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兩家連續15年遠程辦公的企業身上,得出在家高效辦公的3個策略

疫情下,全國人民過了一個不一樣的春節假期。隨之而來的是2月10日之後的復工潮,全國各地轟轟烈烈的開啟線上辦公,當天導致包括釘釘、企業微信、華為WeLink、飛書等在內的在線辦公軟件先後崩潰,在不斷擴容幾天後,才逐步抗住了這波在線辦公的大潮。

一場疫情,讓遠程辦公這一模式,短短半個月內普及了國內的大部分企業,然而大部分企業顯然沒有提前準別好,來應對員工在家辦公所面臨的工作、溝通、管理、考核、心理等各方面的問題。

慶幸的是,在這方面,國外有兩家著名的遠程辦公的公司automattic和Basecamp,他們的案例非常值得學習和借鑑。再結合自己在國內互聯網公司的遠程辦公經驗,給大家分享,真正的遠程辦公是什麼,在家辦公的優缺點分析,以及在當下如何解決在家辦公的問題,提高工作效率。

一、遠程辦公模式是什麼

我們先來看automattic和Basecamp的模式是怎樣的,以及他們的核心是什麼。


1.automattic遠程辦公模式

Automattic成立於2005年,其最出名的產品有兩個,分別是個人開源博客系統WordPress和輕博客網站Tumblr。公司成立15年,估值30億美金,員工1100人,分佈在全球75個國家,並且沒有一個辦公室。

公司會為員工創造最好的遠程辦公條件:比如給員工購買舒適的桌椅、購買最新的蘋果設備,如果你在咖啡廳或共享辦公室,公司也會提高足夠的報銷額度。

公司提供了便捷的工具,比如自主開發的交流協作工具 P2、視頻會議軟件 Zoom、團隊協作工具Slack、設計與協作軟件Mural等工具。

公司的工作以結果導向,公司內不存在上下級關係,所有人依靠項目組來進行,這點類似日本稻盛和夫提出的阿米巴工作小組,小組可以自由發展,自由重組,以結果說話。

公司的全透明機制

,創始人Matt Mullenweg認為,這種模式成功的核心在於公司扁平的管理架構和 100% 的透明度。與工作有關的所有內容,包括聊天記錄、文件、日程安排等所有信息都是全公司可見,真正實現了信息全透明。

2.Basecamp遠程辦公模式

瞭解了Automattic,我們再來看Basecamp的模式,它是一家典型的小公司,全公司有來自世界各地的40名不到的員工,他們的產品就是一款遠程協作辦公產品,而他們全公司不遺餘力的通過自己的實踐告訴客戶,產品的實用性。真正做到了自己用的好的產品,才賣給客戶。

基於他們自己公司用遠程辦公產品的實踐經驗,Basecamp的創始團隊,還專門寫了一本遠程辦公指南的書《重來2:更為簡單高效的遠程工作方式》(英文名:remote)。

書中則有一個響亮的觀點是:“遠程工作並非壞事,而是未來的基本操作。”

那麼他們遠程辦公的核心是什麼?答案是共享和界限。共享一切信息,這一點跟automattic公司的透明機制一樣。

第二點界限是指需要區分時間、空間、生活和工作之間的界限。當你沒辦法區分清楚的時候,你就會成為遠程辦公工具的奴隸,被工作束縛。

3.小結

通過上述2家公司遠程辦公的案例,我們不難發現,遠程辦公不僅僅只是讓員工在家處理工作這麼簡單,它是對現存的公司管理體系和辦公模式的創新和突破。


從兩家連續15年遠程辦公的企業身上,得出在家高效辦公的3個策略

在家辦公場景


二、遠程辦公的優劣勢分析

遠程辦公在國內其實早就存在,只是以前大家並不關注這一方面。拿我們公司舉例,公司的設計工作很多都是找外包設計師,所有溝通和設計交付都是線上進行,但這一點也沒有影響我們的工作進展。

除此之外,尤其是中小公司,在你沒有意識到的情況下,你所在的公司也可能早就實行遠程辦公模式了。比如外聘的律師、會計、人力資源等工作,不都是通過遠程辦公的嗎?沒有這些外部人員的遠程協助,你的公司可能連基本的保障都沒有。

1.哪些行業適合遠程辦公

為什麼設計、會計、法律、人力資源等工作通過遠程辦公,沒有人會覺得它靠不住、風險大。而一旦把這個範圍開放到更多的崗位,老闆們就會覺得不靠譜,肯定不行。

很多老闆可能會脫口而出,這對我們的規模或行業不適用,大公司都不這麼幹,我們為什麼要這麼幹?

《remote》一書中輕鬆解答了這兩個問題。

《remote》提到可以利用遠程辦公方式的14個行業包括:會計、廣告、諮詢、客戶服務、設計、電影製作、金融服務、政府機構、硬件、保險、法務、營銷、招聘、軟件。

不同規模、不同行業的公司舉例:

員工人數超出10000的公司:AT&T(電信行業)、麥肯錫(諮詢業)、英特爾/思科(科技行業)、安泰(保險業)、德勤(會計行業)、英國匯豐銀行(金融業)、聯合利華(消費品行業)等。

員工人數在1000~10000的公司:梅賽德斯–奔馳美國分公司(汽車行業)、為美國而教(教育行業)、夢工廠(電影行業)、美國教育部(政府部門)、維珍大西洋航空(航空業)等。

員工不到1000人的公司

:GitHub(軟件行業)、Automattic(網站開發)、MWW(公關行業)、TextMaster(翻譯&文案)、Fotolia(股票)、ProofBranding(品牌推廣與設計)。

你看,上面提到的行業有很多,而且在美國一些耳熟能詳的公司,甚至連有的政府部門都已經實施遠程辦公這一模式。

由此可見,遠程辦公一直存在我們身邊,只是之前所有人都習慣於去公司辦公,而忽視了它的存在和價值。

2.遠程辦公有什麼優勢

那麼遠程辦公有什麼優勢呢?

首先是時間多了:這一點很好理解,意味著你再也不用把人生浪費在每天來回的路上,因為通勤,你可能放棄了健身、錯了陪孩子的時間,甚至累到沒有力氣跟你的另一半談心……這張清單還可以列得很長很長。沒有一個人喜歡早高峰時候的地鐵、公交,研究結果表明,通勤令人長胖、壓力增大、心情變糟。

通過遠程辦公,這些時間全部還給你了

其次是干擾少了:在公司裡,你的工作隨時有可能被打斷,任何人都有可能過來打斷你的工作,把你的完整工作時間拆的七零八碎。我們都知道,想要完成一項高價值的工作,需要有一段不被打擾的靜心的工作時段。為什麼很多人在辦公室戴上耳機,就是試圖用音樂打造一個白噪音的環境。

在家辦公,或許電視會影響你,家人會打擾你。但重點是:這些干擾是你能夠控制的。它們是被動的,你只要約定好規則,在你的地盤,可以完全只屬於你一個人。

最後可以省錢省心遠程工作並不是主要為了省錢。可是誰又能拒絕省錢呢?公司節省了辦公空間、辦公耗材,員工節省了交通開支。拿IBM舉例,自1995年以來,藉助遠程工作的方式,把削減的辦公室售出,把空置的租借物業轉租出去,收入超過10億美元。

對於個人來說,有車一族每月節省幾百元的油錢,對坐公共交通的人來說雖然省錢不多,但是擠公交擠地鐵的痛苦將隨之不復存在

3.遠程辦公有什麼缺點

任何事都沒有十全十美,遠程辦公同樣也存在以下的缺點。

①溝通問題:原本可能只需要一轉身問一句就可以得到答案的問題,現在需要通過通訊工具,並且不知道對方何時回覆。原本拉幾個人開會馬上解決問題,現在需要通過call的方式,等待對方進來。原本一次就講清楚的幾句話,現在需要不斷重複,聽得到嗎,聽得清楚嗎,在不在?

②效率問題

:在家容易不斷被家人、孩子打擾,一邊工作還得一邊應付家人;在家早上睡了一個懶覺,突然感覺像週末,遲遲無法進入工作狀態;工作了一會兒,突然想喝杯咖啡,就起身離開,遲遲不再返回等等,不管是干擾還是誘惑,都大大降低了你的工作效率。

③管理問題:中層管理者看不到員工,感覺不到自己的價值,老闆覺得員工在家都會偷懶。遠程管理,因公司的信息數字化、項目管理缺失等原因,讓管理者有一種看不見、管不著的無力感。

除了上述核心問題,當然還有很多其他的,再此並不一一舉例,這麼看來,在家辦公雖然好處多多,但是問題也是一大堆。

任何一種新的模式,都是從各種問題中誕生,也正因此,才體現了創新和突破的價值。下面我們就結合上述兩家公司的經驗和我個人的經驗總結,通過定機制,定方法,定人心三個方面,給出解決方案。


從兩家連續15年遠程辦公的企業身上,得出在家高效辦公的3個策略

遠程協作


三、在家如何高效工作

1.定機制:決定怎麼工作

在辦公室的時候,公司有一套大家都熟悉工作制度,因此才能保證工作井井有條。而當所有人在家辦公,原來熟悉的制度不復存在,就需要建立一套在家適用的辦公制度。

①時間機制:首先是時間的規定,需要清楚界定工作時間和休息時間段。不能我在工作,你在休息,這樣就無法進行同步的協同工作。可以通過上班和下班的線上打卡,給所有人一種時間上的界定。時間可以設定跟原來差不多,比如上午9到12點,午休一個半小時,下午五個小時工作時間。

②信息公開機制:統一每週的工作目標,並且拆分到每人每天具體的任務。每個人及時同步當日的進展和結果。所有協同所需的辦公資料文件,統一放在指定網盤或協同工具中。通過工作目標、計劃、執行、反饋等階段的數據化,降低信息獲取成本。

③溝通機制:明確不同場景的溝通方式,比如工作信息15分鐘內回覆,如果超時未回,允許電話或語音跟進。比如視頻會議,需提前準備重點,會上簡潔表達,控制開會時間。比如問題反饋,優先局部1-2人反饋,無法解決再放大到小團隊,逐步向上放大。儘量多的給到各種場景的溝通規則,確保最低參與度的高效溝通。

④彙報機制:用日報形式,把工作進展每日秀出來。讓所有人知道,大家都在一起努力。心理學研究表明,每個人都會本能的產生不想讓團隊失望的想法,所以當你都把目標和結果擺出來的時候,會自然的形成一種心理上的約束力。畢竟誰也不想寫著今天玩了一天的遊戲,看了一天的電視劇。在家辦公,工作成果是衡量結果好壞的最根本標準。

小結:沒有規矩不成方圓,這些規則,就構成了所有人統一的最基本的在家辦公的認知和執行動作。


從兩家連續15年遠程辦公的企業身上,得出在家高效辦公的3個策略

定機制


2.定方法:怎樣高效工作

基於統一的制度,那些接下來就是每個人的自我管理問題,如何讓自己工作的更有效率。

①時間分配:在家工作讓人有了更多的自由度和靈活性,但同時也缺少了清晰的界限和規律。因此需要我們重新建立對時間的分配。

你可以把每天的時間分為幾個階段。比如上午跟團隊同步今日工作計劃,處理自己最核心的當日工作。下午專門處理協同工作,強度不大的事項以及跟同事放鬆聊天。

總之就是把一天分成幾個時段,分別處理核心工作、協同、交流、休息、鍛鍊、陪伴家人等。

②保持專注:在家的誘惑非常多,你可以隨時停下工作刷會兒手機,玩一盤遊戲,去逗下孩子或者做點家務。當你進入劃好的時間段時,可以開啟一個番茄鍾,在番茄鍾內,禁止分心做其他事。等一個番茄鍾結束後,可以有一個休息時間,之後再次執行下一個番茄鍾。

③建立儀式感:在家辦公需要你建立起著裝儀式和場地儀式。著裝儀式需要你脫下睡衣,換成日常出門穿的衣服。這樣可以傳遞給身體和大腦一個信號,約束自己進入工作狀態。

場地儀式就是要跟家人溝通好自己的工作時間和工作區域,在工作時間內,你可以把門鎖上,儘量避免家人進入你的工作區域打擾你。同時你可以用不同的房間來切換狀態,把工作都就在一個房間,在其它地方則不做任何工作,區分工作區和休閒區。

④社交放鬆:人天生就是群居動物,把一個人長時間關在一個房間,即便不發瘋,工作效率也必然不高。

在網絡上,可以建立一個灌水聊天群,這個群的主要目的是灌水和吐槽。你可以在裡面吹牛閒扯,發表情包鬥圖,讓所有人在這裡放鬆。在家裡,你可以跟配偶聊天、跟孩子玩耍、跟家人互動來放鬆自己。

小結:在家辦公是對每個人自我管理能力的挑戰,如果你能夠通過上述方法克服這些問題,那麼你的自我管理能力將得到很大的提升。


從兩家連續15年遠程辦公的企業身上,得出在家高效辦公的3個策略

定方法


3.定人心:怎樣持續高效

在家辦公也許會持續1-2個月,因此我們也要做好打持久戰的準備。如何持續讓每個人在家有足夠的動力來保持高效?答案就一群有意思的人一起做有意義的事情。

①做喜歡的事情:

《remote》提到,想要激發出員工的動力,唯一靠得住的辦法就是鼓勵他們從事自己喜歡的、在乎的事情。

美國著名趨勢家丹尼爾·平克在《驅動力》一書中提出,人主要有3大驅動力,分別是生物性驅動力、來自外在的驅動力和來自內在的驅動力。

傳統公司往往以第二驅動力為核心,即通過績效獎懲來驅動,而Basecamp則是以刺激員工的第三驅動力為主,就是讓每個人做喜歡的事情。用項目制的方式,讓員工成為各自工作的最高負責人,從而達到調動每個人的內在驅動力,才能讓每個人都主動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②和有意思的人一起當你有一群志同道合的小夥伴共事,就會形成歸屬感,比如暑假放久了,學生都盼著回學校和同學分享自己的假期生活,在家久了,職場人都盼望早點回公司,見見熟悉的同事和工位。

在家辦公也需要製造出歸屬感,比如打開視頻,來一場視頻聊天,展示自己的家和f4髮型。來一場隔空的舉杯慶祝項目上線,或者來一場線上K歌等等。歸屬感的重點不是做什麼,而是大家在一起做一件事。

小結:一個人的堅持很難,一群人的堅持才能走的更遠更有意義。


從兩家連續15年遠程辦公的企業身上,得出在家高效辦公的3個策略

定人心


四、總結

前Automattic員工scott berkun把他在Automattic的工作經驗總結成了一本書,名為《The Year Without Pants - WordPress.com and the Future of Work》。

書中提到:目前大部分公司的管理模式,來自於上世紀由大型財閥主導創立的商學院,這套管理體系主要服務於製造業、銀行業等傳統行業。主要特點是以職業經理人為中心,涉及到工作大多是重複性的勞動。而由於慣性,這套管理體系從製造業時代被沿襲到了互聯網時代,但是逐漸體現出了它的缺陷和對知識經濟時代的不適應性。

從工業時代到互聯網時代,再到數字經濟時代,企業需要一種更新,更有創造力的管理方式和辦公方式。而這一次疫情的影響,讓所有人提前接觸了一種可能是未來最基礎的辦公模式。

同時也讓我們看到,公司和個人在這種新的模式下存在的問題。遠程辦公只是表象,在這之下,我們的管理、溝通、自我管理等能力才是立根之本。不管對個人還是公司,提升能力突破自我,不斷創新才是生存發展之道。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