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鐵真的是打雷的時候掉下來的嗎?

天鐵”在藏族人們的心中示為神聖之物。“天鐵”的形成一直是個比較神秘的過程、藏民認為天鐵和天珠一樣,都是天上掉下來的東西是神賜予的福祈。密宗教派稱釋之“天鐵”為“來自天上的鐵”意,天鐵的表現形式很多,較普遍的有金剛杵、普巴杵等法器。


天鐵真的是打雷的時候掉下來的嗎?

天鐵真的是打雷的時候掉下來的嗎?

天鐵,在西藏地區藏語稱“託甲”譯為天鐵或雷石、藏族傳統解釋為打雷時降下來的鐵塊,埋藏地下,長期不鏽,呈現各種形色。人們如果找到此類物,可以做護身符用,做祈福避邪之用。在雲南的中甸一帶,藏民叫“打雷”傳說是天神把她對藏民的愛通過雷神放到山上,讓那些勤奮的、善良的、有福氣的藏民拾得,賜福給他們幸福的生活、拾得者帶在身上並代代相傳。


上世紀30年代,意大利著名學者G.圖齊在《西藏考古》中收集有不少託甲,大多是藏族先民用過的金屬飾物。飾物鑄有三角形、圓形、十字形、幾何結構及動物圖案等。各藏區的“天鐵”都帶有其地域風格,形狀各異風格繁多的同時又具有相似的特定宗教內容和傳統宗教風格。天鐵做為神物和飾品對遊牧生活的藏民來說具有精神財富和物質財富的雙面意義。

天鐵真的是打雷的時候掉下來的嗎?

作為法器的金剛杵天鐵,西藏民間傳說形成於蓮花生大士的年代、也就是公元8世紀,離現在有1200多年。有幾種不同的說法:


其一,是在西藏傳記中記載的,在蓮花生大士降生於鄔金國時,雷鐵伴隨著降下、或言蓮師是乘閃電,降落於喜瑪拉雅山藏有天鐵的山峰上。


其二,是蓮花生大師降伏苯教的空中神祇和毒龍後、這些苯教神祇落下化成天鐵守護佛法。在寧瑪派中傳說中,著名的守護普巴杵之一,即是蓮花生大師在流星雨中,騰空將隕石用手捏成不同形狀的。大多藏民相信其二之說法。蓮花生大士打落苯教的惡龍,把親自打造成的天鐵法器賜予並護佑弟子、得到的藏民由家族或師徒代代相傳。


其三,是蓮花生大士使用忿怒法或咒語,從天空降下鐵杵和或使用降術雹降伏苯教神祇,這些落在大地上的神物就化成天鐵。經典也記載著如普巴金剛、忿怒蓮師等也是持天鐵金剛杵或普巴杵為法器。


以上三種說法,天鐵或雷鐵一詞來自蓮花生大士時代,是比較確定的,也是一般常聽到僧人所說的。藏民也把不少非鐵質,而使用特殊銅質打造小型佛教避邪物也稱作“天鐵”,現實中按傳說所說,只有以雷鐵、隕鐵所鑄造物件,才為天鐵的思路不完全成立。

天鐵真的是打雷的時候掉下來的嗎?

天鐵真的是打雷的時候掉下來的嗎?

筆者曾到藏區做過調查,走訪了很多的老人們、對天鐵工藝的形成做了一些瞭解和深入分析。天鐵的質才從對自然學科研究的方向來看,藏區大多分佈於高原地域、藏民拾到天鐵或天鐵質材大多在都高山之上。藏族地區的居民有著對自然的崇拜和敬畏的傳統風俗。


藏區的很多神山都蘊藏著豐富的礦藏,當雷電產生時發出的高溫,快速擊打在某一塊高品位的金屬礦石上,溶燒了那塊品位較高的金屬礦石(產生了熔鍊過程)後形成的金屬結晶體原鐵。藏民們上山勞作時撿到帶回家,加工成不同的有宗教祈福圖案的飾物佩戴。另一種天鐵屬於隕鐵類,是宇宙行星在空中碰撞後掉落到地球上的金屬塊,在通過大氣層墜落時表面形成了自然的劃痕。

天鐵真的是打雷的時候掉下來的嗎?

藏民對天鐵的傳統制作以三種方式為主:


第一,是自然形成,這些以自然浮花紋的隕石、隕鐵為主,這一類極少見,偶爾在一般寺院壇城上或獨修者手中見到。


第二,是以原鐵或隕石鐵,直接削磨或捶打而成,這一類有佛像和法器,能直觀的看到打磨和刻痕。


第三,是鑄造,少數是以脫蠟法鑄造,一般是模子澆灌而成。在許多流通者宣稱為本尊所造的天鐵佛像和法器一般只存在於伏藏庫中,並由取藏者開啟取出使用,此後由弟子和轉世傳承者持有、也並非一般的喇嘛所擁有,流落世面多是複製品,真品偶然可見仁波切或法王在法會上使用。


從造型上講,幾乎西藏各地的各種避邪物或多或少都屬於使用隕鐵或是原鐵所打造、依造型來說,一般可以分成幾類、一,是法器,如普巴杵、金剛杵、彎刀、天杖等。二,是咒語,如蓮師咒、六大明咒、阿彌陀佛咒等。三,是佛像,如金剛手、不動明王、四臂觀音等。四,是吉祥物或是遮避物,如金翅鳥、雪獅、龍、八吉祥、佛塔、寶瓶、蠍子等。其它,如經書扣、嘎屋、九宮八卦、甘露匙、印章、鎧甲、數珠等。一般都是普通銅、鐵所造,有極少數有使用隕鐵或是雷擊石。

天鐵真的是打雷的時候掉下來的嗎?

天鐵和天珠一樣,隨著喜歡的人越來越多,仿製的也越來越多。目前的鑑別方法一般可以分為:


一、質材:隕鐵或是雷鐵,在識別鐵質方面,可以依造其色澤,對比相似的隕石標本、一般的隕石,都含有鎳,如果鎳的量超過10%,或是密度較高,鏽損的現象也較低時就提出疑問。銅質可以根據各年代佛像的合金配比來考證,這是一種鑄造的傳統習慣方式。天鐵鑄造銅質主要用紅銅、紫銅、青銅、黃銅、白銅等。紅銅和紫銅的含銅量最高,一般在90%以上,因表面氧化程度和微量元素的不同會偏紅或偏紫色。青銅屬銅錫合金,並含少量的鉛,其顏色依合金比例有深紅,呈現淡紅或水紅、青、微黃色。黃銅指銅鋅合金,其色有金黃之分,鋅含量愈高,顏色愈淡。白銅指銅鎳合金,並少量鋅,呈灰白色、銀白色等。而少數在十七世紀後的打造的銅質天鐵,會使用近似宣德爐的風磨銅,這種是六至八種金屬,經十二次冶煉而成,一般會表面有寶光,幾乎都不會鏽蝕。不同年代的顏色、比重、細密度和硬度也會因冶煉的方式和技術有所不同,這也是一般在鑑別過程中不能忽視的重點。


二、造形和型制:天鐵的造型主要來自宗教文化圖案,大多是佛像造形的縮影,一般天鐵為了佩戴是不鎏金或是布金的,而造形以簡單為主,在工藝製作的要求上,並不低於佛像、即使是用模子澆鑄,都仍會有手工的刻痕,一般都會把臉部五官做出來,而再以手工做外部和細部的修飾,而有的如咒語片等,為了表達崇敬,幾乎如瑪尼石般都用手工刻出來。


三、鏽:鐵質的以紅色氧化鐵為主,老天鐵質的鏽蝕很少,如有鏽一般都會是堆棧,即氣化後又經使用還原而變黑,所以在天鐵很多是呈黑色,一般人以為沒有鏽蝕對錶層刮除時,會呈現氧化鐵的紅色,內鏽蝕很深,年代太久會很漸漸剝落損耗。目前保存較多的天鐵通常是佩戴或實用的,在人類使用過程中使自然氧化的速度變慢,外表的密度大增,而減少水和氧的入侵、但這對己有鏽的天鐵並沒有太大的作用,而在銅鏽上,氧化銅和硫化銅是黑色、氧化亞銅是紅色(紅斑或紅鏽)、硫酸銅和氫氧化銅是藍色(天藍斑)、而一般常見的綠鏽是氧化銅和二氧化碳形成的碳酸鹽基。同時,合金銅的銅以外元素的多寡會影響其氧化的程度和鏽的色澤。


四、磨損:其實一般常久佩戴或是代代相傳的天鐵,即使千年下來,鏽蝕情形也不多,但是或多或少有磨損的現象。一般人常是以佩戴的孔來論定,其實應要看整體性,一般是以外突的部份先磨損,如果並非穿繩佩戴而是以包裹或放在嘎屋中,洞孔反而不會有明顯磨損,所以在判斷時是要綜合鑑別的。

天鐵真的是打雷的時候掉下來的嗎?

天鐵鑑別已逐漸變得複雜,而這主要是在炒作後,大量鑄模的,加上做舊的手法引用偽造古錢的方式,已日益高明,部份的高仿作品,也使用以前青銅、黃銅的比例,或是將部份殘件銷融重鑄。在傳統鑑別依賴紅、綠鏽、聲音、砂孔氣孔其至是氣味等的同時還要了解最新做舊方法。

天鐵真的是打雷的時候掉下來的嗎?

此介紹目前常見作偽的方式以供參考:


一、復刻版,以真品天鐵或是擦擦(泥塑品)翻模而成,或是直接用擦擦的模子在澆鑄,以後再經手工修飾,一般外表都會比較淺薄和模糊。


二、多次鑄造,並以拉鑄方式,在凝固前,拉制成形,並以二件上焊粘而成,並破缺處再埴上一些土以仿出土。


三、全新的模製,常見於財神、綠度母和金翅鳥,這一類的都偏大片,另一面會較平,且都有夾帶黑色的氧化物。目前沒有看過有人使用成本較高的脫蠟法來鑄造。


四、綠鏽:a.埋入溼土中二三年後取出來;b.將偽造品浸以鹽酸或醋酸再埋入土中半年;c.用膠水或松香調以綠色粉末或是直接使用綠色瓷漆,塗上形成為一種像硬綠的銅鏽;d.在銅上澆水,或放在戶外淋雨一週,再陰乾便綠滿身;e.浸在醋、可樂或加入硫酸銅的溶液中。紅鏽偽造方法有四種:a.用火燒使其紅透,浸入冷水或醋,便帶紅色的鏽;b.用膠水、松香調以紅色粉末或用紅色瓷漆,也能造成紅色硬鏽;c.古銅質偽造的方法用木炭燒之後冷卻,或是用稀鹽酸或稀硫酸浸一二日錢的表面上便發生黑色,再放布中或皮中裹之帶在身上在一年後,色澤漸發光潤,與老件相同,但是目前大多以慢速布輪打磨即可。


五、為偽造藏人佩帶,多會在其外塗上廢植物油或牛油,包裹皮或布,埋入土中數月後取出,或是用油炸過,再加熱,使其外表有一點黏膩,擬似長年塗抹酥油。或是布輪、拉繩製造外表或洞孔磨損的現象。以上作偽方式是目前市場上可見的,其實都是速成提高價值,仔細分辨,歷史的痕跡和速成法,仍是有不同之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