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王田建—六國中最後被滅掉的諸侯王。

戰國末年,七雄中日益強大的秦國在秦王嬴政的領導下,從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秦國用了10年時間,相繼滅掉了韓、趙、魏、楚、燕、齊,結束了春秋以來長達500餘年的諸侯割據混戰局面,並建立起中國有史以來第一個大一統的封建君主制朝代——秦朝。

齊王田建—六國中最後被滅掉的諸侯王。

為何齊國是最後一個被秦國滅掉呢?原因有一下幾點:一,齊國東瀕臨大海,距離秦國比較遠。二,齊襄王法章之後、太史敫之女十分賢惠,侍奉秦國很恭敬周到,跟其他幾個諸侯相交很誠懇,這為保護齊國提供了很大的保障。但是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誰也擋不住,六國被滅,正是這滾滾車輪!

齊王田建—六國中最後被滅掉的諸侯王。

秦國日夜不停地攻打韓、魏、趙、燕、楚,這五國都各自自救不暇,但是齊國因為地理上優勢和太史敫之女的功勞,齊王田建繼位四十多年來齊國沒有受到戰爭的影響。太史敫之女即將去世,臨終前,告誡田建:“群臣中可以任用的是某某。”田建說:“請等我去把名字寫下來。”等到田建取來筆和木牘,準備記下她的話時,她卻說:“我已經忘了。”太史敫之女去世後,後勝出任齊國的相國,他大量接受秦國為挑撥齊國君臣關係而施與金銀財寶的人。而齊國的賓客進入秦國時,秦國又給予重金,讓這些賓客返回齊國後反過來為秦國說話,勸說齊王去朝拜秦王,也勸說齊王不必要去整治、修建用來作為攻戰的防備設施,不要去幫助其他五個國家去進攻秦國。正是在種種原因下,秦國得已滅掉其他五國。

齊王打算去拜見秦王,被雍門司馬勸說,因此掉轉車頭返回齊國。當時齊國的即墨地區,有一個大夫聽說齊王回來了,便去拜見齊王,對齊王說:“齊國領土有數千裡,披甲的士兵有數百萬。那三晉的大夫都不願投降於秦,在阿、甄之間有數百人之多,大王可以安撫收容,讓他們收復三晉故地,那麼秦的臨晉關便可攻下。楚國的大夫也不想降於秦國,在城南也有百人之多,大王也可以稍加安撫收容,讓他們收復楚國舊土,那麼秦國的武關便可攻下了。如此,齊國可以樹立威信,秦國因此敗亡,這也是為了保全我們齊國。”齊王缺不肯聽講。

齊王田建—六國中最後被滅掉的諸侯王。

秦國大將王賁從燕國的南面進攻齊國,突然進入齊國都城臨淄,沒有人敢抵抗。秦軍派人去引誘齊王投降,約定把五百里的地方封給齊王,齊王就投降了。然而秦軍並沒有實現對齊王的承諾。秦軍把齊王流放到共邑,讓他住在只有松樹和柏樹的山上飢餓而死。齊國人怨恨齊王田建不早點與各諸侯國結成合縱聯盟,聽信奸臣、賓客的話,使得自己的國家滅亡,就編了歌謠唱到:“是松樹啊,還是柏樹啊!齊王被流放到共邑,難道不是賓客的責任嗎?”

合縱連橫之說,千頭萬緒,反覆不休,可是從大的方面講,合縱是六國的利益所在。之前齊王田建親附諸侯,互相交結,宴享歡樂,會盟結盟,是想讓諸侯國同心協力,保家衛國。如果以前六國能夠秉持信義,團結一致,那麼即使秦國再強大,又怎能消滅他們呢?三晉是齊、楚的屏障,齊、楚又是三晉的根基,彼此形勢互為幫助,表裡互為依附。正是這樣,三晉攻打齊、楚,是自斷根基;齊、楚去攻打三晉,是自撤屏障。這種自毀屏障用來取媚秦國,還相信秦國會善待齊國從而不攻打齊國,這的確有點荒謬了。正如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蘇洵在《六國論》中寫道:“夫六國與秦皆諸侯,其勢弱於秦,而猶有可以不賂而勝之之勢。苟以天下之大,而從六國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國下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