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修建宮殿皇木採辦,造成武陵山腹地土司地區楠木資源幾近枯竭

長歌君按

明代修建宮殿皇木採辦,造成武陵山腹地土司地區楠木資源幾近枯竭

北京故宮始建於明成祖永樂四年(公元1406年)

明代把修建宮殿的皇木採辦作為“採造之事”中“最巨且難”的浩繁工程,屬木政管理。對於修建宮殿的木材有著特別的要求,宮殿純用楠木,門樓主用楠木,間用杉木。

明代修建宮殿皇木採辦,造成武陵山腹地土司地區楠木資源幾近枯竭

故宮楠木柱

採木之役,自成祖繕治北京宮殿始。……(萬曆年間)三殿工興,採楠木於湖廣、四川、貴州。——《明史·食貨志》

明代由於華北木材資源枯竭,特別是修建宮殿的楠木資源缺少,皇木採辦工程南移至四川、湖廣、貴州等地,特別是地處武陵山腹地的湘西、鄂西南、渝東南、黔東等土司地區開始成為皇木採辦的重要區域。明代在武陵山腹地長達幾百年的採木活動中,不僅造成了該地區楠木資源幾近枯竭,還嚴重破壞了該地的自然生態環境。

長歌君探

一、楠木為何成為明代皇家宮殿建造的主要材料

明代修建宮殿皇木採辦,造成武陵山腹地土司地區楠木資源幾近枯竭

楠木

楠木屬樟科,常綠喬木,是我國特有的珍貴用材樹種。古代楠長寫為柟,民間多用赤楩、交讓木通稱各種楠樹。

明代修建宮殿皇木採辦,造成武陵山腹地土司地區楠木資源幾近枯竭

金絲楠木

力堅理細……近日吳中器具皆用之,此名香楠。又一種名鬥柏楠,亦名豆瓣楠,剖削而水磨之,片片花紋,美者如畫,其香特甚……又一種名癭木,遍地皆花,如織綿然,多圓紋,濃淡可挹,香又過之。——《廣志繹》

在晉唐時期,楠木就因其木質優良成為造船的重要原料。到了明代,楠木因其樹幹挺拔、筆直,上下一般大小,加上氣味芬芳,經久耐用,便成為了皇家宮殿建材的首選,被大量用於宮殿寺廟的棟樑、立柱等關鍵部位。

明代修建宮殿皇木採辦,造成武陵山腹地土司地區楠木資源幾近枯竭

故宮太和殿中的柱子為神木(圍長為五尺以上)所造

明代對於修建宮殿的木材有著特別的要求,楠木被選為修建宮殿和門樓的主要木料。在採辦過程中還規定了木材的等級,按長短及圍長決定,圍長一尺以上為六等,二尺以上為五等,四尺以上為頭等,五尺以上為神木。特別是皇家宮殿的梁、棟的木材要求周圍一丈三四尺左右。

今獨材木為難,蓋巨木產自湖廣、四川窮崖絕壑,人跡罕至之地。斧斤伐之,凡幾轉歷,而後可達水次,又溯江萬里而後達京師,水陸運轉歲月難計。——嘉靖時期禮部尚書嚴嵩上陳奏摺

修建宮殿的上等楠木,這類樹多產於深山老林,無論砍伐還是運輸,都非常困難。一是採木這種大役,時間漫長,少則數年,多則十數年,動員人員眾多,涉及到斧手、石匠、鐵匠、拽運夫、水手各種人夫和各種官員調度,民夫動輒十數萬人,而且採伐過程中死傷不絕,當時民謠稱伐木者“入山一千,出山五百”。二是運輸艱難,在明代交通工具有限的情況下,如湖廣採辦的皇木運到京城,運輸一批木材就要水陸運輸不斷轉換,很多時候要歷時數年才完成運輸任務。

二、明代何時赴武陵山腹地土司地區採辦皇木

明代修建宮殿皇木採辦,造成武陵山腹地土司地區楠木資源幾近枯竭

武陵山主峰:梵淨山

採木之役,自成祖繕治北京宮殿始。永樂四年,遣尚書宋禮如四川,侍郎古樸如江西,師逵、金純如湖廣,副都御使劉觀如浙江,僉都御史史仲成如山西。……(師逵)以十萬眾入山闢道路,召商賈,軍役得貿易,事以辦——《明史·列傳第三十八》

明代自明太祖朱元璋開始,大規模採辦皇木用於南京、鳳陽等地宮殿、陵寢的建築。但赴武陵山腹地土司地區採辦皇木,得從明成祖朱棣大規模修建北京宮殿開始。

由於北京宮殿修建所需木材量大,且明代皇宮火災頻繁,有明一代,修繕不止,赴南方武陵山腹地土司地區等地採木不絕。據統計,明代從永樂四年開始至崇禎年間,共計進行了二十餘次大的皇木採辦,其中嘉靖和萬曆兩朝最多。

明代修建宮殿皇木採辦,造成武陵山腹地土司地區楠木資源幾近枯竭

明代皇宮大火頻繁

壹丈者,原派陸拾肆根已,未出舊有柒拾壹根,今天則再派叄拾根。玖尺者,原派柒拾陸根已,未出舊有玖拾零三根,今則再派叄拾伍根,務令倍出常數之外,足被採擇。——《卯洞集》

嘉靖二十年(公元1541年),夏四月初五,仁廟忽然起火,燒燬了太祖昭穆群廟,只有獻廟獨存。火災後朝廷派遣工部侍郎潘鑑、副都御史戴金於湖廣、四川採辦大木。派辰州同知徐珊深入到湖廣卯洞一代督促採木兩年,留下的《卯洞集》可窺其採木情況。

皇木槽在縣西一百八十里,崇禎時,工部差官何金枝在此採辦皇木鑿山開道,木由此下河。——《利川縣誌》

朝廷到南方武陵山腹地土司地區一直持續到明末崇禎年間,清代同治年間《利川縣治》中就有關於這方面的記錄。

三、明代在武陵山腹地土司地區採辦皇木有何種形式

明代大木的採辦主要用三種形式,即官方直接採木、商人採木和土司進獻大木。官方直接採木是主要形式,商人採木是輔助形式,土司獻木屬於點綴補充。

故恭建工之役,既總以部院,又申以臺省,百凡執事,分佈基列,上下網維,統體周密。——《卯洞集》

官方的直接採木,官員是核心力量,為了完成採木工程,明廷通過指定採木大臣,督促地方採木,負責採木的大臣一般署工部官員銜,品級較高,他們接受任務後,需要翻山越嶺親歷採木一線,同時需要地方的官員緊密配合。從徐珊的《卯洞集》一書中,可閱出參與採木的官員除欽差督木右參議蔣芝、工部督木郎中王之臣、欽差總督川湖貴州大木右都御史潘鑑之外,還有省祭胡鏞、指揮高節、荊州守備孫賢、酉永守備陶戩、巡檢範嶽以及陰陽官鄧惠等參與。

明代修建宮殿皇木採辦,造成武陵山腹地土司地區楠木資源幾近枯竭

明代伐木主要工具:斧頭和鋸子

凡木商運到木植,部例會估給價。——《兩宮鼎建記》

及新報採買過頭、貳號大木若干根,已經分商人入山興工。——《論木政劄子》

隨著採木規模的擴大,官辦採木的弊端日益突出,為了補救官辦採木的不足,明廷又開始了商辦採木。商辦採木先由商人從官府領取一定的經費,然後招募人力採木,待木商將木運到後,再給剩餘的資金。商辦採木,提高了採木的效率,分擔了朝廷的負擔,徐珊在《論木政劄子》中的記載可見木商在明代採辦皇木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明代修建宮殿皇木採辦,造成武陵山腹地土司地區楠木資源幾近枯竭

伐木場景

正德八年,酉陽土司冉元獻大木二十;正德十年,永順土司彭明輔獻楠木三十根,次者二百根;正德十三年,永順土司彭世麒獻大楠木四百七十根;同年彭世麒之子彭明輔又獻大木備建宮室。——《明史》(卷三百一十)

除了官方直接採木和商人採木以外,明代還有土司獻木的形式。在正德、嘉靖、萬曆三朝時,《明史》中都有關於土司貢木的記載。土司貢木多半是明廷的無本買賣,但也有部分土司貢木得到少量的獎賞,如正德十三年彭世麒獻木後,明廷詔彭世麒升都指揮使,賞蟒衣三襲。建造宮殿急需木材的時候,明廷甚至允許土司通過獻木可以免罪,以此激發土司獻木的熱情。

四、明代在武陵山腹地土司地區採辦皇木有哪些環節

明代在武陵山腹地土司地區採辦皇木,有一套完整的體系,主要分為勘察、採伐、運轉、運解交收和儲備五個環節。

明代修建宮殿皇木採辦,造成武陵山腹地土司地區楠木資源幾近枯竭

明代採木官勘察

採木之官,風餐露宿,日夕山中,或至一年半歲。——《廣志繹·江南諸省》

至明代,巨大的楠木已經較為稀少,明代在武陵山腹地土司地區採辦皇木的採木官員需要實地勘察,首先深入深山野林之中去尋找大木,同時需要當地土人作為嚮導。大木往往生長在道路不通、十分偏遠的深山大壑之中,不是熟悉當地環境、吃苦耐勞的土人,很難發現巨型楠木。

明代修建宮殿皇木採辦,造成武陵山腹地土司地區楠木資源幾近枯竭

採辦皇木的斧手可謂高級技工

找到合乎尺寸的大木後,接下來就是組織人力砍伐,即採伐環節。由於採伐的技術要求極高,因此要配置專業的斧手和斧頭工具。採伐時,必須先由架工用木搭成平臺,使斧手有施展技術的餘地,砍伐時還要有纜繩系在楠木傾倒的反方向,這樣才能使楠木不會轟然倒地造成損傷,楠木倒地後,還要由斧手在大木合適位置“穿鼻”,以利於繫纜拖運。

早起諸山夫齊至,乃舉號集,眾木巨甚,用六纜,經數百人挽之不上。旁置二車,斜絞。複用丈圍上大木,從後撞之。——《卯洞集》

採伐楠木成功後,接下來需要的是轉運,這是整個採木中最為困難的環節,轉運分為兩道程序,一是由砍伐地點拽運到小溪處,當時叫“點水”;二是由小溪搬運到大江大河處。單看“點水”,路程長則百里,短則數里,不論里程長短都極端困難,由於供建築宮殿採伐的楠木大多龐大、笨重,而且位於高山大壑之中,別說搬運巨木,即使徒步穿越,也令人望而生畏,其難度可想而知。

明代修建宮殿皇木採辦,造成武陵山腹地土司地區楠木資源幾近枯竭

明代皇木轉運多用水路運輸

大木以洩運或扎筏運到大江大河後,交給督木道驗收,便開始從長江等水路運轉至京師,這一過程叫運解交收。由於武陵山腹地土司地區離京師遙遠,採辦皇木光水運時間就需要長達一年左右。

大木運送到京師以後,一般集中放置於京師的大木廠和神木廠。據《大明會典》記載,神木廠設在崇文門外,大木廠設在朝陽門外,明嘉靖年間又設立張家灣木廠,這些都是儲存明代採辦皇木的地方。

五、明代大規模採辦皇木對武陵山腹地土司地區有何影響

明代修建宮殿皇木採辦,造成武陵山腹地土司地區楠木資源幾近枯竭

皇木採辦造成的破壞不僅僅是楠木資源的枯竭

求巨木於溪壑告絕之時,則緣木求魚,必不可得矣。——《卯洞集》

明代的皇木採辦,由於數量極大而且沒有節制,對武陵山腹地土司地區的森林資源造成極大的破壞,特別是造成該地楠木資源幾近枯竭。甚至可以說皇木採辦是對中國南方地區楠木資源的一次卷地式的掃蕩,使得原來分佈甚廣而成林面積較大的楠木資源開始枯竭。同時在尋找、砍伐和搬運大木過程中,也造成了其他樹木被砍伐,消耗其他樹木和植物,而木材轉運過程中,更有木材損傷、流失等現象發生。總而言之,明代的皇木採辦對武陵山腹地土司地區的生態資源的損毀無異於一場浩劫。

明代修建宮殿皇木採辦,造成武陵山腹地土司地區楠木資源幾近枯竭

土司為爭奪楠木而互相仇殺

(嘉靖)二十一年,酉陽與永順以採木仇殺,保靖又煽惑其間,大為地方患。——《明史·湖廣土司傳》

除此之外,由於皇木採辦,土司獻木會給土司家族帶來榮譽,武陵山腹地的土司為了爭奪楠木互相仇殺,造成地方局勢不穩。

大規模長時間的皇木採辦,還耗費了明朝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特別是在明中後期宮殿採造繁密的情況下,明廷財政入不敷出,於是開始把皇木採辦負擔轉嫁到地方政府,加重了勞動人民的負擔,引起一系列連鎖反應,造成社會動盪,成為了明代走向衰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長歌君觀

明代修建宮殿皇木採辦,造成武陵山腹地土司地區楠木資源幾近枯竭

皇宮的雕樑畫棟、金碧輝煌是有代價的

明代修建宮殿皇木採辦,不僅造成武陵山腹地土司地區楠木資源幾近枯竭,嚴重破壞了該地的自然生態;而且還造成該區域土司相互爭鬥仇殺,造成地方局勢不穩。同時耗費了明朝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加重了勞動人民的負擔,引起一系列連鎖反應,造成明朝後期社會動盪。

明代修建宮殿皇木採辦,造成武陵山腹地土司地區楠木資源幾近枯竭

但願武陵山脈青色長存

到了清代,武陵山腹地雖有不少地方仍有楠木,但幾無大楠木,已經不適合大規模採伐,武陵山腹地土司地區的皇木採伐基本停止。現在武陵山腹地的楠木資源更少,許多叫楠木溝、楠木園、楠木坪的地方,事實上已無楠木,只留下古色古香的地名讓我們徒留感嘆,抒發思古之幽情。

1. 張廷玉等,明史[Z]北京:中華書局,1980年.

2. 徐珊(著);譚慶虎,田赤(校注),卯洞集[M]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2011年1月.

3. 王士性,廣志繹 [M]北京:中華書局,1997年11月.

文中圖片來源於網絡,感謝圖片製作者的辛勤付出,若有侵權,請聯繫長歌君刪除

明代修建宮殿皇木採辦,造成武陵山腹地土司地區楠木資源幾近枯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