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传》:他,笨拙、不善机变、土气,如何逆袭成一代名臣?

刘媛媛在《寒门贵子》的演讲里说道:出身不好,并不能完全斩断一个人成功的所有可能。命运给了你一个比别人低的起点,是想告诉你,用你的一生去奋斗出一个绝地反击的故事。

同样,天资不好,一样不能完全斩断一个人成功的所有可能。

总听到有人感叹:我为什么就没有那么有钱的父母?也在培训班听到有同学说:我怎么就没有这方面的天赋?

如果要问自己:为什么混的不够好?那么一定是自己还不够努力,或是方法不到位。

晚清名臣曾国藩的一生并不具有传奇色彩,没有神攻略,不是神童,没有天赋,不善机变,甚至有些笨拙,不会八面玲珑。却成为中国传统文化最后的一个偶像,得到后世名人的推崇。

他从一介书生起家,创建军队,统帅群雄,力挽狂澜,扶大厦之将倾,使中国传统文化免遭彻底毁灭的命运,使清王朝延续了六十年,功劳之大,影响至深。

《曾国藩传》:他,笨拙、不善机变、土气,如何逆袭成一代名臣?


01

不抱怨,就开启了成就自己的第一步。

道光十三年,曾国藩第七次参加科举考试中了秀才,后来接连中了举人、进士,进了翰林院。

在清朝科举考试不但身体和考试历程很辛苦是,名落孙山遭受的打击更沉痛。第六次落榜后,主考官当众批评他,让他倍受刺激。于是回家后钻进书房开始反思历来失败的经历,苦苦寻找原因。

他知道自己笨,科考了六次都名落孙山。为了解决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只有破釜沉舟,付出超人的努力,反复对比与模范试卷的差距,在自己弱势方面下苦功夫,并不断的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终于金榜题名。

他因为笨拙,更虚心,更愿意付出,受挫折多,抗打击能力特别强,不走捷径,遇到问题迎难而上,思考问题不留死角。

每个人都无法选择自己的出身,但是只要生命存在,未来就有无限的可能,关键看你怎么续写。

从今天开始,劈柴喂马,关心粮食和蔬菜的价格,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从今天开始,少一点抱怨,多一点改进的措施,关心人类和自己,明天就多一点选择的权利,不被时代裹挟前行。

《曾国藩传》:他,笨拙、不善机变、土气,如何逆袭成一代名臣?

02

只有不断自省,不断迭代,不断完善自己,才能朝着目标一点点靠近。

  • 曾国藩三十岁立志做圣人,自此便开始写日记。将每天发生的事情记录下来,不断反省自己的缺点,纠正自己的行为。还让身边的人监督自己。
  • 曾国藩上奏折,指出大清面临的种种危机,这是曾国藩多年来对国家社会的深入思考,殚精竭虑的产物。然而,咸丰帝却是个刚愎自用,做事有始无终的皇帝。他就直言批评皇帝的缺点,得罪了皇帝,同样的原因得罪了权贵和朝中同僚,从而失去关系网。
  • 他临危受命成立湘军,在收复武汉,扭转了全国的战局后,皇帝在排挤曾国潘的大臣们的建议下收回了他的实权,以至于他被地方官轻视,调度不灵。后又处处碰壁,在军事上和政治上处境艰难。

在为父亲守孝期间,曾国藩不断反思自我。认识到自己性格中的缺陷:太过正直,反衬别人太过腐败,即人浊我清,觉得自己高洁,反衬别人卑劣,锋芒毕露,说话太直,易引起他人的反感等。

于是,他注意言行,不断的改变重塑自我,变得谦虚,和气,平心静气,照顾别人的感受,学会表扬别人,同时面对皇帝和权贵换一种方式,打太极,不再直接顶撞。

曾国藩深刻认识到:必要时需要和光同尘,圆滑柔软,才能解决问题,达到目的。只有海纳百川,刚柔并济,才能调动各方面的力量为己用。这种转变为他日后的发展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今天的我们,可能会缺乏目标:经常是过一天算一天,目标随时变化,理想总是三分钟的热度。即便受挫,大哭一场,倾诉一番,大吃一顿,就该咋样继续咋样。

今天的我们,可能是生存压力太大,人心浮躁,很少有人经常自我反省,出现问题能从自身寻找原因,并列举出来,时时警戒自己。

《曾国藩传》:他,笨拙、不善机变、土气,如何逆袭成一代名臣?


03

强有力的自我管控能力,是迈向成功必要的手段。

我们来看看曾国藩给自己定下的12条做人规矩:

  • 整齐严肃,做事专心;
  • 每天早起,绝不赖床;
  • 每天静坐一个小时,不要天天处于浮躁状态,被事务牵着走;
  • 读书不二,不读完这本书,绝不摸下一本;
  • 每天读史十页;
  • 谨言,时时警惕不乱说话,每句话都要慎重;
  • 养气;
  • 保身,节制欲望;
  • 每天记笔记;
  • 每月写几首诗、几篇文章;
  • 每天练半小时的字;
  • 夜不出门,天黑了就不出门找朋友瞎玩。

自律的生活使他为考试做更充分的准备,同时因为不断学习,满足他管理各方面政务的需求。

我们经常在工作中写计划,写进展,可多数都是为了满足工作需要。很多成功人士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自律。他们几点起床,几点吃饭,几点运动,几点读书……每天都能严格执行,才成就了一番事业。

《曾国藩传》:他,笨拙、不善机变、土气,如何逆袭成一代名臣?


04

善于思考,有由自己的理论体系得出的想法,从不同的角度考虑问题。

由文人组建军队,跨界是有点大。曾国藩接到命令后,首先并没有想,如何建立一支如何有战斗力的湘军?而是分析绿营兵,为什么没有战斗力?

在经过深层分析发现几个关键问题后,他从建立制度入手,改变原有的治军体系,认为信仰和精神力量才是决定战斗力的关键因素。

同时,曾国藩还为湘军立下这样一条规矩:一旦某军统帅战死,除非本部有受拥戴的继任将领,否则必全军遣散回乡,另行招募成军。这个规定用制度去解决了别人用道德解决的问题。

虽然时过境迁,但是放在今天,他考虑问题的思维方式依然值得我们学习。

企业在管理过程中出现问题,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要透过现象寻找问题的根本原因。发现问题也不能单一解决一个问题,要考虑类似情况如何处理,这就是从用办法解决问题过度到用制度解决问题。然而,更高一层境界是,制度背后的机制是否是以管理层的最终目的为导向,才是企业效能发挥最大化的关键。

05

历史的烟尘滚滚,埋掉了过往的人和事。可思想的光辉却能破年轮而出,依旧熠熠生辉,让后人借鉴,站在巨人的肩上,更好的过好我们这一生。

不抱怨,用积极的好心态迎接每一轮朝阳;

时常自我反省,更新自己的内在体系,修行的路上,让自己的潜能发挥到极致;

强有力的自我管理意识,不断精进自己的知识库,控制不合理的欲望,完成自我蜕变。

(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