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爱一个会做饭的人,感受人间暖心的温情

在每个人的心里,都会住着一个无可复制的饭局。

大半夜里,你发朋友圈:“饿了!”。

有调侃的,有点赞的,有劝你赶紧睡的,梦里啥都有的!

要是有人回复道:“走吧,出去吃点”。

你心里是不是突然间就会觉得有点暖。

唯独有人说:“我开火给你煮碗馄饨。”一瞬间,你就感觉自己是全世界最幸福的人。

去爱一个会做饭的人,感受人间暖心的温情

厨房冷冷清清,日子就冷清;

厨房热热乎乎,日子才红火。

那些愿意为了煲一锅鱼塘等几个小时,为一锅猪蹄等半个下午的,都是不怕麻烦的人。他们守着补点外卖的倔强,作为对精致生活的小小信仰。

熬夜加班第二天,饿到实在不行的我点了外卖,结果外卖把东西送错了。

看着那份完全陌生的外卖饭,我既没有发起退货,也没有给差评和投诉,委屈流着泪吃完了。

从那天那次,我下定了决心从此再也不点外卖了。

每天早起半个小时来做吃的,同事们都很费解。

为了一个外卖置气,自己那么费事,至于这样吗?

其实只有我自己知道,不是置气,那是争气。

是我暗自下定决心好好生活,再也不会拿生命去换金钱了。

每次只要加班超过10点钟,我一定会回家煮一锅粥。

这是我爸的信仰,他说过了9点钟只能喝粥,养身。

煮得有点多些,第二天还能带去公司。

同事们管这叫“寒酸料理”,但是都很喜欢,抢着喝。

我住的地方很小,没有厨房,没法炒菜。

为此,我买了大大小小4个炖锅和电饭煲。

虽然经常加班,但是嘴上不亏,身体也一直没出毛病。

外卖吃多了终会腻,口味再多样,都不如一碗饭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安定感。

去爱一个会做饭的人,感受人间暖心的温情

“一个人如果在一个地方不买锅,他就定不下来。”

25岁之前我不理解这句话,25岁以后,我总讲给别人听。

曾经我也吃外卖,觉得蛮好吃。

直到自己开始做饭,嘴一下刁起来;

就开始嫌弃外卖的米饭,一点也不香。

晚上包好饺子,早晨下锅煮,方便快捷,卫生干净;

晚上蒸好多的米饭,早晨火腿玉米粒一炒,就是完美的扬州炒饭;

晚上泡好薏米红豆,早晨一键炖煮,就是一锅好粥,养胃暖心。

忙忙活活、热热闹闹的,这才叫日子。

外卖、奶茶那些,只能养嘴,图一时的新鲜;

而被烟火气滋养的人,才能养心,经得住生活的风浪。

去爱一个会做饭的人,感受人间暖心的温情

我在家里常住的时候,新买了锅第一次煮饭,水加多了。

我爸只尝了一口,就放下了筷子。

我试探着问,要不要再煮一次?

我爸笑了,说:不用,挺好的,我就是想你妈了。

我妈瘫痪在床那时候,没力气嚼饭,我爸常给她煮这种有点黏的米饭。

那时我才觉得,我们怀念一种味道,往往是怀念一个人,和一段往事。

那个给你做饭的人、围在桌边吃饭的时刻,是提醒你被爱着的感觉。

“不要为了骗自己的胃去吃,这个没意思。”

“美食最终极的意义,就是获得幸福感。”

去爱一个会做饭的人,感受人间暖心的温情

肉,从生到熟、滋滋冒油、色泽鲜亮;

菜,从一颗到一锅,炖的软烂吸满汤汁;

饭,从一粒到一锅,开盖的热气中,冲出原滋原味的香气……

这些体会,层层包裹、流程化加工的外卖,都给不了。

开火做饭过日子的,才叫家。

赶在所爱之人老去之前,为自己,为家人创造幸福感,才是生活的意义。

山珍海味吃遍了,到头来最怀念的,还是那三两小菜、一顿家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