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光紹:推動人民幣國際化,上海該怎麼做

屠光紹:推動人民幣國際化,上海該怎麼做

2020年是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的關鍵之年,也勢必將促進人民幣國際化進程。人民幣國際化是一個長期的過程,現階段我們應增強政策主動性,併發揮好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對於促進人民幣國際化所起到的渠道作用。其中,跨境投融資中心的建設將有效成為二者的交匯點。通過積極建設在岸市場,能夠有效幫助我國提升貨幣定價權、發揮貨幣政策有效性和維持國家經濟金融安全和穩定。

本文為上海新金融研究院(SFI)理事長屠光紹於2020年3月7日在SFI閉門研討會第89期暨CF40雙週內部研討會第279期“人民幣國際化與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上所做的主題交流發言。

發揮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

對人民幣國際化的推動作用文 | 屠光紹

(2020年3月7日)

屠光绍:推动人民币国际化,上海该怎么做

圖源:網絡

自2009年國家加快部署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戰略以來,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在支持和服務國家經濟金融發展中的作用也不斷增強。此外,我國人民幣國際化進程的第一步也在上海邁出,2009年我國首先在上海開展了人民幣國際貿易結算業務,由此拉開了人民幣國際化的序幕。近期一行兩會、外管局及上海市政府聯合發佈的重要文件與這兩個主題密切相關。就二者的關係,我談三點看法。

1

第一,我們要認清當前推動人民幣國際化所面臨的國際經濟金融環境和國家經濟發展的戰略需要,進而在堅定不移地推動人民幣國際化的思想指導下增強促進人民幣國際化的主動性。

十年來,人民幣國際化進程經歷了一些起伏,起初人民幣國際化的步伐較快,中間遇到了一些挑戰,目前正面臨一個關鍵的調整時點。我們既需要總結人民幣國際化歷程中的經驗與教訓,更應該深入思考未來如何繼續推進人民幣國際化進程。

首先,國際環境正在發生深刻的變化,整個金融體系面臨深刻挑戰。

人民幣國際化註定是一個長期的漸進過程。參考美元和其他國際貨幣的國際化歷程,我們發現這一道路都是長期的漸進的。

但是在這個長期的過程中,我們需要在不同階段結合具體條件對發展戰略的具體實施和路徑做出相應調整,因時制宜地制定和調整方案。當前國際經濟和金融環境都在發生深刻變化,全球經濟格局和貨幣體系都面臨深刻調整。

長期以來美元作為單一國際主導貨幣的格局正在逐漸發生變化,國際貨幣體系的多元化因素進一步積聚,人民幣的國際需求在增加。

因此,增強人民幣國際化的主動性有助於我國在快速變化的國際環境中抓住機遇,加快推進人民幣國際化進程。

其次,我國的經濟實力不斷提升,為增強主動性提供了良好的條件。

當前我國經濟實力不斷增強,我國改革開放進入新階段,金融領域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為人民幣國際化創造了堅實的金融基礎。前些年我國面臨複雜的內外部環境,因此適當放慢了人民幣國際化的步伐,這符合當時的形勢要求。

而目前我們應隨著外部環境和內部條件的改變相應調整,在一定程度上增強推動人民幣國際化的主動性。

最後,我們在推動人民幣國際化的道路中不僅要依靠市場力量,也要積極發揮好戰略規劃和政策的引導作用。

從美元、英鎊及其它貨幣的國際化進程看,市場作用當然是最重要的基礎,但政府的戰略和政策支撐不可缺少。

因此,一方面,市場需求在逐步擴大,促使我們積極調整以滿足市場需求;另一方面,我們要主動推出引導政策,增強戰略的主動性。

2

第二,我們要發揮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對推動人民幣國際化的促進作用。

人民幣國際化與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是我國兩大重要戰略,二者具有較強的相關性。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具有多重功能,其中一項戰略性基礎性功能就是在推動人民幣國際化的過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首先,人民幣國際化的實現存在不同渠道,如支付與貿易結算、直接投資、市場管理與金融交易等。金融市場的建設為促進金融交易和資產管理提供了重要渠道。加強金融市場的建設有助於拓寬金融交易渠道,進而推動人民幣國際化進程。

其次,金融市場建設作為渠道本身,又能夠催生由貿易結算和直接投資等其他渠道帶動的資產管理需求。因此,金融市場建設不但本身作為渠道可以推動人民幣國際化進程,還可以與其他渠道配合,共同有效推動人民幣國際化進程。

從全球觀察,美元的國際化與紐約國際金融中心是緊密相連互為作用的,從日元國際化看,影響因素是多方面的但東京金融中心金融市場開放性不夠也是原因之一。

金融市場開放將成為我國下一步對外開放的重點之一。這為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的建設創造了良好條件,也將有效推動人民幣國際化進程。其中,跨境的投融資中心建設能有助於發揮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對人民幣國際化的支持作用。

早年間,我們曾提出在上海資本市場中建立國際版的設想。如今資本市場的完善仍佔據重要地位。如果更多海外企業有機會在上海發行證券,可推動境內外人民幣的使用並參與上海金融市場各平臺的交易,這意味著跨境投融資中心的建設將成為人民幣國際化的重要渠道。因此,跨境投融資中心建設也有望成為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與人民幣國際化的交匯點。

3

第三,我們要突出在岸市場在人民幣國際化和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過程中的基礎性地位。

從美元和日元的離岸和在岸市場發展歷程中,我們能夠總結出很多有益經驗,發揮在岸市場的基礎性作用主導性作用便是其中的重要一條。離岸市場曾在多國貨幣國際化過程中發揮過重要作用,但其更多服務於發揮在岸市場的基礎性主導性作用,即提升國家貨幣定價權、發揮貨幣政策有效性和維持國家經濟金融安全和穩定。

我們可以將離岸市場進一步劃分為離岸市場和在岸的離岸市場。當一國金融體制機制特別是貨幣兌換尚待完善時,市場化需求導致的貨幣自發行為可能促使離岸市場的形成,但我們應藉此倒逼在岸市場改革而非放之任之。儘管部分特殊的單項業務需要離岸市場環境的配合,

但我不主張大力建設在岸的離岸市場,因為這將削弱在岸市場的作用和地位,並容易造成市場分割和套利。

最後,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經歷了較長的發展過程,目前又到了推動改革和開放的關鍵時點。

2009年4月,國務院發佈19號文,以國家文件形式正式對加快推進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進行指導,並明確提出“到2020年上海要基本建成與我國經濟實力及人民幣國際地位相適應的國際金融中心”。

2015年,我國深化金融市場改革,結合上海自貿區建設出臺了金改40條,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的建設過程繼續推進。

今年,多部門從積極推進臨港新片區金融先行先試、更高水平加快上海金融業對外開放和金融支持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等方面為上海量身定製了30條具體措施。

這些改革一脈相承,對於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和人民幣國際化將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當前我們要積極發揮臨港新片區在人民幣國際化和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等各方面的引領作用,推動改革開放的繼續深化。

監製卜海森 李俊虎

主動點才有故事

屠光绍:推动人民币国际化,上海该怎么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