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閉症孩子畫作刷屏背後:一場公益“造血”實踐

自閉症孩子畫作刷屏背後:一場公益“造血”實踐

疫情期間,孩子們畫的“花”刷屏了

提到公益,不少人常把它與“非盈利”“需要社會支援”等聯繫在一起。在微信朋友圈裡,一場電子版畫作的義賣試圖改變這一認知。

2017年年初,張瑗創辦了針對心智障礙者的“星星童話夢藝術療育”畫室。2020年3月8日,畫室的孩子在疫情期間創作的以“花”為主題的畫刷屏了。這組作品,被咪咕音樂在三八節這天以定製絲巾的形式認購。

張瑗是“第二人生”的創始人。2015年,在武侯區殘聯及善工家園助殘中心殘疾人職業重建體系的支持下,用公益咖啡、手工烘焙、繪畫文創等方式,幫助身心障礙者和商業企業實現雙向融入的“第二人生”成立,目前正在申請認證社會企業。

近年來,社會組織之外,類似於第二人生,以商業方式解決社會問題的社會企業正在悄然興起。

什麼是社會企業?社會企業如何用商業實現公益“自我造血”?

案例: 企業認購,孩子獲報酬

在畫室長期接受繪畫教育的孩子有6個,所有成本由“第二人生”提供。孩子們在畫室免費接受繪畫教育,畫作賣出後,孩子得到部分報酬。

在“第二人生”,一件產品的誕生被拆分成若干部分——如這次的絲巾,圖畫由老師線上指導,孩子們在家由家長協助完成;張瑗將半成品材料送往孩子家中,孩子完成後,再由張瑗運回“第二人生”進行再加工。

畫室只是第二人生為心智障礙孩子提供的服務產品之一。張瑗告訴記者,部分輕度病症的孩子可以學習做咖啡、牛軋糖等。在這個閉環中,企業負責搭建平臺,尋找符合市場需求的產品,並匹配孩子能力範圍內的工作內容,使其通過勞動獲得相應勞動報酬。

“在這場公益活動背後,咪咕音樂作為一個互聯網企業,藉助自身的平臺優勢和話語權,發揮了其社會影響力。”張瑗表示。

模式: 尋找公益商業平衡

“第二人生”目前已註冊公司,並正在申請認證成為社會企業。如何實現公益商業平衡和自我造血,是5年多來張瑗和團隊一直摸索的方向。

除了向殘聯“借力”,張瑗還強調在多重協作中,第三方商業企業的參與和助力是不可或缺的元素。“平臺或企業通過商業力量介入,花錢認購孩子們的產品和服務,幫助他們就業的同時,讓第二人生企業得以延續。”

緣起於2008年汶川地震的壹基金羌繡幫扶計劃一針一線,該計劃讓當地婦女在家工作,在村落設立服務站,進行培訓與管理工作,除了在成都等地設立了實體店,線上還有淘寶店。一針一線成都負責人告訴記者,2008年,一針一線在壹基金和成都市政府的扶持下成立。兩年後,一針一線開始嘗試市場化轉型,採取企業定製產品、設計師打版、繡娘在家接單的方式運作:前期一針一線免費為各地繡娘提供技術培訓、材料和服務,企業接單後由設計師打版設計,再由老師把產品式樣教給各地繡娘,繡娘根據繡種和手藝精細程度分成不同級別,每個級別對應不同市場價格,最終價格以勞動成果計算。

認證機構: 按勞計酬符合行業規範

社會企業與非盈利的社會組織有何區別?目前在成都發展情況如何?12日,記者採訪了成都市民政局和負責成都市社會企業認證的第三方機構——社會企業服務平臺負責人夏璇。成都市民政局表示,社會組織和社會企業的不同之處在於,前者由民政部門登記管理,基本屬性是“非營利性、公益性”,後者由市場監管部門管理,並以企業的角度和標準來管理衡量。“社會責任不一樣,授權機構也不一樣。”

夏璇表示,社會企業除了能減輕政府採購壓力之外,還能以多元主體的方式參與社會治理。

“成都2018年開始開展社會企業認證工作,目前已認證39家成都市社會企業,此外還有幾十家第三方機構認證的社會企業。”夏璇提及,在中國慈展會社企認證(2015—2019年)城市排名中,成都以63家認證總數居全國首位,佔比達22%。

從政策角度來看,針對成都正式被認定的社會企業,各區政府也提供了不同的辦公、一次性獎勵、活動組織等政策支持,社會企業服務平臺及其他服務機構還將對各類社會企業進行後續服務,利用培訓、沙龍、政策、諮詢、評估等各類形式和資源給社會企業持續賦能。“雖然第二人生和一針一線尚不是認證的社會企業,但它們的屬性是業內普遍認同的形態,採用的按勞計酬方式符合行業規範。”

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 王垚 彭祥萍

文中所有孩子皆為化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