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個同事都被裁員了,但業績最差的人反而沒事,現在自己該怎麼辦?

職場瑪維


兩個同事裁員,又沒有裁到你,你慌什麼啊?

開個玩笑,不過你有危機意識,想要未雨綢繆,是非常正確的。具體該怎麼辦,我來說說我的觀點:

01,裁員,不唯業績論,搞清楚裁員的目的和原因很重要。

作為一個老闆,他自然不喜歡做不出業績的員工。但我們要看到,業績最差,和沒有業績是兩碼事。

打個比方,一個單位如果業績非常好,作為老闆,他還會在意業績最差的那人的業績嗎?會因為這個人業績不好而裁他嗎?當然不會。

你問題裡也說,兩個同事被裁員,業績最差的那個人反而沒事,說明了什麼?

說明那兩個同事被裁員,根本不是業績的問題啊!

員工被裁,是有各方面的原因的:

比如公司出現經營問題,這兩同事工資很高,又不願意降薪,裁他們;

員工出現了非常嚴重的違反公司管理制度,甚至是違法行為,給公司造成了巨大損失;

員工雖然有業績,但是是刺頭,根本不服從公司的管理和領導的安排等等原因。

所以,你光看到兩個員工被裁員,卻根本沒有了解到為什麼被裁,業績根本不是原因。

02,私下探聽被裁員的原因,從中吸取教訓。

這兩個同事走人之後,你完全你可以私下跟同事打聽內幕,這種打聽算不上是窺探同事的隱私——都已經不是同事了,幾乎私底下多少都會聊到的。

打聽到問題所在後,對自己做一次內省,看看自己有沒有相應的問題,無則加勉有則改之。

03,把心思用在工作上,不要過分關注此類與自己無關的事情。

裁員,幾乎是每個企業、公司都會遇到的事情。你所要做的,就是做好本職工作,遵守單位的管理制度,與人為善,把自己做好就可以了。

如果大批量裁員,裁到你了,你也做不了什麼,如果沒有裁到你,你也不會有什麼變化,與其關注這些對你而言毫無意義的事情,不如努力提升自己,穩固自己的地位,或者需求更高的發展平臺。

自己強大了,任何裁員你都不懼怕。

總結來說,你對公司裁員過分敏感了,或許根本沒有你什麼事,你所要做的,就是盡職盡責,努力提升自己的職場競爭力,就可以了。


公門爬山虎


謝謝!2個同事被裁員,但業績最差的人反而沒事,我想您一定擔心自己是否是那第三個人吧?

同時又有點憤憤不平,為啥業績最差的沒有被裁員?

首先我想一個公司如果不以業績為對員工的考量,這個公司一定是有某些方面的問題的。比如吃大鍋飯、人情飯存在。

因為業績就是公司的現金流,而現金流就是眼下企業的生命線呀!不重視生命線的企業,遲早會出問題。

公司不是某個人的,公司的這種做法,也一定會傷害到其他有業績的人,讓他們質疑自己的工作付出與前途。

其次,不知道走了的同事,在業務上與某位領導、部門、部分同事是否存在利益衝突

也就是說,有些領導可能會更信任那些業績不好的人,認為他們忠誠、聽話、事少,公司的領導層更看重自己對業務的把控力度。

當然,由於信息不對稱,你眼中那些業績不好的同事,也可能背後有深厚的社會資源,屬於那種一年不開單,開單吃三年的情況。

這種情況只是由於您所處的職位,造成信息不對稱、暫時不瞭解罷了。

公司領導不敢得罪這些員工背後的那些社會資源。

又或者那些不開單的人,是都某位公司領導安排進來的關係,這些領導還在公司供職。

雖然他們招進來的人業績不好,但公司暫時無其他崗位給安排,如果把這些人裁掉了,不是啪啪打某些現任領導的臉嗎?

因此能存活下去的人身上,也可以存在“有您不瞭解的情況”呀!

第三、業績好的人,同時會是公司的物質資源使用大戶,領導眼中的“刺頭”。

公司其實對這樣的人還是很頭疼的。

因為管理層無時不刻的擔心這些人走了,留下的業務大坑怎麼填補。

那些業績好的人,也不知道背後被多少人告到過公司的管理層,被指責“成本高、過度佔用資源”呢。

而那些離職帶不走的業務,可以留下的不菲的物質資源,則可以被另行安排使用。

做為普通員工,我覺得:心態要放好,分析下自已屬於哪些特點的員工。

踏踏實實工作、不評論的人,走在在哪裡都需要。

大環境不好的情況下,公司可能會出各種折騰人的政策,目的就是折騰的你自己走人。

能獲得領導的理解更好。不能獲得,希望也能放下憤憤不平的情緒,認真工作。

眼光放長遠些,放到整個行業裡,成長為一個行業內不可替代的人,在某些方面能做成公司、行業的標杆。做到這一步,我想沒什麼情況能難倒您了。

此外,您要理解您的領導要比您承受的壓力更大、被折騰的更厲害!要信任、支持領導的不容易。

同時也請對自己有信心,是金子在哪裡都能發光。

極其個別情況下,也存在公司管理,配不上個人才能。

如果您年輕,換個工作場景,多經歷一些不同的崗位,多面對一些不同的人與管理風格,多學習些行業知識,也沒什麼壞處。

但我還是主張,再不好的公司,請堅持做三年,上下都瞭解通透,看看自己能否做些什麼改變,不要輕言放棄!實在什麼也改變不了,還影響自己的技能發揮,再走一步看一步。

從現在開始,做好工資儲蓄,多學習,多思考,多投資自己,以從容應對未來的不確定性!因為“上帝關上一扇窗,誰知道會不會下一刻打開一扇門“呢?

祝工作、生活愉快!


秦凌


1/7

首先,在日常的工作中,一定要和老闆搞好關係,多和老闆交流、交往,和老闆建立起友誼。一個員工,和老闆的交流是很重要的,你不交流、少交流,老闆就會對你印象少,和你沒有感情。

2/7

其次,平時,不要和老闆對著幹,要按照老闆的要求幹事,不要總是唱反調。不要過於有主見,在民營公司裡面,要按照老闆定的路子走,只要他的路子是合法的,千萬不要頂牛。

3/7

第三,一定要利用你現在的崗位,給公司創造業績,你不能平平庸庸。沒有一個公司是願意要平庸的人的,所以,你一定要積極工作,創造業績,把自己的價值展現出來。

4/7

第四,平時的時候,一定要遵守公司裡面的各種制度,不要總是自行其是。公司是一個集體,是有規矩的,因此,你一定要遵守公司的制度,不要當任我行,要不然,老闆肯定不喜歡你。

5/7

第五,要在公司有困難的時候挺身而出,不要在公司需要你的時候躲貓貓。老闆都喜歡和自己同舟共濟的人,不喜歡那種耍奸溜滑的人,在公司有需要的時候,你一定要敢站出來,即便最後是失敗了。

6/7

第六,如果你是那種文員性質的,要及早向技術類的轉型。文員類的職位,技術含量低,所以你最好在工作之餘學習技術,讓自己成為技術派,技術派在一個公司競爭力是很強的。

7/7

第七,不要和同事之間搞矛盾,不要搞那種小幫派,和同事之間要既團結,又要保持一定的距離。你經常和同事搞矛盾,老闆就會覺得你不合群,影響公司的發展。你和同事走得太近,老闆就會覺得你們都是為自己謀利,會不放心、不安心,因此,一定要把握住度。


郵輪一點通


裁員實際上從來不會和業績真正掛鉤,因為裁員的本質是爭鬥之後的利益再分配;但裁員表面上又喜歡和業績搞些掛鉤,因為要找到一個讓員工基本認可,且容易接受的理由,換句話說,“業績”只是一個理由而已,能用就用,不能用也無所謂。


裁員的本質是利益再分配,一定要清楚這個核心原則;只有那些根本就沒工作幾年,又喜歡看一些勵志雞湯的人,才相信裁員是裁減業績差的員工。下面給大家舉幾個真實的例子:


1、老王業績最好,老王被裁員了!

真實原因:老王業績雖然最好,但老王的工資也高啊,老王每月薪水25000,算上年終獎金,和公司為其交的社保公積金,公司的用人成本每年高達60萬。而換一個年輕人上來,公司的用人成本立即降到30萬,而且業績也差不了多少的!


2、老馬業績不錯,老馬被裁員了!

真實原因:老馬雖然工作業績不錯,但老馬喜歡傳播負面言論,不討老闆的喜歡。每次老闆熱血沸騰的鼓舞團隊以後,老馬總是喜歡在和這些團隊成員私下聊天時,把事情的殘酷真相和盤托出,非常不利於團隊協作。


3、老周業績不錯,老周被裁員了!

老周以前和團隊經理老黃是同事,而且能力經驗威望各方面都不比老黃差,老黃成了經理之後,老周就過的小心翼翼,但老黃還是覺得不自在。現在公司有了一個裁員名額,老黃自然第一個就想到了老周。


4、老康天天盼望裁員名額,機會來了!

老康早就想從公司辭職了,可是自己主動提出辭職是沒有賠償金的,只好天天苦等公司的裁員名額,為了被裁員,老康甚至給經理老黃送了兩瓶茅臺。現在終於有了裁員名額,老黃自然就先給老康了,讓老康舒舒服服拿了賠償金走人,省的老康天天人在曹營心在漢,對工作敷衍。


5、小王是優秀員工,可是被裁員了!

小王業績優秀,還被評為優秀員工,公司老闆找他談話,想讓他轉崗去做銷售,小王不同意,沒辦法,只好把小王裁員了。因為小王原來所在的配送部,公司決定成建制裁掉,將配送全部外包,不需要留用任何內部員工了。


這樣的故事還有很多!只要你在職場多工作幾年,自然就會看到更多真實的故事!業績差被留用是很正常的,因為領導使用員工,除了“暫時的業績”之外,還要綜合考慮“人脈、忠誠、背後資源、影響力、不可替代性、成本”等各種因素。


對於你而言:

1、踏實工作即可,裁員這種事情,遇到就也不是什麼壞事。實話實說,我們公司至少一半員工都等著被公司裁員,可惜撈不到裁員名額。(裁員的補償金非常樂觀的,被公司裁員,總比被公司用各種手段逼走,強一百倍)

2、不要議論,發展自己的能力和人脈,比什麼都重要。以我司為例,被裁掉的人立即都找到了新工作,而且職位和薪資更高,這固然有我司是行業龍頭企業的原因,但很大程度上,也是這些員工平時就注重能力提升和人脈積累。


比如我司某員工被裁員了,一個電話打給他的前領導(他的前領導一年前跳槽去了另一家公司),前領導說:到我這來吧,我正缺人,手下的人用著都不順手!你等我一個月吧,我先把原來的人裁兩個,給你留出來位子! 這才是最真實的職場!


-END-

點擊上方關注【職場再出發】:世界500強資深經理人,為你深度剖析職場問題,全部原創,助你職場再出發!抄襲必究!

職場再出發


朋也觀點:裁員這件事從來就不跟個人業績有什麼直接關係,雖然說裁員是為了降低企業的用人成本,或者說是提高人員利用率,表面上講確實跟員工的個人業績有一定聯繫,但實際上是公司內部利益的重新洗牌。


公司能培養出人才,但未必能用得起人才。

其實在職場很多的人才大牛都不是一開始就很厲害的,一個三流大學畢業的應聘者,即便他有很大的潛力,但也幾乎不可能進得去阿里,華為這種大型企業,所以只能去一些小公司歷練。

幾年之後,成為一個技術大牛,老闆十分看重他的能力,給出年薪30萬,如果再算上節假日福利,年終獎,社保公積金等等一些其它的費用,公司光養他一個人每年要差不多拿50萬。

對於那些大企業來說這不過是九牛一毛,但是對小公司來說這確實是一筆沉重的負擔,換句話說就是用不起這樣的人才,雖然公司培養出來了,但是後續的費用太不合算,如果老闆重新再招聘一個應屆生,月薪八千有都是人來,反正工作量也差不多,幹嘛不挑便宜的來?

動不動就心態爆炸的員工,往往是老闆最看不上的。

團隊的氣氛是非常重要,前邊老闆老闆剛給員工們打完雞血,背後立馬就蹦出來個到處散播負能量的員工,好不容易團隊正鬥志昂揚,準備大幹一波,經過人家這麼一摻和,老闆的話都白說了。

一旦這種員工被老闆發現了,不管你業績怎麼樣,絕對不能留。

寫在最後。

裁員表面上看起來是跟個人的業績有關,其實內部的原因有很多,比如說幫派與之間的爭鬥等等,對題主來說這不是什麼好擔心的事,做好自己就行了。

如果有一天你上了裁員名單,也是沒辦法的事,不用糾結那麼多,理性看待就好,畢竟這也是高層之間的安排,你個人是無法決定的。


朋也


說一千道一萬,裁員就是生意難做,成本增加,收入降低導致的。最終的本質還是會落在利益再分配的本質上。大家要走出一個誤區,部分公司的考核標準並不是圍繞業績一個層面開展的,所以說一個公司內業績最差的人並不一定是綜合評分最低的人。當然裁員也不會有他這是正常的。

縱觀各個公司裁員的情況,我們發現一般這兩種人會率先出現在裁員名單上

1.容易被替代的員工

很多人工作內容往往沒有那麼複雜,如果別人深度學習一下就會接替你,你的工作內容或者工作方案拿出來之後,別人也知道怎麼幹,並不是只有你一個人會,公司離開你依然可以正常運轉,不會發生卡頓現象,那麼你在這個公司的位置就會岌岌可危。因為這時候你扮演不了不可替代的角色,所以這類容易被替代的員工再裁員過程中是最常見的一類。

2.市場價值偏低的員工

什麼是市場價值?簡單的說就是你通過專業技能為公司創造價值的人。而能夠為公司實現高創收的人一般在公司要麼就是高薪,要麼就是高職。公司養這類人的成本是很高的。當公司業績下滑,而你又無法挽救的時候,公司可能就不會再養你了。比如人家一個月給你開30000,預期你能創收60000,而你實際只創收了10000,那麼人家是不是可以用這筆錢多招幾個人,打人海戰術呢。

面對公司裁員時,我們要進行自我定位,看看自己是不是屬於那種即不能為公司提供創收,又容易被替代的人。現在公司已經開始裁員,但是還沒有波及到你,那麼你一定要居安思危,對自己進行一下風險評估。那麼風險評估從幾個方面開展呢?

1.職業規劃是否清楚

職業規劃不明確說明你沒有足夠的危機意識,或者是一直躺在舒適的安全工作區內。職業規劃簡單的說你就是要你明白自己找工作該去那個行業找、找什麼崗位的工作、什麼薪資水平。沒有職業規劃被辭退後還不知道自己要幹什麼那說明你才是真的危險了。

2.自己的債務水平

債務水平說的就是你的抗風險能力。如果公司裁員,那麼你在失業的情況下能夠支撐多久?有沒有房貸,車貸,家庭的支出?這都是需要你考慮得問題。其中還有最重要的一個問題就是就是當你面臨這些壓力的情況下你能否保證自己的狀態。強大的抗風險能力不是每個人都具備的,所以在公司沒裁你之前,一些必要的準備工作還是要進行的。

總的來說,工作掙錢的道路上沒有一帆風順的,正所謂人無遠慮,必有近憂,我們一定要學會居安思危,積極打造自己的核心能力,那樣才會讓自己打消被裁員的顧慮。

我是【職說筆記】,聚焦求職面試、職場關係、勞資糾紛。關注我,遠離職場困擾。歡迎關注、點贊和評論!


職說筆記


但凡有能力的人,都是冒尖帶刺的人!可現實社會職場,卻不喜歡這樣的人,為什麼呢!但凡有能力的人,都比較有個性,但老闆,上司,領導們都喜歡那種橡皮泥類型的員工,因為他們可塑造!所以,在職場中,在社會上,適度認輸,適度軟弱,適度無能,適度愚昧……會有你意感不到的好處!


會累的牛


該怎麼做事就怎麼做,反正你也阻止不了結果。只求自己不負自己的薪水就好,不要做多餘的事情了。



逗趣兒的豆子


看到你的問題,難道你是業績最差的嗎?是擔心自己被裁員嗎?按照你的問題,可能是兩個業績很好的人被公司裁員了,造成這種情況有幾種原因。

第一老闆覺得自己虧了,按照原來的獎金制度,業績越好老闆虧錢越多。為了止損,那最好的辦法就是裁業績最好的員工。

第2種情況是兩個業績好的員工不尊重老闆,不受管理,經常以自己的好的業績要挾老闆給自己漲工資。遇到這種情況,老闆也只能先把業績好的員工給裁了。

第3種情況,這兩個員工已經沒有利用價值了,他為公司拿到了業績,而且老闆已經把客戶關係搞到位了,所以有他無他公司不受影響,老闆不裁他裁誰?

職場如戰場,老闆是要看利益的,如果自己的利益受到影響,受到要挾,會毫不客氣的裁員。很多人會把老闆給的平臺當成了自己的能力,自己離開了這個平臺過後,你會發現自己什麼都不是。當你沒有能力的時候,所以你就好好上班吧,尊重你的老闆,尊重你的同事,我相信沒有什麼問題的,即使你的業績差一點沒關係,只要你願意就好。

以上是一個培訓師對於這個問題的看法,有任何的問題歡迎留言,我們一起交流。


培訓師楊景雲


被裁員的同事,業績好,這個只是表象,裁員不僅僅看業績,還要看有沒有後臺背景,會不會來事。有的業績好的員工,不太守紀律,喜歡惹事,不合群,加上工資高,木秀於林,風畢摧之,在職場中自然會被裁員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