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轉賬轉錯,如何是好?

2015年3月,某公司出納小張依照總經理李某的指示,向供貨商進行貨款轉賬5萬元,誰知幾天後供貨商反映並未收到貨款,李某忙和出納一起到銀行查賬,這才發現出納不小心將貨款轉到了趙某個人的銀行卡內。李某聯繫趙某後,趙某卻說銀行卡早就丟了,至於卡內是否有錢他也不知道,李某請他去銀行補辦銀行卡,趙某卻稱其在外地,無法補辦。多次聯繫之後,趙某一直拒不還款。於是,公司將趙某訴至法院,要求返還不當得利5萬元,並向法院申請凍結趙某的銀行賬戶。最終,法院支持了公司的訴訟請求,判令趙某返還原告公司5萬元貨款。

網上轉賬轉錯,如何是好?


隨著新的支付手段的發展,通過ATM機、微信、網絡銀行、支付寶、手機銀行等方式,都可以直接操作進行轉賬支付。雖然這些新型支付方式帶來了便利,但同時也容易出現錯誤和風險。一旦匯錯賬號,錢款落入他人口袋,那麼該如何挽回呢?在法律上,這類情況屬於不當得利。

不當得利是指一方沒有合法根據獲得利益而致使他方利益受到損失,如售貨時多收貨款,拾得遺失物據為己有等。不當得利的取得,不是由於受益人針對受害人而為的違法行為,而是由於受害人或第三人的疏忽、誤解或過錯所造成的,受益人與受害人之間因此形成債權債務的關係。返還不當得利,除返還原來所取得的利益外,由此利益所產生的孳息也應一併返還。就是說,作為利益受害方,有請求返還不當得利的權利,而作為獲得利益方,有返還其不當得利的義務。

在利用支付寶、網銀轉賬或去銀行轉賬匯款時務必要仔細核對各類憑單,看清賬號和姓名再進行操作,避免不必要的麻煩。如果不慎出現匯錯款項等情況時,如果是熟人,因為知道對方的身份信息,可以及時聯繫溝通要回;如果是陌生人,因為銀行或網絡交易平臺不對客戶提交信息的真實準確性負責,基於對儲戶隱私的保護,也不會透露收款賬號戶主的信息。這時可以申請公安部門協調,由於不涉及犯罪,公安機關對公民因個人失誤轉賬出錯一般不予立案偵查。但公安機關可以出具證明,以便於查詢銀行信息和依當事人申請進行調解。在與對方溝通時,應當說明情況,禮貌溝通,表達歉意,爭取對方的諒解。這個過程中,可以對聯繫溝通情況進行錄音,保留必要的證據。在確實協商未果的情況下,要儘快向法院提起訴訟,並在訴訟期內及時提出財產保全申請,以保證款項不被轉移,從而減少不必要的損失。

碰到這種“天上掉餡餅”的事情,作為不當得利的一方應該基於誠實守信原則,將不當得利返還給當事人,否則飛來橫財不返是要擔法律責任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