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我們中國嗎

前幾天,浙江10萬隻鴨子衝上了微博熱搜第一名,雖然事後證實其實是正在和巴基斯坦政府溝通。

這是我們中國嗎


《寧波晚報》報道,該公司確定願意向巴基斯坦捐贈10萬隻鴨子,並經由外交部外事管理司聯繫巴基斯坦駐中國大使館,同時通過農業農村部派駐巴基斯坦的蝗災防治工作組聯繫巴方官員,希望捐贈鴨子幫助進行生物滅蝗,目前正在等待巴基斯坦方回覆。

印巴蝗災因何而起?

作為今年中、高考很有可能出現的一大考點,很有必要說一下——溫暖溼潤是沙蝗繁殖的必要條件,像是中國的蝗災,大部分就分佈在華北的北方季風區。

2018年,兩次颶風襲擊了阿拉伯地區的海岸,這兩次強降雨讓植被大肆生長,併為昆蟲繁殖提供了理想條件。暴雨過後,土壤的頂層6cm處水分蒸發,只要溫度夠,這時候是蝗蟲的最佳繁殖時期。

平均每隻雌性蝗蟲能產150顆卵。在印度,第一次繁殖使數量增加了20倍。最終出現了聳人聽聞的“4000億蝗災。”

這是我們中國嗎


相比於印度,受災更嚴重的是我們的老朋友,印度鄰國巴基斯坦,為抗擊蝗災,它們於2020年1月31日宣佈全國進入緊急狀態,還批准了《抗擊蝗蟲國家行動計劃》。也正是在這種情況下,作為巴基斯坦的友好鄰國,我們提出了送鴨子幫助他們的方案。

鴨子真能治理蝗蟲?

鴨子:說出來你們可能不信,但是我們真的是去“掃蝗”的。提到生物治蝗,大家往往津津樂道於雞鴨吃蝗蟲等辦法。

看上去,這種辦法既有效又有趣。本來是災害的飛蝗,卻成了天上掉下來的免費蛋白質,正好讓雞鴨吃個夠,不但滅了蝗,還發展了養殖業,生產出雞肉鴨肉,簡直讓人合不攏嘴

雞鴨治蝗真的有用嗎?其實鴨子治蝗主要是在蝗蟲起飛前就吃,也就是吃的幼蟲,在它們成長成毒蟲之前就吃掉。一般作為不重要的蝗災中的輔助手段。

2001年,河北草原發生蝗災,導致直接經濟損失三千萬元。為了減少化學藥物對土壤的傷害,河北牧民們養了70萬隻雞,專門應對蝗災。

這些雞從小接受訓練,聽到哨聲就會跟著牧民的拖拉機跑。於是草原上就出現了拖拉機拉著牧雞房在前面慢慢走,“戰鬥雞”跟在拖拉機後面邊溜達邊吃蝗蟲的場景,全軍出擊。

這種方法成本低,雞苗是國家給的,飼料也是現成的,養肥了再一賣,既能有效治蝗,還能產生經濟效益,2000年5月,新疆北部發生特大蝗災,從浙江緊急空運了三萬“鴨子大軍”來到新疆草原,消滅了100萬畝草原上覆蓋的蝗蟲。

“掃蝗”的雞鴨待遇如何?

這是我們中國嗎


這些吃蝗蟲的雞鴨,作為英雄,是什麼待遇呢?

不知道是好事還是壞事——從之前珍珠雞治蝗的案例來看,“治蝗”任務完成後,吃了三個月蝗蟲的珍珠雞們就被送到了屠宰場……

這是我們中國嗎


​知道,蝗蟲可是一種蛋白質含量高達75%的高營養飼料,所以這些珍珠雞們一個個肉質肥美。

所以,如果鴨們真去了巴基斯坦,估計是就地成餐了,畢竟運十萬只鴨苗相對挺容易的,成鴨太大隻就不好運送回來了。

這是我們中國嗎


何況巴基斯坦剛經歷過蝗災,糧食肯定緊缺的,這時候這些鴨鴨也可以是幫助解決糧食危機的功臣。

這是我們中國嗎


鴨鴨那麼可愛,還幫我們治理蝗蟲,怎麼能吃鴨鴨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