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泳:如何紓解大規模信息恐慌?(上)

可有兩種流行病同時肆虐,一種是新冠疫情,另一種是“信息流行病”


信息一直被視為影響民眾的力量。這種影響人類行為的信息力量常被濫用以便散佈錯誤信息或虛假新聞。但是,隨著社交媒體和便利技術的出現,虛假新聞在生產和快速傳播方面已經與新聞展開激烈競爭,在重大公共衛生危機出現時尤其如此,因為危機時刻人們嘗試獲取更多的信息,也急需安放信任。不僅各國忙於應付各種虛假新聞,甚至就連國際組織也對此感到擔憂。


胡泳:如何紓解大規模信息恐慌?(上)


全球首次大規模信息恐慌


2020年2月2日,世界衛生組織稱,新的冠狀病毒的爆發與反應,伴隨著一場大規模的“信息流行病”(infodemic),該詞系information(信息)與epidemic(流行病)組合而成,特指“信息過多——有些準確而有些不準確——這使得人們在需要時難以找到可信賴的來源和可靠的指南”。[1]


這個詞並非世界衛生組織首創,它肇始於2019新型冠狀病毒的舊同類——SARS病毒引起的疫情爆發,發明者是美國一個智庫Intellibridge Corp的CEO大衛·羅斯科夫(David J. Rothkopf)。2003年5月11日,羅斯科夫在《華盛頓郵報》上寫道:


SARS的故事不是一種流行病而是兩種,第二種流行病基本不為媒體所注意,但其影響卻遠大於疾病本身。這是因為,造成SARS從一個糟糕的中國區域性健康危機轉變為一場全球經濟和社會潰變的,不是病毒傳染病,而是“信息流行病”。……

我所說的“信息流行病”到底是什麼意思?一些事實,加上恐懼、猜測和謠言,被現代信息技術在世界範圍內迅速放大和傳遞,以與根本現實完全不相稱的方式影響了國家和國際的經濟、政治甚至安全。[2]


在新冠疫情中,假新聞和偽科學混雜於真實新聞和科學之中,信息大雜燴增加了不確定性並引發了恐慌。新冠肺炎或可稱為全球首次大規模信息恐慌,它將冠狀病毒的爆發與以前的病毒爆發區分開。雖然SARS、中東呼吸綜合徵和寨卡病毒都引發了全球恐慌,但社交媒體尤其加劇了人們對冠狀病毒的擔憂。它使虛假信息以空前的速度傳播和繁榮,創造了不確定性加劇的環境,激發了個人和群體在線上線下的焦慮和種族主義。


胡泳:如何紓解大規模信息恐慌?(上)

一則“韓國飛青島航班機票價格暴漲,大量韓國人湧入青島避難”的傳言引發了民眾的高度恐慌,諸如“棒子滾回韓國”“禁止韓國人入境”之類的種族主義口號在新聞評論區層出不窮。


由於這些情形,《麻省理工科技評論》刊文認為,新型冠狀病毒帶來的是歷史上第一場社交媒體信息流行病。[3]羅斯科夫早已指出,信息流行病是由主流媒體、專業媒體和互聯網站以及“非正式”媒體之間的交互作用所引發的複雜現象。所謂“非正式”媒體包括無線電話、短信、尋呼機、傳真機和電子郵件,它們和“正式”媒體一樣,都傳遞了事實、謠言、解釋和宣傳的某種組合。其所涉及的信息消費者,從官員到公民,查看整個信息圖景的能力各異,對所擁有信息的處理程度亦不相同,在依照信息採取行動之前進行驗證的可能性很小,而且在理解或控制快速變化的信息方面幾乎是個白丁。


把時鐘快速撥到2020年,新的數字交流平臺與2003年迥異。互聯網在短短的一代時間內改變了我們製作和體驗幾乎所有媒體的方式。如今,

消費媒體的行為創造了一種全新的形式:社交數據層,講述了我們喜歡什麼,觀看什麼,關注誰和關注什麼以及在這樣做時的位置。


胡泳:如何紓解大規模信息恐慌?(上)

2018年1月11日,以算法聞名的信息服務平臺今日頭條召開了《讓算法公開透明》交流會。資深算法架構師曹歡歡在會上表示“99%的今日頭條用戶發生交互行為後1分鐘,興趣模型就會完成更新。”


新冠疫情中,我們在微信群裡關心遠方親人的一顰一笑;在抖音上觀看世界衛生組織的防疫視頻;在微博上傳遞絕望和善良的故事;在朋友圈為逝去的“吹哨人”舉行“國葬”。


儘管社交媒體一直在傳播虛假信息,但它也一直是經過驗證的信息的重要來源。大多數情況下,我們依賴社交媒體來獲取疾病情況的最新進展,而不斷流傳的有關事實真相的個人軼事和報告,也迫使政府發佈有關這場危機的更準確的信息。


除了尋求認知,社交媒體也以一種獨特的方式成為集體宣洩的空間。1月20日晚,鍾南山醫生在中央電視臺上說,新型冠狀病毒可能在人與人之間傳播,隨之而來的是大規模恐慌。恐慌的最大源頭是在社交媒體上眼看著危機逐漸擴大。社交媒體切實反映了中國人的恐懼,並將恐懼擴大到此前從未經歷過的水平。


胡泳:如何紓解大規模信息恐慌?(上)

復工第一天的廣州地鐵。儘管有空位可坐但部分乘客寧願站著以拉開彼此間的距離,認為能減少病毒傳播的可能。


虛假信息與陰謀論


世界衛生組織顯然意識到社交媒體在疫情信息傳播中的巨大能量。在2月2日發佈的“形勢報告”中,世界衛生組織稱自己的技術風險交流團隊和社交媒體團隊一直在密切合作,追蹤和回應有關傳說和謠言。日內瓦總部、六個區域辦事處以及合作伙伴每天24小時工作,查明可能危害公眾健康的常見謠言,例如虛假的預防措施或治療方法。隨即,世界衛生組織利用其社交媒體通道(包括微博、Twitter、Facebook、Instagram、領英、Pinterest等)和網站基於證據駁斥查明的謠言,並提供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公共衛生信息和建議。[4]


胡泳:如何紓解大規模信息恐慌?(上)

2月15日,WHO總幹事譚德塞在發言中強調對抗疫情的同時,國際社會還需要同虛假信息和謠言做鬥爭。


這家國際組織甚至派專人前往硅谷,以敦促科技公司採取更嚴厲的行動,與冠狀病毒的假新聞作鬥爭。


2月13日,BBC報道說,來自該組織的代表——數字業務解決方案經理安德魯·帕蒂森(Andrew Pattison)到達硅谷,同科技公司討論虛假信息的傳播問題。參加會面的公司包括Facebook、谷歌、蘋果、Airbnb、Uber、Lyft和Salesforce。此前,帕蒂森也造訪了位於西雅圖的亞馬遜。[5]


帕蒂森表示,虛假信息“傳播的速度比病毒要快”。關於這種病毒是如何起源和傳播的,或者有什麼偏方可以治癒,這類消息席捲了整個網絡。當用戶在亞馬遜上搜索冠狀病毒一詞時,就會出現口罩和維生素C的促銷清單。事實上維生素C已被列為冠狀病毒的假藥之一。由此,帕蒂森強調有必要向搜索冠狀病毒的用戶提供科學信息,並過濾假新聞。


胡泳:如何紓解大規模信息恐慌?(上)

雖然“板藍根可預防新冠肺炎”的傳言已被國家衛建委否認,但並不妨礙板藍根在美國中草藥店脫銷。


帕蒂森沒有提到的是,針對華人和其他亞裔出身的人的種族主義言論和行為在社交媒體上激增。SARS疫情中,種族主義和歧視就曾現身,而這次多了一個新的重大變數:社交媒體。


藉助社交媒體,種族主義模因(meme)的社會傳播風險急劇加大。在澳大利亞、歐洲和美國,都出現了令人難過的事情:東亞面孔長相的人們被口頭咒罵,吐口水,趕下公交工具,逐出咖啡館,阻止進入商店,甚至遭到暴力襲擊。亞裔被迫打出“我不是病毒”的抗議口號。在法國,亞裔社區在推特上創造了#JeNeSuisPasUnVirus主題標籤,以回應該地一系列出於種族動機的攻擊。


在危機時期,恐懼助長歧視。以往流行病的人類學和歷史記載,都提供了許多證據,表明

在流行病期間,規避和汙名化外來群體是集體應對的常見行為。對少數民族和其他“外來者”的集體歧視,本有可能深藏於一個社會之中,借危機到來趁機獲得“合法化”。


胡泳:如何紓解大規模信息恐慌?(上)

包括美國共和黨領袖Kevin McCarthy在內的許多人堅持將“新型冠狀病毒”稱為“中國冠狀病毒”。


例如,1853年美國黃熱病流行,愛爾蘭和德國移民被指為罪魁禍首,是其惡劣的衛生習慣導致了一場公共健康危機。[6]在1916年紐約市小兒麻痺症大爆發中,意大利移民被指控將這種流行病帶到了美國。[7]


互聯網模因現象與疾病流行共享一種形容——病毒式傳播——也許並非巧合。追求眼球效應的社交媒體對這次疫情的渲染進一步加劇了已有的恐懼,包括某些人故意加強仇外心理的刻板印象,或是兜售流行謠言。


這方面最廣為人知的例子是一段瘋傳的錄像:“一箇中國女人沉迷於喝果蝠湯”。儘管該視頻已被揭穿系攝於2016年的帕勞,但在網上仍屢被當做中國人“令人噁心”的飲食習慣造成新冠病毒流行的鐵證,因其符合西方受眾對中國人的種族主義敘事想象。[8]


胡泳:如何紓解大規模信息恐慌?(上)

有推特用戶認為“冠狀病毒”應當被稱作“中國蝙蝠湯病毒”,因為這是瘟疫的起因。


像“蝙蝠湯”一類的視頻是虛假信息的典型示例,它將信息從上下文中提取出來,並以某種真實的方式重新包裝,以迎合某些特定的世界觀。


另一類我們熟悉的虛假信息是陰謀論,如果人們不把病毒的始作俑者認定為少數族裔或者外來移民,那麼令人擔憂的傳染病爆發很有可能是因為外國政府在作祟。疾病流行期間陰謀論的盛行肇始於國內和國際政治的古老、深刻而令人不安的根源。


1918年的西班牙大流感,儘管該病被如此稱呼是因為在西班牙發現了最早的病例,但仍有美國軍方人士認為是德國人故意將流感傳播作為戰爭武器。[9]新型冠狀病毒在中國肆虐,因為正值中美貿易戰激烈交鋒之際,坊間不無“這是美國人發動的生化戰爭,想要遲滯中國的發展”的論調。[10]在光譜的另一端,在許多專家指出冠狀病毒不可能是人為製造之後,美國仍有議員堅持散佈說,冠狀病毒的持續傳播與疾病震中武漢的一家中國國家實驗室有關。[11]


胡泳:如何紓解大規模信息恐慌?(上)

光譜的兩端,陰謀論的兩種版本。


從歷史上看,一些國家慣於採用陰謀論來分散對自己失敗的注意力或避免批評,陰謀論本身也可以作為國與國之間博弈的信息戰武器。傳播有關疾病的虛假信息在社交媒體時代之前就是一些政府精心謀劃的宣傳策略之一。例如,蘇聯在1980年代的宣傳聲稱,美國構成了艾滋病毒在非洲蔓延的原因。[12]


過去,人們一直以為只有一小群瘋子才會相信陰謀論,現在,由於社交媒體的指數級傳播能力、群體極化的普遍存在、機器人和水軍的網絡滲透,陰謀論正在贏得越來越多的聽眾。


2016年美國的一項調查表明,超過一半的美國人相信有關9/11的陰謀論,而超過40%的人支持有關外星人造訪、全球變暖和約翰·肯尼迪(John F. Kennedy)遇刺的陰謀論。調查人員稱,“我們發現了明確的證據,證明美國是一個陰謀論文化盛行的社會”。[13]


胡泳:如何紓解大規模信息恐慌?(上)

《美國新聞週刊》在2014年稱,美國的陰謀論已經跨過了一個門檻以致於完全扭曲了可能進行的任何理性討論。


由此可見,疾病和對大規模傳染的恐懼可以被“武器化”,用以加強反移民偏見和仇外心理,推動政治上的兩極分化,並展開地緣政治競爭。虛假信息和陰謀論的內容動力學並非新冠肺炎所獨有,它們會出現在任何未來危機的爆發當中。


然而就一場公共衛生危機而言,虛假信息和陰謀論會威脅公眾的健康,因為它們破壞了對基礎科學的信心,質疑了衛生專業人員的動機,使衛生活動政治化,併為應對疾病挑戰創造了問題。


恐慌時期,互聯網平臺可以做什麼


隨著各國政府被迫應對冠狀病毒的爆發,社交網絡和搜索引擎現在面臨壓力,以確保其平臺不會引起恐慌或造成傷害。《華盛頓郵報》報道,美國國務院的一份未發佈的報告顯示,在疫情開始蔓延到中國以外的三週時間內,大約有200萬條推文兜售了關於冠狀病毒的陰謀論。[14]不實信息如潮湧來,引發了人們對互聯網平臺能否築好防範之堤的疑慮。


那麼,這些平臺都是怎麼做的呢?


人們的目光首先盯向Facebook。在危機時期,對於全球數十億人來說,它有可能是最重要的新聞來源。在美國,皮尤研究中心2016年的調查顯示,44%的美國人將Facebook作為主要的新聞來源。[15]Facebook在做什麼,以確保它可以提供有關新型冠狀病毒的準確而及時的信息?


Facebook的做法分成幾個層面:

首先,將人們連接到準確的信息和有用的資源。在Facebook上搜索與新冠病毒有關的信息的任何人,都將在其搜索結果的頂部顯示一個教育彈窗,將其連接到包括世界衛生組織在內的眾多專業衛生組織。

其次,通過刪除“虛假聲稱或陰謀論”來限制有關冠狀病毒的不實信息的傳播。它也會阻止利用當前形勢的廣告——例如,有些公司聲稱其產品可以治癒疾病。這是對Facebook此前政策的一個重大改變,與僅僅是減少違規內容分發的首選做法有所不同。

第三,利用現有的第三方事實核查網絡來揭穿假新聞。當事實核查網絡將某些信息評定為假時,平臺會限制其在Facebook和Instagram上的傳播,並向人們顯示來自事實核查合作伙伴的準確信息。此外,平臺還會向已經共享或試圖共享虛假內容的人發送通知,提醒他們該內容被核查了。


胡泳:如何紓解大規模信息恐慌?(上)

在Marketplace上,臉書也將採取類似政策。


其他平臺也在積極行動。


在Google搜索引擎上搜索冠狀病毒的人會看到權威新聞和安全提示,世界衛生組織的信息也被推到相關查詢的搜索結果的頂部。Google旗下的YouTube表示,其算法將優先考慮更可靠的信源。YouTube的發言人稱,YouTube正在大力投資以提高網站上的權威性內容,同時減少錯誤信息的傳播,例如確保搜索新聞的人首先看到權威性的結果。


當Twitter用戶搜索冠狀病毒時,會出現一個名為“瞭解事實”的大標題,連接到疾病控制中心。公司尤其在擴展亞太地區的使用功能,以便當一個人搜索主題標籤時,可以立即從正確的來源獲得權威的健康信息。


中國的互聯網公司中,騰訊新聞做了較真查證平臺,對新冠病毒肺炎實時闢謠。百度App首頁上線“抗擊肺炎”頻道,最受關注的版塊為疫情地圖、周邊疫情、疫情闢謠。TikTok刪除有目的的誤導性視頻,並在聲明中表示“不會允許可能對我們的社區或廣大公眾造成傷害的錯誤信息”。


胡泳:如何紓解大規模信息恐慌?(上)

騰訊新聞較真查證平臺。


騰訊醫典緊急上線“武漢新冠肺炎患者專區”,匯聚全國各地專業醫生,為患者提供線上諮詢,依照病情提供針對性解決方案指引。同時,該專區還囊括了普通民眾居家預防、疑似患者應對就醫、伴發基礎疾病的病情管理等定製化科普內容,幫助更多普通用戶科學防護,減少盲目恐慌。騰訊醫典和百度健康都開發了相應的新冠肺炎自測工具,百度健康除了“問醫生”免費諮詢渠道,還上線了新冠肺炎防護手冊、心理援助平臺、0元公益保險等,並同北京醫學會一起運營北京市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線上醫生諮詢平臺。


胡泳:如何紓解大規模信息恐慌?(上)

參考文獻


[1]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Feb 2, 2020). “Novel Coronavirus (‎2019-nCoV)‎: Situation Report -13,” https://www.who.int/docs/default-source/coronaviruse/situation-reports/20200202-sitrep-13-ncov-v3.pdf.

[2] Rothkopf, David J. (May 11, 2003). “When the Buzz Bites Back.” The Washington Post, B01.

[3] Hao, Karen & Basu, Tanya (Feb 12, 2020). “The Coronavirus Is the First True Social-Media ‘Infodemic’.” MIT Technology Review,

https://www.technologyreview.com/s/615184/the-coronavirus-is-the-first-true-social-media-infodemic/.

[4]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Feb 2, 2020). “Novel Coronavirus (‎2019-nCoV)‎: Situation Report -13,” https://www.who.int/docs/default-source/coronaviruse/situation-reports/20200202-sitrep-13-ncov-v3.pdf.

[5] Thomas, Zoe (Feb 13, 2020). “WHO says fake coronavirus claims causing ‘infodemic’.” BBC News, https://www.bbc.com/news/technology-51497800.

[6] McKiven Jr., Henry M. (Dec. 2007) “The Political Construction of a Natural Disaster: The Yellow Fever Epidemic of 1853.” Journal of American History, 94: 734–42. http://archive.oah.org/special-issues/katrina/McKiven407b.html?link_id=mit_fever.

[7] Kraut, Alan M. (2010). “Immigration, Ethnicity, and the Pandemic.” Public Health Reports 125, Suppl 3: 123–133.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2862341/.

[8] BBC Monitoring (Jan 30, 2020). “China coronavirus: Misinformation spreads online about origin and scale.” BBC News, https://www.bbc.com/news/blogs-trending-51271037.

[9] Kraut, Alan M. (2010). “Immigration, Ethnicity, and the Pandemic.” Public Health Reports 125, Suppl 3: 123–133.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2862341/.

[10] BBC Monitoring (Feb 2, 2020). “Coronavirus: Russian media hint at US conspiracy.” BBC News, https://www.bbc.com/news/world-europe-51413870.

[11] Firozi, Paulina (Feb 17, 2020). “Tom Cotton keeps repeating a coronavirus conspiracy theory that was already debunked.” The Washington Post.

[12] Selvage, Douglas & Nehring, Christopher (July 22, 2019). “Operation ‘Denver’: KGB and Stasi Disinformation regarding AIDS.” Sources and Methods, Wilson Center.

[13] Chapman University (Oct 12, 2016). “What do Americans fear? Chapman University's 3rd Annual Survey of American Fears released.” EurekAlert, https://www.eurekalert.org/pub_releases/2016-10/cu-wda101216.php.

[14] Romm, Tony (Feb 29, 2020). “Millions of tweets peddled conspiracy theories about coronavirus in other countries, an unpublished U.S. report says.” The Washington Post.

[15] Gottfried, Jeffery & Shearer, Elisa (May 26, 2016). “News Use Across Social Media Platforms 2016.” Pew Research Center, https://www.journalism.org/2016/05/26/news-use-across-social-media-platforms-2016/.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