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要義》

哲學要義

《哲學要義》是2010年世界圖書出版公司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葉秀山。

書名

哲學要義(修訂版)

作者

葉秀山

內容簡介

本書為我國著名哲學家葉秀山先生在北大哲學系給本科生開設的“哲學導論”課。它以論帶史,以史顯論,將西方哲學的千年歷程和作者半個世紀以來研究哲學的豐富經驗,融合在對哲學理論的論述中娓娓道來,深富哲學的內在張力;哲學的一些理論問題,如哲學的危機和哲學的可能、哲學的權利、形而上學與哲學、存在論的古今變異、知識論與存在論、宗教與價值論,等等,以面對面的講述形式呈現在我們面前,既是哲學系新生和哲學愛好者極好的入門讀物,也是哲學研究者和教學者很好的參考書。

作品目錄

前 言

第一講 哲學的危機與哲學的權利

一、哲學的危機與哲學的可能

二、哲學的三大權利

三、“自由”與“真理”:存在論與知識論的統一

參考書目

第二講 哲學的道路與學習哲學的最佳途徑

一、條條道路通哲學

二、上升的路和下降的路

三、哲學基本功:“聽”、“說”、“讀”、“寫”

參考書目

第三講 如何理解“哲學”?

一、哲學何以是一門科學?

二、哲學講 是非,更講 深淺

三、何謂“真正的思想”?

四、何謂“哲學的現實性”?

參考書目

第四講 形而上學與哲學

一、形而上學:詞源與翻譯

二、形而上學與辯證法

三、“形而上學”的超越性:哲學學科存在的根據

四、形而上學問題“真”“假”之辯

五、形而上學問題的理解路徑:“原始反終”

六、形而上學的三大分支

參考書目

第五講 何謂“存在”?——傳統存在論(上)

一、存在論的基礎:“只有存在可知”

二、作為“實體”的存在

三、作為“主體”的存在

參考書目

第六講 如何“存在”?——傳統存在論(下)

一、柏拉圖的理念論與亞里士多德的實在論

二、中世紀的唯實論與唯名論

三、思維與存在的同一性:從巴門尼德到笛卡兒

四、思維與存在的二元論:康德

參考書目

第七講 傳統存在論向現代存在論過渡

一、“存在在時空之中”

二、形式化的時間及其批判

三、實質性的時間——一自由與存在

參考書目

第八講 現代存在論

一、“非存在”進入存在論

二、時間、非存在與存在

三、“人”帶來“無”(非存在)

四、人之死亡的存在論意義

參考書目

第九講 “語言是存在的家”

一、藝術保存了“存在”

二、“語言是存在的家”

三、語言帶來存在的消息

四、語言是有“使命”的

參考書目

第十講 知識論

一、知識是如何產生的?

二、第一種觀念:所有的知識實際上都是一種權力

三、第二種觀念:知識是自由的知識

四、自由的知識是理性的知識

五、理性需要啟蒙

參考書目

第十一講 經驗科學知識論與存在論

一、知識論的存在論前提

二、經驗科學知識論的根據

三、康德的科學知識論及其侷限

四、經驗科學知識的存在論基礎

參考書目

第十二講 價值論

一、為什麼要講 價值論?

二、“價值論超越存在論”

三、康德的價值論:自由

四、尼采的價值論:創造

五、價值論是存在論的一個部分

參考書目

第十三講 通向宗教的價值論

一、哲學與神學的一般關係

二、知識論與神學

三、價值論與神學

四、存在論與神學

五、在“未來”的立場上

參考書目

附錄 哲學十四講

第一講 哲學是一門怎樣的學科?

第二講 哲學的任務

第三講 從康德說起

第四講 現象與本質

第五講 第一性原則

第六講 知識論、道德論和情感論

第七講 理性·意志·自由

第八講 善與惡

第九講 至善與宗教

第十講 藝術和目的

第十一講 從康德到黑格爾

第十二講 黑格爾與辯證法

第十三講 康德、黑格爾之後

第十四講 海德格爾與古典哲學

跋[1]

作品影響

本書自2006年出版以來廣受讀者好評,曾獲第三屆國家圖書館文津圖書獎提名、第三屆中國出版集團圖書獎。本次重新校訂再版,糾正了原版中的一些錯誤。

該作品獲得第二屆中華優秀出版物(圖書)獎提名獎。[2]

葉秀山,男,生於江蘇揚中,祖籍鎮江。1952年考入北京大學哲學系讀本科,1956年從該系畢業後被分配到中國科學院哲學研究所(後改為“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工作,由實習研究員、助理研究員、副研究員,至研究員並該院研究生院教授。曾任該院哲學系主任,該所學術委員會主任。首屆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 專攻西方哲學,兼及美學,旁及中國傳統哲學。著有《前蘇格拉底哲學研究》、《蘇格拉底及其哲學思想》、《思·史·詩一現象學和存在哲學研究》等,其專著及論文、隨筆收入《葉秀山文集》四卷;近年專著《西方哲學史導論》上編,以及論文若干。業餘喜好中國書法、戲曲及西洋音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