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 談“散 裝 江 寧”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網絡上出現了“散裝江蘇”的說法。其“散裝”主要表現在各城市不同的健康碼、“分散獨立”到區級醫院的援鄂醫療隊伍、不同時間出臺的防控政策等等。玩笑歸玩笑,“散裝江蘇”的背後折射出的是江蘇省內各市發達的經濟實力與社會資源,也包括不同區域的發展路徑。

淺 談“散 裝 江 寧”

▲江蘇“十三太保”


作為江蘇省內市轄區中綜合經濟實力排名第一的江寧區,同樣也存在著“散裝”現象。究其原因,還要從改革開放後江寧的城鄉建設與經濟發展路徑開始說起。


上世紀九十年代,地處蘇南邊緣的江寧縣其實更多遵循了典型的縣域發展模式:產業與少量城鎮化發展主要集中在縣城(東山鎮),外圍的小城鎮和村莊也零散分佈著一些自發形成的工業。此時,經濟社會功能低下、區域交通基礎設施缺乏。


淺 談“散 裝 江 寧”

▲東山鎮舊貌(徐元平攝)


1992年與1994年,江寧經濟技術開區和江寧高新技術產業園先後成立,它們在日後很長一段時期證明了自己是江寧工業化和城鎮化發展的核心。在隨後的二十多年裡,江寧實現了從傳統的大城市外圍郊縣向大都市近郊新市區的轉型。定位也由最初的產業主導向轉向集產業、居住、科教、研發於一體的江寧新城區導向。


基於這種“產城融合”的發展模式,江寧區城鎮化率大幅提高,經濟得到了極大改善。嚐到甜頭的江寧區,組織編制了《南京市東山新市區總體規劃(2003-2010)》和《南京市江寧區近期建設規劃(2004-2007)兩個綜合性規劃,同時完成了濱江新城、湯山新城以及10個鎮的總體規劃修編(調整),和其他各類規劃100多項。


淺 談“散 裝 江 寧”

▲九龍湖一角

淺 談“散 裝 江 寧”

▲青龍山國際生態新城

淺 談“散 裝 江 寧”

▲淳化梅龍湖新城

淺 談“散 裝 江 寧”

▲祿口空港新城如意湖


現如今,行政區的劃分在江寧居民心目中逐漸淡化,取而代之的是被“板塊”、“新城”等代替。如果有人問一個南京老城區人住在哪裡,他可能說:“我鼓樓人哎。”但如果問一位江寧居民,他可能回答:“我住九龍湖。”


淺 談“散 裝 江 寧”

▲江寧九龍湖板塊


雖然官方提出了“南京市東山主城”的規劃構想,但在實施層面上仍舊被江寧開發區、江寧高新區以及江寧東山街道所分割規劃管理。


淺 談“散 裝 江 寧”

▲東山主城大致範圍


作為普通市民,我們第一反應便是:“我的天,江寧怎麼有這麼多新城!”誠然,在這種基於產業先導的城市開發模式下,江寧建設了大量的建成區。在幾條通往主城區的主幹道上,規劃了一座又一座新城。它們可能彼此相互獨立,較為分散,有競爭也有合作。


淺 談“散 裝 江 寧”

▲江寧區各板塊與主城區之間區位關係“抽象圖”


在這種“散裝”的發展模式下,江寧區充分利用了大量的可開發用地,合理調控房價的區間分佈,吸引來更多的產業與人才。


當然,凡事都有兩面性。不同板塊區域有不同的管理要求和建設思路。同一區域內的基礎設施也可能有良莠不齊的情況。江寧區的“神奇之處”,便是這裡有全市最好的市政道路,但也有少量已建成十幾年的水泥路。


淺 談“散 裝 江 寧”

▲將軍大道

淺 談“散 裝 江 寧”

▲雙龍大道


我們的開發區是白色護欄;東山街道是湖藍色護欄;高新區基本不用護欄。除此之外全區有不少於十種款式的公交站臺。這就會給人一種迷茫的狀態:“我在哪裡?”這種“散裝”的建設發展模式也就不利於江寧區城市氣質的養成。


淺 談“散 裝 江 寧”

▲既不美觀也不耐髒的開發區護欄


1月9日,省委常委、市委書記張敬華參加市十六屆人大三次會議江寧區代表團審議,在肯定江寧改革發展成績的同時,為下一階段的發展“支招”。


江寧給人的印象就是“園區”多,開發區、高新區,馬上還有未來科技城......張敬華坦言,江寧這幾年的發展也得益於這麼多的板塊和平臺齊頭並進,現如今江寧要統籌好平臺“統”和“分”的關係,把優勢完全發揮出來。


在城鄉融合方面做出示範,是張敬華給江寧的其中一道命題。張敬華指出,江寧經濟發展水平在全市走在前面,但是城市建設仍需要提高檔次,要有現代化城區的感覺,“要讓大家有住在江寧比住在城裡好的感受。”從城市品質、城市規劃、到城市設計,江寧都要瞄準一流大城市來做,提檔升級城市建設。


淺 談“散 裝 江 寧”

▲江寧區城市風貌最佳區域——南京未來科技城


以上便是南京市委書記給江寧區提出的要求和期待。面對這種“散裝”的狀態,江寧區在哪些方面需要改進?


▼統一市政基礎設施


放眼全國,其實做到市政基礎設施的統一併不簡單,城市裡不同區域不同的發展階段,其相應的配套設施多有不同,這是可以理解的。然而作為一個市轄區來說,為了保證區域內的公共秩序,護欄、公交站臺、信號燈、指示牌等應儘可能的保持統一。


這就好比家庭裝修,踢腳線、門套、窗套不同房間使用不同款式肯定是不美觀的。如今有想法有實力的區域,開始向國內一線城市學習。交通設施向深色靠攏,穩重大氣,與國際接軌。


淺 談“散 裝 江 寧”

▲秦淮區新路燈

淺 談“散 裝 江 寧”

▲餘杭區護欄

淺 談“散 裝 江 寧”

▲文靖路的深色欄杆值得推廣


作為江寧的窗口區域,更應該注重細節和品質的打造。從指路牌來看,這點百家湖商圈與杭州湖濱路商圈比已然落後了十幾年。細節決定高度。


淺 談“散 裝 江 寧”


▼確立城市氣質與風貌


近幾年,江寧區對城市老舊街道、建築進行大刀闊斧的出新,設計出了風格多變的道路。比如“東晉古風”的文靖路、“天印文化”的天印大道、還有目標打造成“南京香榭麗舍大街”的金箔路。但直到現在,江寧區似乎沒有找到符合自身特色的城建風格。簡而言之就是“特色街道多了,反而失去了城市的整體風貌”。


淺 談“散 裝 江 寧”

▲江寧文靖路出新


甚至在一些街區的打造上,為了突出“特色”,特意增加一些“花裡胡哨”的裝飾作為“亮點”。這與現代城市簡約硬朗的風格背道而馳。城市建設,需要的是更加專業的設計以及更加現代的審美理念。


淺 談“散 裝 江 寧”

▲雅加達


城區之外,我們也要關注到江寧的鄉村地區。江寧的鄉村如今是省級甚至是國家級示範區。示範村的範圍在不斷擴大,所以在專注建設規模的同時,也要注重設計。注重設計並不意味著“千姿百態”,美觀大方即可。曾經聽說有村民把村牌給砸了,因為“設計”的像墓碑。鄉村建設,注重自然風貌的打造就很好。


淺 談“散 裝 江 寧”

▲過於“花哨”的村牌

淺 談“散 裝 江 寧”

▲江寧美麗鄉村

淺 談“散 裝 江 寧”

▲江寧美麗鄉村


平心而論,江寧屬於南京新市區,在農田、荒地上建起了城市,所以很難充分發掘當地的人文價值。如果生拉硬套創造出來的特色,定會讓人覺得不倫不類。我個人認為,江寧城區,除了老東山地區可以借用東晉古風之外,其餘地區更適合現代風格。


淺 談“散 裝 江 寧”

▲彼時的江寧區被綠植覆蓋


我個人認為南京湖南路的舊房改造值得借鑑,立面質感不錯,風格款式多樣,不出格也不呆板,顏色看起來很舒服。城市出新,有時候考驗的也是審美學。以及給予設計方更大的施展空間。


淺 談“散 裝 江 寧”

▲湖南路舊房改造


事實上,天印大道和金箔路在出新結束後,所展現出的依舊還是標準的現代混搭風格,和香榭麗舍、天印山完全沒有聯繫。中國現代城市代表——深圳市,全城充滿了改革開放帶給中國的現代化氣息,逐漸成為在國際上可以和北京上海齊名的中國城市。所以我認為,“現代”就是新江寧的特色,“硬朗大氣”就是新江寧的氣質。


淺 談“散 裝 江 寧”

▲深圳商業街區


▼加強板塊間交通串聯


雖說各板塊區域“散裝”分佈、獨立發展,但畢竟也是不得已而為之。加強各板塊間的聯通有利於資源共享與整合,更能促進江寧區經濟的協調發展。區內的快速路網、與城區連接的通道數量、以及橫向運行的地鐵線路,都是江寧區目前的交通短板。


當然,如今江寧區城市建設畢竟不是白紙上作畫,也不能紙上談兵,需要考慮到方方面面的因素。在建設城市交通線的同時,也要找到疏導方法,避免建設過程中的交通癱瘓。


淺 談“散 裝 江 寧”

▲雙龍大道“停車場”


結語:總體來說,我們都是“散裝江寧”的受益者。因為“散”,我們才得以擁有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和選擇機會。古人云:”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 曾經江寧經濟較為落後,現在富裕了,各項考核指標時常全市第一甚至全省第一,可以有更加宏大和長遠的目標。就如張書記所言,江寧需要統籌好“統”和“分”的關係,把優勢完全發揮出來。


“羅馬不是一日建成的”,江寧亦然。強如世界三大都市之一的日本東京,也經歷了幾十年的城市更新與修補。歸根結底,江寧現階段迫切需要的就是四個字——“秩序”與“統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