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仲豔鬆講“管理的新範式”


德魯克學院3月11日晚七點半至九點開設了直播課程,由仲豔松老師講“管理新範式”。仲老師強調“管理適用任何組織、組織形式要適合特定任務、管理方式應當是領導、管理政策應基於客戶價值與決策、管理範圍應當是整個經濟鏈、管理成果在組織外部、管理邊界與經營方式相關”等觀點,以《21世紀的管理挑戰》一書相關章節為基礎,深入剖析了“觀點背後的假設、管理思想的演進、管理的底層代碼”等問題。講課大綱是五看:看思維(管理與假設)、看歷史(回顧管理百年)、看原則(管理原則有關的範式)、看實踐(管理實踐有關的範式)、看現實(沙龍小結與新的思考)。別具一格,別開生面,別有洞天。其自我介紹為:學理工、好文學、喜通俗,專注研究德魯克管理學及教練技術。現將聽講中所聞及點滴思考簡記如下。

1.關於如何讀德魯克。老師講了自己的例子。之前將德魯克的書束之高閣,並未認真讀,因為他發現,看和不看效果差不多。在他當時看來,書裡的內容可分為兩類,一類是不看也知道的,另一類是看了也弄不懂得,或者不用看,或者看了也沒用,所以選擇不看。似乎挺理性的。後來他才理解,讀德魯克的書關鍵在行動,即:你計劃改變什麼?也就是德魯克所說,管理是實踐,不在於知,而在於行。不在於知道,而在於做到。這是一個要點。還有一個故事,就是張瑞敏的讀法,據說同一部書買了有好多本,邊讀邊做批註,常讀常新。據說每次讀,都會有新的感悟。

2.關於新入職高管如何融入老員工的氛圍。有學員提問,老師回答了這個問題。要點是三個:露露臉,要有必要的曝光度;露兩手,或者觀點、或者動作,讓人服氣;接接地氣,喝個酒、關個心、支點小招,多食些人間煙火氣。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各種小圈子是必然的,我理解,也不能刻意去抱那些小圈子的臭腳,“君子不黨”,也是要注意的。這也是個原則性問題。

3.範式即元認知問題。我們常常困惑:為什麼學了很多管理理念,還是做不好應用?為什麼知道很多管理工具,還是用不出效果?其中的一個關鍵是,需要先理解管理的底層代碼,稱之為範式。在本源處把握,才能在實踐中良好發揮。也就是說,我們還是沒有學到位,沒有學透,抓不住要害、本質、本源、底層。所謂範式,即有關事實的基本假設。這些假設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對事實的認知。學科研究的方向,也取決於他們對事實的基本假設。範式舉例:地球圍著太陽轉;牛頓三定律;亞當斯密的經濟人假設;梅奧等人的社會人假設;巴納德的有限理性人假設。思維影響行為,行為影響結果,探究範式問題,對於我們認識管理學、做好管理的實踐,無疑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4.所有觀點的背後都有假設。在很多情況下,大家相互之間看似是觀點的爭論,實質上是觀點背後的假設不同。啥叫假設?大致可理解為價值觀、方法論等相對底層、硬核的東西。更根本、更深層、更具決定性意義。好比在很多領域運用的冰山模型,在這裡也可一用:你看到的觀點,只是冰山一角,觀點背後的假設,才是水面之下的冰山之絕大部分。

5.關於百年管理理論演變背後的假設。古典學派,以泰勒的科學管理為代表,此外還有管理職能的獨立(法約爾)、行政體系的建立(韋伯)等。行為學派,以梅奧的人際關係學說為代表,此外還有人的需求與動機(馬斯洛)、企業管理的人性問題(麥格雷戈)、非正式組織的人際關係(盧因)、企業中的領導方式(坦南鮑姆)。現代學派,以德魯克的經驗主義學派為代表,此外還有社會系統學派(巴納德)、決策理論學派(西蒙)、系統管理學派(卡斯特)、權變理論學派、管理科學學派、組織行為學派、社會技術系統學派、經理角色學派、經營管理理論學派等。古典學派主要研究工作效率,強調分工。行為學派轉向關注人本身,強調對人的關懷。這些理論演變的背後,是假設不同。古典學派是理性人假設,行為學派是社會人假設,德魯克的理論在大多情形下是知識工作者假設。

6.關於舊範式和新範式的比較。舊範式,是20世紀30年代以來的,主要是:(1)技術和最終用戶是一成不變和已知的。(2)管理的範圍是由法律決定的。(3)管理是對內部的管理。(4)按國家邊界劃分的經濟體 是企業和管理依託的生態環境。(5)管理是企業管理。(6)企業應該具有或必須具有一種恰當的組織形式。(7)企業應該採取或必須採取一種管理人的恰當方式。新範式,是德魯克1998年提出,主要是:(1)在可支配收入的分配上,客戶的價值觀和決策才應該是管理政策的基礎。(2)管理應該包含整個流程,應關注整個經濟鏈的效益和績效。(3)管理是幫助組織在組織外部取得成效的工具。(4)決定管理實踐的,不是政治,而是經營方式。(5)管理是所有組織所特有的和獨具特色的工具。(6)管理學界應該去尋找、發展和檢驗適合有關任務的組織形式。(7)管理不是管理人,管理的使命是領導人,管理的目標是充分發揮和利用每個人的特定優勢和知識。

7.關於七個新範式思考。

(1)客戶決定範式。客戶的價值觀與決策是基礎。變化:管理政策,不是基於已知的技術和用途,而是基於客戶在可支配收入基礎上的價值觀和決策。解析:在變化的環境中探尋客戶的價值觀與決策。影響:站在客戶角度體驗其要求和需求。

(2)關注價值鏈範式。管理不是法律上的控制與被控制。變化:管理的關注範圍,不是法律上的,而是整個經濟鏈。解析:管理涉及資源和效益,不同於法律的維度。影響:將行動從“容許的”擴展到“有價值的”。

(3)成果在外範式。管理不只是對內的。變化:管理成果,不在組織內部,而是在組織外部。解析:管理是面向成果的,運營者要多關注外面的世界。影響:管理行為在外部尋找指導方向。

(4)模糊邊界範式。邊界模糊,而經營方式是重點。變化:國家疆界主要作為約束機制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但對企業來說,決定管理實踐的,不是政治,而是經營方式。解析:用經營維度看企業,重點是經營行為。影響:企業所處的生態環境雖受政治的影響,卻主要是經營方式決定其成效。

(5)泛管理範式。管理不等於企業管理。變化:管理,從企業到所有組織。解析:任何組織和個人都是需要管理的。影響:管理的思想和精神得以廣泛應用。

(6)組織適合性範式。不存在唯一恰當的組織形式。變化:組織形式,從唯一恰當到適合特定任務。解析:形式是為目的服務的。影響:首先應關注組織的目標和任務。

(7)領導範式。不是“管理”人,是“領導”人。變化:管理方式,從“管理人”到“領導”人,而人,則從“僱員”到“合作者”。解析:要充分發揮每個人的優勢和知識。影響:更強調對人的影響力,而不是控制力。

8.老師對本課程的回顧。看現實:小結與展望。第一,觀點與假設。多觀察和體會觀點的背後,追本溯源。第二,管理新範式概括。管理適用:適用任何組織。組織形式:適合特定任務。管理方式:“領導”人、“合作者”。管理政策:基於客戶價值與決策。管理範圍:整個經濟鏈。管理成果:組織外部。管理實踐:經營方式。第三,管理的明天。不斷進化,不斷取捨與融合。

9.關於生態化組織的話題。現在都在講生態,所謂生態化組織,是相對於過去而言的,那過去的、傳統的組織就可以說是機械式組織或者叫結構化組織。一個組織最大的威脅,不是競爭對手,而是快速變化的環境。老師提出一個問題,為什麼過去不提生態化組織,現在才提呢?因為環境發生了鉅變。過去是相對穩定的,現在的時代瞬息萬變,已經大大不同了。組織形態如不能適應變化,就無法打仗,甚至就根本無法生存。所以敏捷銀行、敏捷組織是必須的,是時代所決定的。生態、敏捷,都是與組織形式、組織形態相關的關鍵詞。

10.關於領導力。德魯克強調領導,與一般所說的管理相比,大約有兩點核心含義:第一是強調追求卓越,不僅僅是達成績效目標就行了。第二是強調人的追隨,有人追隨你,你才叫領導。老師舉了抗擊疫情中張醫生的例子,張醫生說,不能欺負老實人,從現在起,共產黨員上,我是黨員,我先上。讓人感覺很振奮,這就叫領導力。從給我上,到跟我上,這大約就是管理和領導的細微差異。我理解,這當中核心的差別,就是僅僅基於權力因素,還是既基於權力因素,也基於魅力、能力等非權力因素。

11.信息是一個人成長的營養。信息很重要,不可忽視。一個人獨處,是不可能有大的發展的。當然,讀書也是神交古人,也是信息的一種。人的成長需要信息,企業也是。人,企業,都要注意關注外部。開放是很重要的,閉關必趨於自殺,大約就是這個道理。

12.讀德魯克三句話。三無:無知者無畏,深思者無悔,學習者無疆。這體現了老師的感悟。不要問什麼人是正確的,要問什麼事是正確的。這話很好,要力行之。

13.關於如何提升管理能力。老師建議,讀了德魯克,還可以讀讀小說、詩歌。小說有人物、有各種心理描寫,對於理解人性很有幫助。讀詩歌,可以給你境界、想象力。這恰恰適合我,讀金庸、讀各種詩集,是休息,也對做管理、理解管理有益。真好。另外,還應樹立張瑞敏倡導的“自以為非”精神,我想,華為的自我批判,也與此類似。抱持一種空杯心態,虛之、靜之、虛極靜篤,必可以持續精進。

(2020.3.1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