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地中海的羅馬帝國 為何最終要和基督教達成和解

每當我們聊起歐洲歷史的時候,總會有意無意的談起希臘和羅馬。這是因為希臘的文化以及羅馬的軍事確實讓人驚歎,而且古希臘、古羅馬時代是近代西方很多哲學思想流派的基礎。對於現代的基督教來說,羅馬更是與之有著不解之緣。

1、前期鎮壓

環地中海的羅馬帝國 為何最終要和基督教達成和解

公元前27年,屋大維被元老院授予“奧古斯都”的頭銜,從此羅馬由共和國時期進入了羅馬帝國時期。

公元1世紀初,屋大維病死,由提比略繼位,羅馬帝國正式進入王朝統治時期。大概也是在這一階段,早期基督教開始產生。

基督教的產生和羅馬帝國的征服有很大的關係,當羅馬軍隊佔領巴勒斯坦後,由於採取了比較殘暴的統治,因此引發了巴勒斯坦人的多次起義。但是此時羅馬軍隊十分強大,起義都被強有力地鎮壓下去。

於是脫胎於猶太教的基督教開始產生,馬克思說它是“被壓迫者的運動:它最初是奴隸和被釋放的奴隸、窮人和無權者、被羅馬征服或驅散的人們的宗教”。後來基督教在吸收了許多其他宗教的教義之後慢慢成熟壯大。

但是基督教的很多教義中存在對羅馬帝國統治的威脅,比如:上帝是唯一神、上帝面前人人平等、人死後的地獄天堂等。由於這些教義在普通民眾前十分流行,並且獲得了大量民眾的皈依,因此羅馬統治者開始感到恐慌。尤其是在公元三世紀危機的時期。

所謂的公元三世紀危機是指羅馬帝國在公元二世紀末到三世紀末爆發的經濟衰退、政治紛爭,社會矛盾加劇、蠻族大批入境、起義不斷的一系列統治危機。

由於社會動盪不安,因此很多平民都想尋求精神的安寧,基督教因此進一步發展。於是從羅馬皇帝尼祿開始就對基督教展開了迫害運動,並在戴克裡先的統治下進入高潮。

公元303年,崇拜朱比特的羅馬皇帝戴克裡先頒佈了一系列法令,宣佈廢除基督教的合法權益並命令他們遵守傳統的古羅馬宗教習俗。後來法令開始對基督教神職人員展開迫害,很多神職人員因此殉道,基督教遭受很大的打擊。

不過此時的羅馬已經處於“四帝共治”時期,西部奧古斯都馬克西米安和其繼任者對於迫害基督教並不怎麼感興趣。因此,基督教雖然遭受迫害,但也僅在東部省份比較嚴重。

2、後期和解

環地中海的羅馬帝國 為何最終要和基督教達成和解

由於迫害基督教的運動並沒有收到預期的效果,甚至很多帝國高官都刻意保護基督教徒,因此統治者在意識到無法徹底消滅的情況下逐漸轉變了對基督教的態度。

公元313年君士坦丁一世和李錫尼合力征服羅馬帝國的東部,並於隨後簽署了《米蘭敕令》,放棄對基督教的迫害 ,承認基督教的地位,並實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後來,君士坦丁一世在經過一系列戰爭後於324年成功擊敗李錫尼,並於次年絞死了他。至此,君士坦丁一世再次一統羅馬帝國,併成為了羅馬帝國唯一的皇帝。

325年,君士坦丁召開尼西亞大會,這次會議中統一了基督教的教義和組織,並且確立了聖父聖子聖靈三位一體為正統。會議之後,基督教完成蛻變,正式成為奴隸主階級進行統治的工具。

392年,狄奧多西一世下令禁止信仰基督教以外的宗教,基督教由此取代羅馬的傳統宗教,成為帝國的國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