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羅興亞難民,為孟加拉漁民非法打工維持生計,很多都是兒童


緬甸羅興亞難民,為孟加拉漁民非法打工維持生計,很多都是兒童


從緬甸逃入鄰國孟加拉的羅興亞人大多數都棲身在難民營裡,但有一些人在當地的捕魚業找到了工作,雖然他們只能非法打工,薪水也微薄,可是他們認為這總比呆在難民營等待接濟來得好。

在靠近緬甸邊界的孟加拉科克斯巴扎爾南(Cox's Bazar)地區,夏姆拉普(Shamlapur)難民營裡住著大約1萬名羅興亞人,他們大多數都是在去年8月緬甸軍在若開邦對羅興亞人展開暴力鎮壓後逃難而來的。

夏姆拉普位於世界上最長的沙灘之一,那裡村莊裡的絕大部分村民均以打漁為生。許多羅興亞難民在抵達之後就紛紛為當地漁民打工,維持生計。

20歲的莫哈末尤索夫就是其中一人,他每次出海打漁一去就是五天,回來之後隔幾天再出發,每一趟能賺200至300孟加拉塔卡(約3.15至4.70新元)。他說:“我們一家因為逃到這裡才撿回一條命,所以我們很高興能夠在這裡生活。”

根據孟加拉法律,難民是不能打工的,而且一般都必須待在難民營內。夏姆拉普的漁民由於人手不足,因此都會非法僱傭羅興亞難民。

根據移民研究小組“交換基金會”的調查,夏姆拉普難民營的羅興亞人,平均每五人就有兩人依靠家中成員為漁民非法打工來維持生活。

這些難民有的到漁船上幫工,有的則只簡單地在漁船出海時幫著將船從灘上推向大海。其他人則是充當苦力,工作包括砸碎冰塊,用來確保漁獲在熱天中不會變質,或是修補漁網或漁船。

同個難民營中的羅興亞婦女則到臨近的海產加工廠打工,負責曬魚乾,每天可以賺取100至200塔卡。這個加工廠在每年9月至隔年5月的曬魚旺季裡,每天要處理多達100噸的魚。

羅興亞小孩也為了養家而努力掙錢,他們清晨到海邊幫漁夫把船推向大海,或是到船上幫工。

這些童工力氣不大,只能得到一小袋的魚作為酬勞;不過,這些孩子對這個報酬是很滿意的,因為他們可以拿著這些魚去跟小販換別的東西吃。

45歲的哈金阿里在孟加拉與緬甸邊界泰克那夫(Teknaf)河邊的鹽田當搬運工,每天扛著一包包沉重的鹽不斷來回。雖然工作辛苦,但每一包鹽能夠換來10塔卡,一天下來可以賺取300至500塔卡,這在羅興亞難民當中算是較好的收入了。

哈金阿里在八個月前逃離若開邦。他說:“我們希望能夠在緬甸得到正義和自由。如果哪一天緬甸政府能夠讓我們得到我們要的,我就會回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