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一見傾心的“失落”——還說《伊豆的舞女》

#我,無條件寫作#

一場一見傾心的“失落”——還說《伊豆的舞女》

《伊豆的舞女》,是日本著名作家川端康成的一部中篇經典小說。二十多年前,我依然在讀大學的時候就曾拜讀過。實話實說,當初只是奔著“名著”和“經典”去的,淺嘗輒止地一掠而過,也應付差事般地寫過一些東西,很膚淺!也或許是由於年輕的緣故,頗有些“為賦新詞強說愁”的味道,對作品中蓄積的一些震撼人心的較深層次的東西,體會並不深刻,細思起來,真是慚愧!

一場一見傾心的“失落”——還說《伊豆的舞女》

還是這部《伊豆的舞女》,最近回看的是1974年的電影版。再看之後,心中充滿了一股酸澀的味道。鏡頭中空寂的山野、崎嶇的小路,伴隨著薰子(山口百惠飾)澄澈清亮的歌聲緩緩地向我們推了過來,一場突如其來的山雨讓女主人麼燻子她們這一行賣藝為生的藝人和獨自一人到山中旅行的高中學生川島(三浦友和飾)都躲進了山路旁的一間小茶舍。這是故事的開端,也是川島與燻子他們瞢懂初戀的開始,兩個單純、善良的青春少年男女的一次偶然而美好的路遇,豈不正是我們中國人心目中的“一見鍾情”式的美麗邂逅?

一場一見傾心的“失落”——還說《伊豆的舞女》

作品《伊豆的舞女》,據說是取材於川端康成的一段真實的人生經歷。男主人公川島就是川端康成自己。自由父母雙亡的川端康成,一生也飽經風霜,頗多曲折坎坷。這也造成了他一種獨特憂鬱的氣質,這種氣質在他的作品中也被體現得淋漓盡致:人生的許多美好往往要被殘酷的現實無情地擊碎。

一場一見傾心的“失落”——還說《伊豆的舞女》

二十世紀二十年代的日本,歌舞藝人的地位是低賤、卑微的,“貴”為讀書人卻無等級觀念的川島自然容易獲得燻子他們一行人的尊重。也正是這種出自內心的平等與友善,才使川島有了和燻子他們同行幾天,一起相處的機緣巧合。然而世事無常,人生無奈,造化弄人!現實與向望往往擦肩而過。就當是所謂的“陰差陽錯”與“天不作美”吧,阿燻與川島的人生軌跡只是兩條交叉線。

一場一見傾心的“失落”——還說《伊豆的舞女》

孤零零一身的川島是沒有能力,也不可能改變燻子的人生命運的!命中註定了他們二人的必然分手,碼頭上,遲到了的燻子衝著船上川島久揮不去的白手帕,深深地被定格在每一個觀眾的記憶中。這種刺疼心肺的遺憾久久不去,恐怕這也正是《伊豆的舞女》這部作品之所以成為經典的一大原因吧?據說,川端康成的情感世界終生憂鬱壓抑,而且他最後選擇的歸宿方式是上吊自殺。或許在川端康成的心中永遠也抹不去當年記憶中燻子的音容笑貌?這樣看來,初戀的美好又何嘗不是一個人心中綿亙一生的痛呢?

一場一見傾心的“失落”——還說《伊豆的舞女》

那個時代的藝人,柯守的信條是“賣藝不賣身”,這是做人的氣節問題,也是做人的一條底線。現在的某些當紅藝人呢?卻有多少人不惜袒胸露乳地祈求利益的最大化,一脫再脫全無底線!甚至為博人眼球,無所不用其極,倒似在身體力行地實踐著“為藝術而獻身”的真諦。讓人感覺到的是一種莫可名狀的拜金與庸俗!當赤身裸體的“藝術”近乎成為一種所謂的時尚時,真不知道這應該算是一種悲哀的“藝術”,還是一種藝術的悲哀呢?

一場一見傾心的“失落”——還說《伊豆的舞女》

(重溫經典,思有所得。於2020年春齋家歪記繆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