不懂别人的话,会给自己带来很大的心理障碍。本来要买点苹果,不知道老板说的是“四块钱”还是“十块钱”?干脆放下不买了。

这个烦恼,应该每一个去外省的学生都会遇到。

2、吃不惯饮食



四川无论是成都,绵阳等等地方,吃麻辣的习惯都是一样的。

早餐麻辣小面,中午米饭菜,晚饭可能是麻辣烫。我一个石家庄的同学,中午吃米饭的时候,一定会再买一个馒头,因为她觉得米饭的口感吃了吃不饱。

我婆婆和公公送我小姑子去重庆上学时,买了一碗小面,觉得太难以下咽了。因为北方面条是面和菜码分开,四川的面条,大多是清水煮面,作料放在碗里,要是不爱吃辣的话,清汤的就不好吃了。

北方同学吃不惯南方的饮食,把这个问题交给时间吧。

3、不习惯气候

北方的冬天,要比南方的冬天好过一些,这一点我深有体会。

以前在重庆夏天的热和冬天的冷,深深地印刻在我的灵魂里了。来北方快十年了,虽然夏天也热,冬天空气不好,但是都还可以忍受。冬天在有暖气的室内,做事不那么冻手冻脚了。

题主还没有过到冬天,所以这一点还没有体会,这个原因的可能性比较小。

但我想说的是:既来之则安之!每一个人,都需要离开舒适区,去开拓新的领域,首先适应力就是最重要的一点。调整心态,让自己尽快地适应新的环境,这一点非常重要。



不要因为一点小事就退缩。我敢打赌,四年后的今天,你一定会舍不得这座城市,因为它见证了你的青春,有一群和你共同度过青春的好友,还有你整个人能力的提升,都会让你说:其实这里也挺好!

是否退学,请三思。您觉得呢?欢迎讨论!


英语老师Minnie


刚入大学的新生们,多数都会有这种不适应,因为不适应,所以会产生逃避心理,想退学。别紧张,你的不适应是一种正常现象。

我儿子也是去年上的大学。上大学之前,他对自己的高考成绩,学校专业都很满意。但报道完,在学校呆了三天后,突然告诉我说,他要退学复读。我一夜无眠。第2天,来到儿子的学校,和儿子做了一次长谈。

原来,在这三天里。儿子听到了一些 关于学校的负面消息。什么学习风气不是很浓,师资力量薄弱,专业排名连全国前十都没进。总之全是各种道听途说的负能量。再加上,自己几天来的观察,学校确实没有自己想象中的那么完美。一下子就产生了心理落差。失落之时,再环顾四周,一切都是陌生的,陌生的面孔,陌生的环境,感觉周围的世界和自己离得很远很远。夜深人静,会被恐慌和不安惊醒。后来又听说自己的好友要复读,于是,便 坚定的认为,自己复读一年,一定能考上名校。

我和儿子心平气和的长谈了一次,和他分析了一下复读的利弊和当前的情势,儿子答应我,自己会安心上大学的。但我看得出,儿子的内心非常痛苦。后来回家的一个月里,我一直忐忑不安。生怕儿子再起执念。所幸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儿子慢慢适应了大学生活,心情越来越好,从此以后再也没提复读之事。

每一个刚上大学的孩子,初次离开家乡独自生活,心理上的,生活上都会有不适应感,这是一种非常正常的现象。过了这个适应期,和周围的同学老师熟悉了,大学生活慢慢走入正轨之后,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题主是河南考生,河南能上大学的孩子真心不容易啊。而且所上大学是在四川,四川是美食之都,天府之地,教育发达,经济繁荣,风景秀丽,许多人心目中向往的地方。能在此上大学,是一种幸运,题主应该珍惜呀。

18岁读大学,是人生的一个全新的开始。初期的不适应是正常的。人早晚得学着适应环境,而不是环境适应你。长大,是从学着适应开始的。


花朵5506


一看这个问题,我就想起二十多年前去山东济宁走亲戚,那里的人一天三顿吃馒头,喝面糊,我也是适应不了,因为我是南方人,生活在东北,东北大米白面都有,我的生活习惯是米面兼食。在单位食堂吃馒头,回家就吃大米饭,在单位吃米饭,回家就吃馒头。如果让我顿顿吃大米,怎么吃都不腻,如果让我吃面食,连续吃三顿就头晕,哪怕是最好吃的饺子也不行。

河南人的生活习惯和山东差不多,他们的味蕾就适应馒头、面糊、面条、烩菜、胡辣汤。这位同学到了四川,虽然学校食堂可能也有馒头,但应该是以大米饭为主的,而且绝对没有了面糊、烩菜、胡辣汤之类的河南特色食物。不过,川菜是中国八大菜系之一,也是最受国人欢迎的菜系,一旦吃上,最容易上瘾。

不知这位同学是男还是女,假如你是个男生,难道就不想在成都好好欣赏欣赏美女?如果运气好,说不定还能找一个漂亮的川妹子做老婆呢!相比于河南,我觉得四川的女孩更水灵。不知有多少外地人做梦都想娶川妹子呢!

当然,这位同学不适应的原因倒不一定是饮食的问题,也可能是没出过远门,不适应陌生的环境。可是,每个人都要有成长的过程和经历,适应环境才能在社会上立于不败之地。假如一个人不适应环境,总不能让环境来适应你吧!要是感到陌生就逃避,那人生几十年,难道你就待在那个小村子里不远走?要是那样,你还考什么大学?只要出远门就没有了熟悉的乡音,没有熟悉的家乡饮食,那怎么生活啊?

所以,我还是奉劝这位同学,安心的在四川读大学吧!而且要从尝试吃大米饭和麻辣川菜开始,从听四川话开始。等你四年大学毕业时,你已经被四川的人,四川的景,四川的美食所吸引住了,再也不想离开四川了。不信你就试试。


若愚趣谈


我是浙江人08年考上重庆大学,当初也是不适应那里的气候和环境,特别是语言听不懂老师讲的付么。过了半年我开始习惯了,四年大学后我考了研究生毕业后我就在重庆工作。现在我非常喜欢重庆和成都这两个城市,准备安家重庆了。


用户5848847851802


朋友的孩子今年也考上了四川的一个大学,夫妻两个开车送孩子到学校,才回来,她说去了四川就下雨,冒雨在孩子的学校转了转,转完后,天就晴了,这天气像孩子的脸,说变就变,觉得有点不适应。而且气温比我们本地的要凉快些。

在自己的家乡住习惯了,现在换了个地方,像饮食、气候等难免有些不习惯,得有个适应过程,慢慢地就会适应的。

还有个朋友的孩子考上南京上大学,在家好好的,只要一到学校,就起满脸疙瘩,痒得不行,整个学期就在吃药、打针中度过,即使这样,朋友的孩子也没想要放弃。

不适应是暂时的,你就把这个当着对自己的考验,高考那么苦,那么累,现在上了大学,遇到一点困难,就想退缩,退学了干什么?复读?还是有其它的出路?

在以后的生活中,你会发现学校的不适应这是件小事,生活中更大的困难还有很多,在这点事面前就退缩,遇到大的困难该怎么办?

欢迎关注@低吟浅唱的花,共同关注孩子成长!


低吟浅唱的花


中国有句俗话,叫“好男儿志在四川”,我1968年被分配到四川省若尔盖县的地质队,那个队虽然是四川地质队管辖的,但是80%却是河南本土人,他们多数是现在的中国地质大学(当年的北京地质学院)和宣化地质学校、长春地质学校的毕业生,他们为了响应毛主席“我们也要有原子弹”的号召,整体从你们河南的遂平县搬到这个川西北高寒高原的铀矿地质队,住帐篷、战严寒、战斗在高原几十年,那时那能讲什么条件,也无法与四川内地比,更不能与现在的生活条件比,可是就是这些河南人在这高寒的川西北高原找到了我国特大的铀矿,给我们的核工业提供的原料保障,他们一直在这里工作了10年,一直到上世纪80年代才那批河南人才回到河南平顶山,他们献了青春献家庭。

你因为学习刚来四川,肯定是不习惯的,但是这只是暂时的,过一段时间就会好的,我的儿子1993年从成都考到广西的一所大学读研,最后留校任教,广西南宁的饮食是粤菜系列的,口味与四川是天壤之别,南方的气候特别热,当时还没有空调,但是他坚持下去了,在那边安了家,家庭、事业都很圆满。你到四川来是来学习的,可不是来享受的哟,相信你会习惯的,爱上四川,祝你成功!


唐堂43


我四川的,去年我的孩子去了长春上大学,在家里受到父母百般呵护还挑三拣四的,我倒是真的挺担心他会适应不了,因为那边和四川的生活习惯特别是气候差异太大了……没想到他适应能力真不错,很快就融入到异地大学生活当中并且各方面表现不错。

我们每一个人都需要去适应环境,而不是要环境来适应我们,相信你能够慢慢适应的到时候毕业了还舍不得离开呢!成都不是一座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吗?这可不是浪得虚名哟


劈波斩浪mzm


我女儿去年也是考到成都上大学,我们是湖北人,9月份一整个月女儿都在抱怨成都的潮湿气候,因为身上长了荨麻疹,迟迟不好。另外女儿对专业也不喜欢,说想回来复读。但我们都没有支持她的想法。气候慢慢可以适应,专业也要学习之后再下判断。现在一年过去了,孩子已经适应成都的气候了,并且接受了所学的专业,在学校也结交了好朋友,一切都在朝好的方向发展

所以,不要轻易放弃,复读太苦,压力也大!


唐唐68981


我一个河南考生独自来到四川上大学,不适应想要退学,怎么办?

这位年青的朋友,如果仅仅是不适应就想退学的话,那就大错特错了,为什么呢?大道理我就不说了,因为你也是成年了。现在我站在四川人的角度给你说说理由,希望能对你有触动吧。

1.你从中原地区、高考大省河南来到西南地区、天府之国的四川,是一次文化和人生的大迁徙,将会是你一辈子难得的经历。四川的美景最多,历来居中国旅游第一大省,如果你不相信,可以上网查查。来到四川读几年大学,定不负此生!


2.你初来四川,可能一时还不能适应,但你知道吗?四川是个人杰地灵的地方,文有李白、杜甫、苏轼等等,武有朱德、刘伯承、陈毅等等;远有武则天、刘备等等,近有邓小平、张大千、郭沫若等;就连艺人界也是人才济济,相信你一定听过:王小丫头、刘仪伟、李宇春、张靓颖、张杰、谢娜、谭维维……培养了这么多名人的地方,你觉得还不能去适应吗?也许将来,你就是其中一员呢!


3.四川的美味,你不喜欢吗?先不说火锅、麻辣烫、串串香了,就是遍布大街小巷的各种小吃,就能让你品尝一年也品不完。别说你不喜欢哦,据我所知,很多人来了四川,多年后谈起四川的菜肴,都还在偷偷流口水。

我女儿有一个美国朋友,现在也是大学生。前年暑假来我家住了一个多月,以前从不吃辣椒的她,来了四川后,对四川的菜用“赞不绝口”“爱不释口”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就前几天还在用微信跟我们说,想回四川的家,吃各种美食呢。太平洋彼岸的姑娘都能适应的地方,相信你也没问题的哈。


4.你稍稍去了解一下,就会知道,四川现在发展非常快。成都作为中国的准一线城市,属于中国四大经济圈——成渝经济圈的中心。现在读大学,只要你努力,将来在四川可以说是大有可为,不愁没有发展机会。


5.如果有缘分,在四川找到了另一半,那就恭喜你了。如果你是小伙子,找到四川的姑娘,一定是你一生的幸事。四川盛产美女,自古有之,肤白貌美、泼辣能干、善解人意也是闻名遐迩;如果你是姑娘,那你更有福了,其他不说,四川的男人最痛老婆,素有“粑耳朵”之称,绝对是个顾家的好选择。


其它的好处,我就不多说了。年青人,为了自己的辛苦付出,为了父母多年的心血,送你一句我们四川人常说的话:“雄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