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州劉表是徒有其表嗎?他在亂世久佔荊州到死,關羽卻大意失荊州?

大馬哈魚12


雖然他名字是“表”,可劉表卻不能單純被說成一個虛有其表的諸侯,曹操就在他手裡吃過不少虧,就連鼎鼎大名的江東之虎孫堅,一遇到荊州那也只能是壯志未酬,把命都折了。

曹操所說的劉表為“自守之賊”,表面上是貶義,可也看出:劉表治下的荊州,雖然處在四戰之地,進攻不足,可在東漢末年的群雄包圍中,那也算是自保有餘。劉表雄據荊州十七年,除了東面的江夏有些損失之外,基本上荊州七郡的地盤都沒有過大面積的損失。

而關羽,雖然坐鎮荊州也有十年之久,但卻有過”割土求和”的屈辱,公元215年被割了江夏、長沙、桂陽三郡給孫權,公元219年,關羽北伐,呂蒙白衣渡江,直接把剩下的南郡、零陵、武陵三郡都併入了江東,關羽最後連命都保不住。所謂大意失荊州,其中不乏有後人的溢美之詞,事實上即使關羽不大意,荊州也未必就能保得住。


一、深受小說影響,劉表在世人心中似乎一直都是一副老態龍鍾、沒有大志的模樣,可是作為一個能在荊州這個龍潭虎穴裡生存十七年的人,劉表一定是有他過人之處的

董卓入京後,廢立少帝扶持劉協,為了減輕自己在朝中的壓力,董卓就把朝廷裡對自己比較有威脅的幾個劉氏宗親派往各個州縣,表面上是授予他們官職,實際上這些地方几乎都是當時最為混亂之所,民兵、盜賊、宗教、饑民、水災、蝗禍等等天災人禍,而劉表就被安排到了“宗賊甚盛”的荊州。

當時的荊州完全就是個三不管地帶,各地豪強招攬部隊,殺太守、搶地盤,不服朝廷號令,甚至於派兵堵在朝廷官員的必經之路,見一個殺一個,在劉表入荊大力整改後有所改善,直到了劉備執掌荊州後才又死灰復燃,比如魏延,他最早就是以私人武裝起家的。

  1. 為了隱藏行蹤,藝高膽大的劉表選擇了單騎入荊,拋開了家屬和隨從,並迅速和當地還算是服從朝廷的豪族會合,像蔡瑁、蒯越等人,就是在這一時期來到劉表帳下的;
  2. 劉表以蒯越去召集當地宗族,擺了一場鴻門宴,將不服從他的人全部殺光,再以攻心計降服了盤踞在襄陽的張虎勢力,拿下了襄陽城並在此建立治所,招兵買馬;
  3. 荊州的宗賊勢力本來就是一群烏合之眾,現在最有勢力的人都死在了劉表手裡,其他人也就急忙向劉表表忠心了。劉表從單騎入荊到全面控制荊州七郡,期間還不到一年的時間。

入主荊州不久,劉表就面對著來自東、西、南、北的四面威脅之中:

一、北面南陽郡,最先是袁術佔領的,為了趕走根基不穩的劉表,袁術派了孫堅攻略荊州,結果被黃祖設伏於峴山,暗箭射殺了孫堅。孫堅一死,袁術又得面對兗州的曹操,於是轉為經略淮南,可袁術一走,南陽成了無主之地,曹操當時兵鋒又盛,很有吞併南陽的野心。

對此,劉表安排了手握涼州驍騎的張繡,讓他駐守南陽郡治所宛城,作為荊州和曹操之間的緩衝地帶,這期間雙方互有勝負,劉表和張繡不能徹底擊潰曹操的軍隊,連宛城都被奪了,可曹操也無法一口吞掉南陽郡,張劉聯軍還在穰城一帶和曹操相持不下。後面張繡投降曹操,劉表又引劉備駐守新野,從這兩次引用外藩幫忙可以看出:劉表的外援手段比起劉備、劉璋而言要高明得多,後兩位請外援,請著請著就直接把家都給送了。

二、東面,繼承了江東意志的小霸王孫策,一直都想拿下荊州為父報仇,從袁術那裡脫離後,孫策開始把矛頭指向了江東和鎮守江夏的黃祖部,五次對戰黃祖,不但沒有拿下江夏,就連部下凌操(淩統之父)都在作戰中被射殺。孫策幾乎是用了整個陣營的力量來對付黃祖,可是當時江東未定,孫策有後顧之憂,加上黃祖的防禦機制完善,終孫策一生一直無法替父報仇。

而孫策死後,接任江東的孫權又開始對江夏開戰,可是戰事依舊失利,如果不是淩統為報父仇,帶著敢死隊直接對黃祖軍發起衝鋒,打散了黃祖水軍的話,孫權未必肯定還得再現父、兄折戟江夏的情況。可是就算這樣,江夏也不是孫權能拿下的,在黃祖被殺後,劉表派了兒子劉琦鎮守江夏重鎮夏口,很快就穩定了局勢,孫權在奪取了江夏的南部地區後也就只能引軍回江東了。


三、面對來著東、北兩面的威脅,劉表也知道荊州這個四戰之地不足守,所以他一直致力於在西、南兩邊打地盤,拓展戰略空間。劉表趁劉璋繼任益州牧之時,派內奸去益州策反了很多不服從劉璋的將領,讓他們起兵反對劉璋,結果劉璋依靠著託孤大臣趙韙和劉焉留下來的東州兵,很快就平定了叛亂,雖然趙韙最後也乘機反叛劉璋,可是此時的劉表已經失去的戰機,益州攻略也就很難完成了。

荊州的南部是東漢十三州中最為偏遠和貧瘠的交州(今兩廣和越南北部),為了拿下交州,劉表派賴恭入交州為刺史,吳巨為蒼梧太守,結果吳巨和賴恭反倒自己打起來了,被曹操所任命的交州太守士燮鑽了空子,三方相持不下,誰都吞不了誰,交州戰略也就在這內訌之中一去不返了。

所以劉表在執掌荊州的前期還是很有一番作為的,單憑他以一州之地就連抗曹操和孫策這兩頭猛虎十餘年,縱觀整個三國似乎也就只此一家了。

而且劉表還不是隻顧軍事,他對荊州地區的文學發展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1. 由於早年經歷過黨錮的迫害,劉表深知在亂世中文學的生長土壤已經受到了嚴重的汙染,所以在荊州時他大力推行文學,建立學校,編寫了經學、星象學等著作,被譽為是洛陽太學的南遷,劉備、曹操能在荊州得到如此多的人才,這些都是劉表留下的實惠;
  2. 由於本身就是文人出身(劉表在洛陽時被譽為“八俊”之一),相比曹操、孫策、劉焉等,劉表對文人的態度還是不錯的,所以荊州文人也不用夜夜擔驚受怕,擔心一個不小心就丟了小命,像司馬徽、鄧羲這些人不想做官就不做,想隱居就隱居。你說要是放到曹操那裡,不打斷腿把你揪出來才怪;
  3. 劉表沒有一昧地窮兵黷武,而是主張自守荊州,放緩對外擴張的步伐,所以在劉表治下的荊州百姓還是比較幸福的,諸葛亮能在隆中種田自樂,每天還有頓小酒喝喝,小菜吃吃,這都得歸功於劉表的執政方針。

劉表雖然對外擴張之路比較崎嶇,可他對荊州的建設那是勞苦功高的,劉備只是得了三分之二的荊州就能和劉璋、孫權三分江南,到後來還憑藉著荊州的物資直接入蜀奪取了整個益州,和曹操、孫權三分天下了,可以說荊州是劉備的發家之地,而劉表則是劉備的“發家貴人”。


二、劉表得荊州靠的是勇氣,而關羽失荊州憑的是傲氣,他太過看輕曹操和孫權了,孤軍北伐才被抄了後路,關羽是憑本事失的荊州,和他大不大意沒啥關係

關羽鎮守荊州十年,期間雖然和曹操方面有過一些摩擦,但都是局部戰事,真正損耗荊州元氣的反而是來自盟友孫權的搶奪。公元215年,這一年劉備已經奪取了益州,三分天下有其二,還有出兵漢中和曹操爭雄的準備,而江東方面,孫權經過一系列的內部改革,總體上已經安穩了內部,也正式展開了擴張之路。

孫權以劉備已經得到了益州為由,要求歸還赤壁之戰後由魯肅做主借給劉備的南郡,南郡是荊州治所,江陵城更是劉表時期的屯兵屯糧之所,一旦南郡被拿回去,那劉備在荊州的地盤就只能被壓制在長江南部:

  1. 雖然還有所謂的荊南四郡在手,可是戰略空間卻是大大的減少,東、北、南三邊都是盟友的地盤,就連江夏也會變成一塊飛地;
  2. 孫權一旦拿回南郡,就會對劉備荊州形成合圍之勢,這不但是軍事的壓迫,也會影響荊州人民的歸屬感和向心力;
  3. 而且劉備以後也很難在荊州用兵,畢竟出兵點江陵已經在孫權手裡,到時肉在砧板上,孫權有各種藉口可以阻止劉備從荊州出兵,《隆中對》的兩路出兵規劃也就形同破產了。

劉備不願還荊州,而關羽也不願還,可孫權又一定要拿,雙方差點爆發大戰,最後劉備割了三郡給孫權,表面上是緩和了孫劉聯盟,可實際上這也讓孫權看出:不打一戰是絕對拿不回荊州的。所以在周瑜死後,孫權在陸口前線的軍隊就一直在增加,而且在主和派魯肅死後,孫權安排了主戰派呂蒙、陸遜坐鎮陸口,時時準備著拿回荊州。


可是關羽對孫權的這些安排卻始終不當一回事,他之所以失荊州,至少是大意了三次:

  1. 當時荊州地盤內縮了將近一半,大部分軍隊又在劉備攻蜀時被調去幫忙,此時的荊州早已不是劉表時期的“地廣數千裡,帶甲十餘萬”的局面了,可是關羽還是執意北伐;
  2. 關羽北伐是自作主張之舉,他並沒有把這次軍事行動告訴遠在成都的劉備,才導致了劉備沒來援助,劉封不敢援助的情況,關羽孤軍深入,早已犯了兵家大忌;
  3. 原先關羽在北伐曹魏時也是安排了一些軍隊守家的,結果陸遜幾封拍馬屁的信一來,關羽就把留守部隊全部調到前線,留下了一座座空城給呂蒙,呂蒙是不拿白不拿。

以上三點不管犯了哪一點都是要命的,可關羽三個都犯了,說他大意是對,可一而再再而三地大意,難道就不該從關羽身上找原因嗎?

無論是孫權的用兵佈局還是荊州的局勢,這些都是身為荊州都督的關羽應該在意的情況,可關羽沒有一點敏銳性,虛國遠征又不請求支援,如果關羽不是傻子的話,那做出如此錯誤的決定,我認為只能歸罪於關羽的傲氣了:

  1. 自從周瑜死後,江東在對外戰事中節節敗退,逍遙津之戰更是被張遼打出了“威震逍遙津”的氣勢,所以關羽是越來越看不起江東,看不起孫權了,所以他也不會致力於去討好孫權,反正要打的話,關羽可從沒怕過;
  2. 同樣關羽也看不起駐守在襄陽的曹仁,畢竟這人在赤壁之戰時被周瑜和張飛打得丟盔卸甲,關羽自信自己的軍事才能遠超於張飛、周瑜,諸葛亮當時把關羽排在張飛、馬超之上,關羽雖然沒說什麼,但從他的態度來看,關羽也是默認自己比張飛要強的;
  3. 關羽水淹七軍、斬殺龐德後,他的這種莫名自信更是與日俱增,所以他才會公然和外戚麋芳翻臉,才會被陸遜吹得找不到北,才會信了呂蒙有病回去修養的鬼話,也才會最後被抄了後路。

所以關羽失荊州,大意是一部分,可更大的原因是他太過自傲了,得罪了敵人、盟友不說,連隊友都得罪了,加上他身邊沒有一個可以規劃全局的“諸葛亮”,關羽完全就是在孤軍作戰,又怎麼能敵得過各方聯手呢?


總結:劉表經營荊州有方,雖然對外戰事沒有什麼大的突破,但也稱得上是“自保之主”,反觀關羽,他在對外戰事取得了不錯的戰績,可也一昧地攘外而不安內,最終導致了荊州全失

不可否認,劉表在荊州時,面對著四面包圍之勢,能做到禦敵於外,發展於內的成績,不管形勢多麼危急,劉表永遠都是一顆紅心,兩手準備,軍事、外交雙管齊下,這使得荊州雖然強敵環伺,可劉表基本都能做到“我專而敵分,分而擊之”的戰術。

可是他在荊州穩定後就沒了當年入荊殺賊的銳氣,這一點或許也是和他的年齡增長有關,也或許是和荊州豪族不願大動干戈的態度有關,但總的來說,劉表算是一個“守成之主”,如果不是曹操大軍壓境,自己又是天命已盡的話,荊州人應該還能再過上幾天舒心的日子。

而關羽,他坐鎮荊州十年,面對著來自東、北兩方的威脅,確實也做到不卑不亢,不負劉備的重託,可是他的政治屬性實在過低,本來荊州就是一個兵家必爭的肥肉,在劉備無法兼顧荊州時,關羽一沒安穩內部,二沒結交外部,反倒是四面樹敵,把自己變成了眾矢之的,他誰都不服,結果就是誰也都不服他,這一點來看,關羽比起劉表要差得多了。

我覺得:關羽做將領有餘,做主帥卻略嫌不足,可如果能把劉表和關羽放在一個團隊的話,劉表為主坐鎮荊州,足兵足糧,關羽率師出征,斬將殺敵,這個組合其實也很完美了。

作者/一貳一橙:天文地理,一概不懂;古今中外,都靠瞎掰,主要百度,然後亂編,喜歡點贊!


一貳一橙


劉表:字景升,山陽郡高平縣人(今山東省微山人),東漢末年宗室,軍閥,名士,漢末群雄之一。

前言:

做末漢氏宗親,能領一州之地的人,你能說他徒有其表弱智嗎?打死我都不信。首先要來了解一下劉表的性格與做事風格,我們就會知道劉表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劉表早年就有文才,年輕時受教南陽太守王暢,王暢行為做事都很節儉。

有時過份節儉,劉表都有些看不下去,某一天他去見王暢說:

奢不僭上,儉不逼下,蓋中庸之道,是故遽伯玉恥獨為君子。府君若不師孔聖明訓,而慕夷齊之未操,無乃皎然自遺於世。

從以上文字可以看出,劉表此人對於忠君愛國是沒有什麼立場的,在他的心裡面只有你好我好大家好,互不相幫,各過個的保持中立的性格。說這話時年僅十七歲。早年的劉表是一位熱血青年,也曾參加了學生運動,因為政見不合被政府通緝,被迫逃亡。光和七年,(184年)靈帝撤掉通緝,劉表迴歸被時任掌握權力者大將軍何進所用。

出任北軍中候,開始走上仕途。

中平六年,(公元190年)靈帝駕崩,劉表以宗親代王叡為荊州刺史。時年四十八歲,

時近暮年的劉表早以不在是個熱血青年,變得經驗豐富,對時局頗有見解,任用蒯越兄弟,開經立學,愛民養才,對外恩威並舉,先後剿滅江南宗盛,誘降江夏張虎、陳生等人,佔地數千裡,遠地交好袁紹,近處交好張繡,從沒有什麼雄心壯志,自求自保。劉表雖然沒有爭霸的雄心,但有治州才能,割據荊州期間,對內整頓軍備,以防不時之用,另一方面廣招人才,對於人才的利用頗讓人悅服,擁有數千裡土地,軍員十萬之眾。由於劉表早期的作為,荊州一帶戰爭比較少相對安全,這也是他在有生之年沒被拿下主要原因。

反觀關羽,接手荊州時,孫權羽翼豐滿,手下人才濟濟,一直荊州虎視耽耽。從劉備任命荊州以來,讓其聯合孫權,不可意氣行事。早期關羽做為可圈可點,但隨著時間,關羽的本心顯露,時孫權時有朝諷,令孫權十分惱火,加上對荊州擁有的渴望,終於按耐不住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孫權趁關羽出兵襄樊地區,任命呂蒙為將偷襲荊州,關羽回援不及,就此失掉荊州敗走麥城落下可悲下場


治病救人的黑山老妖


劉表一時人傑

東漢末年宗室、名士、軍閥,漢末群雄之一

東漢末年,朝廷政治腐敗,宦官專權,朝中有識之士上書嚴懲宦官,最後失敗導致黨錮之禍。而劉表參與學生運動受到牽連,被迫逃亡。

光和七年(184年),黨禁解除,大將軍何進掌權徵辟劉表為掾屬,出任北軍中侯。

單騎定荊州

初平元年(190年),荊州刺史王叡為孫堅所殺,董卓上書派劉表繼任。

劉表赴任之時除了手裡的朝廷印信外,什麼兵馬都沒有。而此時的荊州不僅豪族們紛紛擁兵自重,而且還要面臨來自袁術孫堅的威脅。因此劉表做了以下決斷:

  1. 首先,招攬人才。獲得蒯良、蒯越及襄陽人蔡瑁等本地人的支持,並與之聯姻。
  2. 其次,奪取軍權。利誘各地豪族、宗賊首領殺之,劉表趁其群龍無首,招攬其部眾。
  3. 最後,結交周邊勢力,讓袁術做南陽太守與其示好。

自此,劉表入主荊州順利成功。雖然期間也有小規模的反抗,可是大局已定,日益穩固。

初平二年(191年),袁術派孫堅進攻劉表,劉表在此戰中射殺孫堅。斷其糧道,擊敗袁術。從此剪除了最大威脅。

劉表主政荊州期間,修養生息,顧政安民,開立學官,廣開土地,南收零陵、桂陽,北據漢川,坐擁數千裡疆域,帶甲兵十餘萬。


談史論今100


劉表字靜升,漢末群雄之一劉表雖然沒有像曹操那樣一統天下的雄心壯志,但是也絕不像影視劇中演繹的那麼平庸!理由如下

第一:劉表早年因太學生運動受黨鈷之禍牽連被迫逃亡,後結交權臣大將軍何進,結束了逃亡之路出任軍中候,隨後董卓部下李傕率領西涼軍攻入長安挾持漢獻帝,劉表再次展現了其見風使舵,隨機應變的政治嗅覺,劉表遣史上供隨後被認命為鎮南將軍,荊州牧,為其日後成為發展奠定了基礎,有了割據一方的資本.從逃亡犯到荊州牧無不展現出劉表隨機應變過人能力!

第二:劉表統治荊州期間愛民養士,開經設學,努力發展經濟,因採取中立的外交策略,使荊州免於戰火,荊州成為三國時期最繁華的地方,吸引了一大批文人雅士包括像諸葛亮,徐庶這樣的當世豪傑!對外遠交袁紹,近結張秀,內納劉備,據地數千裡,帶甲10於萬稱雄荊州,而且擁有當時東漢末年最為強大的水軍力量!所以劉表不僅不平庸,而且有為!所以劉表在世時各大諸侯都不敢覬覦荊州!

為何關羽卻大意失荊州?

第一:關羽失荊州有著必然的因素和偶然因素,必然的因素就是劉備集團趁赤壁之戰後曹操實力損失殆盡之時佔領荊州,讓在赤壁之戰中付出最多收穫最少的東吳耿耿於懷,隨後劉備取西川,奪漢中實力如日中天,荊州的關羽也出兵攻打樊城,三國的均勢平衡被打破,此時劉備強,曹操孫權弱,所以孫權聯合曹操兩面夾擊關羽,關羽失荊州,敗走麥城最後被殺!關羽統御荊州意味著三國均勢以及孫劉均勢被打破,所以荊州必失!

第二:關羽的驕傲自大,目中無人的性格,導致其悲慘的結局,失荊州也就不足為奇了!








由史看今


我是陽高快樂,這個問題,我來回答。

劉表這個人不是沒有本事,他其實是一個多方面的人才,他是魯恭王的後代,骨子裡確實有著大漢往事的幹練與通達。早年曾經單騎來荊州平定叛亂。

一、愛交朋友的人

年輕的時候劉表也喜歡寫寫時評,據說還常常批評一下朝政,文章寫的也不錯,當時和汝南陳翔,字仲麟;同郡範滂,字孟博;魯國孔昱,字世元;渤海範康,字仲真,山陽檀敷,字文友;同郡張儉,字元節;南陽岑晊,字。和朋友交往,也都是流於膚淺。

二、家庭和睦的人

劉表人長得漂亮,身材很高大,儘管年齡很大,可是保養得很好,加上新娶得繼室蔡夫人,這讓劉表心情很高興。

劉表的繼妻系出名門,乃是當地大家的女兒,很有巾幗風範。劉表的內弟蔡瑁等人都是劉表手下炙手可熱的大將。劉表與其兄弟、妻子都關係很好。

三、很有謀略

應該說這幾年,相對於戰亂頻仍的中原地帶荊州應該還是比較和平的:其一,劉表本人早年深受儒學大師的薰陶,有愛國保民的志向,他勤於政務,因此努力地把荊州治理的像田園詩似的生活,這裡遠離戰火,老百姓還是比較的。其二,削平內亂,外抵禦江東的進攻。劉表很有謀略,曾經使蒯越遣人往誘當地的叛亂分子,來者五十五人,皆斬之。並襲取其眾,有的分化瓦解即授以部曲。唯有江夏賊張虎、陳生擁眾據守襄陽,劉表乃使蒯越與龐記單騎往說降之,於是江南悉平。父子,與劉表結怨,被劉表部將呂公用計除死。

四、沒有大志向

劉表顯然是個沒有大志向的人,他並不想稱霸諸侯,或者有一統天下的雄心壯志,他只想著在荊州這片土地上,實施自己的才華。因此他不想佔據太多的州縣。劉表有時也很圓滑,當時是討伐的盟主,而天子又是袁紹不待見的,因此劉表左右逢源,一面對錶示忠心,一面又對袁紹表示出極大的興趣。袁紹想廢天子,立幽州牧劉虞地球人都知道,可劉表還是照樣對袁紹拋向了橄欖枝。

治中鄧羲諫劉表,劉表不聽,於是鄧羲辭疾而退,終劉表之世不為其仕。當時劉表的回答:“內不失貢職,外不背盟主,此天下之達義也。治中獨何怪乎?”從這裡可以看出,劉表想做個老好好。劉表是個老好好,因此晚年的他缺乏判斷能力。當時袁紹和曹操決戰,劉表一直處於觀望。在那個時候,如果劉表參加角逐,甚至找出一個同盟者攻擊另一方,那麼當時中國的局面真不知。惜劉表沒有遠見。劉表是一個不善於發現屬下聰明才智的人。當時荊州一帶匯聚了好多能人,比如別駕劉先、謀士蒯越,他們都勸劉表善於抓住機會,和曹操結盟,或者向中央投誠,那麼今後曹操一定會善待自己。可是劉表一直猶豫。劉先說:豪傑並爭,兩雄相持,天下之所重,只在於將軍。將軍若是希望於亂世有所作為,便應乘天下方亂而起事;如若不然,則應選擇一個能夠領導天下的人而相從。將軍現在坐擁十萬之眾,而只是安坐而觀望。所謂見賢而不能助(指曹操),請和而不能得(指袁紹),如此兩家必將歸怨於將軍,將軍也不可能繼續從容自立了。以曹公之明哲,天下賢俊皆向而歸之,其勢必能滅袁紹,然後必定帶兵南向以擊江漢,恐怕將軍也不能抵禦其大軍。所以我為將軍計算了,不如舉州依附曹公,曹公必然會重待將軍;如此便可以長享福祚,子孫晏然,這才是真正的。你這樣的舉動很被動,今後袁曹兩家不管誰取勝,下一個遭殃的肯定是您。劉表不聽。

五、以貌取人的人

劉表也是一個以貌取人的人,當時有個叫王粲的名士前來投奔,劉表,因為王粲曾經是一代大儒蔡邕的座上客,並且祖父做個三公,名聲很大。就決心把自己女兒嫁給他。可劉表一看王粲那個外表,個頭太矮,其醜無比,也沒把他當一根蔥,就勉勉強強的讓他做了個幕僚。這王粲此時才知道劉表也不過是爾爾,於是在荊州得過且過,每日花前月下寫寫文章打發些光陰。

不只是王粲自己,南陽安眾有個叫劉望之的,曾經做過劉表的從事。劉望之兩個朋友都被讒言陷害,遭劉表誅殺。劉望之自然要給劉表上奏章,說朋友沒犯錯,不應該處以極刑。劉望之的弟弟就說劉表這個人太執拗,不如投奔別人或能自保。望之不聽,最後也被劉表殺害。劉表殺害劉望之,慢待王粲,荊州一帶的讀書人對劉表充滿了絕望,這種表明上繁榮的跡象其實隱藏著巨大的動盪,讀書人對劉表其實是不合作的,比如和他的兄長,比如和他的叔叔,比如劉表的連襟,他們都是有抱負的讀書人,都胸懷大志,都在劉表身邊,可惜劉表竟然像瞪眼瞎。


陽高快樂


徒有其表是錯誤的,經營多年,劉表能夠當上這個一方諸侯也不是說他徒有其表,能力肯定是非常有的,然後聯姻地方的實力派土豪如蔡氏,禮賢下士。

而關羽佔領荊州時間不長,民心不穩,驕傲自大,不穩紮穩打,還主動出擊去攻打曹營,被虎視眈眈的孫權抄了後路,失敗是註定的


江中一尾魚


壹零壹肆來回答。

要說劉表一點兒能力都沒有,是不對的,劉表還是有點兒本事的。

劉表字景升,和劉備一樣,也是“帝室之胄”,而且是當時的名士。

《後漢書》記載劉表是魯恭王之後,“身長八尺餘,姿貌溫偉”,與張儉等人一起號為“八顧”。

《三國志》記載劉表“少知名,號八俊,長八尺餘,姿貌甚偉”。

《三國志》和《後漢書》都有記載,漢獻帝初平元年(公元190年),孫權的父親、長沙太守孫堅殺了荊州刺史王睿,朝廷就任命劉表擔任這個職務。當時荊州地區並不太平,“宗賊大盛”, “袁術阻兵”,劉表甚至不能到任,只好“單馬入宜城”。這時,劉表做出了一個正確的決策,那就是依靠當地豪族來平定荊州。劉表找到了兩個人,一個是南郡人蒯越,一個是襄陽人蔡瑁。蔡瑁財大氣粗,婢妾數百人,別業四五十。蒯越足智多謀,是曹操最為欣賞的荊州士人。

蒯越為劉表出的主意是軟硬兼施。蒯越告訴劉表,為害荊州的,一是袁術,二是宗賊。劉表受命而不能到任,就因為他們作梗。那麼,應該怎麼辦呢?蒯越說:“理平者先仁義,理亂者先權謀。兵不在多,貴乎得人。”也就是說,治理荊州,必須有兩手,那就是道德的感召和武力的威懾。使君的敵人不就是袁術和宗賊嗎?袁術的特點是什麼?是“驕而無謀”。宗賊的特點是什麼?是“率多貪暴”,因此應該先滅宗賊,後阻袁術。具體的做法,是“誅其無道,施其才用”。使君“威德既行”,所有的人便都會歸順。然後使君“南據江陵,北守襄陽”,荊州八郡就可以“傳檄而定”。那時候,就算袁術打過來,又有什麼關係呢?

劉表採納了蒯越的計策,讓蒯越召來宗賊頭目十五人,“皆斬之而襲取其眾”。如此這般做下來,結果“江南悉平”,劉表也得以坐鎮襄陽。後來袁術和孫堅合縱,袁術派孫堅襲擊劉表,劉表部將黃祖前來救援,孫堅中流矢而死,從此袁術勢力無法到達荊州。於是朝廷任命劉表為鎮南將軍、荊州牧,封成武侯,假節,劉表成功了。

劉表擔任荊州牧以後,氣度不凡。建安元年(公元196年),張繡的叔叔驃騎將軍張濟因為轄地無糧,入侵荊州南陽郡的穰城,中箭身亡。荊州的官員都來對劉表表示祝賀。劉表卻說,張濟是因為走投無路才來荊州的。我們做主人的無禮,導致戰爭,這不是我的初衷,因此本州牧接受弔唁,不接受祝賀。於是張繡駐兵宛城,和劉表聯盟。

《三國志》說張濟的部眾“遂服從”。

《後漢書》說“皆服從”。

到建安三年(公元198年),劉表不但實際擁有了荊州七郡(南陽、南郡、江夏、零陵、桂陽、長沙、武陵),而且廣開疆土,“南接五嶺,北據漢川,地方數千裡,帶甲十餘萬

”,境內“萬里肅清,大小鹹悅而服之”。中原士人見此,紛紛避難荊州,投奔劉表的學士竟多達千人,劉表也都“安慰賑贍,皆得資全”。同時,他還建學校,興儒術,把荊州建設成為一個亂世之中的“王道樂土”。劉表,應該說是一個好州牧。

但是,劉表胸無大志,不是一個雄才大略之人,也沒什麼緊迫感和進取心。用今天的話就是,劉表的願望就是守住自己的一畝三分地,老婆孩子熱炕頭。所以,不管誰和誰發生了矛盾和戰爭,他都按兵不動,作壁上觀,滿門心思“欲保江漢間,觀天下變”。

《三國志·郭嘉傳》記載郭嘉評價劉表:“表,坐談客耳!”

《魏書》記載曹操評價劉表:“我攻呂布,表不為寇;官渡之役,不救袁紹,此自守之賊也。”


壹零壹肆


我認為劉表不是徒有其表,他能在亂世之中佔據荊州多年,肯定有他不凡的才能。他能禮賢下士,重用有才能的賢才,關心老百姓的疾苦,讓人民安居樂業,遠離戰爭的苦難。而關羽則不同,他不會搞抗曹統一戰線,拒絕執行諸葛亮佈置的東和孫權,北拒曹操的戰略方針,驕傲自滿,不聽眾人忠言相勸,被東吳呂蒙偷襲荊州,兵敗被殺,大意失荊州,這是多麼令人痛心的教訓。所以,我認為還是那句話說得好:“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勝不驕,敗不餒”。


東方6710


劉表控制荊州以後,對於屬地的管理也是勵精圖治,有條不紊,貢獻良多,體現出一代能臣的本色,把荊州治理得有聲有色,之前“人情好擾,加以四方震駭,寇賊相扇,處處糜沸”的荊州,變成了“萬里肅清”的東漢後期最後一片樂土。在對外問題上,劉表採取了擁兵自重的正確政策,儘量避免發生大的衝突,以免造成老百姓流離失所、生靈塗炭;在經濟上,劉表有效利用了當地各大家族的勢力,推行了各種行之有效的措施,使得農業生產得到了很大的恢復和發展,荊州地區的百姓“大小鹹悅而服之”。對劉表的這種評價,莫說是在後漢軍閥混戰時期,就是在局面相對平靜的三國鼎立時期,也是獨一無二,是別人所無法得到的。劉表“起立學校,博求儒術”,對文化教育事業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由於政局穩定,各方人才紛紛從各地遷往荊州,人數數以千記,其中既有像水鏡先生司馬徽這樣的名流,也有像徐庶、石廣元等青年才俊,甚至還有後來大名鼎鼎的諸葛亮等。試問,一個虛有其表之人能有如此輝煌的政績嗎?如此的“愛民養士,從容自保”,難道是一個虛名無實者所能做到的嗎?可以這樣說,劉表的確是一代能臣,他的有效管理讓各路諸侯羨慕不已,對於其治理下的荊州都是垂涎欲滴。魯肅就曾經對孫權這樣評價荊州:“沃野千里、士民殷富”,這也算是對劉表恰如其分的評價了。史學家評語陳壽(233—297)評曰:「袁紹、劉表,鹹有威容、器觀,知名當世。表跨蹈漢南,紹鷹揚河朔,然皆外寬內忌,好謀無決,有才而不能用,聞善而不能納,廢嫡立庶,舍禮崇愛,至於後嗣顛蹙,社稷傾覆,非不幸也。昔項籍背范增之謀,以喪其王業;紹之殺田豐,乃甚於羽遠矣!」此文節自網絡!


真陽布衣1


劉表確實有才:其原因有三:

第一他初領荊,沒有根基,依靠後妻蔡氏孃家佔穩腳,再用後妻孃家人脈關係與當時士族豪強攀上關係!

第二同時利用或重用一部分武將鎮壓反抗者!

第三用文人之外衣裝點門面,籠絡士族和人才為其服務!

關羽失荊州不是大意失荊州,原因有四

第一自己戰略失策,不應與東吳搞僵,失去和親政策,給邊防留下危機!

第二自我膨脹,對屬下武將苛刻,懲罰失度,造成內部失和

第三自大,自己兵力並不多於曹,攻城兵力沒有優勢!

所以不是大意,是自我自大造成戰略失衡,內部失和,戰役失強等原因失荊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