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城《遠和近》詩歌賞析

《遠和近》

一會兒看我

一會兒看雲

我覺得

你看我時很遠

你看雲時很近

這首詩歌僅兩節六行24個字,看似描述著愛情中忽遠忽近飄渺的距離,我卻讀到了另一份迷離的感傷,清澈的追求,染上了幻夢色彩的純真。表達戀情,實際蘊意單純又複雜。


顧城《遠和近》詩歌賞析

詩人顧城 朦朧詩代表人物之一


意象解讀:你、我、雲


此詩有三個意象,你、我、雲。


1.你與我

很明顯,你,是我視線中的個體,我專注於你,我的內心活動以你為中心,你展示的,是你的自由自在的世界,如此天然,如此飄忽,而“我”關注你的一舉一動,你存在於我的內心感受,我對你的世界是在乎的,我的世界是由你構成的。這裡可以讀出詩人對“你”的依戀與嚮往。


2.雲

你一會兒看我,一會兒看雲,而我在看你,你所看的雲,恍若隔離塵囂,

象徵著一種超脫純然無憂無慮的志趣,而除卻“雲”,你看“我”,這能體現“你”與“我”之間虛玄、躲閃、又密切的關係。你在雲中,我的心靈渴望接近你,因為雲這個意象,使你與我的距離閃爍又模糊。但這並不難體會到雲中的詩人,與“你”,似遠似近的餘韻。


物理距離與心靈距離


客觀角度來說,此詩造成兩種距離悖反

你與雲應是天涯之隔,我與你不過咫尺,我卻覺得你看雲時近,看我時遠,這種逆差帶來無限的想象空間與藝術效果,整個意象的場景設計似乎遼闊無際,透明的色感讓下節的詩境妙不可言。我與你近,近在物理距離,我與你遠,遠在心靈距離,我遠遠地注視著你,你神秘莫測,捉摸不透,我與你之間,像有一道無形的鴻溝。(“一會兒”“一會兒”呈現'越來越"的態勢)。

這首詩中,我們不妨把我假想為“肉”,把你假想為“靈”,世俗中我顛沛讓純淨的“靈”愈漸遠去,然而我的本心並不甘於墮俗,因此我凝望著你,注視著你,你一會看我,像是某種期待,像是某種關懷,你一會看雲,那是你最終的羈絆,或是說一種美好的嚮往。

“我”象徵真切的現實生活,“你”代表著我內心深處,精神世界中的幻想——追求。你離我遠,離雲近,我卻失望而無奈了,這種無奈是矛盾的,正如現實生活與夢幻是矛盾的,詩人在矛盾中一會兒快樂無比,一會兒痛苦不堪,詩人對現實心存不滿,認為美好的都在遠處,但卻無法逃離內心的純淨靈園。物質與精神的衝突,天涯咫尺的衝突,時時存在,未受任何世俗汙染,自由,高尚似乎無一例外是所有詩人的理想境界。生命的願望是永恆存在的,對立也是亙古不變的。

意象美,錯覺美,直覺美


此詩,從美學原理看,體現了三種美:


1.遠和近的意境——美在意象


朱光潛說:“美感的世界純粹是意象世界。”宗白華說:“主觀的生命情調與客觀的自然景象交融互滲,成就一個鳶飛魚躍,活潑玲瓏,淵然而深的靈境。”你有時看我,有時看雲,簡白的幾個字,便達成了一種意境,一個故事,給人以曠遠的想象。顧城予人生與此詩此境之中,耐人尋味,淵深寧靜


2.遠和近——距離與空間的錯覺美

“遠”“近”是物理距離概念,是客觀存在,有科學的衡量標準,但在情感作用下產生的心理距離卻不同,“遠”可以變“近”“近”可以變“遠”,

你一會看我,一會看雲,我覺得你看我時很“遠”,你看雲時很“近”。

“遠”可以變“近”,“近”可以變“遠”,詩中用“你”、“我”、“雲”心理距離的變換,

曲折地反映了人與人之間的隔閡、戒備以及詩人對和諧、融洽的理想人際關係的嚮往、追求。詩人顧城在瞬間產生的錯覺中悟出一種深意。


3.直覺美:天人合一


美感不是認識,而是體驗,美感是“天人合一”。

美感不是通過思維去把握外物或實體的本質與規律,以求得理性的“真”,而是與生命、與人生緊密相聯的直接的經驗,它是瞬間的直覺,在瞬間的直覺中創造一個意象世界,從而顯現(照亮) 一個本然的生活世界。這是存在的“真”。

顧城短短几句的詩便以極精微的力度把握了這瞬的“真”,顧城被稱為唯靈主義詩人,唯靈,意味著善於與敏感的知覺感受相融,將稍縱即逝的直覺以絕妙的詩歌天賦定格為幾行無可挑剔的文字。你有時看我,有時看雲,我覺得,這個“我覺得”其實就是作者與萬物融合相通產生的直覺與心靈體驗

,從而達到那一刻的真實,當然也與其人生的本然緊密相連,這便是美,妙手偶得之。

這委實是一首意蘊朦朧的詩,但從愛情中我們可以窺見詩人的內心情操,以及他的終生追求與遺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