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五大名瓷之--鈞瓷


中國五大名瓷之--鈞瓷


鈞瓷,河南省禹州市特產,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1][2]

鈞瓷始於唐、盛於宋,是中國古代五大名瓷之一,並以其獨特的釉料及燒成方法產生的窯變神奇而聞名於世。[3]

瓷作為中國陶瓷藝術史上的一個重要符號,在世界陶瓷發展史上佔有重要地位。自古就有“黃金有價鈞無價”、“家有萬貫,不如鈞瓷一片”之說。它獨特的窯變藝術,以其“入窯一色,出窯萬彩“的藝術特點廣受陶瓷愛好者喜愛。[4]

2003年07月29日,原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鈞瓷”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2][1]

中文名

鈞瓷

產地名稱

河南省禹州市

品質特點

釉具五色,豔麗絕倫

地理標誌

國家質檢總局地理標誌產品

批准文號

國家質檢總局2003年第69號

批准時間

2003年07月29日

熱點關注

解讀 鈞瓷那無雙無對的釉色天然雕飾偶得之

鈞窯是中國宋元時期的北方瓷窯。鈞窯在河南省禹縣,為宋五大名窯之一,亦稱“均窯”、“鈞州窯”,位於今河南禹州,因古屬鈞州,故名。以鈞瓷著稱於世,屬北方青瓷系統。創始於唐,興盛於北宋,以後歷代都有仿造。...

2020-02-29

產品特點

綜述

鈞瓷是中國宋代的五大名窯之一鈞窯出產的瓷器,因宋徽宗時期曾在近禹州市內古鈞臺附近設置官窯專門燒製御用瓷而得名。

鈞瓷主要貢獻在於燒製成豔麗絕倫的紅釉鈞瓷,從而開創了銅紅釉之先河,改變了以前中國高溫顏色釉只有黑釉和青釉的局面,開拓了新的藝術境界。[1]

鈞瓷

藝術特色

鈞瓷屬北方青瓷系統。中國青瓷歷史悠久,唐以前,青瓷一直是陶瓷生產的主流。鈞瓷以其獨特的自然窯變藝術有別於其他瓷種,“入窯一色,出窯萬彩”的窯變現象,構成鈞瓷的特殊美感和藝術效果,具有很高的藝術魅力。它一問世,就受到世人的珍視,並進入名窯行列之中。

鈞窯傑出的工藝成就,是在科學配好胎、釉的基礎上,燒成過程中合理的控制火焰氣氛的變化,利用氧化和還原氣氛,由同樣的釉料釉色而成為深淺不一的窯變色彩。

鈞瓷藝術具有獨特的民族風格和獨樹一幟的藝術特徵,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偉大氣魄和瑰麗多姿的民族文化,故蜚聲瓷林,名揚中外,雖歷經坎坷而經久不衰。鈞瓷的藝術美,是通過神奇的窯變工藝而獲得的,它不同於人工的繪畫雕刻藝術,具有特殊的古典美,使人感到瑰麗、豐富、神奇,給人以詩一般的陶醉和醇美的藝術享受。《中國陶瓷史》在評價鈞瓷藝術成就時說:“宋代鈞瓷創用銅的氧化物作為著色劑,在還原氣氛下燒製成功的銅紅釉,為中國陶瓷工藝、陶瓷美學,開闢了一個新的境界……這是一個了不起的偉大成就。”

四海太平尊

鈞釉的乳光狀態和窯變現象是構成鈞瓷藝術美的兩個外觀特徵。乳光狀態是指鈞窯釉那種像青瑪瑙或蛋白石一般美麗的天青色半乳濁狀態,不僅使鈞釉產生一系列由淺到深的藍色,而且還賦予一種含蓄的光澤和優雅的質感,減少因釉面玻化而帶來的妖豔浮光。窯變現象是指鈞釉在高溫下熔融流動,乳濁和著色色彩發生複雜的交錯變化,而使釉色變得絢麗多彩,紫、紅、藍、白交相掩映,給人一種大自然瞬息萬變的美的感受。

鈞釉的乳光和窯變賦予鈞瓷的藝術美感和藝術效果,與鈞釉的化學組成和工藝過程分不開。鈞釉乳光和窯變的形成機理,鈞釉化學組成的特點及其與顯微結構的關係,外觀特徵與工藝過程的關係,一直吸引著國內外許多陶瓷工作者從事這一方面的研究。這些有待解決的問題的探討,對於陶瓷工藝學及鈞瓷生產有重大的理論指導意義。

鈞瓷窯變藝術在於銅紅釉的創燒成功,得以把釉在高溫下的流動痕跡惟妙惟肖地顯示出來,出現具有特殊美感和藝術情趣的瑰麗色釉。青者若藍天;月白勝美玉;紫者或象熟透的葡萄,或似怒放的玫瑰;紅者或如盛開的牡丹,或肖深紅的海棠;藍紫相間,如蔚藍水光中泛出的片片紫浪,絢麗多姿;紫紅相映,如瑩潤的瑪瑙,凝厚深沉。鈞瓷的這種窯變藝術改變了歷代青瓷那種一覽無餘的玻璃質感,而把瓷器特有的自然美、藝術美和崇高的理想美融為一體,創造出五彩斑斕且具有獨特風格的藝術精品。

鈞瓷雖屬北方青瓷系統,然而,從嚴格的科學角度來看,鈞瓷又不是一般的青瓷。中國傳統的青瓷釉是以氧化亞鐵著色的高溫釉,而鈞瓷的乳光藍釉是靠釉中的液滴狀分散相對短波藍光的散射作用而呈色的。突破了單色的範圍,巧妙地利用氧化銅的作用,通過燒成其間氧化焰和還原焰的相互轉化,使傳統高溫色釉由單一的青瓷發展為五色的多彩釉。鈞瓷著名的釉色有玫瑰紫、茄皮紫、葡萄紫、丁香紫、海棠紅、硃砂紅、雞血紅、玫瑰紅、胭脂紅、火焰紅、天青、蛋青、梅子青、天藍、海藍、月白、魚肚白等,以硃砂紅為貴。鈞瓷的窯變花釉,色彩豐富,釉層晶瑩,釉中紅裡透紫,紫中藏青,青中寓白,白中泛紅,五彩爭豔,輝映競芳。

鈞瓷造型古樸端莊,器型規整,胎壁厚薄勻稱。制瓷工匠合理地利用各種原料製坯,基本上掌握了原料的燒縮性能,再加上高超的成型工藝,所制器皿規格統一,尺寸一致。原料的使用上,能夠合理使用,保證胎釉的燒成溫度和膨脹係數的基本一致。釉質玻璃化程度好,促進胎釉間鈣長石中間層的形成,使胎釉結合程度高,釉層一般無剝釉現象。釉料配製含磷、鈦、銅、錫等元素,為複色窯變花釉的形成提供了內在條件。鈞瓷工匠還利用含不同金屬氧化物的各種原料,進行多次分層施釉的方法,使產品形成絢麗多彩、自然生動的窯變流紋。陶瓷研究者用儀器觀察宋代鈞瓷標本,發現鈞釉結構異常複雜,大體上分為四層:靠近胎體的第一層和第二層與天青釉的結構相同,藍色層的上界呈變化幅度很大的波浪狀,釉面下有許多氣泡;第三層是紫紅二色相互交錯的不連續層;第四層即表面層,是整齊均勻淡藍色的銅氧化層。這種釉層結構,對各種光波具有選擇性的吸收和選擇性反射能力,使釉層含蘊晶瑩,優美動人。再加上釉層裡的氣泡對光線的攪動作用,從而形成特殊的斷面結構和絢麗多彩的外觀。

鈞瓷

鈞瓷在燒製過程中,因釉層厚和燒成溫度等原因,出現多種流紋,進一步增強了釉面裝飾的效果,比較常見且為人們欣賞的是蚯蚓走泥紋、冰片紋、菟絲紋等。

蚯蚓走泥紋是鈞瓷的一種自然窯變紋飾。在鈞瓷的釉層裡,不斷出現一條條不規則的如蚯蚓走泥的痕跡,蜿蜒曲折,耐人尋味。其形成原因,過去說法不一,通過匠師的實踐和考古發現得知,鈞瓷系兩次燒成,素燒後施一層厚釉,燒成初期,有的釉層開裂,釉面出現不規則裂縫,再經高溫,釉層熔融,釉面粘度較低的部分流入裂縫,予以彌合,燒成後因受溫度影響而形成走泥紋。這種流紋一般出現於釉層溫度偏低部位,色澤深淺不一,有暗紅色,也有青色等。

冰片紋也叫“開甲”,即在釉面上出現像冰片一樣不規則的裂紋。釉面開裂,在日用陶器上本是一種致命的缺陷,而它有幸出現於美術瓷上,卻是一種藝術美。鈞窯器釉面開裂,增加了的開片裝飾,襯托得器物古雅有趣。釉面開裂的原因是釉內過高的硅量和胎釉的膨脹係數不同,出窯後冷卻時出現開裂。

莬絲紋是在燒製過程中的高溫階段,釉內的銅、鐵等元素,因高溫和窯內的氣流影響以及造型起伏和釉汁巧妙的流淌而出現的。它如栩栩如生的免毛,有很強的立體感和動感,把釉面裝飾得分外細膩柔和。[5]

甄別鑑賞

釉質有玉的溫潤感、光澤柔和,不同於一般瓷釉賊亮的浮光,而是一種乳光,這種乳光使鈞釉的光澤如瑪瑙一般,似玉非玉勝似玉,有一種溫潤優雅的質地美感。

釉面有動感,不死板。常見到流過足的鈞瓷釉面特別漂亮,就是釉面比較活的原因。鈞瓷只有釉面活才能表現出比較好的藝術效果。其口沿、凸稜、炫紋、乳釘之處釉面脫口、出筋,產生虛與實的對比變化的美感,都與釉活有密不可分的關係。

中國五大名瓷之--鈞瓷


釉質純淨的窯變單色釉,如天藍、天青、月白、豆綠等,色純而不雜。釉具有前述厚,潤活的特點,釉面往往有開片紋路,欣賞起來有純淨的美感。

荷葉碗

釉面色彩變化豐富,五彩滲透。一件瓷器釉面上同時出現多種複雜的色彩,很難用語言來形容,可謂紫中藏青、青中透紅、紅中寓白、白裡泛藍、藍中有綠,各種色彩交織在一起,變化萬千。富於變化,是藝術審美的基本要素之一,鈞瓷也不例外。

厚有兩種含義,一種是釉質厚實,乳濁度高,不露底;二是指釉層較厚,不淺薄。厚是鈞釉的基本的特徵,釉厚更利於鈞瓷的窯變。鈞瓷之所以大氣、凝重、耐看、釉厚是相當重要的一個因素。

釉面顏色純正。例如紅色就要鮮豔好看,或如雞血,或如海棠,不能發烏。釉面缺少變化色又不正的鈞瓷就太一般了。嬌豔的釉色明快點,老辣的釉色深沉點,都是鈞瓷純正到位的顏色。

釉面上出現的各種紋路或斑點。有蚯蚓走泥紋、冰裂紋、魚子紋、龜背紋、蟹爪紋、飛瀑紋、兔豪紋、蛛網紋、流星斑、虎皮斑、雨點斑、雪花點、油滴斑、珍珠點等。這些紋路和斑點給鈞瓷平添了一種肌理美。

天球瓶

釉面上形成的意境圖畫。其前提必須是通過窯變自然形成,不是人為所致。這些意境圖畫有人物、動物、山水、風景、傳說故事等等。這種變化妙在似與不似之間,欣賞時能引起人的聯想,情景交融,從而使人心情愉悅,獲的美的享受。

釉面窯變色彩,紋路,斑點,意境渾然一體。自然天成,給人以整體的美感。釉層渾勻一致,無局部過厚堆積或露底的現象。渾是鈞釉窯變的主要特徵之一。

鑑賞一件鈞瓷的釉色,只要按照上述九個字去分析,基本就能分出優劣來。但應注意的是,並不是每件鈞瓷都具備上述九個特點,如窯變單色釉就沒有“境”和“變”二字,所以有時也不能強調一件好的鈞瓷非要這九個特點同時都具備不可。[6]

產地環境

禹州市位於河南省中部,地處伏牛山餘脈與豫東平原的過渡地帶。境內多石灰石、煤、鋁礬土、瓷土、陶土、焦寶石。鈞瓷名鎮神垕位於禹州市西南部,山嶺起伏,群山環抱,東有角子山、鳳翅山,西有牛頭山、牛金山,南有大劉山,北有云蓋山,中部有東西走向的乾鳴山。山體由炭巖、砂頁岩構成,瓷土、釉藥、耐火材料和煤的儲量非常豐富,覆蓋層薄,極易開採。境內僅探明的陶土儲量就達10億噸,石灰石10億噸,煤炭1.8億噸,生產鈞瓷有著十分優越的條件。[7]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