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雲重回課堂提“逆商”,教育先從"失敗"開始,輸得起才能走的遠

一年一度的“馬雲鄉村教師獎“頒獎典禮於1月6日-7日在海南三亞舉行,重回課堂的他談到了教育的本質,希望鄉村孩子具備“四商”,即情商、智商、愛商和逆商,而在這個商裡面他又特別強調孩子需要有逆商,因為這是真正決定了一個人人生高度的本質。

馬雲在一次會上,也提到"公司裡心力強的人、抗擊打能力的人、能夠消化自己的壓力,把自己的挫折能夠化掉的人,在孩子的時候就一定有這樣的經歷,一定有這樣的老師,一定有這樣的父母給他們化解過,他們學會怎麼生存。"此話也是在說明,逆商高的人不一定是天生的,我們可以培養孩子的逆商,這就需要我們從重視孩子的"逆商"開始。

馬雲重回課堂提“逆商”,教育先從

我們教育孩子都非常重視孩子智力的培養,都在教孩子如何成功。這也就忽視了馬雲所說的教孩子如何化解困難如何生存。孩子一直順風順水,突然遇到失敗和挫折,會變的不知所措。

但芬蘭這個國家的教育實在是不一樣,他們一開始並不先教孩子們如何獲取成功,而是先從孩子們體驗"失敗"開始,讓孩子們明白"失敗"是常事。

馬雲重回課堂提“逆商”,教育先從

製造失敗機會,讓孩子在失敗中看清自己

比如,孩子們必須在木工課上畫出火箭製作草圖,並獨自按照草圖製造出火箭。家長也不能幫忙;儘管孩子偶爾沮喪,也要學會自己調節繼續檢驗、改進直到製作出來為止;儘管做得不好,也要大膽地給同學和老師展示。

這樣的考驗對許多孩子來說,是個高難度的。能想象到,如果是讓我們孩子去接受這樣的考驗,上這樣的課,肯定不少孩子哭鬧不止,接著家長心疼不已地前去幫忙。但在芬蘭的課堂上,老師和家長們都會"狠下心"地讓孩子去接受失敗,孩子們似乎從小就明白"失敗"是常事,所以也不會過於害怕和緊張。

在這樣的失敗過程中,一些成績優異的孩子會覺得沮喪看到自己的不足,一些成績差的孩子也看到自己也有長處。孩子們在這樣類似的課堂上,看見自己的不足和優勢。人一旦有了對自己的客觀認識,就不容易被眼前暫時的勝利或者失敗衝昏頭腦,影響情緒。

馬雲重回課堂提“逆商”,教育先從

給予孩子逆商教育:輸得起的孩子,以後才能走的遠

其實,人的一生中不可能沒有失敗。即使小時候再如何順風順水,長大後必然也會遇到這樣那樣的挫折。即使我們能使得孩子順順利利,但也不能護航孩子一輩子。

逆商培養需要勇於放手。孩子從出生開始,其實就面對不少挫折。有些孩子順順利利,多是因為父母們在身邊保駕護航。經濟條件變好,我們也需要調整下教育方式。不一定要把孩子扔鄉下,在平時活動、家務中就放手讓孩子做,甚至睡晚了上課遲到也不要送就讓孩子自己承擔後果。

馬雲重回課堂提“逆商”,教育先從

現代家庭,家長都是圍著孩子轉,家中舒適的環境讓孩子深陷“心理舒適區”,過分寵愛導致孩子抗挫折能力變差。

一個能取得大成就的人必定經歷過大的挫折。所以,逆商,即面對挫折、擺脫困境時的反應能力要從小培養。1—6歲是培養逆商的關鍵期,父母應有意識地幫孩子培養“輸得起”的精神

馬雲重回課堂提“逆商”,教育先從

但是要注意的是,逆境教育不要過度,過度可能會摧毀一個人的自信,把一個人逼上歧途。所以在家長培養孩子“心力”的時候,還要提醒孩子,困難只是暫時的,但是在困難階段養成的這些品質,得到的這些鍛鍊,卻可以讓孩子享用一生,成為他們的寶貴財富

其實關於逆境教育,尤其是小孩子,父母可以藉助一套《逆商教育繪本》,十本書分為十個主題,通過有趣的文字和吸引人的插畫,能夠牢牢抓住孩子的內心對其進行逆商教育

馬雲重回課堂提“逆商”,教育先從

生動有趣的故事,能夠帶給孩子很強的代入感,故事中人物的做法,也會深刻的印在孩子的腦海中,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的行為,這比家長講道理管用得多。

輕鬆幫助孩子培養面對挫折擺脫困難超越困難的能力。

馬雲重回課堂提“逆商”,教育先從

每本書上都帶有益智遊戲和哲理知識,勞逸結合,讓孩子愛不釋手。

馬雲重回課堂提“逆商”,教育先從

10冊書,平均一本也就5塊錢,也就是一頓早餐的錢,卻能夠幫助孩子更好的成長,養成好心力,未來更容易有出息,怎麼算怎麼划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